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六四小渡海》

2014年06月06日 18:33 PDF版 分享转发

【新书资料】《六四小渡海》
出版: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
版次:2014年5月 初版
ISBN:978-988-8011-34-6
定价:HK$100

注:当日在维园独媒摊位有售。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六四小渡海》内容简介:

【文:谢嘉企】

由「进一步」出版的《六四小渡海》,虽然整体看来四平八稳,于铺陈重大事件方面,叙述的都是已知事实,令熟悉事件的读者只能温故、难言知新,但书中某些章节,却重提了一些早已被大部分人遗忘的历史段落,使我们眼前一亮。
《六四小渡海》的取名灵感来自讲述主角如何编写词典《大渡海》的电影《字裡人间》,全书结构也彷似词典,由九十八个关于八九民运的词条组成。执笔者为本地文化或传媒人如江琼珠、卢敬华、陈景辉、黎则奋等,故此撰写的角度多由港人的视点出发。

书中的九十八个词条分为日子、地点、人物、事件、组织、政治术语、象徵性事物、支援行动等类别,若初识六四的人顺序阅读全书,可能会对八九民运的时序茫无头绪,但如此编排,好处是能够让不同的事件和人物都得到相近的篇幅、平等的尊重。例如「革马盟」的创办人吴仲贤虽然在当年一直为民运摇旗呐喊,但始终无法进入支联会的领导核心,却能在书中和司徒华佔去相同页数。又例如人民大会堂侧面的一座公厕,是屠城当晚十四位记者(包括梁宙然和谢志峰)的避难点,这批记者甚至爬上了这座公厕进行拍摄,于是这公厕就能和一样在书中各佔一个词条了。

历史不单由当权者书写,也由领导反抗的精英书写,因此我们总记得司徒华如何于北京颁令戒严的翌日,在大游行的目的地跑马地马场宣布支联会成立,却往往忘记就在离马场不远的湾仔伊馆旁边,有一批热心市民成立了一个名为「台」的鬆散组织。据书中介绍,这些市民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包括司机、文员、舞厅侍应),当年夜夜在伊馆旁通宵达旦听收音机兼畅论国事。但和司徒华等人相比,这些市民实在显得业馀。例如他们决定在6月1日凌晨宣布成立「民主台」,当晚却全无传媒到场;屠城之夜,「民主台」聚集三千市民,有人提议挥军操上罗湖,义愤填膺的大队就传召的士,直奔文锦渡,但到了关口才发现身上都没有回乡证,不得不取消行动。后来,民主台成为支联会的团体成员,关于它的故事也渐渐被新一代的年轻人遗忘。

我们已经忘记的还有一艘名叫「号」的广播船。在1990年,流亡的「中国民主阵线」购买了一艘旧船,并替它装上广播设备,打算用它向大陆的沿岸居民播放争取民主的信息。不过这个妙想天开的计划终告失败,因为和香港根本不许它靠岸,令它得不到补给。同样即将被人遗忘(或已被遗忘)的尚有油麻地「活化厅」。位于上海街的活化厅由几位本地艺术家经营,自2010年起,每年都有举办关于六四的展览,亦曾以艺术创作介入如反国教等社会议题。可惜的是,活化听的举动引起了场地提供者艺发局的不满,致使场地被收回,活化厅亦于2013年底停办。

自从李鹏于当年5月20日将民运定性为「动乱」,大陆人民就再收不到来自国外的民运消息。当日香港的支援人士不甘大陆同胞被愚弄,想方设法将民运消息传回大陆。据词条「突破新闻封锁」所述,当时港人除了将剪报寄到大陆,亦会用电报和亲友通讯。支联会甚至到边境发放连带民运资料的氢气球,希望气球能飘至大陆人民的手裡,不过成效如何,真是只有天晓得。除此以外,各大专院校与五百多家私人公司合作,展开了名为「Fax Action」的行动,将民运资料传真至国内,而且据说行动初期颇具成效。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有关六四屠城的新闻依旧被中共封锁,而对民运的打压也越见狠辣。要突破官方封锁,或许可从携带《六四小渡海》进入大陆开始。《六四小渡海》的包装模彷「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应有利于在过境时浑水摸鱼。再者,为了从政客及本土城邦派手上夺回「爱国」的诠释权,《六四小渡海》的副题是《一本香港人的「爱国」词典》,若携书过关时被官员搜出,他亦不会将书没收吧。难道他敢将一本自称「爱国」的小红书视为禁书麽?

作者简介:自由撰稿人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