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记者节:中国记者在权钱压力下生存

2013年11月09日 4:04 PDF版 分享转发

中国网民

中国的网络发展拓展了新闻报道空间,但给传统媒体和专业记者也增加巨大压力。

今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4个记者节。中国的新闻媒体业和从业者在权力和金钱等各种压力下努力生存。

2013年中国涉及新闻业的事件众多,无不令人关注:从年初的《》新年献辞事件、关注微博反腐举报、打击网络谣言及一些大V被刑拘等等。

不久前发生的《新快报》陈永洲承认新闻造假的丑闻,又引起了对新闻伦理道德的讨论,更给今年记者节蒙上阴影。

过去几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中国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拓展了相当的报道空间,与此同时,权力和金钱对媒体体现巨大压力,进一步压缩职业记者的生存空间。

中国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展江接受BBC中文网采访,在肯定中国媒体新闻报道近年来取得一定的自由空间的同时指出,近两三年来,政府宣传部门对传统媒体的管制更为严格。

他指出,除了一些政府认为敏感的政治事情,比如18大,,现在社会上有各种思潮,左右之争,对的评价,社会上因为上访对地方官员有种种不满而导致各样的群体事件高层管理者们认为,虽然现在经济发展很快,社会不稳因素众多,所以必须加强对舆论和媒体的管制。而市场压力则对新闻报道和从业者造成挑战。

广州中山大学传媒学教授对BBC中文网说,中国媒体管理近年来始终在开放和紧缩中动态调整进行,而过去几年来媒体受到的社会压力和管制压力很大,以前媒体受到权力的压力问题突出,而过去一年来商业压力明显增加。

媒体市场压力

展江说,包括微博这样的新媒体,或者称为公民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数亿公民都使用微博等新媒体发言,加重了管理者的忧虑。

他强调说,中国传统媒体也并非完全不自由,很多话题都可以讨论,但这种自由并非法律意义上保障的自由。

张志安表示,新媒体带来了报道空间的拓展和放宽,也给记者带来巨大压力。媒体业对传统媒体有一种唱衰之势。

他指出,同时新闻业的市场化,使得普通媒体记者失去了过去官方保证的传统权威,记者的工资收入和过去5至10年都没有变化,生存压力很大。专业记者人数可能会减少。

时代转变

展江指出,目前中国媒体的困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显得越来越不活跃,特别是在经营、财务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代表着中国媒体优秀传统的报业面临的困难最大,如何将优秀的中国新闻业传承到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特别紧要的问题。

展望未来的中国记者状况,张志安认为,中国媒体可以分为两块:一是党报党刊党媒的记者可能会得到政府更多地惠顾,让这些媒体能更好发挥舆论引导的宣传作用;而走市场化的媒体因为市场压力增加、运营能力受到压缩,而记者职业的流动会更大。

他预测,可能因为生存压力,过去投入到记者业的精英人才会减少,对收入和物质期待较低的普通草根阶层背景的记者会有较多的增加。

但他指出,在社会转型时代,永远都会有权力的滥用,都会有真相被掩盖,公众仍对专业机构的记者对真相的报道有巨大需求。

中国著名媒体人不久前曾就陈永洲事件撰文表示:“中国媒体缺乏独立客观的土壤,导致价值混乱,逆淘汰现象突出,除行业自律,最终还是需要健康的法律和竞争环境发展成长。政府应当给予媒体更多的空间,对记者的合法权益给予充分保护,使新闻人自尊自持。”

(撰稿:立行责编:铃兰)

阿波罗网来源:BBC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