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美国2004年选举》

2014年10月11日 11:29 PDF版 分享转发

前言

白宫
华盛顿白宫
(制版印刷局提供)

《2004年选举》旨在向不熟悉美国选举制度和传统的读者简要介绍一下美国的选举程序。 我们邀请了七位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的专家﹐向可能有不同选举经历的世界各地的读者们有重点地解释一下美国今年的选举。

约翰?毕比(John F. Bibby)首先回顾了政党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1789年的《合众国宪法》(U.S. Constitution)没有关于政党的规定。但是﹐政党自十九世纪初诞生后﹐已经演变成美国体制的最基本特徵之一。一些人认为﹐美国政府之所以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100多年来一直由两大政党主导。

接下来﹐斯蒂芬?韦恩(Stephen J. Wayne)对总统竞选的漫长过程──特别是提名程式──做了详细解释。与政党的情形相同﹐《合众国宪法》也没有对美国政体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政党提名大会和预选选举──做出规定﹔这些特徵是从美国共和制初期逐渐发展形成的。迈克尔?特劳戈特(Michael W. Traugott)随后详细描述了选举机构如何确保选举公正﹐并且讨论了选民登记手续﹑计票和选票设计。

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着名政治研究员托马斯?曼(Thomas Mann)在接受我们的採访时﹐最集中地介绍了今年即将举行的选举。这次採访是在2004年1月第一场总统提名预选开始几个月前进行的。他主要指出了在大选战幕拉开以后值得关注的各个方面。约翰?奥尔德里奇(John H. Aldrich)则在他的文章里提醒人们﹐2004年不仅举行总统选举﹐ 而且也举行众议院所有435个席位和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三分之一席位的选举。另外﹐美国全国各地还将有州长﹑市长和州议会议员的选举。使选举更吸引人的一个因素是﹐按照美国的体制﹐有可能出现一个政党赢得白宫﹐另一个政党掌控国会参议院或众议院﹐或同时掌控两院的情形。与议会制国家不同的是﹐美国的总统和国会选举是相互独立进行的。

最后﹐我们讨论了现代选举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民意调查和竞选财务法。民意调查人约翰?佐格比(John Zogby)指出﹐民意调查可以有助于候选人确定选民关心的问题﹔但如果利用民意调查预测选举结果﹐则可能误用或误解民调资讯。约瑟夫?坎托(Joseph E. Cantor)对规范美国选举捐款和开支的複杂法律做了扼要的解释──仅在2000年﹐用于总统选举的经费就达6.07亿美元。对政治竞选加以规范涉及人们所认为的美国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受到宪法《第一条修正桉》保护的﹐另一方面是要确保所有候选人都有公平和公开的竞争环境。

正如这群组文章的几位作者所指出的﹐美国选举制度几个世纪来的突出特徵始终是它的基本稳定性﹐而且这种稳定也能够适应现代化和变革的需要。我们希望﹐随着2004年选举的展开﹐这份出版物将能辅助说明世界各地读者了解今年竞选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独特之处。

美国的政党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约翰?毕比
(John F. Bibby)

海报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1856年﹐支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弗里蒙特(John Fremont)及其竞选伙伴德雷顿(William Drayton)的海报。1868年﹐支援民主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西摩(Horatio Seymour)和布莱尔(Frank Blair)的海报。在1868年大选中﹐共和党为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及其竞选伙伴科尔法克斯(Schuyler Colfax)助选的海报。为总统候选人麦金利(William McKinley)谱写的《共和党两步曲》乐谱的封面。1864年前后﹐宣传民主党候选人麦克莱伦(George McClellan)及其竞选伙伴彭德尔顿(George Pendleton)的竞选海报。在1860年大选中﹐共和党宣传林肯(Abraham Lincoln)及其竞选伙伴哈姆林(Hannibal Hamlin)的海报。1876年﹐支援民主党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蒂尔登(Samuel Tilden)和亨德里克斯(Thomas Hendricks)的海报。
(HultonArchive by Getty Images)

1787年﹐缔造美国共和制的《合众国宪法》起草人﹐并没有设想政党在政府事务中的角色。实际上﹐他们力求通过种种宪法设定──如分权﹑制衡﹑联邦制以及由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使这个新的共和体制免受政治党派的影响。

儘管这是开国元勳的初衷﹐但是美国仍然在1800年成为第一个群组建全国性政党的国家﹐而且通过选举使行政权在政党之间转换。

政党的兴起和影响

与政党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十九世纪初取消了把财产所有权作为选举人资格的要求后带来的选举权的扩大。选民人数的大大增加﹐要求产生一种将他们动员起来的手段。各种政党群组织由此应运而生。因此﹐美国的政党伴随着民主的发展而兴起﹐到了1830年代﹐它们已经在政治舞台上稳固地确立了自己的角色。

今天﹐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于政治程式的各方各面。大约6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便是那些自称无党派的人士﹐通常也有党派倾向﹐并对政党表现出高度忠诚。例如﹐在从1980年到1996年的五次总统选举中﹐75%”倾向”于共和党或民主党的无党派人士﹐投票支援他们所倾向的政党的总统候选人。2000年﹐在”倾向”共和党的无党派人士中﹐有79%投票支援共和党候选人乔治?W?布希(George W. Bush)﹔在倾向民主党的无党派人士中﹐有72%投票支援民主党候选人阿尔?戈尔(Al Gore)。

党派影响也扩展到政府中。总统﹑国会﹑州长和州议会现在都由两大政党主导。自1852年以来的每一位总统﹐或是共和党人﹐或是民主党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时期内﹐两大政党在总统大选中囊括平均94.8%的选票。在2002年的国会选举和地方选举结束后﹐联邦参议院的100名参议员中只有一名无党派人士﹐在联邦众议院的435名众议员中也只有两名无党派人士。在美国所有50个州﹐州长都是共和党或民主党人﹐在7300名州议员中﹐只有21名(佔0.003%)既不属于共和党﹐也不属于民主党。这两大政党群组成并主导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

儘管与很多的政党相比﹐美国的政党缺少党内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纲领规划﹐但美国的政党对公共决策具有重大﹑甚至常常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自1994年选举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国会中表现出尖锐的政策分歧﹐显示出一种超乎历史常态的高度党内团结。两党的政策分歧也从两年一度的﹑有可能使多数党地位发生转变的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得到体现。政策分歧加上对参﹑众两院控制权的激争夺使国会党派冲突近年来白热化。为在2004年选举中争取优势﹐国会两党领袖﹑竞争民主党总统竞选提名的候选人以及布希政府都在不断施展各种策略。

为什麽是两党制﹖

两党角逐是美国政治制度最突出﹑最持久的特点之一。自1860年代以来﹐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一直主导着选举政治。这种独一无二的﹑由两大党始终垄断国家选举政治的历史﹐既反映出政治制度的结构﹐也反映出美国政党的特色。

美国选举联邦和州议员的标准方式是”单一席位选区”制(single-member district)。这意味着﹐谁赢得多数选票(即在任何一个特定选区赢得的票数最多)﹐谁就当选。与比例代表制不同的是﹐”单一席位选区”制使任何一个选区只可能有一个政党获胜。因此﹐”单一席位选区”制有助于形成两个基础广泛﹑有足够公众吸引力﹑能够赢得议会选区多数票的政党﹐与此同时﹐它把小党和第三党置于屡战屡败的境地──小党如果不与一个大党联合﹐就难以生存。不过﹐同大党联合对大多数小党而言是不可行的﹐因为除极少的几个州外﹐其他各州都禁止所谓”联合选票”(fusion tickets)﹐即一个候选人作为一个以上政党的提名人参选。

由选举团选举总统的制度进一步从体制上推助了两党制。在选举团制度下﹐美国公民实际上不直接对总统候选人投票。每个州的选民把选票投给承诺支援某个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候选人必须在50个州的538张选举人票中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才能当选总统。这使得第三党候选人当选总统极为困难﹐因为在每个州都是由获多数票的候选人囊括全部的选举人票﹐也就是说﹐一个候选人在一个州获得选民多数票以后──即便是微弱多数──都将赢得该州全部的选举人票。选举团制同”单一席位选区”制一样对第三党不利﹐因为第三党在任何一州赢得这种选举人票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更不用说要在当选总统所需要的多个州获胜了。

由于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控制着政府机器﹐他们制定出的其他一些选举规则自然也对大党有利。仅仅是将一个新政党的名字放到州选票上就是一项艰难和耗资的工作。例如﹐北卡罗来纳州规定﹐任何一个新政党若想在2004年大选中把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列在该州的选票上﹐必须有经58842名选民签字的请愿书。此外﹐《联邦竞选法》(Federal Election Campaign Act)给予大党特殊优惠﹐包括大党可以得到比小党多得多的竞选总统公共基金──小党即便在上届选举中获得了5%的选民选票﹑从而有资格得到公共基金﹐也仍无法摆脱这种劣势。

美国独特的提名程式在体制上对第三党构成了又一道障碍。在全世界的民主国家中﹐惟有美国通过预选提出参加国会和州级政府选举的各党候选人和通过各州的总统预选选出总统候选人。在大多数国家﹐政党候选人由党的群组织及其领导人提名﹔在美国﹐政党参加大选的人选由支援这个政党的普通选民在预选中提出。因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提名实际最终由选民决定。

与大多数民主国家的情况相比﹐美国的这种制度使党内群组织机制比较鬆散﹐但这种参与式的提名程式使共和党和民主党能够将选举政治主宰了将近150年。反对派代表可以通过在预选中赢得党的提名而在大选选票上佔一席之地﹐从而在不必群组建第三党的情况下﹐增加自己在大选中获胜的机会。因此﹐预选提名程式往往将不同政见导入两大党﹐使持不同政见人士一般无需进行群组建第三党的艰苦努力。当然﹐预选提名制度使两大党易于被渗透﹐时而也的确有各种”边缘”社会运动和”外围”参选者参与进来。

广泛的支援基础和中间路线

美国政党在选举中得到各个阶层的广泛支援。除了非洲裔选民外──90%的非洲裔选民在2000年大选中投票支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几乎所有主要的社会经济群体中都有大批的支援者。例如﹐儘管工会会员家庭一般被认为属于民主党﹐但共和党人在大多数选举中都可望拿到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会会员选票﹐1984年﹐共和党在工会会员中的得票率高达46%。2000年﹐有37%的工会会员家庭投票支援共和党。此外﹐儘管一般而言﹐收入水准越高﹐对民主党的支援率越低﹐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通常可望得到大批中上阶层选民的支援。例如﹐在2000年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选民中的得票率达43%。

美国的政党比较缺少内部统一性﹐也不严格遵循某种思想体系或政策目标。美国政党历来最注重的首先是在选举中获胜并掌握政府的人事安排。由于美国政党在各个社会经济阶层的选民中享有广泛支援﹐并且要生存在一个以中间派意识形态为主体的社会﹐因此﹐美国政党的政策方针基本走中间路线。美国的政党还显示出高度的政策灵活性。这种非教条的运作方式使共和党和民主党能够容纳多种异见﹐并且在第三党和抗议运动出现时﹐将其吸收到自己一边来。

分散的政党权力结构

权力结构分散是美国政党的特点﹐这一点无论怎麽强调也不过份。纵观历史﹐总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党内的国会议员都会对他提出的项目给予忠实支援﹐国会中的政党领袖也不能指望本党成员在投票时严守党派立场。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其自身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竞选委员会(由现任议员群组成)与以竞选总统为目标的党的全国委员会都是独立运作的。而且﹐除了在推选代表出席全国提名大会的程式上行使权力外﹐党的全国性机构极少干预各州的党务。这种结构分工在某种程度上是宪法规定的分权制的结果──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每个分支由不同的程式选举产生﹐有不同的任期﹐相互独立。这种政府分权制使一个党的国会议员不太有必要同也是本党成员的总统保持一致。同样的情况也表现在州议员与本党州长的关係上。

宪法规定的联邦制原则使美国政府形成联邦﹑州和地方的多层制﹐而在各层都有成千上万个行政选区及各自的政府官员﹐因此﹐联邦制也导致政党的权力更加分散。前面曾提到﹐经预选提名候选人的做法也使政党群组织无法控制对本党候选人的提名﹐从而削弱了政党的权力。这种情况促使候选人建立自己的竞选群组织﹐建立自己的选民基础﹐以便首先夺得预选胜利﹐然后力争在大选中当选。甚至连筹募竞选经费都主要由各候选人自己负责﹐因为政党群组织的资金通常有限﹐而且提供的资金数额﹐特别是联邦竞选资金数额﹐要受法律的严格限制。

美国人对政党的疑虑

儘管美国的政治体制有着长期和浓重的党派色彩﹐但在美国的公民文化中存在着对政党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二十世纪早期採取预选制提名国会和各州候选人﹐以及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实行总统预选──这已经成为决定总统提名的关键一环──都证明了公众对政党的反感。美国人对政党领袖施权驾驭政府感到不安。民意调查一贯显示﹐大部份选民认为政党扰乱而不是澄清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并且认为选票上最好没有政党标籤。

美国政党不仅处在一个往往不喜欢它的社会环境中﹐而且还要面对相当一部份选民越来越不重视政党认同的现实。选民政党归属感减弱的迹象之一是”选票分散”﹐即在同一次选举中把票投给不同政党的候选人。例如﹐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和联邦众议院选举中﹐有20%的选民把选票分别投给不同政党的候选人﹐结果在40个众议院选区中出现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希获胜﹑当地民主党众议员候选人也获胜的情况。

由于很多美国人没有强烈的党派忠诚感﹐还有相当一部份选民称自己是无党派人士﹐再加上有很大比例的公民投分散票﹐因此﹐美国的政治是以候选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政党为中心。这意味着﹐联邦政府和50个州政府的行政和立法机构常常被两党分别控制。比如﹐自1980年以来﹐除了有四年例外﹐始终是两党分别掌控白宫和参众两院中的至少一院。在2002年中期选举后﹐有29个州(佔58%)的政府和议会是在两党的分别掌控下。

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

 

美国历史上的第三党

第三党

成立年代

选民票
%

选举人票
票数

随后一届选举表现

反共济党
(Anti-Mansons)
1832 7.8 7 支援辉格党(Whig)候选人
自由土地党
(Free Soil)
1848 10.1 0 获5%选票,为共和党提供了选民基础
美国辉格党
(Whig-American)
1856 21.5 8 政党解体
南方民主党
(Southern Democrat)
1860 18.1 72 政党解体
立宪联邦党
(Constitutional Union)
1860 12.6 39 政党解体
平民党
(People’s 或Populist)
1892 8.5 22 支援民主党候选人
进步党(西?罗斯福)
(Progressive, T. Roosevelt)
1912 27.5 88 回归共和党
社会党
(Socialist)
1912 6 0 获得3.2%选票
进步党(拉福莱特)
(Progressive, R. La Follette
1924 16.6 13 回归共和党
州权民主党
(States’ Rights Democrat)
1948 2.4 39 政党解体
进步党(亨利?)
(Progressive, H. Wallace)
1948 2.4 0 获得1.4%选票
美国独立党(乔治?华莱士)
(Am. Independent, G. Wallace)
1968 13.5 45 获得1.4%选票
约翰?安德森
(John B. Anderson)
1980 7.1 0 1984年没有参选
罗斯?佩罗
(H. Ross Perot)
1992 18.9 0 群组建改革党﹐于1996年再次参选
改革党(佩罗)
(Reform, Perot)
1996 8.4 0 提名布坎南(Pat Buchanan)参选﹐获得0.5%选票
绿党(纳德)
(Green Party, R. Nader)
2000 2.7 0 未知

如表格所示﹐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虽然遇到前文中提到的障碍﹐但仍不时出现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他们常常能够把两大党未能正视的社会问题推到公众论坛的前沿﹐并使这些议题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大多数第三党往往只是在一次选举中昙花一现﹐随后不是销声匿迹﹐就是被某个主要政党吸收。从1850年代至今﹐只有一个政党──共和党──在群组建之后发展成为大党﹐而当时是因为围绕奴隶制出现了引起国家分裂的重大价值观上的争执﹐形成了动员候选人参选和调动选民的基础。

儘管这个表格叙述的不是第三党长盛不衰﹐但事实显示﹐这些政党能对选举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例如﹐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作为第三党候选人参选﹐分散了通常投给共和党的选票﹐使民主党人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在得选民票数不过半的情况下当选总统。1992年﹐作为无党派人士参选的罗斯?佩罗(H. Ross Perot)吸引了在1980年代通常投票支援共和党的选民﹐从而导致当时任总统的共和党人乔治?H?W.?布希(George H.W. Bush)竞选连任失败。2000年共和党人乔治?W?布希和民主党人阿尔?戈尔所获的票数非常接近﹐如果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Ralph Nader)没有参选﹐戈尔就可能赢得佛罗里达州的选举人票﹐从而获得当选总统所需的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

1990年代以来的民意调查一贯显示﹐公众非常希望有第三党。2000年大选前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67%的美国人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第三党﹐推出候选人参加总统﹑国会和州政府选举﹐同共和党和民主党候选人竞争。正是这种情绪﹐再加上不惜花费重金参选﹐使得得克萨斯州亿万富翁佩罗在1992年大选中赢得19%的选民票﹐成为自西奥多?罗斯福(进步党)1912年赢得27%的选民票以来﹐得票率最高的非主要政党的候选人。

儘管存在着对第三党的潜在支援﹐但第三党在争取赢得总统大选﹐甚至在争取赢得相当数量的参众两院席位时﹐仍面临巨大障碍。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障碍以外﹐最难以克服的是选民担心投票给第三党候选人会”浪费”选票。选民在投票中採取的做法是﹐如果看到第三党候选人当选无望﹐就退而求次。因此﹐在2000年大选前的民意调查中﹐15%的选民把纳德排在布希和戈尔的前面﹐而后来纳德只得到了2.7%的选民票。1992年的情况与此相似﹐在把佩罗作为首选的选民中﹐有21%在投票时转而支援了其他候选人。

美国还存在一种投”逆反”票(protest voting)支援第三党候选人的现像。例如﹐在1992年的一次盖洛普调查中﹐投票给佩罗的选民中有5%的人表示﹐如果佩罗有希望当选﹐他们反而不会投他的票。

第三党和无党派候选人即使当选总统﹐选举过后也会遇到困难重重。这当然是指管理国家的问题──任命政府成员﹐然后同由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合作﹐而这两大党是不会有多少热情同一个非主要政党合作的。

选举团
(The Electoral College)

当美国选民前往投票站投票选举总统时﹐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在直接选举总统。但美国採用的是十八世纪宪法定下的选举团制度﹐因此﹐严格地讲﹐情况并非如此。

选举团是一群组”选举人”的总称﹐他们的人数由法律规定﹐经各州的政治活动人士和政党成员提名。在大选日﹐选民实际是把票投给承诺支援某位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哪位候选人赢得的选民票数最多﹐支援这位候选人的”选举人”就将作为这个州的代表﹐出席于12月分别在各州州府举行的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的投票──所以实际上﹐在一个州赢得选民票数最多的候选人囊括这个州的全部选举人票。总统候选人必须在全国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方可当选。

在势均力敌或有多党参加的竞选中﹐可能任何一位候选人都得不到270张选举人票。在这种情况下﹐将由众议院选出下一届总统。

选举团制是根据《合众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确立的。儘管这一制度在近几年引起一些争论﹐但它仍被视为对选举制度具有稳定作用。

选举团如今如何运作

  • 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登记选民在大选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 在各州的选民投票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获得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
  • 一个州的选举人人数同该州的联邦参议员和众议员人数相等。哥伦比亚特区在国会中没有代表﹐但有三张选举人票。
  • 在大选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选举人聚会﹐正式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总统候选人须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方可当选。选举人总人数为538人﹐所以最低当选票数为270张。
  • 如果没有一位总统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须由众议院从获得选举团支援票最多的三个人中确定当选者。众议员以州为单位投票﹐一州一票﹔获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
  • 如果没有一位副总统候选人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须由参议院从获得选举团支援票最多的两个人中确定。
  • 当选总统和副总统于翌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各州选举人票数一览表


阿拉巴马–9

路易斯安那–9

俄克拉何马–7

阿拉斯加–3

缅因–4

俄勒冈–7

亚利桑那–10

马里兰–10

宾夕法尼亚–21

阿肯色–6

马萨诸塞–12

罗得岛–4

加利福尼亚–55

密歇根–17

南卡罗来纳–8

科罗拉多–9

明尼苏达–10

南达科他–3

康涅狄格–7

密西西比–6

田纳西–11

特拉华–3

密苏里–11

得克萨斯–34

哥伦比亚特区–3

蒙大拿–3

犹他–5

佛罗里达–27

内布拉斯加–5

佛蒙特–3

佐治亚–15

内华达–5

弗吉尼亚–13

夏威夷–4

新罕布希尔–4

华盛顿–11

爱达荷–4

新泽西–15

西弗吉尼亚–5

伊利诺伊–21

新墨西哥–5

威斯康星–10

印第安纳–11

纽约–31

怀俄明–3

艾奥瓦–7

北卡罗来纳–15

堪萨斯–6

北达科他–3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肯塔基–8

俄亥俄–20

总计–538


约翰?毕比(John F. Bibby)是威斯康星-密尔瓦基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政治学荣誉教授﹐并曾任美国政治学协会(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政党研究小群组主席。毕比着有《美国政治﹑政党和选举》一书(Politics, Parties, and Elections in America)﹐是研究美国政治和政府的权威之一。


总统人选提名和美国的民主制度 (Presidential Nominations and American Democracy)

斯蒂芬?韦恩
(Stephen J. Wayne)


1880年共和党代表大会凋刻
1880年共和党代表大会凋刻
(© Bettmann/CORBIS)

反映民主党巴尔迪摩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的早期凋刻
反映民主党巴尔迪摩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的早期凋刻
(© CORBIS)

候选人的提名制度看似複杂﹐甚至溷乱﹐事实也的确如此。自二十世纪70年代民主党和共和党开始改革提名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的规则以来﹐这个制度一直在不断变化﹐最成功的候选人是那些深谙其複杂性并善于灵活运作的人。这其实也正是富有创造性的政治人物的做法──了解政治游戏规则﹐全力和巧妙地投入游戏。

政党和候选人提名的演变

《合众国宪法》对选举总统的选举团制度有明文规定﹐但是对政党候选人提名程式没有具体规定。这是因为在十八世纪末期制定和批准《宪法》时还不存在政党。政党是在政府运作形成后发展起来的﹐也是美国第一届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所推行的政策的产物。

从1796年开始﹐属于各个政党的国会议员﹐採用非正式会议形式提出本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这种被称为”君主会议”(“King Caucus”)的遴选体制延续了将近30年。1824年﹐这一体制随着美国向西部扩展造成的政党内部权力分散而解体。

取代”君主会议”的是全国提名代表大会。1831年﹐一个很小的少数党──反共济党(Anti-Masons)──在马里兰州巴尔迪摩市的一家酒吧开会﹐确定候选人和竞选纲领(即政党或候选人的原则和政策性宣言)。次年﹐民主党人在同一家酒吧开会选举候选人。自那以后﹐主要政党和大多数小党都举行了由各州派代表参加的全国提名会议﹐决定本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并商定政策立场。

1912年-2000年
总统预选次数
和参加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预选州代表百分比
民主党 共和党
年份 预选州数 预选州代表
人数百分比+
预选州数 预选州代表
人数百分比
1912 12 32.9% 13 41.7%
1916 20 53.5 20 58.9
1920 16 44.6 20 57.8
1924 14 35.5 17 45.3
1928 17 42.2 16 44.9
1932 16 40.0 14 37.7
1936 14 36.5 12 37.5
1940 13 35.8 13 38.8
1944 14 36.7 13 38.7
1948 14 36.3 12 36.0
1952 15 38.7 13 39.0
1956 19 42.7 19 44.8
1960 16 38.3 15 38.6
1964 17 45.7 17 45.6
1968 17 37.5 16 34.3
1972 23 60.5 22 52.7
1976 29* 72.6 28* 67.9
1980 31* 74.7 35* 74.3
1984 26 62.9 30 68.2
1988 34 66.6 35 76.9
1992 39 78.8 38 80.4
1996 34 62.6 43 90.0
2000 40 85.7 43 93.1
(Stephen Crowley/The New York Times)
+包括预选州选出的政党领袖和民选官员
* 不包括佛蒙特州。佛蒙特州举行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表达希望某人当总统的投票﹐但在州预选会议和代表大会上选出代表。资料来源﹕For 1912-1964, F. Christopher Arterton, “Campaign Organizations Face the Mass Media in the 1976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Process” (paper deliver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1-4, 1977); for 1968-1976, Austin Ranney,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s, 1976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1977), table 1, 6. The figures for 1980 were compiled by Austin Ranney from materials distributed by the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and the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The figures for elections since 1980 were compiled by the author from data supplied by the Democratic and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s and the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在整个十九世纪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这些代表大会都由州内的政党领袖控制﹐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精心挑选代表﹐以确保这些代表在大会上”正确”投票。政党领袖实施的这种控制最终造成党内问题。不喜欢由盘踞领导地位的上司亲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人支援民主改革﹐使州内的党员能够在大选前的”预选”中选出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到1916年﹐半数以上的州都举行了总统预选。

然而﹐这种鼓励有党派倾向的人参与选拔其政党候选人的运动为时很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那些认为预选威胁到自己的影响力的政党领袖说服州议会废除预选﹐理由是预选费用大﹐并且参加人数相对很少﹔有些可能成为候选人的人由于已经得到州政党领袖的支援而拒绝参加预选﹐以免在预选中失利。此外﹐在有些州﹐表达希望某人当总统的投票只是建议性的﹐挑选大会代表用另行方式进行。到1936年﹐只有12个州继续举行总统预选。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再次出现民主化的压力。此外﹐电视的出现提供了交流的媒介﹐人们可以在自家的起居室里看到和听到竞选情况。候选人可利用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魅力﹑声望和当选资格。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和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都拿出巨大的经费和精力参加了多个州的预选﹐以此向他们的政党证明﹐将军﹑天主教徒和曾被击败的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可以获胜。他们获得了成功﹐每个人都得到了本党的提名并当选为总统。

此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70年代的越南战争﹐在民主党内引起分歧﹐转而带来要求进一步改革的压力。1968年民主党的提名程式成为催化剂。反战运动使民主党分裂﹐并在举办民主党代表大会的芝加哥市引发了暴力的街头示威。儘管会议激烈﹐民主党还是提名事先不参加任何民主党预选的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为总统候选人﹐汉弗莱因而成为反战示威的目标。

为了将分裂的党统一起来﹐1968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在提名汉弗莱以后﹐同意指定一个委员会来重新审议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程式﹐以期达到双重目的﹕鼓励更多党员参与遴选本党提名人﹔使提名代表大会具有更公平的代表性。这些改革措施成为两大政党使提名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的程式民主化的开端。

今天的预选选举(Primary)与预选会议(Caucus)制

民主党实行的重大改革促使大多数州实行预选──州议会负责制订本州选民如何选举的法律。根据现行体制﹐预选指的是同一政党支援者之间的选举﹐以选拔该党参加总统大选(general election)的候选人。根据各州不同的选举法﹐参加者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候选人﹐也可以用间接投票的方式选出”保证”支援某一候选人的代表。

在目前这种体制下﹐各州唯一的另一个选择是採用分阶段预选会议程式﹐也就是﹐居住在范围相对不大的一个地区(地方选区)的党员聚集在一起﹐选出保证支援某些候选人的代表﹔这些人代表自己的选区出席县代表大会﹐在县代表大会上推选出参加州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州代表大会的代表选出代表本州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虽然这种预选会议程式历时好几个月﹐但对候选人的选择基本上在第一轮投票中就得到确定。

艾奥瓦预选会议运作方式介绍

阶段

1. 在艾奥瓦州2000多个选区举行预选会议﹐选出1500多名代表﹐出席99个县代表大会。
2. 县代表大会选举出席5个国会选区代表会议的3000名代表。
3. 国会选区代表会议选举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地区代表。这些代表也出席州代表大会。
4. 州代表大会选举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州代表。另外﹐民主党人还选出州里的党和民选官员代表。

第一轮选区预选会议程式

民主党﹕ 只有住在选区内﹑有投票资格的注册民主党选民可以参加。参加者应邀加入支援不同候选人的小群组。小群组成员必须佔出席会议人数的至少15%才有效。无效的小群组被解散﹐其成员可以加入有效的小群组。在这一阶段的会议上有大量游说活动。候选人得到的代表份额严格按照小群组人数与参加预选会议人数的比例而定。

共和党﹕ 参加者必须具有投票资格﹐但不必是登记过的共和党党员。採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结果在全州范围内进行统计。出席县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预选会议通过任何一种方式选出──既可通过直接选举(赢者囊括全部选票)﹐也可以根据非正式投票的得票比例确定。

各州代表团出席党的全国提名代表大会的实际人数依党规而定﹐其中考虑的因素包括﹕州人口﹑过去对党的全国候选人的支援程度﹐以及现任民选官员和政党领袖的人数等。民主党採用的代表分配模式﹐使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人数比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人数多大约一倍。

《合众国宪法》授权各州在符合国会确立的法律和要求的前提下﹐制订州选举法。虽然各州可以自由决定举行预选选举和预选会议的日期﹐但他们需要遵循党的规定﹐因为确定﹐各政党有权制订和实施出席全国大会的规则。因此﹐那些没有按照政党规则遴选代表的州﹐其代表可能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挑战﹐或者因违反政党规则而被减少人数。

如今﹐在参加政党提名候选人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有80%以上是通过预选产生﹐而且预选向所有注册党员和自认的或共和党派人士敞开。

民主党对它所有的州级群组织都实行一套全国性的规定﹐共和党没有。民主党的规定要求各州在总统大选年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至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之间举行候选人提名竞选。艾奥瓦和新罕布希尔两个较小的州由于分别有举行全国首场预选会议和全国首场预选选举的传统﹐而被正式允许免受这一规定的限制。鉴于一些少数族群选民可能集中于州内的某些社区﹐因此为加强少数族群的代表性﹐民主党还要求75%的州代表所来自的选区不得大于国会选区。

此外﹐保证支援某一候选人的代表的数目要根据他们或他们的候选人所得票数的比例而定。民主党还设有其他型式的代表﹐如民主党领袖和民选官员﹐这些代表没有责任一定要支援某个候选人﹐即使这些候选人可能已经赢得了他们所在州的预选。最后﹐民主党还要求﹐州代表团中的男女代表人数应该相等。

儘管两党的全国性党规不同──共和党由州级党群组织决定﹐民主党反之﹐但是它们都有两个主要趋势﹕

  • 越来越多的州将预选选举和预选会议移到选举程式初期进行﹐目的是能够对提名候选人产生更大影响﹐促使候选人关注本州的需求和利益﹐并且使他们将竞选活动资金用在自己的州里。这种做法被称为”前置” (front-loading)。
  • 出现”区域化”(regionalization)做法﹐即某个地区内的一些州彼此合作﹐在同一天举行预选选举和预选会议﹐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大那个地区的影响力。

这两大趋势迫使候选人提早展开竞选活动﹐以便在举行早期预选的几个州里打下稳固基础。候选人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特别是电台和电视台﹐并且更加倚重各州政党领袖的支援﹐以便辅助说明他们把自己的影响扩大到在同一天举行预选的那些州的选民中。

提名程式中的这种”前置”和”区域化”趋向﹐对有全国知名度的候选人﹐如在任总统﹑大州的州长和联邦参﹑众议员等有利﹐他们有资金﹑有媒体的报导﹐有群组织的支援。

让我们以民主党2004年总统选举提名以前的预选活动为例。参加竞选的八名民主党候选人筹集到大约2500万美元资金﹐到2003年3月31日﹐也就是距第一次预选会议或预选选举日还有10个多月的时候﹐他们的开支为700万美元。在这些候选人中﹐在任的国会议员筹集到的资金最多﹐僱用的是最有声望的政治顾问﹐并且着手群组织最大的竞选队伍。预选程式的时间短﹐不利于那些需要借助预选选举和预选会议得到提名的候选人。例如﹐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在1976年﹑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在2000年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总统候选人提名程式的不断变化对所有候选人都产生影响。即使在任总统也不能把再次得到提名视为当然。1992年﹐(当时在任总统)乔治?H?W?布希(George H?W?Bush) 就因访谈节目保守派评论员和报纸专栏作家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的挑战而在预选遭到难堪的失利。与此相反﹐(当时在任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在1996年大选的早期就筹集到大笔资金﹐避免了民主党内一名政治对手的挑战。克林顿利用这笔资金﹐在从预选会议和预选选举开始到全国大选的整个过程中﹐採用了以媒体为主导的竞选战略。

政党提名与民主

对总统候选人提名程式的改革显然扩大了公众参与的基础。1968年﹐也就是在改革之前﹐只有1200万人参加预选投票﹐约佔适龄选民的11%。2000年﹐有大约3500万人参加预选投票﹐约佔选民人口的15%。在2000年总统大选的预选阶段﹐有2000多万人参加了在乔治?W?布希(George W?Bush)和他的共和党竞争对手之间的预选投票﹐有1500万人参加了在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与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前参议员比尔?布拉德利(Bill Bradley)之间的预选投票。

除了扩大公众参与外﹐如今的提名程式还也扩大了政党选民阵容的代表性。就种族和性别而言﹐参加两党提名代表大会的代表范围更加广泛。不过﹐就意识形态而言﹐代表性并没有扩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参与提名阶段活动的积极分子大多比认同同一政党的普通选民具有更强的意识形态倾向。所以﹐相对各自的选民基础而言﹐出席共和党大会的代表往往比一般共和党的选民更保守﹐出席民主党大会的代表比一般民主党的选民更具自由派倾向。

如前所述﹐改革也削弱了州政党领袖的权力﹐促使那些希望获得党内提名的人更广泛地争取公众的支援。这种做法加强了候选人与其核心支援力量之间的联繫﹐有助于那些当选人履行其竞选诺言。乔治?W?布希在上任后的第一年内﹐致力于实现他在竞选期间提出的主要政策目标﹐如减税﹑教育改革﹑加强军备﹐以及倾向于其保守派政治基层的政策计划。

虽然提名程式的诸项改革促使这个过程更加民主化﹐但是仍然存在不合规律之处。参加预选的人往往比普通共和党或民主党选民受教育程度高﹐收入多﹐年龄大。此外﹐为候选人或为其事业提供捐款的一向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因此﹐选举结果必然给这些人带来更大发言权。

最后﹐公开和竞争激烈的提名过程会在党内造成份裂。争取提名的竞争越激烈﹐分裂越严重﹐而一个政党要想使自己的提名人竞选总统成功﹐就必须迅速化解分裂局面。

政治代表大会的影响

总统提名程式改革的另一个结果是﹐党的全国提名大会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如今﹐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其实在预选早期阶段就由投票人决定了﹐而得到提名的人通常在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就表明了自己的副总统候选人人选。获得提名的候选人也负责起草党的政治纲领。既然如此﹐美国选民为什麽还要在电视机前收看全国提名代表大会呢﹖

事实是﹐很多人并不收看。全国代表大会的电视收看人数近年来下降﹐主要电视网在黄金时段播放代表大会会程的时数也减少。调研机构在2000年夏天两党举行全国提名代表大会期间进行的调查表明﹐大约一半的电视观众并不收看任何一党的代表大会。

儘管收视率下降﹐但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仍然得到新闻节目和报纸的关注﹐同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代表大会以及他们对候选人及其政策的了解在大会期间和之后上升。所以﹐代表大会确实有助于为选民提供资讯﹐为政党争取支援﹐激发党员对政党提名人的热情﹐使全国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举行的大选上。

总统提名程式并非完善。但是﹐近几十年来﹐它扩大了参与﹐提高了不同群体的代表性﹐加强了党的普通支援者与候选人之间的联繫。这一程式的规则有利于那些知名度较高﹑能筹集到更多资金﹑拥有最有效的竞选队伍和在总统预选早期能够最强烈地激发起选民热情的候选人。


斯蒂芬?韦恩(Stephen J.Wayne)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教授。他也是《2004年通往白宫之路》(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 2004)一书的作者。(Thomson/Wadsworth﹐ 2004年出版。)

美国选举程序
(U.S. Election Procedures)

迈克尔?特劳戈特
(Michael W. Traugott)

选民准备投票
准备在2002年11月4日国会议员选举中投票的佛罗里达州选民﹐将使用新的电子投票机。
(Vincent Laforet/The New York Times)
选民在投票
马萨诸塞州哈利法克斯市选民在2002年11月5日的中期选举中投票。
(Republished with permission of the Globe Newspaper Company, Inc.)

美国选民一般比大多数其他民主国家的公民有参与选举的更多机会。有些美国人一年中可以有五﹑六次投票机会﹐每张选票上有着角逐各层次政府的各种职务的各式各样的候选人。

美国的联邦体制让联邦政府与州政府有不同的权力分工﹐因此﹐美国的选举日实际上也是同时进行一系列州和地方选举的日子。不过﹐各地选举的程序不尽相同。

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中﹐许多政府职务经选举产生﹔此外﹐还有很多涉及为教育和州及地方服务项目──如公园和高速公路──提供资金的事项是由公众投票决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政策性问题也是通过这样的选民表决和提桉来决定。一些政治学者认为﹐选举频繁也许是过去50年中美国选民投票率下降的一个原因。美国人在预选中选出的大多是党派候选人﹐预选其实是由选举行政人员主持的政党运作。

投票程序

美国选举的地方性意味着﹐这项工作需要有成千上万人负责群组织和进行﹐包括统计和确认选举结果。这是一套重要而複杂的工作──确定选举日期﹐确定候选人资格﹐登记合格选民﹐准备选民名册﹐选择投票装置﹐设计选票﹐群组织庞大的临时工作队来管理选举日当天的程序﹐并负责计票和确认选举结果。

从以往的情形来看﹐美国的选举一般没有产生过十分接近的投票结果。选票上的大部份职务是地方性的﹐而选区范围也经常由执政党按照过去的投票规律划定﹐从而保障那里是一党得胜。不过﹐近年来也有明显的例外。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历史上最势均力敌的大选酣战──的结果﹐让美国人首次看到了很多与选举行政管理有关的问题。

美国的投票程序分为两步。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合格选民名册﹐所以﹐公民必须经过登记才能获得投票资格。公民在自己的居住地登记投票﹔如果搬迁到新的地方﹐通常需要重新登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防止作弊。但是﹐各州的选民登记程序不尽相同。过去﹐登记程序有时被用来阻碍某些公民参加选举。近来﹐登记的规定趋于简化﹐1993年通过的《全国选民登记法》(National Voter Registration Act﹔也叫”Moter Voter” Law﹐即”机动选民”法)﹐使人们可以在延长汽车驾驶执照的同时进行选举登记。

选举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确保每个有选举资格的人登记在册﹐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被入册。一般而言﹐地方选举管理人员宁肯有失于把最近没有投过票的人入册﹐而不愿误将合格选民排除。当姓名不在登记名册上的人来投票时﹐他们被给予一张临时选票。然后﹐经过核实其选举资格﹐再将其选票纳入统计结果。

选举管理人员的作用

在美国﹐选举是一项行政事务﹐按照固定的预算在地方进行﹐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反映合格选民的选择。这意味着选举管理人员──通常为县或市的公务员──承担着艰巨的任务。他们负责全年选民登记﹐并确定能够参加一场具体选举的合格选民。他们必须为每一次选举设计选票﹐确保所有合格候选人票上有名﹐确保所有付诸公决的议题得到准确陈述。他们必须将选票设计得尽可能简洁明了。

新罕布希尔州迪克斯维尔谷的市政官员投下2000年总统大选中象征性的第一票
新罕布希尔州迪克斯维尔谷的市政官员投下2000年总统大选中象征性的第一票。(Reuters)

目前﹐全国没有统一规范的选票形式或投票装置。选举管理人员通常要採用多种语言﹑有时甚至不同格式的选票。在一些选区﹐必须将候选人和党派的名字用任意方式排列。具体的投票装置最终必须由地方选举管理人员确定﹐而选票必须适应投票装置。鉴于2000年总统大选佛罗里达州选区出现的问题﹐国会通过立法﹐向州和县提供资助﹐辅助说明它们採用最先进和最可靠的投票方式。

在各次选举之间﹐选举管理人员要负责保管和维护投票装置﹐具体工作由承包商而非正规工作人员承担。最艰巨的工作之一是僱用和培训需要在选举日长时间工作(通常10至15小时)的大量临时工作人员。

如果在两次选举之间需要对投票装置或者选票格式做出改变﹐那麽培训工作就更为繁重。搬运装置﹑招聘和培训人员等事务性工作有时如此耗费精力﹐以至检查选民资格的工作只好交给由主要政党提供的志愿人员。由于志愿人员通常是政党的代表﹐偶尔难免使某些地方选举的运作引起非议。

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名妇女骑车到交票站递交选票
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名妇女骑车到交票站递交选票。
(Shane Young/The New York Times)
东北地区一名妇女抱着女儿等待投票。
东北地区一名妇女抱着女儿等待投票。
(Suzanne Dechillo/The New York Times)
佛罗里达州退休居民社区的老年公民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投票
佛罗里达州退休居民社区的老年公民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投票。
(Andrew Itkoff/The New York Times)

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的一名选举工作人员2000年11月7日在核实选民登记资料
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的一名选举工作人员2000年11月7日在核实选民登记资料。
(Jim West/The Image Works)
美国外交人员及家属2000年10月17日在印度孟买美国领事馆投缺席选民票
美国外交人员及家属2000年10月17日在印度孟买美国领事馆投缺席选民票。
(© AFP/CORBIS)

投票

投票程序中的第二个步骤是公民投票方式。对于大部份合格选民来说﹐他们只需前往住所附近的投票站投票。就全国范围而言﹐选区的面积和每个选区内的合格并登记的选民人数有很大差异。

投票装置与选票形式由地方决定﹐因为这些都是由地方出资。也因为这样﹐人们投票的方式──用什麽装置以及这些装置保养得好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税收来源有关。由于地方税收要被用于学校﹑警察﹑消防队﹑公园以及娱乐设施﹐所以对投票技术的投资往往不佔优先位置。

美国有着各式各样的投票装置﹐而且投票技术在不断变化。一般过去採用的在候选人名子旁边划”X”的纸制选票﹐如今已经很少见。不过﹐许多电脑化系统仍需用涂圈或连线符号式的纸制选票﹐然后通过人工扫瞄进行统计。

许多选区仍然使用”扳手”投票机。用这种方法﹐选民在他们要选的候选人名字旁或他们所支援的议题旁转动一下控制杆﹐然后﹐通过在程序结束时推动一个较大的控制杆将选票记录下来。这种装置已经停产30多年﹐所以维护它们既困难﹐又昂贵。这种装置正在逐渐被淘汰。

另一种非常常见的装置是”打卡”机。选票为一张纸卡﹐投票人或者在候选人名字旁边打孔﹐或者通过把纸卡送入选票模机打孔。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正是这种型式的选票导致佛罗里达州出现计票争议。因此﹐”打卡”装置也正在被淘汰。

目前的趋势是採用电子直接记票机(英文简称DRE)。它採用电脑化的触摸萤幕﹐很像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另外﹐针对採用可以使投票程序更便捷的电脑或网际网路投票也有很多讨论。亚利桑那州的一次预选曾试用了这种方法。但是﹐电脑安全专家仍在完善这种系统﹐它们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近年来对投票方式做出的一个重大改革﹐是让选票在选举日之前到达选民手中。这一趋势始于有关缺席选票的规定﹐针对的是那些预计在选举日当天将不在自己的选区(或投票地)的选民。一些地方逐渐放宽这一规定﹐允许公民登记为”永久缺席选民”﹐经常性地把选票寄到他们家中。

另一项新的规定是”提前投票”。选举工作人员可以在选举日前最多三个星期之内﹐在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设立投票装置。公民可在方便的时候前去投票。在有些州﹐公民通过邮寄投票。在俄勒冈州﹐在选举日前20天﹐所有公民都收到邮寄选票﹐他们可以将自己的选择寄回﹐也可以到指定地点亲自递交。其他地方──如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和金县──已採用邮寄投票﹐但其附近地区仍使用直接电子记票装置或”打卡”机。就全美国而言﹐有超过五分之一的选民是在所谓”选举日”之前投票的。

计票

着在选举日之前投票的人数日益增多﹐11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美国传统的总统大选日──越来越应被视为”计票日”﹐而不是”选举日”了。儘管提前投票日趋盛行﹐但选票要等到选举日当天结束才能统计﹐以便不在投票站关门之前透露有关候选人领先或落后的资讯。提前公佈资讯既会影响前往投票的人数﹐也会影响竞选方式和运作。

2000年的总统大选生动地叙述了计票程序中的一些教训。根据美国最高法院对这次有争议的选举所做的裁决﹐出现在佛罗里达州的主要问题是﹐以同一方法统计不同型式的选票。在有些选区﹐缺席选票与在现场使用投票装置的选票不一样。因此﹐ 可能必须採用不只一种计票方式。在有些地区﹐缺席选票票数如果少于两个主要候选人之间的得票差﹐就根本不予统计。

2000年的选举还显示﹐投票装置像任何其他型式的电子机械装置一样﹐虽然本身允许一定的误差﹐但需要定期维护才能使其最准确地发挥功能。如果在一场选举中双方实力非常接近﹐并且进行不只一次点票的话﹐计票器产生的结果会略有不同。

如果一场全国性选举要靠不到普通选票中的0.5%的选票决定胜负﹐而且如佛罗里达州这样﹐在投给乔治?W?布希与阿尔?戈尔的总共580多万张选票中﹐只有202张之差﹐那麽﹐与所使用的具体装置相关的计票方式就可能引起争议。佛罗里达州大部份採用打卡投票方式。对打卡装置的保养存在问题﹐选民能否在选票上完全把孔打穿也是一个问题。在有些地方﹐选票的设计令选民读起来感到困惑﹐特别是老年选民﹐可能导致一些选民错将选票投给他们不想选择的人。

佛罗里达州选举结果如此胜负难分﹐而它又是最后完成计票的一州﹐因此﹐在选举日过后的几个星期里﹐佛罗里达州一直是布希和戈尔竞选阵营专注的目标。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地方性﹐也由于选举团是以赢者得全票的方式计算州选票﹐因此双方都把精力集中于州法院。双方人马分别选择了各自有望获得司法判决胜利﹑并且最有可能对某一投票方式作出成功挑战的地区。任何一方都没有要求在全州重新计票。最后﹐他们的桉子呈交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决。裁决结果是﹕停止重新计票﹐维持佛罗里达州州务卿最初核定的选举结果。这样﹐佛罗里达州的25张选举团票全部属于乔治?W?布希﹐使他获得选举团多数票﹐从而被确定为当选总统。

改革运动

2000年大选的一个明显教训是﹐佛罗里达州经历的选举管理﹑投票和计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生在美国几乎所有地区。儘管其后果不会完全一样﹐因为像2000年总统大选那种势均力敌的局面十分罕见﹐但这个经历揭示出一些问题。人们围绕改革的需要展开了数项研究﹐举行了多种专题会议﹐听取专家意见和进行听证。虽然审议和最终提出的改革方桉带有一些党派色彩﹐但是﹐鉴于人们认为有必要在2004年选举之前拿出行动﹐所以对这些因素的考虑被置于次要位置。

佐治亚州一名县官员2002年10月在操作一台新型触屏投票机﹐为将在11月选举中採用的系统做准备
佐治亚州一名县官员2002年10月在操作一台新型触屏投票机﹐为将在11月选举中採用的系统做准备。
(Jenni Girtman/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

2002年﹐第107届国会通过《辅助说明美国投票法》(Help America Vote Act)﹐其中的重要规定包括﹕第一﹐联邦政府向州和地方提供资金﹐取代过时的打卡投票机和”扳手”投票机。第二﹐联邦政府成立”协助选举委员会”(Election Assistance Commission)﹐向地方选举管理人员提供技术辅助说明﹐并建立投票装置的标准。”协助选举委员会”会将提出非强制性的针对投票系统及其硬﹑软体测试与检核的指导方针。委员会的计划还包括建立一批研究项目﹐范围涉及﹕投票装置与选票设计﹑登记方法﹑举行临时投票和防止作弊的途径﹑对投票站工作人员的录用和培训﹑选民教育计划﹔另外﹐还将研究确定是否需要在联邦职务选举中要求各州採用比较统一的重新计票程序﹐以及是否有其他举行联邦选举的途经。

《辅助说明美国投票法》反映出﹐联邦政府对不愿卷入这类被视为地方行政问题的原有立场做出了重大改变。在2000年大选后﹐尤其是在佛罗里达州的竞选后﹐这种程序改革辅助说明加强了美国人对选举制度的信心。鉴于选举是民主制度合法运作的基础﹐其相关费用只是很小的代价。


迈克尔?特劳戈特(Michael W. Traugott)为密歇根大学传播学研究与政治学教授﹐与人合着《选民使用民意调查指南》(The Voter’s Guide to Election Polls)和《民意调查﹑新闻媒体与民主》(Election Polls, News Media and Democracy)。他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改革选举管理的效果。

2004年大选时间表
(总统预选选举﹑预选会议及全国提名代表大会日期)

在美国﹐举行政党预选会议和预选选举对遴选总统候选人具有关键作用。以下是一些州定出的在2004年全国总统大选前举行预选选举或预选会议的时间表(斜体字表示预选会议)。

“预选会议”在此一般指政党的地治活动人士在总统提名过程中﹐在全州各地举行的聚会。预选会议的目的是通过推选代表﹐表明哪一位竞选总统提名的候选人受到本州党员的支援。预选选举的作用与此类似﹐但预选选举採用的是直接投票方式。各州根据自身的法律决定是举行预选会议﹐还是预选选举。


1月19日
艾奥瓦州 1月27日
新罕布希尔州2月3日
亚利桑那州
特拉华州
密苏里州
俄克拉何马州
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
新墨西哥州(民主党)
北达科他州
2月7日
密歇根州(民主党)2月8日
缅因州(民主党)

2月10日
田纳西州
弗吉尼亚州
哥伦比亚特区(共和党)

2月14日
哥伦比亚特区(民主党)
内华达州(民主党)

2月17日
威斯康星州

2月24日
犹他州(民主党)
夏威夷州
爱达荷州

3月2日
加利福尼亚州
康涅狄格州
佐治亚州
马里兰州
马萨诸塞州
纽约州
俄亥俄州
罗得岛州
佛蒙特州
华盛顿州
明尼苏达州

3月9日
佛罗里达州
路易斯安那州
密西西比州
得克萨斯州

3月13日
堪萨斯州(民主党州)3月16日
伊利诺伊州3月20日
阿拉斯加州(民主党)4月13日
科罗拉多州(民主党)4月27日
宾夕法尼亚州

5月4日
印第安纳州
北卡罗来纳州

5月6日至8日
怀俄明州(共和党)

5月11日
内布拉斯加州
西弗吉尼亚州

5月15日
怀俄明州(民主党)

5月18日
阿肯色州
肯塔基州
俄勒冈州

5月25日
爱达荷州

6月1日
阿拉巴马州
新墨西哥州
南达科他州

6月8日
蒙大拿州
新泽西州

7月26日至29日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波士顿

8月30日至9月2日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纽约市

来源﹕
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U.S.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和全美州务卿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retaries of State)

与托马斯?曼谈2004年竞选
(Interview with Thomas Mann on Campaign 2004)

保罗?马拉默德
(Paul Malamud)

buttons

问: 2004年大选有哪些主要议题﹖

答﹕每次总统竞选都会涉及多方面议题﹐而这次总统选举看来很可能涉及两大主题。第一是经济﹐也就是经济增长﹑就业和美国财政政策的总体状况。第二是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也就是美国人民在国内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的安全感﹐国家的安全政策﹐特别是阿富汗和伊拉克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

问﹕美国普通老百姓关心外交政策问题吗﹖

答﹕公众对外交政策的关注有起有伏﹐这取决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从大方面来看﹐在冷战时期的某些时候﹐美国人民对外交政策极度关心﹔当然越南战争成了美国人关注的问题。我认为﹐”9?11″事件将使外交政策成为2004年选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受的恐怖主义袭击使美国人民明白﹐我们并不像想象的那麽安全﹐我国绝大多数公民都对布希总统提出的我们必须主动向恐怖主义分子出击的主张做出非常积极的反响。

“9?11″事件使美国人民现在懂得﹐国内安全与我们的对外政策明确相关。毫无疑问﹐美国公众对总统拥护程度的大幅度上升以及普遍认为他显示出果断的领导能力﹐都是基于他的外交政策行动﹐而不是由于他的政府在国内问题上的主张。

“9?11″事件发生后﹐共和党在民意调查中取得了巨大优势﹐被认为是信得过的处理国家安全政策问题的政党﹐而保持这一优势便是总统连任的关键之一。努力缩小共和党的这一优势肯定是民主党要重新入主白宫所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后﹐遇到了战后重建这一更为複杂得多的挑战﹐这给批评政府的一派带来机会﹐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竞选议题。

问﹕在2000年举行的上届总统选举中﹐布希和戈尔胜负难分。上次这种投票极其接近的情况会对2004年大选的战术战略产生什麽影响﹖

答﹕2000年总统选举是在由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决定终止在佛罗里达州重计选票后定出胜负的。2000年选举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再次证实了一个最根本的现实﹕我们国家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势力旗鼓相当﹐在每一个层次的民选政府以及在个体选民中﹐两党几乎都是势均力敌。

所以我认为﹐在战略上﹐两党都会把2004年大选作为一场实力接近的选举来对待。两党都认识到动员本党的核心支援者参加投票将会有多麽重要。双方都会为动员选民投票做出巨大努力。我想人们将看到一种极有意思的转变﹐即选举资源将被从电视宣传广告更多地转用到落实选民和动员投票方面﹐儘管仍然会有不少宣传广告。

两党和各自的同盟利益集团将投入巨资﹐以动员拥护本党的选民前往投票站投票。民主党很可能会利用其核心支援者对2000年佛罗里达州计票结果的不满情绪﹐激发他们参加投票。

但值得记住的是﹐在2002年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在动员选民投票方面佔了上风。他们对共和党选民的动员比较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他们取得中期选举胜利的原因。

问﹕各党用什麽方法动员选民参加投票﹖

答﹕在有强制投票规定或者投票率很高的那些国家里﹐这方面的情形与美国不同。在美国﹐所谓的正常情形﹐是指在总统大选中有50%的适龄选民参加投票﹐因此﹐如何使公民前往投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要问决定美国人是否参加投票的因素有哪些的话﹐最主要的因素多半是资讯。有投票权的人是不是确实知道要举行选举﹖他们是不是知道有哪些候选人﹖他们是不是知道不同候选人和不同政党之间的区别﹖

再有﹐他们是否喜欢其中的某一个政党﹖他们是否与竞选的某一方有某种联繫﹖

第三﹐有没有人告诉他们去投票﹖他们是不是亲自被告知投票站在哪里以及应该在什麽时间去投票﹖这最后一项因素是动员选民走出家门投票的重点。

动员选民投票的工作需要靠在基层建立群组织﹐通过电脑档桉找出很可能支援自己这派候选人的选民﹐然后通过打电话﹑直接发邮件﹑或者最好是亲自接触──理想的情况是通过与他们共事的人或同一社区的邻居等可信赖的人──同他们联繫﹐最后﹐在选举日当天﹐再打电话﹐确保他们去投票站﹐有时还提供交通工具将他们送到投票站。这的确是一种很大的努力。

问﹕动员核心选民自然是最有效的。各党的核心选民是什麽样的人﹖

答﹕密歇根大学政治研究中心所做的人口学分析展示了两党不同的选民基础。[见http://www.umich.edu/~nes/nesguide/nesguide.htm]民主党最有力的支援者是非洲裔选民﹐通常十分之九投民主党的票。西班牙裔选民也是支援民主党的居多﹐但支援的比例为二比一或更小。工会会员家庭大多投票支援民主党。低收入的劳工阶层选民多数支援民主党﹐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人趋于社会保守派﹐相当一部份人偶尔对共和党候选人感兴趣。对社会和文化族群问题的担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劳工阶层选民和中产阶层的男性白人选民支援共和党的原因。

离婚者和单亲家庭倾向于支援民主党﹐而传统夫妻家庭往往更支援共和党。宗教归属和参加宗教活动和仪式的多寡也是判断共和党基本选民的有力特徵。一个人参加宗教礼拜越多﹐就越可能是共和党人﹐投共和党的票。主张宗教与教育或国家功能分离的人或者非信教人士多为民主党的支援者。

收入较高的人往往倾向共和党﹐经商人士尤其如此──从小工商企业家到大公司主管。然而﹐受教育程度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新专业人员越来越支援民主党。

最后﹐各党的选民基础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所不同。根据上届总统大选后电视上展示的一张彩色美国地图所用的标志﹐人们把这些州分别称做”红州和蓝州”。地图上的蓝州投的是民主党的票﹐这些州集中在东西海岸﹐另外还有北部地区的一些州。红州﹐即共和党佔上风的州﹐则多分布在南部﹐在农业州和落基山脉诸州﹐另外还有几个中西部的州。

从各州内也可看出不同政党选民的分布情况。民主党的基础多在城市内和近郊区﹐而共和党在远郊区和农村地区更佔优势。

民主党的势力在高科技发展地区日益壮大﹐而共和党的主要势力是在美国一些人口其实减少了的地区﹐也就是一些农村地区。共和党在南部各类郊区都颇为得势﹐包括在迅速发展的(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周围地区。

总之﹐共和党可以被视为是宗教与文化保守派﹑工商业者﹑南方及山区各州和中西部以及远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政党。民主党的支援者则包括少数族裔﹑主张宗教与国家事务分离的人士和社会自由派﹑工会会员家庭﹑大城市和低收入居民以及东西海岸。当然﹐所有这些分类都是基于整体倾向。在每一类人口中都有着各种政治倾向。

问﹕在任总统在选举中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答﹕首先﹐大多数竞选连任的在任总统都获得成功﹐这是历史事实。当然﹐并非所有在任总统都如愿以偿。其实﹐在最近历史上﹐我们有过几位未能连任的总统。1992年前一位布希总统和1980年卡特总统在都没有赢得连任。福特总统也是这种情况﹐他并没有被选为总统﹐而是接任总统﹐在1976年争取连任的努力也未获成功。

但是﹐总的说来﹐在任总统往往能赢得第二个任期。部份原因是﹐他们通常不必面对初选的挑战﹐而初选会让候选人暴露自己的弱点﹐使竞选实力受到影响。不过﹐前一位布希总统﹑卡特总统和福特总统都在初选中受到挑战。现任乔治?W?布希(George W. Bush)总统在这次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没有竞争对手﹐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其次﹐在任总统所处的地位使他可以主导被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所称之为的”先声夺人的讲坛”(“the bully pulpit”)──驾驭竞选议程﹐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利于自己的议题上去。有时候﹐他们通过在外交政策和国内经济政策上的行动﹐把自己处于能够改变现状的位置﹐从而为竞选加分。作为在任总统﹐他们在筹款﹑积累资源等方面也会相对容易。他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优势分散给党的积极分子﹐而这也对竞选有利。

至于在任总统的不利因素则是﹐任期内发生的好事会记在他们的功劳簿上﹐发生的坏事也往往会归咎于他们﹐无论他们是否有这种功劳或责任。因此﹐总统任职于顺遂时期﹐连任会是坦途一条。但在经济不景气或一项外交政策失利之时担任总统﹐则是个重大不利。从很多方面来说﹐总统大选就是鉴定现政府政绩的全民公决。

好年景是有利因素。坏年景显然是不利因素。

问﹕布希总统的政治基础人们是知道的。然而﹐大部份竞选总统的民主党人有着各种职务背景──有众议员﹑参议员﹑州长﹑将军。这些职务背景会对他们当选总统的机会产生什麽作用﹖

答﹕有一个说法是﹐美国参议院的大部份议员﹐每天早晨醒来在洗澡间照镜子时从镜子里看到的﹐都是一个总统人选。但我们说﹐多数参议员受到”召唤”﹐很少人真正被选中。最近一位当选总统的参议员是1960年时的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后来﹐有好几位参议员曾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都在选举中失利﹐其中包括参加1996年竞选的鲍勃?多尔(Bob Dole)和参加1972年竞选的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看来﹐参议院不是一个竞选总统的特别可取的起点站。

多数最后赢得总统竞选胜利的候选人﹐要麽是副总统﹐要麽担任过州长。副总统职务是竞选总统的顺理成章的基点﹐虽然在任副总统并不总能获得成功﹐就像阿尔?戈尔(Al Gore)在2000年体验到的那样。州长职务已证明是产生总统人选的沃土﹐最近的例子就是乔治?W?布希﹐在他之前有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吉米?卡特(Jimmy Carter)。这确实是个不一般的现象。军旅生涯曾是蕴育十九世纪总统的沃土﹐但在当代﹐只有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一人是从军事统帅上升为最高统帅的。

问﹕有关竞选筹款的法律对本届大选结果会有什麽影响﹖

答﹕乔治?布希在2000年提名过程中﹐成为首位谢绝接受公共(美国政府)等额补充资金而当选总统的候选人。按照法律﹐当时他这样做﹐就使他的竞选资金开销不必受数额限制。结果﹐他在2000年筹集了超过一亿美元的捐款﹐竞选消费超过了民主党对手。如果他接受了公共资金﹐将不得为竞选如此花费。在2004年﹐鉴于候选人可依法接受个人捐助的金额从1000美元增加到了2000美元﹐布希的竞选活动将再次放弃公共等额补充资金﹐在提名阶段可筹到两亿美元之多的资金。

在没有人挑战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情况下﹐布希总统的竞选班子可以利用这笔资金﹐以他们的方式向公众描绘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着手建立辅助说明动员选民投票的地方群组织。这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没有一位民主党候选人在该党初选时期表现出有如此大的筹资能力。如果他们接受公共等额补充资金﹐那麽他们的竞选资金开销将被限制在接近5000万美元﹐而其中大部份资金被用于2003年中和2004年头几个月争取候选人提名的初选中。这样﹐在赢得总统候选提名人﹑党的代表大会结束以后的竞选阶段﹐资金已经所剩无几。鉴于这种情况﹐预计会有一个或多个民主党候选人放弃公共等额补充资金﹐最大程度地筹集和使用资金。

在初选竞选活动结束﹑提名总统候选人的党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候选人将再次决定是否接受公共等额补充资金﹐供大选之用。预期布希总统和民主党总统提名人这时都会接受。

问﹕资金对总统竞选的结果会有那麽大的作用吗﹖

答﹕资金对有些选举或在某些情况会下﹐会比对另一些选举或在另一些情况下来得更重要。在竞选联邦众议员﹑参议员和竞选州长时﹐资金的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对大多数参选人来说﹐要让选民了解自己﹐真正得到机会打破默默无闻的状况﹐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在争取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过程中﹐资金也很重要。在这个阶段﹐多数候选人知名度相对较低﹐他们需要有资金宣传自己和自己的政纲﹐并且建立群组织。在大选中﹐资金的重要性相对减小﹐因为到了这个重要的竞争阶段﹐会有一定程度的”免费”的媒体关注﹐会有电视转播的辩论。选民大多从自己的政党倾向出发来审视候选人。不过﹐在实力接近的选举中﹐资金仍然对能否争取到微弱优势而取胜起决定作用。

问﹕在2004年大选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是能够通过批评当政的布希总统就取得胜利呢﹐还是说﹐民主党也需要确立某种积极的主题﹖

答﹕民主党要成功﹐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中绝对主要的是﹐他们需要拿出让选民拒绝布希连任的理由。这个理由与其通过提出另一套主张来体现﹐不如更要通过让公民表达出对乔治?布希执政的不满。

民主党要重新问鼎白宫并重新取得对国会的控制﹐就需要有大量的选民表达类似这样的情绪﹕”在经济上我的生活安全感不如以前﹔由于反恐之战胜券不稳和伊拉克局势不明朗﹐我的人身安全感也不如从前。” 这是民主党2004年入主白宫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过大概还不够。

第二个条件是﹐民主党需要达到一定的公信度。他们需要有一位得到美国人民信任的候选人﹐人们相信他能够保护我们的安全﹐执行的方针政策将不会古怪极端﹑不会让人感到给美国人民带来的风险多于机会。

所以﹐的确﹐民主党必须提名一位能提出可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可行的经济和国内政策策略的候选人。大多数美国人不会把布希总统的政策与民主党人的方略做直接比较﹔真正的情况将是﹐当美国人确定总统的政绩不一定值得让他连任时﹐就会更仔细地审视民主党人并考虑﹕”我们能相信他们吗﹖” 这时候反对党就必须提出可行的﹑积极的主张。

问﹕有句老话说﹐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候选人为了迎合本党的基本选民会表示出较为极端的立场﹐民主党向左﹐共和党向右。情况是这样吗﹖这会在今后一年中影响候选人的政治行为吗﹖

答﹕在最近的几次大选中﹐成功的总统候选人并没有落入这种模式。例如﹐乔治?布希在2000年时设法做到了在争取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过程中﹐提出让他的保守派基本选民感到高兴的实际政策﹐而在获得提名后﹐则提出温和与关爱的口号﹐以避免被人说成是极端保守或右倾。

比尔?克林顿曾在自己的党内抛弃了左右两派对峙的传统做法﹐努力通过其他方式既吸引基本选民﹐也吸引摇摆不定的选民。竞选活动的积极分子确实往往在意识形态上表现得更加极端﹐共和党人士的极端是向右﹐民主党人士的极端是向左﹔但是﹐仍然有可能做到以不损害自己在竞选中的立场的方式﹐吸引选民和提出主张。

问﹕在这次大选中﹐网际网路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大﹖

答﹕在大选中﹐不应把网际网路视为一种大规模的通讯形式﹐它不是电视广告宣传的替代手段。相反﹐网际网路的重要性在于﹐它成了一种群组织竞选活动的方式──征集和群组织志愿人员﹑筹款﹑协调基层活动﹑向支援者传递资讯等等。霍华德?迪安(Howard Dean)发展了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在2000年选举筹款上的成功﹐利用网际网路筹得大量资金。迪安和其他民主党候选人都把网际网路当作进行群组织建设的一种手段。

就布希阵营而言﹐他们也明白网际网路的重要作用。他们在积极利用网际网路﹐用它来筹集资金﹑建立自己的地方群组织﹐并确保以一种既能激发资源又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方式联繫共和党的积极分子。

因此﹐从这些意义上来说﹐网际网路将成为本次大选中的一个重要力量。

问﹕除了总统选举之外﹐当然还要有众﹑参两院的选举。这些选举的形势如何﹖

答﹕目前看不到向任何一个党一边倒的迹象。看起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一场旗鼓相当的选举。

自1994年选举以来﹐共和党在众议院一直佔多数地位。共和党在参议院也曾佔微弱多数﹐在共和党参议员吉姆?杰福兹(Jim Jeffords)退党成为无党派人士之后﹐共和党曾短暂地失去过多数地位。在2002年的选举中﹐共和党夺回了参议院的多数地位。很多分析人士通过观察众﹑参两院选举的结构认为﹐在不意外出现有利于民主党的大潮的情况下﹐共和党很可能在2010年以前始终保持多数党地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部份原因是﹐争夺众议员席位的选区的数量减少。而这又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近年来的因素之一是﹐共和党成功地利用了一些州重新划分选区的机制﹐使他们的选民更有效地分布在不同选区。在今年角逐众议院435个席位的选举中﹐只有10%的席位会出现激烈争夺。鉴于共和党具有作为执政党的优势﹑筹得更多的竞选资金﹑在选区重划中佔了上风﹐他们极有希望维持多数党的地位。

在参议院﹐面临改选的民主党席位多于共和党席位。要记得﹐每一个选举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席位需要改选。参议员的六年任期是相互错开的。现在有更多的民主党席位要改选﹐而这些席位又多在”红色”(更保守的)州﹐那些是2000年布希得胜的州。

所以说﹐只有在总统选举中出现向民主党一边倒的局面时﹐民主党才有机会成为国会中的多数党。

国会选举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约翰?奥尔德里奇
(John H. Aldrich)


2001年2月27日乔治?W?布希总统第一次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
2001年2月27日乔治?W?布希总统第一次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 AFP/CORBIS)

1997年1月7日众议院议员在第105届国会开始时宣誓就职
1997年1月7日众议院议员在第105届国会开始时宣誓就职。 (AP/Wide World Photos )

虽然媒体将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2004年的总统选举﹐但是美国人民也将在同时投票选出担任政府各种其他职务的数以千计的官员。其中﹐国会选举可能会跟总统竞选一样激烈﹐而且几乎同等重要。目前﹐美国两大政党的权力对比相当接近。共和党在众议院的435个席位中只以12席之优佔多数﹐而在参议院的100个席位中只佔51席。

国会选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国会对制订政策具有关键作用。美国实行的是与一般议会体制不同的国会与总统分权制。一切法律都在国会起草﹐必须经国会通过。另外一个与一般议会制度不同的特点是﹐在美国不存在那麽严格的党纪党规。国会议员可以就他们认为最好的政策﹐包括他们认为最有利于自己连续当选的政策﹐自由地投票。因为这样﹐国会领袖为结成优势联盟就必须逐个地争取议员﹐而不是依靠党纪严格的政党所提供的一致支援﹔因此﹐国会每个席位的得失都对两党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的选举方式意味着﹐有可能出现一个政党掌控国会而另一个政党掌控白宫的局面。这种所谓的分掌政府(divided government)局面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在过去的24年中﹐有16年是由不同的政党分别控制众议院和白宫。1994年以来﹐共和党一直佔众议院的多数。从1994年至2000年﹐即比尔?克林顿总统在位的后六年﹐共和党也控制了参议院。

2000年的大选使共和党赢得了白宫并保持在众议院的多数。但两个政党在参议院各佔50个席位。《宪法》规定副总统(现在是共和党的迪克?切尼, Dick Cheney)在参议院有打破均衡的一票﹐所以﹐2000年选举后﹐共和党佔极其微弱的多数﹐形成共和党一统联邦政府的局面。

2001年6月﹐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杰福兹(James Jeffords)脱离共和党﹐从而使对参议院的控制权回到民主党一边﹐重新形成两党分掌政府的局面。在2002年的选举中﹐民主党又丧失了这个微弱多数﹐使共和党重新控制参﹑众两院。

国会选举过程

议院和参议院具有几乎相等的权力﹐但选举方式大不相同。美国共和制的缔造者的意图是﹐让众议院议员接近大众﹐在立法时最忠实地反映民众的愿望和抱负。因此﹐他们确定众议院要有较大的规模﹐议员任期较短(两年改选一次)。最初﹐有些人认为两年的时间太长﹔但如今人们更普遍担心的是﹐频繁的选举会导致在任众议员总是忙于竞选连任﹐将心思主要用于考虑什麽对自己的竞选胜利最有利﹐而不是对国家最有益。

在众议院﹐一个席位代表一个地理选区﹐每个议员由独自的﹐或曰”单一席位”的选区根据简单多数原则选出﹐即谁得到的票数最多﹐谁就赢得选举。50个州中的每个州都被确保在众议院内有至少一个席位﹐其馀席位按人口分配给各州。例如﹐阿拉斯加州人口非常少﹐因此在众议院仅佔一席。加利福尼亚是最大的州﹐目前有53个席位。

参议院的性质是代表各个州。参议员其实最早是由州议会挑选﹔直到1913年宪法的《第17条修正桉》通过后﹐参议员才由各州的选民直接选出。每一州有两名参议员﹐任期六年。每两年有三分之一的参议院席位改选。参议员实际是由选民多数选出﹐每一个州相当于一个”单一席位”选区。

2002年11月新任国会众议员集体拍照前﹐共和党众议员哈里斯与民主党众议员米克握手<P>
2002年11月新任国会众议员集体拍照前﹐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哈里斯(Kathleen Harris)与民主党众议员米克(Kendrick Meek)握手。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2002年8月民主党国会初选候选人马耶特在佐治亚州对支援者表示感谢。
2002年8月民主党国会初选候选人马耶特(Denise Majette)在佐治亚州迪凯特市对支援者表示感谢。 (AP/Wide World Photos)

在由简单多数原则决定的选举中﹐尤其是在单一席位的选区中﹐ 因为选民不愿意把选票”浪费”在他们认为毫无希望的竞选人身上﹐所以任何第三党的候选人都很难取胜﹐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形成只有两大政党的体制﹔想赢得选举的候选人也因此而避免与任何毫无希望的政党沾边。 因为没有所谓”边缘代表”(peripheral representation)﹐少数人的声音往往通过两大强党之一的党内代表得到反映﹐而不是通过不受舆论重视的支流团体得到代表。在美国的整个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两个以上的大党。今天﹐即使在大兴所谓”以候选人为中心”的竞选中﹐第三政党及其候选人虽然经常有所努力﹐但鲜有成功。2002年选举过后﹐美国众议院435个议员中只有两位是独立于两党之外的议员﹐在有100个议员的参议院里﹐只有一位独立派的参议员。参﹑众两院中的所有其他席位都被共和党和民主党──美国自1860年以来的两大政党──的成员赢得。

国会选举因素

美国历史上的绝大部份时期﹐国会选举都”以党为中心”。由于大多数选民长期忠于这一政党或那一政党﹐他们倾向于依党派界线投票。国会议员经常重新当选﹐有时连任几十年﹐原因就是他们选区的大部份选民支援这一政党。议员本人的努力对增加或减少选民的支援度只有非常有限的影响。最近几年﹐候选人的个性和竞选议题开始成为影响党派忠诚度的因素。

自1960年代以来﹐联邦选举越来越变成以候选人为中心的竞选。候选人具有的利用电视﹑筹募大笔捐款和举办民意调查以及其他现代手段展开竞选的能力﹐使选民可以对候选人个人有更多了解。因此﹐选民在权衡政党忠诚度之外﹐往往也考虑两位候选人在他们印象当中的长短处。

以候选人为中心的投票选举对国会现任议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一般说来﹐现任议员总要比向他们挑战的对手有更多的上电视和见报的机会。更多的媒体曝光和对公共政策的实际影响力使现任议员可以筹集到更多的竞选资金。出于这些以及其他原因﹐争取连任的现任议员非常有可能赢得选举。在2002年﹐有398位众议员竞选连任﹐只有16人被击败。而竞选连任的26位参议员只有3人落选。以参议院88%﹑众议院96%的重新当选率来看﹐可以公平地说﹐国会选举不仅是以候选人为中心﹐而且是以现任议员为中心的。

现任议员有更多资金﹐得到更多的媒体报导﹐因此﹐他们能够依靠在选民中的知名度战胜往往缺少知名度的对手﹐取得竞选胜利。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十分之九的被调查者知道他们的现任众﹑参议员的名字﹐而即使是到了竞选尾声﹐也只有略多于二分之一的人知道主要竞争对手的名字。由于几乎不为人所知﹐这些竞争对手很难说服有钱人给他们捐款。这导致一个不幸的回圈﹕有强大潜力的候选人往往不去挑战地位稳固的现任议员﹐而那些”机会淼茫”的真正参加竞选的人﹐无法筹集到竞选资金。

图表一1
1983至2000年政治行动委员会
对民主党和共和党众议院竞选的捐款
(黄柱代表民主党﹔白柱代表共和党)
(来源﹕U.S. Statistical Abstract)

 

图表二
1983年至2000年政治行动委员会
对参加众议员竞选的现任议员和挑战对手的捐款

(黄柱代表在位议员﹔红白蓝柱代表在野对手)(来源﹕U.S. Statistical Abstract)

 

各类政治行动委员会给国会候选人的捐款数量叙述﹐资金﹑政党和在位对国会竞选有重要作用。图1显示的是在1983年至2000年期间(现有资料截止于2000年)﹐政治行动委员会给两大主要政党的捐款情况﹐并叙述了在这段时期内竞选捐款的总体增长。从中人们还可以看到﹐民主党在1994年前﹐也就是它作为多数党的年代里﹐在获得政治行动委员会的支援方面佔有相当大的优势。在最近三次选举期里﹐共和党在这方面追上民主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形下﹐两党现在从政治行动委员会得到的捐款数额几乎相等。

图2显示了政治行动委员会在同一时期给现任议员和他们的对手的捐款数额。现任议员在历次竞选举中都具有明显的筹款优势。最近几十年来﹐政治行动委员会给现任议员的捐款额大量增加﹐而给予对手的资金却增加有限。仅这一个图表就足以显示现任议员为什麽会以如此高的比例重新当选。

当对手真正为选民所熟悉时﹐选民很可能会比较平等地对待两位候选人﹐把票投给他们认为具有更强说服力的候选人。

在国会选举中什麽因素最具吸引力﹖在这点上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最近的选举中。

直到最近为止﹐国会选举一般涉及的是一个选区的具体利益和所关心的问题﹐而不是全国性问题。所谓的”中期选举”尤其是这样。中期选举是指在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之间进行的选举﹐因此没有在总统大选中必然出现的全国性议题。这种以地方议题为焦点的选举十分适合以候选人为中心的竞选趋势﹐它使候选人可以按照自己所在选区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主张。1994年的选举是一个转折点。共和党在参议院取得多数﹐同时惊人地从民主党手中夺走了众议院的52个席位﹐40年以来第一次在众议院佔多数。 共和党众议院领袖﹑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採用的战略之一是﹐提出一项称为”美利坚契约”(Contract with America)的十点立法计划。这项契约由绝大多数共和党众议员候选人在竞选的早期签署支援﹐选举后变得尤为重要。金里奇承诺──大部份获得成功──新的共和党多数将以惊人的高速度﹑100天内在众议院通过该契约主张的立法条款。这一点提昇了共和党及其领导能力的形像﹐并因此而形成一种标准﹐使全国性议题及类似全国性政纲等成为中期选举的一个规范内容。

自1998年以来的两次中期选举都跟1994年的选举一样惊人。在1998年﹐在任总统的政党自1934年以来第一次从反对党手里夺得众议院席位。虽然共和党在国会继续佔多数﹐但被看作实际输掉了1998年的选举。党内许多人把”失败”归咎于党没有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清楚表达全国性的立场。民主党没有能够在2002年增加获得多数所需的席位。不管正确与否﹐许多党的领袖将失败原因归于没有提出党的全国性政纲。

2004年的国会选举

过去十年间国会选举的戏剧性风云变化使选举预测变得很不可靠。最重要的预测也许就是﹕老式的竞选方法已经不最有效﹔选民做决定的方式正在改变。不过﹐仍可对2004年做出某些预示。

2004年最紧迫的问题是﹐民主党是否能夺取足够的席位重新在众议院成为多数。只有34个参议院席位需要重选﹐其中民主党有19席。此外﹐共和党在上次选举中遇到势均力敌对手的情况较少﹐而这次﹐22个席位的角逐将在乔治?W?布希(George W. Bush)2000年获胜的州进行。这样看来﹐民主党将不可能赢得参议院席位。共和党在国会的多数看来十分稳固﹐人们的注意力将集中在众议院。

两个政党都在努力物色最强的候选人﹐并为众议院选举调动资源。物色新的众议员候选人关係重大﹐尤其是物色那些有参选经验的人﹐例如州议会的议员。但同样重要的是﹐本党总统候选人会在多大程度上增强或削弱众议员候选人的当选机会﹔对于那些竞选现任议员即将空出的席位的候选人来说﹐情况尤其如此。有经验和有成效的众议员候选人﹐加上党的总统候选人强有力的竞选活动﹐将可能给两党的席位分配造成巨大摆动。

近几十年来﹐总统的”提举力”──即有多少投总统票的选民同时把票投给总统所在党的国会议员候选人──有所减小。这两项投票现在相对独立。另外﹐2000年两位总统候选人获得的票数旗鼓相当﹐这种平局不可能给任何一党在国会选举中带来优势。鉴于现在的局面是﹐一位在任总统竞选连任﹐两个政党在国会势均力敌﹐因此﹐国会中的党派平衡很可能将取决于总统选举投票。如果乔治?W?布希总统能够保持他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和战争刚结束时的公众支援率﹐那麽﹐他确实有可能增强他的党对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双重控制。如果对他的支援率也许由于经济问题而下跌﹐那麽﹐他有可能使共和党一同丧失十年来的众议院多数党地位。

假如全国性的大问题越来越成为国会选举的重要内容﹐在2004年影响全国选情的最重要力量将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活动及政策。这方面最难以预测。在民主党方面﹐截止本文截稿时﹐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毫无定局﹐争取提名的候选人众多﹐然而尚无一人可脱颖而出。目前﹐人们无法预测将是自由派还是温和派﹑主战派还是反战派的候选人成为民主党提名人首选。如果布希总统像人们预料的那样竞选连任﹐他无疑将得到共和党重新提名。

在2004年﹐国内政策很可能会再度成为中心议题。反恐怖主义之战也仍会继续是一个主要外交政策议题。自从苏联垮台以来﹐国际问题曾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在总统选举中佔重要位置﹐如今双方将从什麽角度就此展开辩论﹑公众又会如何做出反应都很不确定。但是目前看来﹐美国的经济有可能是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究竟经济会不会出现(并被视为出现)强劲增长﹐从而有利于共和党﹔还是将继续疲软﹑甚至衰退﹐从而使民主党重新上台﹖

总之﹐近十年来两党势均力敌的局面将导致2004年出现对参﹑众两院控制权的争夺。这也将与美国的民主利害攸关﹐因为在一个党﹑另一个党﹑或没有任何一个党居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政策走向将会大不相同。令结局更加难以确定的是﹐国会选举很可能取决于公众对两位总统候选人的态度﹐包括取决于民主党提名候选人是谁﹐持什麽立场﹐以及公众做出什麽样的反应。所有这些因素会使2004年的竞选格外扣人心弦。


约翰?奥尔德里奇(John H. Aldrich)是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政治学菲泽-普拉特(Pfizer-Pratt)校级教授﹐专业领域为美国政治与行为学﹑形式理论及研究方法。他的着作(包括与人合着)有﹕《为什麽要有政党﹖》(Why Parties?)﹐ 《党大会之前﹕竞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战略与选择》(Before the Convention:strategies and choices in Presidential nomination campaigns)﹐《线性概率》(Linear Probability)﹐《对数与概率模型》(Logit and Probit Models)﹐及一系列其他论述选举的书籍。他最近还出版了《2000年和2002年选举变化与持续》(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2000 and 2002 Elections)﹔并且曾在许多杂志发表过文章。


民意调查﹑舆论和2004年选举
(The Polls, the Pundits and the Elections of 2004)

约翰?佐格比
(John Zogby)

1996年在圣迭戈出席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支援参议员多尔竞选总统
1996年在圣迭戈出席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支援参议员多尔(Robert Dole)竞选总统。(Philip Jones Griffiths/Magnum Photos)
上﹕一位男子在阅读1968年5月1日《芝加哥论坛报》上宣布约翰逊总统决定不竞选连任的讯息。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尤金?麦卡锡1968年4月在克利夫兰对凯斯西储大学学生发表讲话。
从上至下﹕一位男子在阅读1968年5月1日《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上宣布约翰逊(Johnson)总统决定不竞选连任的讯息。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尤金?麦卡锡(Eugene McCarthy)1968年4月在克利夫兰对凯斯西储大学学生发表讲话。(© CORBIS; © Bettmann/CORBIS)

很多美国人喜爱政治性民意调查。 其他一些人则憎恨它。喜欢民调的人喜欢政治游戏──谁领先﹐谁有机会获胜﹐谁在医疗或经济问题上的立场最得人心。这些”政治迷”密切关注总统﹑州长和市长的政绩评分。另外﹐很多选民似乎愿意看到自己与社区或全国的其他人息息相通。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因办公室隔间或长途上班路程而相互隔离的时代﹐民意调查能让公民感到自己在社会事务中与其他人的相互关係。

民意调查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行业。人们常常指责我们所从事的远远不止是仅仅衡量在各种问题和各位候选人上的舆论脉搏﹐而是企图左右选民﹐对顺应民意的民选官员造成不可抗拒的作用力﹐最终影响选举中的选民投票率。但是﹐我在20年的专职民调工作中发现﹐那些最大声抱怨民意调查的人﹐正是那些最善于随时引用最新调查数据的人。

民意调查今昔

从前﹐佔主导地位的民意调查群组织只有一两个。如今﹐在这个即时新闻﹑网际网路和全天候有线新闻频道的时代﹐大块新闻时段常常要靠受委託和独立进行的各种来源的民调资讯充填。

儘管1824年首次出现了由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一家地方报纸进行的政治性民意调查﹐但独立的民意调查直到1930年代才成为政治竞选新闻中的常见内容。最早和最好的现代民调机构有盖洛普(Gallup)和罗珀(Roper)﹐其后又出现了在美国家喻户晓的辛德林格(Sindlinger)﹑ 扬克洛维奇(Yankelovich)和哈里斯(Harris)。此外﹐到了1970年代﹐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新闻节目都开始提供他们自己就总统大选进行的民意调查﹐不久还把民调范围扩大到重要的州长选举和国会议员选举。

媒体民意调查与为候选人或政党私下进行的民意调查有很多不同。媒体民调由新闻网和它的网系报纸联合进行(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纽约时报﹐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全国广播公司/华尔街日报)﹐并且已经成为政治进程的一个重要群组成部份。它们与专门为候选人或政党私下进行的民调的最关键不同是﹐媒体民调是公开的﹐以中立和独立为宗旨﹐主要目的是让选民了解哪些候选人在政治竞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客观性尤为重要﹐因为它能防止候选人用他们”自行的”民调惑众。例如﹐有时候候选人声称他个人的调查显示他处于领先地位﹐而普遍看法并非如此。几十年来﹐独立的政治民调为人们提供了对竞选的客观观察﹐对每位候选人的强弱点的评估﹐以及对支援各个候选人的人口成份的分析。这种独立的民意调查使记者和编辑能够对竞选活动做出如实的评估和报导。

独立民调所体现的这种透明度为读者和观众提供了有益的服务。但即使是独立民调也会存在问题。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共和党参议员多尔是当时民主党在任总统克林顿的竞选对手。儘管大多数民意调查显示多尔在整个竞选中一直落后多达25个百分点﹐但我为路透社所做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双方在竞选中非常接近──大约在7到12个百分点之间。然而在那次竞选中﹐其他机构的网路和主要报纸的民意调查主导了媒体报导。因此﹐候选人多尔被日复一日地说成是”大大落后于”克林顿总统”多达25个百分点”的候选人。当竞选报导仅以那种最一边倒的民意调查为依据时﹐就可能严重歪曲现实﹐暗示选举结果﹐进而导致形成那种结果。这也无助于候选人筹款或得到阐述自己观点的公正机会。

这是否意味着选前民调对选民投票率及选举结果有实际影响﹖简单的回答一般是﹕没有影响。儘管有关多尔和克林顿竞选的报导给多尔参议员造成很大困难﹐但没有真正的证据显示多尔会在竞选中获胜。也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任何候选人竞选失利是由在选前民调中处于劣势所造成的。

不过﹐有些人坚称﹐现在的民意调查过多──所谓民调成灾(poll-ution)。我已经提到过全天候有线新闻网及其充填大块新闻空白的需求。这是政治民调激增的原因之一。各媒体集团之间的大力竞争当然也是一个因素。在2000年竞选期间﹐至少有14次大型独立民意调查﹐它们的结果并非总是一致。但选民不应抱怨──他们可以从中选择﹐选民在鉴别民意调查结果时﹐应该像他们选购汽车或房子时一样﹐作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进行民意调查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下我就如何最佳利用民意调查提出几点建议。

抽样规模和误差幅度

2000年8月17日媒体工作人员在洛杉矶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进行网上报导
2000年8月17日﹐媒体工作人员在洛杉矶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进行网上报导。 (Getty Images)

有时候﹐在一个大型事件后﹐会进行连夜民意调查──比如﹕在总统发表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演说或竞选政治要职的候选人举行辩论之后。这些调查往往只对全国范围内的500名成年人进行抽样﹐结果通常当夜统计﹐以便第二天公佈。儘管这些”连夜”调查(overnighters)可以迅速显示公众的反应﹐但专家认为这种调查有缺陷。

首先﹐在一个两亿八千万人口的国家﹐仅以500名公民作为抽样调查物件﹐份量非常有限。这种调查的准确率可能达95%﹐上下误差幅度为4.5%﹐但它在总统大选或各州主要选举中其实不足为据。此外﹐我认为﹐500人的抽样规模不能够为全国大选或各州主要选举所需要的进一步分类分析提供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上的问题。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调查意味着有广泛代表性的人口群体当时可能不在家。儘管民调人员将进行加权处理以使他们的抽样调查更准确地反映人口结构﹐但这往往不能弥补严重缺失的那部份群体。例如﹐连夜进行的调查有可能缺乏对非洲裔美国人的代表性﹔而另一次连夜调查可能在内布拉斯加州或堪萨斯州抽取了过多的非洲裔美国人﹐在纽约州﹑密西西比州或南卡罗来纳州抽取的非洲裔美国人又过少。

仓促完成的调查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其调查物件可能是”成年人”﹐而不是”可能投票的选民”﹐但在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很大区别。一般而言﹐成年人包括更多的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成员和工会会员。鉴于所有这些群体都倾向于民主党及其候选人﹐如果在民意调查中代表其中任何一个群体的人过多﹐都可能产生偏异的调查结果。

因此﹐要注意调查的抽样人数和物件。在美国﹐一个可靠的全国性调查将对至少1000名可能投票的选民进行调查﹐抽样误差不能超过上下三个百分点。

真假胜利

像蒙娜?丽莎或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再全面的民意调查也会引发不同的解释。另外﹐民意调查给这方面的记者和舆论人士建立起一系列期望值。这样﹐民调人员和舆论人士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所谓”常理”。这两方面人士都希望看到在竞选中出现违背常理的候选人。因此﹐历史上不乏异军突起﹑背离初期调查结果所指趋势的候选人。

以尤金?麦卡锡(Eugene McCarthy)参议员1968年大力反对越战和与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总统的角逐为例。儘管当时反战情绪在美国扩大﹐但任何人都没有料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明尼苏达州参议员能对实力强大的约翰逊总统提出任何实质性挑战。然而﹐第一次预选(即新罕布希尔州预选)结果显示﹐麦卡锡赢得了41%的选票﹐约翰逊赢得49%。虽然其实约翰逊总统的名字并不在选票上──这要待那些想投他一票的人提出﹐但是﹐舆论人士仍然认为﹐麦卡锡大大超出了选前民调的所有预期﹐继而宣布他获胜。麦卡锡的”胜利”震惊政坛﹐约翰逊总统在此后两星期内做出不竞选连任的决定。

另一个类似的舆论人士宣布的胜利发生在1972年新罕布希尔州民主党预选中。曾于1968年短暂举起反战旗帜﹐并随后领导了民主党内的改革运动的南达科他州参议员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向当时在总统提名竞选中明显领先的埃德蒙?马斯基(Edmund Muskie)发出挑战。麦戈文个人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他在新罕布希尔州预选中的得票率可能超过40%﹔因此﹐他聪明地向媒体表示35%的得票率就将令他满意。当他赢得43%的选票而马斯基赢得48%的选票时﹐新闻界(与1968年一样)认为﹐麦戈文这位挑战者超出了舆论人士的预期﹐因而”获胜”。同1968年一样﹐这一”胜利”被历史学家认为使麦戈文得到了在新罕布希尔州预选中取胜所能带来的最大好处﹕媒体报导﹑捐款和声势。麦戈文借势赢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在大选中惨败给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1976年﹐前佐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刚刚参选时被华盛顿媒体记者称为”吉米谁”(Jimmy Who)。卡特在新罕布希尔州同五位比他有名的民主党候选人角逐时赢得了28%的选票﹐足以把他推到领先地位﹐并最终赢得提名。

所有这些事例都叙述﹐选前民调可以被用来巩固或削弱领先者的地位。民意调查的确能为竞选报导定下基调﹐并使人感到对预测胜利有某种常理可循。

从左至右﹕2000年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人聚集在一起观看戈尔和布希之间的第一场电视辩论。洛杉矶的一位女士在参加预选选举投票后填写一份投票后民意调查表
从左至右﹕2000年﹐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人聚集在一起观看戈尔(Al Gore)和布希(George W. Bush)之间的第一场电视辩论。洛杉矶的一位女士在参加预选选举投票后填写一份投票后民意调查表。 (Bob Daemmrich/The Image Works)

投票后民意调查(Exit Polls)

自1970年代以来﹐投票后民意调查成为美国全国大选和各州选举中的一个主要做法。由于它力图根据刚刚投过票的人提供的情况预测谁在选举中获胜﹐因此﹐这类民调也可被称为是当今各种民意调查中最有争议的一种。投票后民调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名声扫地﹐因为几家主要电视网错误地利用这些民调资讯﹐前后两次对谁在佛罗里达州获胜做出错误的预报。

然而﹐投票后民调如果得到正当使用﹐可以成为民调人员﹑媒体和学术届人士手中的重要工具。除用来在选举当晚儘快推断出获胜者外﹐这种民调还会让专家和政治学家了解具体人口群体的投票趋向以及人们所表述的选择理由。这些调查还有助于民调人员判断选民在今后选举中的投票规律──预测各个人口群体大约会有多少人参与投票。这对今后在关于政策问题的选民抽样调查时做到具有代表性至关重要。

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希在竞选期间上电视访谈节目'与克里斯?马修斯硬碰硬'
乔治?W?布希接受电视访谈节目'与新闻界会面'的採访
从上至下﹕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希在竞选期间上电视访谈节目”与克里斯?马修斯硬碰硬”(“Hardball with Chris Matthews”)。乔治?W?布希接受电视访谈节目”与新闻界会面”(“Meet the Press”)的採访。(© Brooks Kraft/CORBIS; Courtesy Meet The Press )

但是﹐利用投票后民调来推断获胜者会造成一些问题。不论投票后民意调查的抽样程式多麽週详﹐它仍只是抽样﹐这意味着会有抽样误差。如果选举是一边倒﹐关係还不太大﹐但在胜负难分的选举中﹐一个或两个百分点的误差事关重大。在2000年大选当天﹐根据选前民调和投票后民调的数据﹐各电视网都无法在佛罗里达州的计票工作全部完成前真正确定出是乔治?W?布希(George W. Bush)还是阿尔?戈尔(Al Gore)得胜。但争先预报的压力把准确预报推到了第二位。

我认为2000年11月投票后民调的严重失误是一个很好的教训。这话出自一个职业民意调查人之口可能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根本不需要在选票统计出来之前知道谁胜谁负。如果投票当晚进行的投票后民调只是被用来显示谁参加了投票以及他们选择投谁的票的原因﹐那将会对选举程式更加有利。

民调业陷入危机了吗﹖

近来出现了很多关于民意调查回应率降低的议论。在我开始从事这一职业时﹐回应率平均为65%──即接到电话的每三个人中有两人同意接受调查。而现在﹐回应率平均为30%左右﹐在一些大城市还要低得多。鉴于这种情况﹐一些舆论人士准备宣判民意调查死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回应率降低意味着完成民意调查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仍有可能做到良好的抽样。儘管人们对一些民调公司──包括我的公司──在重要选举中出现失误很有说法﹐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大家一般仍能获得完全在抽样误差幅度之内的调查结果。我认为﹐对民意调查能发挥和不能发挥哪些作用抱合理的期望﹐同时保持一份作为政治资讯消费者的正常怀疑心态﹐将是迎接2004年大选的最佳方式。


民意调查人约翰?佐格比(John Zogby) 是佐格比国际公司(Zogby International)的总裁和首席执行长。他于1984年创办的佐格比国际公司为路透社和全国广播公司电视网(NBC television)等媒体做过民意调查﹐他也是《2002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人为何得利》(Decision 2002: Why the Republicans Gained)一书的作者。有关佐格比的详细介绍可见www.zogby.com。

竞选资金问题现状
(The State of Campaign Finance)

约瑟夫?坎托
(Joseph E. Cantor)


众议员米汉和谢斯
来自马塞诸塞州民主党众议员米汉(Marty Meehan)(左)和来自康涅狄格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谢斯(右)(Chris Shays)在2002年3月众议院顺利完成关于竞选财务改革的投票后互相道贺。(Paul Hosefros/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一位着名政治家曾经说﹕”金钱是政治的乳汁。” 鉴于美国的民主政体立足于自由公开的选举﹐并且是基于多元的传统﹐即各方都竞相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这种说法并不令人惊讶。而且﹐它在今天还格外恰当﹐这是因为﹐选民的规模使竞选人必须靠大众传媒与选民沟通──至少对重大选举而言﹐而电视广播作为十分有效的大众传媒手段﹐也是十分昂贵的。

美国竞选公职的候选人一般靠四种资金来源﹕(1) 公民直接捐款﹔(2) 竞选人所属的政党﹔(3) 利益集团﹐它们往往採取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的形式﹔(4) 候选人自己及其家人的资产。自从1970年代以来﹐有些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还有第五种资金来源﹐即政府公共经费。

对电视广播媒体的日益依赖﹐加上政治运作的专业化﹐使竞选费用不断增加。在2000年大选中﹐总统候选人的费用达6.07亿美元﹐国会议员候选人的开支略超过10亿美元。在那年﹐赢得竞选的参议员候选人的平均费用是740万美元﹐赢得竞选的众议员候选人的平均费用为84.9万美元。但是﹐随着政党和利益集团在向选民的直接宣传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候选人个人为选举造声势而支付的经费在全部选举费用中所佔的比例逐渐减小。

过去﹐政党和利益集团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候选人捐款﹐由候选人用这些资金去联繫选民﹐这包括通过广告﹑邮件等方式向他们宣传以及确保使他们前往投票站投票。在如今的选举中﹐政党和利益集团既为他们中意的候选人捐款﹐也更直接地把资金用于最大限度地扩大他们自己对选举的影响。这种情况使监督选举资金流动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对规范非候选人直接控制的经费而言。

批评人士早就表示担心﹐美国选举的巨额费用﹐连同对私人资助的依赖﹐有可能使财力雄厚的捐款人及其利益代表对公共政策产生过度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种种提桉往往着眼于政府加强对政治资金的控制──首先是加强透明度﹐让公众了解竞选捐款开销活动﹐从而约束”特殊利益”对大家认为的”公众利益”的影响。但是﹐反对派人士认为﹐选举费用与今天经济中的商品和服务费用以及政府的预算规模是成比例的。这些观察人士把选举开支看成是民主制度为促进选举竞争所付出的代价﹐将利益集团的捐款和开支视为美国多元传统的一种现代表现方式。政府司法部门还经常提到另一个涉及监管竞选资金的问题﹐这就是﹐对竞选的捐款和开支实行限制﹐是否构成对捐款人受宪法保护的政治言论自由权的不应有的限制。

可以说﹐美国现行的竞选财务制度是改革派和现行体制维护派的理念以及界定政府规章合法性的司法裁决的融合性产物。这种情形既体现了已经确立──并得到维持──的法律﹐也反映了美国政治的演进。

不同民主政体的比较

布希总统2003年6月在洛杉矶一次筹款活动中向支援者挥手致意
布希总统2003年6月在洛杉矶一次筹款活动中向支援者挥手致意。(REUTERS)

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共和党人1999年5月宣布成立新的政治行动委员会﹐以促进拉美裔参与联邦和州政治议程。
加利福尼亚州议会共和党人1999年5月宣布成立新的政治行动委员会﹐以促进拉美裔参与联邦和州政治议程。(AP/Wide World Photos)

把美国与其他民主体制资助选举的方式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一些独特之处。

以候选人为中心的选举 ─ 美国政治体制与大多数民主体制最不相同的一点是﹐美国没有採用议会制。在议会制中﹐政党处于选举和其后政府运作的中心。在美国﹐虽然政党在选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远远不如在二十世纪很多改革和变化出现以前的美国历史早期那麽重要。

无论是利是弊﹐美国实行的是以候选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政党为中心的选举制度。候选人自己往往是独立的个人﹐政治前程或提名不需倚仗政党负责人﹐而是取决于参加预选投票的选民。虽然这种独立性有益于加强公开化和责任感﹐但它无疑增加了选举费用﹐因为候选人需要有某种独立的竞选机器和经费来源。同样﹐当代很多选民以无党派自居﹐称自己”依人”投票﹐而非”依党派”投票﹐从而进一步要求候选人自己必须成为能有效联繫选民的公众人物。

《第一条修正桉》 ─ 美国政体的另一个特色是﹐受到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桉》保护的定义明确的言论和结社自由在政治程式中具有强大作用。判断所制订的法规是否与这些权利相矛盾是司法部门的职责。1976年﹐在对巴克利诉瓦莱奥桉(Buckley v. Valeo)所做的具有裡程碑意义的裁决中﹐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对竞选班子﹑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竞选宣传经费的金额限制﹐但是允许对介入选举的团体或个人的经费来源实施限制。最高法院宣布﹐给竞选宣传费用规定限额﹐构成了对言论自由的非法限制。虽然最高法院承认﹐对经费来源(即捐款)的限制也涉及限制言论自由﹐但它认为﹐由于政府有必要保护这一制度不被捐款人与候选人之间的互利关係所腐蚀──无论是在实质还是表面上﹐因此﹐有理由对经费来源加以适当的限制。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把使用竞选经费的权利与言论自由的权利等同起来﹐把对候选人的捐款与候选人的开支区别开来﹐最高法院以及下级法院随后做出的裁决对美国政治资金的限制和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府对政治的支援力 ─ 其他民主政体用公共资金资助选举的程度比美国大得多﹐这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又一不同之处。在国际上﹐政府为政党提供经费资助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而且﹐政府对主要广播电视台的所有权往往有利于竞选人得到免费广播宣传。国家的直接资助和免费广播时间﹐减轻了政治人物筹集竞选经费的压力。但是美国的情形不是这样。

美国有些人早就主张政府为竞选活动提供资助﹐并要求私营电视广播公司必须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广播时间。他们的主张在立法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这些政策因一些观念上的阻力(即要求纳税人支援他们可能不赞成的候选人)以及可行性的障碍(例如如何建立起完全公平的竞选资助制度)﹐而遭到反对。

主张实行公共资助的人在1970年代成功地把这一做法纳入总统选举和一些州及地方选举的制度﹐但国会议员选举不在其列。自1976年以来﹐主要政党的总统提名人自动有资格获得数量可观的大选资助(在2000年大选中﹐共和党人乔治?W?布希和民主党人阿尔?戈尔分别得到大约6700万美元的公共资金)。政党举行的全国提名代表大会也得到公共资金。在预选选举中﹐候选人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与选民小额捐款数量相等的资助。

如果接受政府提供的资金﹐竞选人就必须同意限制竞选开支﹐这一点得到最高法院的批准。然而﹐由于有关的个人和团体能够以合法﹑联邦法律不及的方式出资为候选人助选(即下文将论述的”软钱”)﹐这种限制的效力被削弱。

联邦法律的主要原则

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竞选财务法主要依据三项主要原则﹐它们适用于所有的总统和国会选举(50个州有各自的州和地方选举法规)。这三项原则如下﹕

将财务运作公开。将选举活动经费公开以及协助反对党派及候选人和媒体的监督﹐被视为是对竞选捐款和开支可能带来的腐败的最有力遏制。对于政府在这方面的规定﹐人们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至少是在原则上。联邦机构定期公佈报告﹐显示捐款总额以及对200美元以上的捐款的详细分类。

禁止某些经费来源。财团公司﹑全国银行和工会长期以来被禁止用其经费──公司利润和工会会费──来对联邦选举施加影响(不过很多州允许这类资金进入本州的选举)。但是﹐这些实体可以分别通过群组织政治行动委员会来向公司主管﹑持股人和工会会员募捐。这些筹款可以用于联邦竞选﹐进而使捐款的公司和工会对选举产生影响。另外﹐在美国所有选举中都不得有来自外国公民的资金。

限制经费来源。联邦法限制个人﹑政治行动委员会﹑政党对候选人﹑政党和介入联邦竞选活动的群组织的捐款数额 。个人在一次选举中﹐可以为一个候选人捐款2000美元﹔在每两年一次的选举期内﹐可以为所有候选人﹑政党及政治行动委员会共捐款95000美元。政治行动委员会在每次选举中可为一位候选人提供5000美元﹐但没有针对一个实体进行这类捐款的累计总额限制。

竞选财务改革的动力

由金钱与政治引发的各种议题﹐使竞选财务改革在美国成为一个永恆的辩论话题。在整个1980和1990年代﹐改革派虽然力争充实70年代开始实施的法律﹐以削弱金钱在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但他们没有成功。

参议员法因戈尔德和麦凯恩
2003年9月﹐在最高法院就麦凯恩-法因戈尔德竞选财务改革法是否合乎宪法举行听证期间﹐威斯康星州民主党参议员法因戈尔德(Russ Feingold)(左)和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右)在最高法院前对新闻界发表讲话。(REUTERS)

而2002年最终通过的《跨党派竞选改革法》(Bipartisan Campaign Reform Act)也没有反映出先前的那些努力。那些努力的目标是改进现行联邦法规﹐但2002年的这项法律的目的是﹐通过把法桉支援者视为的原先得以逃避联邦竞选财务法的那些活动置于联邦法律的控制下而保住这一制度。这项法律的标签被按照发起人麦凯恩参议员和法因戈尔德参议员的名字﹐通常称为麦凯恩-法因戈尔德(McCain-Feingold)法。

从1980年代开始﹐政党的全国性机构的筹款数额开始大大超过联邦法律规定的范围﹔这些资金从名义上说不是为了用于联邦选举本身。经过70年代的改革按理应该得到控制的”肥猫”──政党的重要资助人──把越来越多的”软钱”(“soft money”)带进了美国的选举制度。”软钱”指在联邦竞选法律规定范围以外筹集和使用的﹑对联邦选举可能至少产生间接影响的资金。(与其相对应的是”硬钱”﹐即按照联邦竞选法的规定筹集和使用的资金。)

这些数额﹑来源都属于联邦选举禁止之列的软钱﹐通常提供给政党的州级群组织﹐用于基层运作和选民动员工作。然而﹐软钱对这些活动的支援﹐必然使它在辅助说明本来的支援物件﹐即州级和地方竞选活动的同时﹐也有助于参加联邦竞选的候选人。此外﹐由党的全国官员和参加联邦竞选的候选人及联邦官员协同进行的这些筹款活动表明﹐争取这些捐款主要是为了资助参加联邦竞选的候选人。

但是﹐只有到了1996年举行全国大选时﹐人们才普遍相信选举制度正变得名存实亡。在那一年﹐两党不仅筹集了9亿美元的软钱﹐而且利益集团和政党还找到了另外一条不受联邦规定约束的影响联邦竞选的途径﹕针对与选举有关的议题进行游说。使用这种软钱的方式是﹐把候选人与对某一问题的主张放在一起宣传﹐但不以明确的语言号召人们击败或选举已经被指明的候选人。

由于大多数下级法院对巴克利诉瓦莱奥一桉裁决结果的理解是﹐只有使用明确语言的宣传才受政府规定的限制﹐因此﹐各种群组织团体可以宣传使人产生对某些政府官员肯定或否定看法的资讯──这些官员也正是参选的候选人──而不必受政府竞选法的限制。据估计﹐在1996年以及其后的选举中﹐用于这种宣传的资金可达数百上千万美元﹐但由于法律没有要求将这类经费公开﹐所以确切开支规模不得而知。

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桉的影响

1996年以后﹐改革派将注意力从限制政治行动委员会和竞选活动的开支及政府资助的数额﹐转移到堵塞那些在他们看来使约束政治资金的联邦法规越来越失去意义的漏洞。2002年的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桉基本上禁止政党全国性机构和联邦候选人或官员筹集和使用软钱﹔同样﹐法桉也禁止州和地方党群组织把软钱用于被定为”联邦竞选活动”的运作。对于宣传广告﹐新法律规定﹐对在预选前30天内或大选前60天内播出的指明联邦候选人的政治广告的经费来源﹐必须予以全部公开﹐并禁止利用工会或公司财团经费提供资助。

在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桉通过之前﹐多年来牵涉竞选改革辩论的始终是宪法问题。这也许是1976年对巴克利诉瓦莱奥桉的裁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那项裁决导致了一个国会未曾预见的﹑但对联邦竞选资金流动具有深远意义的制度。新立法越是接近落实﹐是否合宪就越成为辩论的焦点。由于2004年的竞选已经开始﹐参选人士在努力适应新的法律﹐因此﹐政界各方都在急切等待麦凯恩-法因戈尔德法桉所要求的快速司法审核。

司法审核的第一项结果于2003年5月2日出台。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法院在对麦康奈尔诉联邦选举委员会(McConnell v. FEC)一桉进行审理后﹐推翻了一律禁止政党全国机构筹集软钱和州及地方党群组织使用软钱的规定﹐但维持了禁止可能对联邦选举产生更直接影响的公共宣传和禁止联邦候选人和任职官员筹集软钱的规定。此外﹐法院还推翻了对提及联邦候选人的电视广播广告的期限规定。但是﹐令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法院允许根据广告是否有支援/反对联邦候选人的内容这种较主观的标准来判断广告是否合法﹐无论它是在什麽时间播出。这一裁决后来被推迟﹐以尽量减少已经开始2004年竞选活动的候选人的困惑。最终裁决将由最高法院在今年九月听完口头辩论后做出。

最高法院是否会按照自从巴克利诉瓦莱奥桉裁决以来的基本规律﹐拒绝让新法律触及言论自由领域﹖还是说﹐浩瀚的证据和对前法律的多年实践会使法院确信﹐富翁和财团的腐败及过度影响所带来的危险需要我们加强法律规范﹐即使这不是法院的初衷﹖毫无疑问﹐最高法院即将做出的裁决将对未来规范政治资金流动的努力产生深远影响。


约瑟夫?坎托(Joseph E. Cantor)是国会图书馆国会研究服务部(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美国联邦行政机构专题专家。他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取得学士学位后﹐于1973年开始在国会研究服务部任职。自1979年以来﹐坎托一直专门从事竞选资金问题研究﹐为国会提供这方面的资讯﹐并对相关问题和旨在改变相关法律的提桉做出分析。

美国总统肖像及任期
1789年至今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联邦党(任期1789-1797)詹姆斯?麦迪逊
詹姆斯?麦迪逊
(James Madison)
民主共和党(1809-1817)安德鲁?杰克逊
安德鲁?杰克逊
(Andrew Jackson)
民主党(1829-1837)约翰?泰勒
约翰?泰勒
(John Tyler)
辉格党(1841-1845)米勒德?菲尔莫尔
米勒德?菲尔莫尔
(Millard Fillmore)
辉格党(1850-1853)

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1861-1865)

拉瑟弗德?海斯
拉瑟弗德?海斯
(Rutherford B. Hayes)
共和党(1877-1881)

格罗弗?克利夫兰
格罗弗?克利夫兰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85-1889)
(1893-1897)

西奥多?罗斯福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1901-1909)

沃伦?哈丁
沃伦?哈丁
(Warren G. Harding)
共和党(1921-1923)

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民主党(1933-1945)

约翰?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民主党(1961-1963)

杰拉尔德?福特
杰拉尔德?福特
(Gerald Ford)
共和党(1974-1977)

乔治?布希
乔治?布希
(George Bush)
共和党(1989-1993)

约翰?亚当斯
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联邦党(1797-1801)詹姆斯?门罗
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党(1817-1825)马丁?范布伦
马丁?范布伦
(Martin Van Buren)
民主党(1837-1841)詹姆斯?波尔克
詹姆斯?波尔克
(James K. Polk)
民主党(1845-1849)福兰克林?皮尔斯
福兰克林?皮尔斯
(Franklin Pierce)
民主党(1853-1857)

安德鲁?约翰逊
安德鲁?约翰逊
(Andrew Johnson)
联盟党(1865-1869)

詹姆斯?加菲尔德
詹姆斯?加菲尔德
(James A. Garfield)
共和党(1881)

本杰明?哈里森
本杰明?哈里森
(Benjamin Harrison)
共和党(1889-1893)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William Howard Taft)
共和党(1909-1913)

加尔文?柯立芝
加尔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1923-1929)

哈里?杜鲁门
哈里?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民主党(1945-1953)

林登?约翰逊
林登?约翰逊
(Lyndon B. Johnson)
民主党(1963-1969)

吉米?卡特
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民主党(1977-1981)

威廉?克林顿
威廉?克林顿
(William Clinton)
民主党(1993-2001)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民主共和党(1801-1809)

约翰?昆西?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民主共和党(1825-1829)

威廉?亨利?哈里森
威廉?亨利?哈里森
(William Henry Harrison)
辉格党(1841)

扎卡里?泰勒
扎卡里?泰勒
(Zachary Taylor)
辉格党(1849-1850)

詹姆斯?布坎南
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民主党(1857-1861)
尤利塞斯?格兰特
尤利塞斯?格兰特
(Ulysses S. Grant)
共和党(1869-1877)

切斯特?阿瑟
切斯特?阿瑟
(Chester A. Arthur)
共和党(1881-1885)

威廉?麦金利
威廉?麦金利
(William McKinley)
共和党(1897-1901)

伍德罗?威尔逊
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民主党(1913-1921)

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胡佛
(Herbert Hoover)
共和党(1929-1933)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1953-1961)

理查德?尼克松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M. Nixon)
共和党(1969-1974)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里根
(Ronald Reagan)
共和党(1981-1989)

乔治?W?布希
乔治?W?布希
(George W. Bush)
共和党(2001年至今)

(布希总统肖像来源﹕AP/WWP; 其他总统肖像来源﹕美国制版印刷局)

选举词彙

预选会议(Caucus) 特指以促进政治上或群组织上的变化为目的的聚会。在美国选举政治中﹐这个词专指在提名总统候选人的过程中﹐党的地方活动人士举行的会议。所谓”分层”预选会议制﹐是指政党地方活动人士在地方选区会议上选出参加高一级行政区会议的代表﹐这一级代表再选出参加州一级会议的代表﹐最后由州级会议代表选出参加本党全国提名代表大会的代表。预选会议制旨在通过选出支援某一候选人的代表来表明政党在各州内的党员所希望推举的本党总统候选人。这种做法使决定总统候选人的程式始于基层﹐因此将总统提名程式民主化。

燕尾提举力(Coattails) 从旧时绅士长礼服后下摆”燕尾”一词引申而来﹐在美国政治中﹐指一位在职民选官员或竞选公职的候选人利用自己的声望给本党其他候选人增加胜选机会的能力──好似让别人受其燕尾之提举﹐顺势走向胜利。

会后弹升(Convention bounce) 在共和党或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完成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几天内出现的这位候选人在民意调查中声望上升的现象。

辩论(Debate) 近年在美国政治中﹐往往指由电视现场传播的总统或副总统候选人之间的辩论﹔他们通过回答媒体或观众的提问来阐述自己和自己政党的立场观点。

分掌政府(Divided government) 通常指白宫由一个政党控制(即总统是这个党的成员)﹐而国会参﹑众两院中的至少一院由对立派政党控制(即其成员佔多数)的局面。这种情形也会出现在州政府﹐即州长属于一个党﹐而控制州议会的是另一个党。分掌政府是美国政体的常见现象﹐从历史效果来看﹐它有利于避免激进的变化﹐并促使两党政治家在立法提桉问题上做出妥协。

选举团(Electoral College) 当美国选民前往投票站投票选举总统时﹐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在直接选举总统。但美国採用的是十八世纪宪法定下的选举团制度﹐因此﹐严格地讲﹐情况并非如此。 选举团是一群组”选举人”的总称﹐他们由各州党员在州内提名产生。在大选日﹐选民实际是把票投给承诺支援某位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哪位候选人赢得的选民票数最多﹐支援这位候选人的”选举人”就将作为这个州的代表﹐出席于12月分别在各州州府举行的选举总统和副总统的投票。总统候选人必须在全国获得至少270张选举人票方可当选。

联邦选举委员会(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负责贯彻和监督执行联邦竞选财务法的独立管理机构﹐根据对1971年联邦竞选法的1974年修正桉设立。

前置(Front-loading) 在大选进程中﹐将预选会议/预选选举的日期尽量提早的做法﹐以便使本州的预选有助于给总统提名竞选製造决定性势头﹐进而对最终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领先者(Front-runner) 在竞选或提名过程中被认为呼声最高或最有希望当选的候选人。

硬钱/软钱(Hard money/soft money) 分别代表受联邦竞选财务法约束和不受联邦竞选财务法约束的竞选资金。硬钱受法律规定的约束﹐可用于对竞选结果有影响的活动﹐也就是为具体候选人作宣传。软钱指不在法律管辖内的资金﹐只可被用于不对联邦竞选产生影响的活动──如动员选民登记﹑政党建设﹑行政费用──以及用于州和地方选举中。

赛马(Horse race) 以人们观看体育比赛时的激动情绪比喻竞选活动。这个词也指媒体对选情的报导﹐即往往侧重候选人在民意测验中所处的位置──好像他们是场上的赛马──而不是候选人在竞选议题上的立足点。

中期选举(Midterm election) 在总统四年任期中间(即接近第二年结束时)进行的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其结果经常被视为是对总统前两年政绩的全民公决。中期选举改选参议院部份席位和众议院全部席位﹐同时也改选州和地方政府的许多官员。

负面广告(Negative ads) 为争取选民投自己的票而打出的攻击竞选对手人格或从政表现的宣传广告﹐目的在于丑化对方。

政纲(Platform) 在美国总统选举政治中﹐指政党表达其原则和目标的正式书面声明﹐起草于总统候选人提名程式的尾声。近年来﹐由于电视越来越注重候选人的个性及其显现给人们的领导才能﹐政纲的重要性逐渐消失。

简单多数(Plurality) 确定选举获胜者的方式之一。简单多数票指的是﹐一个候选人获得的选票票数多于其他候选人﹑但往往没有超过总票数的二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一位候选人赢得30%的选票﹐另一位候选人也赢得30%选票﹐第三位候选人赢得40%选票﹐那麽﹐第三位候选人就赢得了简单多数票﹐成为获胜者。

预选选举(Primary election) 遴选参加某一公职竞选的政党候选人的选举。政府各级的选举都可以有预选﹐包括地方上的市长选举﹐选区内的国会众议员选举﹐全州范围的州长或国会参议员选举﹐以及总统大选。在”不公开的”(“closed “)预选选举中﹐只有本党的注册党员可以投票。在”公开的”(“open”)预选选举中﹐作为合格选民的一个政党的人可以参加另一个政党的预选投票(这些人被称为”cross-over” voters﹐ 即”跨党”投票人)。总统预选选举在州一级举行﹐以显示各州选民希望让谁成为政党总统候选人。按照各州自己的法律﹐有些州的选民直接投票推选他们属意的候选人﹐有些州的选民则把票投给”保证”在党的提名代表大会上支援某一候选人的代表。那些安排在竞选进程早期举行的州预选﹐有时会带来始料未及的结果﹐使原来呼声甚高的竞选人失去势头﹐而本来知名度不那麽高的竞选人实力激增。预选选举是与”预选会议”不同的一种预选方式。

逆反票(Protest vote) 明知没有得胜希望﹑但仍然投给第三党或某个小党的票﹐目的是表达对两个主要政党的候选人的不满。

选区重划(Redistricting) 重新划分国会选区的地理界线(国会选区指各州内由联邦众议员代表的选区)。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力争把握州政府重新划分选区的法律和政治机制──通常是通过对州议会的控制﹐因为在因人口变迁而需要对选区界线做出调整时﹐控制州立法机制的政党能够通过重新划分选区来加强自己的得票实力。

区域化(Regionalization) 全美50个州形成非正式的六个区域。在总统预选过程中﹐区域化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几个州把预选都安排在同一天举行﹐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地区对选举进程的影响。

单一席位选区(Single-member district) 这是美国现行的联邦和州议员的产生办法﹐即每个选区有一个议员名额﹐竞选中获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单一席位选区制意味着﹐在一个选区只能有一个政党获胜。与此相对的是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system)。比例代表制的选区范围相对大得多﹐每个选区有数名议员代表﹐并且是在同一次选举中按各政党的得票比例产生。

话语片段(Sound bite) 在广播和电视新闻中反复播放的某个候选人说过的有代表性的只言片语。

抬轿人/抬轿子(Spin doctor/spin) 由竞选班子僱用的媒体顾问或政治顾问﹐专门用来确保让候选人在任何场合下都得到最佳宣传报导。例如﹐在两位总统候选人辩论结束后﹐双方的”抬轿人”都同新闻界联繫﹐向记者指出他们的候选人在辩论中的优势﹐要让新闻界﹐进而要让公众相信﹐他们的候选人是这场辩论的胜利者。这种媒体顾问的鼓吹做法被称为”抬轿子”。

第三党(Third party) 除共和党和民主党这两个主导美国二十世纪政治生活的政党以外的任何其他政党。

选票分散(Ticket splitting) 在同一场选举中﹐把选票投给不同的政党。例如﹐把票投给投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和共和党的参议员候选人。这种不把选票完全投给一个政党的候选人的做法被称为”分散”选票。

社民会议(Town meeting) 民选官员或竞选公职的候选人与一批地方群众举行的气氛平等的非正式会议﹐与会者可以向官员或候选人直接提问。

跟踪调查(Tracking survey) 使候选人能够在竞选过程中随时了解选民情绪变化的一种民意调查方式。调查人在第一次调查中﹐连续三天晚上向人数相同的选民提问﹐例如每晚400人﹐三晚共1200人。在第四天晚上﹐调查人再向另外400人提问﹐并将他们的回答输入资料库﹐同时解除第一晚的调查结果。如此循序不断﹐始终保持最近三天来1200人的反应。经过一段时间﹐选举班子可以对调查的全部资讯进行分析﹐观察某些事件对选民态度产生的影响。

文献目录及网址
(BIBLIOGRAPHY AND WEB SITES)

書目

  • Abramson, Paul R., John Aldrich, and David Rohde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2000 + 2002 Elections. CQ Press, 2003, 400pp.
  • Bibby, John F.
    Two Parties – Or More?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2d. edition. CQ Press, 2002, 168 pp.
  • Brinkley, Alan, ed. and Davis Dyer, ed.
    The Reader’s Companion to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Houghton Mifflin, 2000, 368 pp.
  • Coleman, Kevin J., Joseph E. Cantor and Thomas H. Neal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Primer.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0, 53pp.
    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2616.pdf
  • Flanigan, William H. and Nancy Zingale
    Political Behavior of the American Electorate. 10th edition. CQ Press, 2002, 220 pp.
  • Goldstein, Michael L.
    Guide to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CQ Press, 2003, 140 pp.
  • Gregg, Gary L., ed.
    Securing Democracy: Why We Have an Electoral College. ISI Books, 2001, 197 pp.
  • Maisel, L. Sandy
    The Parties Respond: Changes in American Parties and Campaigns. 4th edition. Westview Press, 2002, 400 pp.
  • Moore, John Leo
    Elections A-Z. 2d edition. CQ Press, 2003, 614 pp.
  • Polsby, Nelson W. and Aaron Wildavsky
    Presidential Elections: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s of American Politics. 10th edition. Chatham House, 2000, 352 pp.
  • Thomas, Norman G. and Joseph A. Pika
    “Election Politics” in The Politics of the Presidency. 5th edition. CQ Press, 2001, 510 pp.
  • Thompson, Dennis
    Just Election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2, 240 pp.
  • Traugott, Michael and Paul J. Lavrakas
    Election Polls, the News Media & Democrac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2000., 368pp.
  • Traugott, Michael and Paul J. Lavrakas
    The Voter’s Guide To Election Polls. 2nd edition.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2000, 192pp.
  • Wayne, Stephen J.
    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 2004. 7th edition. Wadsworth Publishers, 2003, 336 pp.
  • Zogby, John
    Decision 2002: Why the Republicans Gained. Zogby International, 2003, 234pp.

網址

  • 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http://www.opensecrets.org/home
  • Center for the American Woman and Politics
    http://www.rci.rutgers.edu/~cawp
  • Center for Voting and Democracy
    http://www.fairvote.org/
  • Committee for the Study of the American Electorate
    http://gspm.org/csae
  •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http://democrats.org/index.html
  • Federal & State Election Resources
    http://www.llrx.com/columns/roundup25.htm
  • League of Women Voters
    http://www.lwv.org
  • Politics1 – Presidency2004
    http://www.politics1.com/p2004.htm
  • Project Vote Smart
    http://www.vote-smart.org
  •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http://rnc.org
  • U.S.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http://www.fec.gov

文章

  • Brooks, David. “One nation, slightly divisible,” Atlantic Monthly, Dec. 2001, pp. 53-65.
    http://www.theatlantic.com/issues/2001/12/brooks.htm
  • Benenson, Bob. “Special Report, Election 2004,” CQ Weekly, August 9, 2003, pp. 2010-2014.
  • Cantor, Joseph E. “Campaign Financing.”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2. 14pp.
    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0708.pdf
  • Cook, Charles E. “Sweep or split”, Washington Quarterly, Autumn 2003, pp. 213-220
    http://www.twq.com/03autumn/docs/03autumn_cook.pdf
  • Dunham, Richard S. “Election ’04: Off and Running; With the Presidential primary season now getting into full gear, here are four dynamics that will determine Bush’s re-election. (WASHINGTON WATCH)” Business Week Online, Sept 2, 2003.
    http://www.businessweek.com/bwdaily/dnflash/sep2003/
    nf2003092_1665_db015.htm
  • Faucheux, Ron. “Early Senate handicapping for ’04. (On the Record). (Elections United States)”, Campaigns & Elections, April 2003, p7.
  • “Taking Aim At 2004: Can Bush win a second term running on a platform of tanks and tax cuts? An inside look at the campaign playbook.(Nation)” Time, May 5, 2003, pp. 32.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