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林忌书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2017年03月10日 21:38 PDF版 分享转发

名字决定了理解,而理解决定了观点;很多人对历史的理解,是先从名字,再找自己相熟的知识,然后「断章取义」得到其观点,然后再把这种扭曲了的观点流传落去,从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存在,就同时显示了西史与中史的共同扭曲。

这本《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 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写的就是当时震动欧洲与基督教文明的一段历史,作者罗杰.克劳利 (Roger Crowley) ,透过一件短暂的历史大事,写出这个「东」灭亡历史,以及其改变后世的影响;作者特别指出当时这鄂图曼帝国是多民族国家,精兵主要是斯拉夫人,将领是人,苏丹有斯拉夫及希腊人血统,实际上当时根本未有现代的民族主义,是皇朝、文化与宗教之争,而非民族。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历史上帝国不断向东扩张,其首都则跟的行在移动;公元330年罗马帝国大帝君士坦丁定都于这个城市,因此罗马帝国虽然源于罗马,但其重心早已向东发展;由于帝国太大无法有效管理,罗马帝国皇帝一再分设另一个皇帝,以至重新「统一」;后世对此常无法理解,简单地把其分为「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而无法理解当时罗马人却认为两者均是指同一个帝国;而当西罗马的皇帝于公元476年被推翻之后,实际上「东罗马帝国」根本不受影响,甚至曾短期收复了罗马城;因此罗马帝国根本没有灭亡;由于罗马帝国同时并行与希腊文,而在后来西方的领土失陷之后,官员与宫庭继续以拉丁文沟通,和讲希腊文的帝国东部人民出现了差异,因此最终罗马帝国「希腊化」,在公元610年后改以希腊文为官方语言;而原本西欧的野蛮民族则开始否定其为罗马帝国,而改称其为「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这其实完全违反罗马人的自称;这种做法不但扭曲了罗马帝国的历史,甚至令人误以为罗马早在距离1453年的一千年之前已经灭亡,这显示「名称」改变了大家的理解,误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为两个国家。

而另一个既相似又相反的例子,则为攻陷君士坦丁堡的鄂图曼帝国,今日其国名(Turkey),其实只是这两字的英译,和粤语读出的发音,比起「土耳其」接近得多;而实际上这国家更加是由西迁的突厥部落所建立,由土耳其到中亚各国如土库曼、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前俄国的突厥斯坦,以至东到「新疆」的人,都使用极相近的突厥语言;因此这些使用相近语言者,在19世纪兴起浪潮时,曾希望建立一个大「突厥斯坦」,然而中亚大半陷入俄帝国之手,而中国人虽然自己以文化立国,不用查「汉人基因」,却质疑当代,究竟有几多突厥人基因为由,去禁止突厥人追求民族主义,以及打压维吾尔人的「东突厥斯坦运动」。

因此1453年这场突厥消灭罗马的重大历史,就好似变成无关大家命运的鄂图曼灭拜占庭,后两者大家都不熟识,既和西方无关,也和「中国」无关了;然而历史的真相却是,这些突厥人比起蒙古人,对西方世界造成更深远更持续的影响,不但入侵地中海以至反过来统治阿拉伯世界,令伊斯兰教得以继续向各地散播,同时也令突厥语在各游牧民族的语言中脱颖而出;当1800年后的世界出现了「民族主义」之后,就成为了组成国家的呼唤,以至今日土耳其人,视之为拯救其维吾尔「同胞」的理由。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