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公司化管理地方债 中共中央表明不会进行兜底

2013年12月19日 3:20 PDF版 分享转发

由8月初进行至今的全国债务大审计,虽然仍未有公布。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明年的其中一个重点方向。地方债的膨胀速度令人担忧,要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除了追究借贷官员的责任之外,透过公司化模式管理,参照地方资产及收入,为债务设定上限,或是另一个可行方法。

大陆的地方债问题向来受到外国投资者关心,反倒是大陆企业及官员一向淡定,认为万大事有中央。或许正因为如此淡定的心态,所以各地至今似乎未有积极思考如何减债;尤其在缺乏约束之下,欠债问题恐怕进一步恶化。

国家审计署2011年年中公布的数据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止,全国地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政府其后虽然已要求银行严控地方借贷,但效果如何仍未公布。今年8月,审计署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全国债务大审计,但公布一直未出台,令市场充满疑惑。

郭澄留意到近期中央对地方债问题的态度,开始出现转变。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央不再向外界派定心丸,强调地方债具可控性。反而多次强调来年要去杠杆化,减少负债的问题。近日更宣布要把地方债纳入官员的考核指标之内,就算已离职的官员,亦可能被追究胡乱借贷的责任。大陆媒体亦引述地方财政系统人士指出,中央表明不会对地方债务进行兜底,各级政府须对本级政府债务负责。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强调去杠杆化减债

过去,中央未有主动管理地方借贷,尤其在2009年的「四万亿」计划下,全国银根宽松,借贷容易,更令地方债问题迅速恶化;等到问题出现后再治理,恐怕为时已晚。

所以,消息指出中央正酝酿要求地方政府对借贷作出预算,并且需要经过人大审批。

由人大监管地方债,有助减少官员私下乱借贷的问题。但既然由人决定,过程中仍难以避免私相授受的情况。所以,最好还是有一套更为客观的标准,为地方借贷设限。

有意见认为,地方政府的负债,可以透过公司化的模式管理,设计资产负债比率。计算过程可以参考地方GDP,但当中的隐忧在于地方GDP「水分」较多,所以地方政府实际收入数据或许更可靠。

事实上,未来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各地需要增加基建设施,资金短缺之下,借贷的确有必要。只要符合规范,并不涉及贪污舞弊,对社会发展仍有利。所以,与其禁止地方借贷,倒不如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开前门关后门

近期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如果你已经看到跳窗户、走后门很普遍了,最好还是开前门,这样好把窗户和后门给关上,从而更规范一些。」可以项目所带来的收入现金流作计算,进行借贷预估。对于收入不多的公益项目,收入不足以应付利息的,则可以透过发债,或其他渠道集资。

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被视为内银的定时炸弹,目前内银估值大多偏低,背后的原因是市场对地方债问题的担忧。政府逐步刷理好债务问题,有助减少内银所面对的潜在风险。

目前,内银往绩市盈率大多只有4至7倍之间,股息收益率高达4%至6%,但仍经常被唱淡。相反,本港银行的市盈率均有10倍以上,收益率亦比内银为低,但股价一直企硬,支持者众。

内银所面对的困局,并非企业可以自行决定的事。借与不借可谓两难,得罪地方政府,或得罪股东,只能二选一。未来只能寄望中央加强监管及控制,还内银一个更干净的生存空间。

原文出自《信报》,作者:郭澄。

来源: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