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华政大学例题“神预言”王宝强离婚 网络围观

2016年08月20日 11:54 PDF版 分享转发

这两天,在全民围观娱乐明星离婚案之时,一道“华政神考题”被大学生们发现,流传到社交媒体后,迅速引发大量网友的围观。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

【思考题】

王某因其妻子与经纪人,对其妻子怀恨在心并打算杀掉她。王某上网搜索杀人方法大全,突然想到不久前某伤人致死的事件,再想到此前其与妻子数次在车上吵架,其妻子都有不愿与其同车而下车步行的习惯,且很晚回家(其实是去找经纪人去了),于是,王某经过深思熟虑,好言相邀其妻子共同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当车子在野生动物园行进过程中,王某看到“禁止下车”的标牌时,停下车故意用语言刺激其妻子,其妻大怒,欲下车步行,但同时也看到了“禁止下车”的标牌,但是王某的妻子以为“禁止下车”和原来读书时候教室里写的“禁止玩手机”和商场里“禁止吸烟”以及通常社会上标语的“禁止乱扔垃圾”一样,于是就下车步行,刚走两步,就被正在散步的一对雌雄老虎叼走了。王某看着老虎远去的背影,心中窃喜,胸中压抑多年的恶气总算出掉了。好爽啊。

分析:王某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据了解,这道题目的出题者,是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李翔,本来是一道为辅导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而准备的案例题。由于出题的日子是在案消息传出的一周前,而考题的第一句话和王宝强离婚案正好对上,所以这道“神考题”不仅在社交媒体上被刷屏,也让李翔教授一夜走红。

这道颇具预言效果的“神考题”是怎么出炉的?本报记者17日采访了李翔教授。

李翔。“神考题”第一句,确是教授灵光一现编出来的

这道引发大量网友围观的神考题,登载在一份名为《2016年华政司考法条串讲阶段讲义——刑法》的书上,这其实是一份华政学生参加司法考试的辅导材料。

8月14日凌晨,随着娱乐明星王宝强发微博宣布离婚,并指责其妻子出轨经纪人后,最近几天,这条娱乐新闻一直持续发酵。而大约两天前,有学生发现,原来自己的司法考试复习题中,竟然早就有一道题目“”了这桩离婚案。

从题干来看,这道思考题涉及了最近的两大新闻热点事件,除了第一句话“点”到王宝强离婚,后面的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个月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动物园的老虎吃人。

李翔告诉记者,这道现在被热炒的“华政神考题”,是他自己编出来的,出题时间是在“老虎吃人”事件爆出后。

因为这则新闻社会关注度较大、学界对这一事件也有不同的看法、声音,正好自己要编一些例题帮助学生辅导司法考试,所以李翔灵机一动,就一些刑法学的重要知识点,把“老虎吃人”的真实新闻引入了这则案例。

至于题目的第一句,“王某因其妻子与经纪人出轨,对其妻子怀恨在心并打算杀掉她”,李翔说,这是他为了编考题、灵光一现想出来的,但真没想到和后来的娱乐新闻碰个正着。“这只能说是太巧了,谈不上是什么预言。”

随着华政“神考题”被围观、被转发,李翔这两天也突然成为“红人”,收到很多学术同行和学生的问候。看到很多网友和学生称他为“预言帝”后,他专门在微信朋友圈,就此事发表声明:“本案例系我为司法考试讲课编写的案例,也仅仅为司法考试所需,不涉及其他问题。”

李翔朋友圈截图。

新闻热点频入司考真题,鲜活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华东政法大学官网资料披露,李翔出生于1976年,为上海市“曙光学者”,曾任上海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作为法律学院教授,李翔经常要编写案例,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法学知识的理解。

他介绍,用于法学教学的案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经典案例,能够很好地说明法学要点,即便用了很久,但经久不衰;还有一种案例是根据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来改写或改编的。这种案例的好处是时效性和情节性比较强,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理解、掌握法学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容易。

事实上,新闻热点事件这两年也频频出现在国家司法考试的试题中,这也是李翔把“老虎吃人”案拿来给学生作为复习资料的原因之一。

比如,去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就考了一道“吃荔枝被查出酒驾,是否属于危险驾驶”的题目,而其出处是当年的一则真实新闻事件:一司机在驾驶汽车前吃了大量荔枝,结果被交警以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测试到酒精含量达到醉酒程度。

网上被刷屏、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后,很多人都想知道,考题中的王某是否犯了故意杀人罪。所以在17日凌晨,他通过微信公众号“华政青年”发布了他的答案:

“尽管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故意,但因为缺乏刑法上的杀人行为,并根据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对行为人难以评价为故意杀人罪。”

但李翔强调,他公布的答案并非绝对的标准答案。事实上,在这道“神考题”走红的同时,不少法学界人士和法学生就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7日李翔给出答案后,也看到一些师友发表和他不同的学术观点。“这则案例确实有很多讨论的空间,这也正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性的。”

来源: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乔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