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不断爆料 亚洲周刊参与薄熙来的重庆模式

2012年10月04日 4:16 PDF版 分享转发

此书的作者苏伟(党校教授)、杨帆(政法大学教授)、刘士文,以及为此书做推荐词的李希光(清华大学博导)、崔之元(清华大学博导)、纪硕鸣(《周刊》评论员)、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你们现在还好吗?别忘了,每一个恶势力的背后,都有一群谄媚的御用文人。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书封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1日讯(记者王婉莹) 经济网获悉,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重庆模式》近日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作为第一本解读重庆“新政”的公开出版物,《重庆模式》比较全面地解读了委书记以来的系列“新政”。该书由重庆市委党校《探索》杂志主编、重庆市政协委员苏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杨帆教授等撰写。

    “重庆模式”的概念甫一出现,便与“”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一起,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各界观察者都对重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支持者和持异议者纷纷发表意见,甚至产生了巨大争议。然而,仔细研究这些意见,却发现在“媒体的狂欢”和“思想的盛宴”背后,很少有人了解“重庆模式”的全貌。与一些高端媒体从“重庆模式”涉及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不同,很多人只是从耳闻目见的某个侧面来解读“重庆模式”,更有人将个人情愫强加给“重庆模式”,而忽视了重庆“新政”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为了让人们全面地了解“重庆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这本专著。

    该书秉承“客观描述、主观诠释”的理念,对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系列“新政”进行梳理,同时对“重庆模式”的概念、“重庆模式”产生的背景、“重庆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庆模式”的意义做了全面阐述。

    虽然理论界对“重庆模式”一直争议不休,但是人们对“重庆模式”内涵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异,该书作者第一次明确了广义“重庆模式”的概念,认为,重庆模式 “特指中共十七大以后的2007年底,中共中央薄熙来主政重庆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庆市直辖以来发展的基础上,施行的一系列新政,从而形成的一套经济、政治、文化、(狭义)社会与生态发展的方式,和由此形成的发展路径”,强调了其系统性和社会发展路径的属性。

    作者告诉记者,“重庆模式”是“一个很有成效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一个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能实现有效结合的具体模式、一个很有成效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模式”,并明确表达了“中国战略转型对重庆的期盼”。

    诚如书中所言,近几年,重庆在打击黑恶势力、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等经济社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其成绩也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然而“重庆模式”能否得到长效机制的保障,“重庆模式”能否成为“中国模式”的新版本,人们还需拭目以待。本书出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即推进对“重庆模式”研究的深入。

2011年01月11日 15: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来源:阿波罗网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