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千古大哉问

2016年05月13日 21:05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 科学

■许多自然现象发生的时间比人类的生命长很多,因此难以观察。
■本文作者访问了数位顶尖学者,如果生命能延续数千年,他们会想进行哪些实验。
■这些实验必须使用目前的科技,而且必须用来解决短时间内难以解答的基本问题。

两个原子形成一个分子,需要数皮秒(10-12秒)的时间,相较之下,人的一生相当漫长,不过,与造山运动或是星系碰撞等许多自然现象相比,人的一生又像一眨眼那样短暂。解答某些问题所需要的时间,比人类的一生还要长,因此,把研究工作代代相传。例如,在医学研究领域,长期进行的研究必须持续追踪受试者,即使最初的研究人员已经过世,有些远自1920年代就开始的研究,至今仍在持续进行。历史上,连续蒐集资料时间最长的纪录,应该是古代巴比伦人的天文观测日志,这部日志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记载,观测结果至少涵盖了600年之久,这些记载也呈现了某些天文事件的重复模式,像是日食和月食。

然而,在大多数的科学研究领域中,有些最有趣、最基本的问题,至今还没有解答,原因只是科学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它们。不过,如果时间不是问题,会有什麽结果?最近我访问了不同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询问他们如果拥有千年、万年甚至百万年的时间可以进行观测或实验,他们最想研究哪些问题(为了把重点集中在科学而非未来学,我要求他们假设自己只能运用现今存在的尖端科技)。他们的答案十分有趣,摘录整理如下。

一万年 生命如何出现?
赫森(Robert Hazen),乔治梅森大学科学家。

1950年代初,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米勒(Stanley Miller)和游理(Harold Urey)发现,胺基酸等构成生命的基础材料,在适当条件下会自己出现。当时看来,似乎只要将适当的化学物质组合起来,等待足够的时间,就能解开生命起源的奥秘。答案显然没有那麽简单,但如果有一万年的时间,新一代的游理–米勒实验或许能产生某些基本分子,除了可以自我复制,还能透过天择演化——简而言之,就是生命。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模拟生命起源的实验必须在具备适当地球化学条件的环境下进行,而且必须从零开始。生命原汤可能含有数百万个不同种类的小分子,这些分子结合与进行反应的可能方式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不过这些分子在海洋中的浓度相当低,所以任意两个分子偶然相遇的机率相当低,更不用说要发生化学反应。最可能的解释是,能自我复制的分子最初是在岩石表面组装。原始地球表面相当潮湿,形成庞大的天然实验室,随时可能有多达1030种实验在进行,而且持续了1~5亿年。

要重新创造这种环境,可以设计一个长达一万年的实验室,同时进行许多小规模实验。从外表看来,这个分子摇篮就像塞满了电脑伺服器的机房,不过机房里其实是许多化学实验室晶片,晶片内含数百个极小的凹槽,每个凹槽各有不同的化合物组合,在不同的矿物表面进行反应。这些晶片可持续自动监控其中的化学反应,寻找分子出现控制之外的自我复制迹象。

这些实验可以集中在最有可能产生有趣结果的化学物质组合上,把实验时间从数百万年缩减到数千年。幸运的话,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运作方式,把实验时间缩短到数十年。

一万年 自然界的常数真的永远不变吗?
盖布理尔(Gerald Gabrielse),美国哈佛大学家。

物理基本定律似乎放诸四海皆准又恒久不变,例如就我们目前所知,所有质子拥有的静电荷都相同、光永远以相同的速度行进等。但是某些学者提出的模型容许改变这些基本定律,有些天文研究甚至宣称确实观察到小幅度变化,引人争议。然而在此同时,所有实验数据仍然没有出现改变。举例来说,我的实验室就曾经测量过电子的磁性——就我所知,这是基本粒子各种特性中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如果反覆测量数千年,这类实验或许会观察到变化。

为了测量电子的磁性(更精确的说法是「磁矩」,也就是将它视为次原子尺度棒状磁铁的磁性强度),我们利用静电场把一个电子局限在平面上,并且以磁场迫使电子进行圆周运动。我们让实验设备的温度维持在绝对温度0.1K以下,使电子运动的能量降到最低。接着以无线电波迫使电子的磁场反转。电子的反应,尤其是我们能使电子磁场反转的频率,取决於其磁矩,後来我们的测量结果是3/1013。

如果磁矩在整个历史中改变了1/1000,同时一直以恒定步调发生变化,那麽我们的实验应该会侦测到它的变化。当然,科学永远不能证明某样事物绝对不变,只能证明它的变化率极低。不仅如此,现在它的变化率可能比宇宙诞生初期低了许多,所以在实验室中难以观察到。

不过,如果重复进行这个实验一万年,仍然看不出变化,这样的稳定性将对「常数会改变」的理论预测,造成相当严格的限制。(也将使大众质疑这说法:由实验观测遥远类星体的光就可以发现,从宇宙诞生初期至今,电磁交互作用强度出现少许变化。)

当然,我们和其他实验室的技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想,未来更精巧的方法问世之後,我们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而且花费的时间远比一万年少得多。

十万年 材料如何逐渐劣化?
帕森(Kristin Persson),美国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理论物、材料科学家。

人类随时都在制造东西,但怎麽知道这些东西能维持多久?如果要建造核废料储存库,我们必须确保在内部物质的危险性消失之前,容器不会损坏。如果不想让地球表面布满垃圾,我们也应该知道塑胶和其他材料需要多久才会分解。

获得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压力测试10万年,并持续观察。如此我们就可制造出真正永久不坏,或是会以环保方式分解的产品。

例如我们可以测试用於装核废料的铜合金和玻璃等材料(储存库的设置地点应仔细挑选,并位於地底深处,但地质状况可能在数千年内出现难以预期的变化)。这类实验让材料暴露在会加速耗损的环境,例如酸硷值大幅改变,并让温度上升又下降,或模拟昼夜和季节的变化。

就算材料看似能承受数年的严苛考验,也可能出现极细微的劣化,因为目前的特性描述方式仍有不足,无法显示材料在某些地方减少几个原子。不过经过数万年後,将开始出现损坏,协助我们判断哪些材料最优异。

对於其他科技应用,长时间测试也能提供帮助。例如目前的检验及模拟技术都无法确实预测新型电动车电池15年後的效能。电脑模拟将日益精密,可取代长时间测试,但我们制造需要耐久的产品时,仍须格外留意。

一百万年 宇宙是不对称的吗?
史达克曼(Glenn Starkman),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大霹雳的热在宇宙各处辐射。太空探测船描绘了天空中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分布,发现它十分均匀,少有小幅度随机变动,一如大霹雳理论的预测。这样的平滑代表早期宇宙也是均匀的。从研究分析看来,宇宙两边似乎过度对称,而且还有其他异常现象,包括缺少应该在宇宙中延伸60度以上的最大变动等。

要知道这些现象是实际状况还是巧合,只需持续观察。CMB已朝我们行进了137亿年,因此测量CMB其实是以我们为中心,测绘半径137亿光年的球体表面。如果时间够长,这个球体会越来越大,最後通过宇宙诞生的区域。异常状况的规模相当大,CMB球体可能需要10亿年才能通过,届时球体半径将达147亿光年。如果我们「只能」观察100万年,大多数异常现象应该依然存在,但有少许变化,就可知道它们是否逐渐消失(代表只是巧合),如果持续不变,则代表有更大的宇宙结构存在。

关键词: 生命宇宙时空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