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美国史话(十五)宣示独立 民贵君轻

2017年01月04日 11:28 PDF版 分享转发

记者/主持人:方偉

2016年8月8日 节目时长:11分30秒


上一集中我们谈了很多《》背后的思想来源,谈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改革,还有启蒙运动等一系列的社会思想变革。其中,天赋的理念深刻地激励着殖民者的独立运动。在的理念之下,政府和个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这份契约其实就是政府对保障个人权利的承诺——它不仅仅是对人民许下的承诺,也是对神的承诺,分量很重。可以说,《独立宣言》就是在信神的基础上所做的庄严宣誓。如果当权者不能兑现这个承诺,人们当然就有权推翻它。《独立宣言》用简练的几句话,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这一层意思: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and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

《独立宣言》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经常被大陆的教科书翻译成“人生而平等”,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Create”是创造的意思,人们之所以能享有平等权利,是造物主的恩赐(endowed by their Creator);这种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于造物主,也就是神。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人们被创造出来而人人平等。这里的平等性绝不能脱离造物主而独立存在。不过有意思的是,《独立宣言》里没有说这位伟大的creator是谁,没有说他必须是《圣经》中描述的上帝,或者其他哪个宗教中崇拜的神。creator在这儿具有普世性,超越了种族、信仰、肤色、社会地位等等。

从历史上看,天赋人权原本只是一种理念,但它在《独立宣言》里被正式确立为一种社会契约,所以说《独立宣言》具有非常伟大的历史地位。其实呢,在《独立宣言》之后,天赋人权的理念还有着后续的历史延伸,比如下边几集中马上要讲到的宪法,还有1948年签署的人权宣言。

会议代表们在1776年的7月4号正式批准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它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为独立而战的世界性公告。然而,这场独立战争可谓磨难重重。更严重的是,从一开始就并非所有人都赞成它。历史学家相信,当时有大约20%的人还是支持的。这些人都是谁呢?他们中有英国国王任命的人、圣公会的宗教领袖,还有那些跟英国有密切往来的商人。保持效忠英国的人,想法其实很简单,他们或者不希望看到变革,或者不相信独立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那还有的人呢,觉得英国政府也没有坏到一定得奋起反抗的地步啊,何必要兵戎相见呢?当然,也有些人是因为不相信北美殖民者的实力,不相信他们能真的打败几百年来海上的霸主。

独立战争中,美洲的态度也存在着分歧。大陆会议的代表们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采取了保护印第安人权利的措施,比如设法制止定居者侵占印第安人的领地。这么做确实有效,因为有些地方的印第安人马上跟美国人站在了一起。但是,当时更多的印第安人还是站在了英国一边。他们一方面觉得最终的胜利将属于英国,另一方面觉得这场战争可以迫使北美殖民者离开他们的土地。不过事实证明,印第安人的选择是个错误。因为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就觉得,自己再也不欠印第安人的情了。

除了印第安人,殖民地里黑奴的立场也不一致。数以千计的黑奴替英军效力,因为如果他们加入英军,就能获得自由。但同时美国的一些州也许诺给黑奴自由,条件是他们要加入大陆军。两方都抛出了相似的橄榄枝,但黑奴多半选择英国,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获得自由的可能性更大。可是,大多数人是因为没办法,他们毕竟是奴隶嘛,奴隶主让他们去打仗,大家都身不由己。不过,在南方地区,很多奴隶主选择把奴隶留在农场上,不让他们去前线打仗。即使在大陆军急需兵源的情况下,大多数奴隶也没有真正参战,而是负责赶车和运送物资。

支持美国独立的人,把自己称作爱国者,把支持英国的人叫效忠派,Tories。两派人时常发生冲突,掠夺对方的财物用做战争补给,或者劫持对方的奴隶去充军,甚至有时还会烧毁彼此的房屋和农场。难怪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独立战争其实是美国的第一场内战。这场战争造成了很多家庭的分裂,像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们家就是这样:富兰克林本人很支持独立,他在《独立宣言》上签了大名,还积极从法国那里寻求支援,可他的儿子却效忠英国国王。父子俩一辈子都因为这事儿耿耿于怀。

其实就在爱国者当中,对战争的主张也不尽相同。当时13个殖民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谁也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统一国家中的一部分,谁也不把自己当做这十三分之一。这就使大陆会议向各州发号施令变得麻烦。因为他们没有义务给大陆会议缴纳经费,交不交钱完全自己决定的。大陆军统帅乔治·华盛顿对这事儿很苦恼,他没办法要求各殖民地补充兵源,只能被动地等待他们自愿派兵。可想而知,各殖民地那是经常不履行义务,很多人既不愿意参军,也没有战斗经验,反正是问题一大堆。在问题重重,自家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乔治·华盛顿竟然能够领导大家打赢这场战争。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下集为您分解。

**************************************
(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