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连载)江青的真实故事(二)

2012年10月10日 1:22 PDF版 分享转发

【2012年10月10日讯】(295期,记者王净文报导)江青知道,她缺乏正规高等教育和可靠的家庭背景,构成了她的障碍。在她看来,只有凭自己的才能、个性或阴谋抓得到的东西才会是她的。

第一个丈夫 商人裴明伦

在美国罗斯?特里尔所著《江青正传》一书中,有一段江青当年的老同学、后来在台湾定居的王庭树的回忆:“云鹤回到济南,没有人提出给她一个工作职位。她也没有舒适合意的家可归。她当时知道,她缺乏正规高等教育和可靠的家庭背景,构成了她的障碍。在她看来,只有凭自己的才能、个性或阴谋抓得到的东西才会是她的。”

“有个姓费的青年,是中学毕业生,爱好京戏和地方戏,到艺专去看《湖上惨事》的演出。可巧云鹤那天晚间上场。费君这个济南商人的儿子,被云鹤的风度和美貌迷得如醉如痴。费君是个秉性孝顺、务实的人,比云鹤大几岁,人长得也很像样。云鹤非常高兴,她在《湖上修事》里出场,引起了观众当中一个人的激动。她和费君会过几次面。

这个被误译为费的小伙子,其实姓裴,即裴明伦,他就是江青的第一个丈夫。

“艺专一关门,云鹤没有事做,而且手头拮据,因为她在艺专待了几学期,她和留下的家庭成员的距离比以前更远了。不止一个朋友劝她顺从大势,求得保障:‘不可让金龟跑掉。’这是面临‘好出价’的姑娘的座右铭。1930年底,她和裴君结婚,按照社会风俗,去裴姓商人家里住下,做一个受拘禁的儿媳妇。……”

“这段姻缘只有几个月,最末几星期家里一团骚乱,喧闹争吵不休。人家闲谈议论,说云鹤懒惰,‘睡觉睡到日上三竿’(大约上午十时)才起,‘像个指使别人去厨房给她端来菜的阔太太’似的在那里坐着。人家指责她对裴君的母亲缺礼教,受不惯家规的约束,总离家跟一伙人聚会或找不三不四的朋友,她不能理解她已经不是在舞台,而是处于费家排行最低的新媳妇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摘自《江青正传》,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看来,江青不甘心为了平庸舒适的生活而牺牲个性自由。她什么也没要就离开了斐家,从济南前往青岛,她的第一次婚姻就这样结束了。后来人们发现,江青每一次婚姻破裂时,她总是离开原先居住的城市,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黄敬:江青真正爱过的男人

黄敬(1912年至1958年2月10日),原名俞启威,又名俞大卫。俞家人跟鲁迅很熟。黄敬是1949年后直辖市天津的首任市长,1952年中国第一任机械工业部部长,为中国培养了不少科技人才。不过黄敬的出名主要还是1932年,20岁的他和18岁的江青在山东大学相识、相恋到同居。在江青一生中,假如说最爱她的男人是唐纳的话,而她最爱的男人则是黄敬。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读者可能不知道谁是黄敬,但提起当今的上海市委、以及那位中共历史上最大的美国间谍俞强生,可能大家就不陌生了,而他们的父亲就是俞启威(黄敬)。出身绍兴、世代官僚的俞家,历经百年而不衰,其家族成员涉及海峡两岸政界、军界、学界、商界,人脉广阔,名人辈出不穷。其曾祖为晚清进士俞明震,其堂叔公为前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俞大维,俞大维之孙、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的曾外孙、蒋经国的外孙俞祖声是其堂弟。

江青自称李进,而她的男人化名黄敬,两者可能也不偶然,不过外界公认,江青跟黄敬是真心相亲相爱的。据他们的一位同学张栋材回忆:“在青岛大学时,李云鹤虽只是图书馆的一名小职员,但靠了和赵太侔的关系,被允许到中国文学系旁听闻一多的‘名著选读’,她就坐在我的邻桌。同时我和她的爱人俞启威则共一宿舍,所以对他们两人的一切都看在眼里。……”

江青和黄敬可谓志同道合。黄敬虽说读的是物理,却喜爱文艺,在南国社当过演员。他在青岛组织了“海鸥剧社”,江青也参加了。海鸥剧社是中共外围组织,后来黄敬担任了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

江青和黄敬结合,没有办理结婚证书,也没有举行婚礼。一方面由于双方都是新潮人物,不受教于这些礼仪;另一方面也由于俞家是名门望族,择媳择婿总希望门当户对,江青出身低微,这样的婚事难以得到俞家父母的认可。江青曾这样谈及自己当时生活的困境:“我每月拿三十块钱薪水。十块钱汇给娘,因为青岛的生活费很高,除下的二十元不够我开支。……”

经黄敬介绍,19岁的江青于1933年2月加入中国,就在这年7月,因叛徒出卖,黄敬被密探逮捕,于是江青仓皇出逃,拎着一只破旧小皮箱奔向上海,失去了中共的组织关系。

江青后来在她的〈从《娜拉》到《大雷雨》〉一文中,写及她在上海“初出茅庐” 时的心态:“我永不忘记阿!那是一个和我的心一样阴沉的日子。我离开了对我有着无限温情的故都,抛弃了那在生命史上最可宝贵的,而又是永不会再得到的东西,到上海来演《娜拉》。”“演出《娜拉》是我正式踏进戏剧之门的一个开始……”

这里,江青所说的“抛弃”的最可贵的东西,是指她和黄敬的孩子,当时江青怀孕了,据江青早年在共产党里面认识的女友清回忆,江青抵沪时,为了能够上舞台,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徐明清陪她去做手术,头一次见到她流那么多的血,她当场昏了过去……

《娜拉》一炮走红 蓝苹一举成名

《娜拉》,又名《玩偶之家》、《傀儡家庭》,是挪威19世纪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以妇女解放为主题。江青新来乍到,而《娜拉》剧组的阵营颇强,使她不由得感到紧张:演娜拉的丈夫郝尔茂先生的是赵丹,饰柯乐克的是金山,魏鹤龄扮演南陵医生,吴湄饰林敦夫人……政治上失意,江青巴望着在舞台上出人头地,而《娜拉》是她出山第一仗,事关成败之举,当时她曾说:“在排《娜拉》的时候我曾经提心吊胆地用心排练。

此时她取了艺名蓝苹。据说,因为她平常喜欢穿蓝色衣服,而她来自北平,取名“蓝平”,可是在跟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签约时,有人建议她改为“蓝苹”,蓝色的苹果更吸引观众,于是人们称她“蓝小姐”,熟悉的人则喊她“阿蓝”或者“阿苹”。

人们谈及对蓝苹的印象常说,她虽非妖艳动人的美人,但身材苗条,面目清秀, 明眸丹唇,聪明伶俐,“好容貌”也。可惜江青的门牙有一颗是黄色,不便用“皓齿”恭维她,江青却用这颗黄牙来声讨旧社会。文革时江青说:“我童年时代对封建主义非常恨。封建主义打母亲,为了保护母亲,把我推倒在地下,我的牙齿跌坏了,一个牙齿发黄,就是那个牙,我从童年就抵制封建主义。”但上海出版的《电声》周刊报导说;蓝苹在苏州拍戏失慎,折落门牙两颗。

在当年的上海,话剧已沉寂多时,但《娜拉》的公演成了新闻热点,金城大戏院里座无虚席,“蓝苹”的大名被用铅字印在许多报纸上,颇有影响的《时事新报》刊出了《新上海娜拉》特辑,刊头是蓝苹的大幅剧照。21岁的蓝苹头一炮打响,她成功了!

江青与鲁迅 自恋自狂

鲁迅也去观看了《娜拉》。30年后,当江青对特维特克谈到鲁迅时,她说:“鲁迅对我是很赏识的,不仅对我的戏,对我的文章,对我这个人。鲁迅说我是个真正革命的女性……”史实证明,江青与鲁迅和的为人为文的确很一致,堪称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旅居德国的学者徐沛评论说,他们三人都是“目无神灵,狂妄自大,好强斗狠”的人。江青写在赠送维特克的照片《庐山 汉阳峰》后的诗句就是她的自我写照,与鲁迅和毛泽东的自画像异曲同工,霸气十足,缺乏善意。

蓝苹就是娜拉:叛逆的女人

江青能够演好娜拉,除了演技之外,最重要是她发觉娜拉“叛逆的女性”跟她的性格非常相似。江青回忆说:“我在台上真是自在极了,好像娜拉与我自己之间没了距离,只是像流水似地演出来了。”

“当我初读《娜拉》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的孩子。但是无形中娜拉却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热烈地崇拜着她,我愿意全世界被玩弄着的妇女都变成娜拉。” “没有多久,我也离开了家庭。虽然和娜拉出走的情形不一样,但是我却要照着娜拉所说‘做一个真正的人!’……”

“也许会有人说:‘还是回到家里吧’!不,我们绝不能畏缩的退了回去,无声无息的被毁灭了。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我们要本着娜拉出走时的精神,挺起胸膛去争取社会上确切不移的地位。”

1935年的中国戏剧界堪称《娜拉》年,然而舞台毕竟受着多方局限,一场戏的观众不过几百人,难以出“大名”。蓝苹期待着在上海出“大名”,于是她看中了电影。

“我根本是反对结婚的”

叶永烈选了1935年8月连载于《民报》的《蓝苹访问记》来描述当时的蓝苹,记者李成的采访真切地写出了21岁的蓝苹初入电影界时的形象:

“唉,我底嗓子太不行了,像演《娜拉》似的,虽然我自己拚着命吊起来嗓子,但台下较远的观众老是听不清楚,所以我近来每天在练习嗓子。”接着她便谦虚地笑嘻嘻说道:“李先生,请指教!”这使我感到为难了,我既不是批评家,又对于戏剧毫无研究,是门外汉,当然我只有用“很好”二字来回答她了。

“那可不敢当。前些时候报纸上批评我底台词念得太快了一点,就是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虽然我时常想矫正过来,事实上却很不容易。这就是我底缺点。但是,假使第三次再演《娜拉》的时候,我相信一定是可以办得到了。”

“蓝小姐今年芳龄……” “一百岁。”她自己不觉破口大笑起来,接着又反问我:“你猜?”“……”我摇了摇头答她。“告诉你吧,老了,已经有22岁了(指虚岁),哦……”长叹了一口气:“真的,女人过了25岁,一切都完了,不是快要老了吗?”

当问到她是否结婚时,蓝苹看上去她好像很怕羞似的,低着头笑嘻嘻地说道:“我根本是反对结婚的,我主张只要彼此底爱情达到了沸点成熟了的时候,不必经过结婚的仪式,尽可实行同居。不过我现在虽然已有了爱人,但我以为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我始终是没有把恋爱看做比事业还重要。”

“我根本是反对结婚的”,这就是所谓新女性的认识。联想到法国的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1908年至1986年,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伴侣),以及当今2012年全球很多不结婚女性的新道路,人们不禁感慨:这不是走的跟江青一样的路吗?

可以说江青是女权运动的热烈实践者。江青同毛泽东结婚后,假如不是毛喜欢孩子,为了巩固自己取代贺子珍的地位,江青是不会要孩子的,生了一个女儿、作了一次人流后,她就做了绝育手术。其实,的妻子邓颖超也这样。为了革命,怀上孩子也不要了,结果后来真的就无法再生育了。(待续)◇

本文转自第295期【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97/11286.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