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陈破空:《环球时报》何苦与现实过不去?

2013年01月09日 11:22 PDF版 分享转发

【2013年01月09日讯】针对广州《》改稿事件,盘踞北京的《环球时报》,再度出位发声,以一篇题为《南方周末“致读者”实在令人深思》的社评,加入搅局的行列。

该社评把矛头指向《南方周末》及其支持者,但并不直接叫骂,而是摆出一副“有话好好说”的“柔性”姿态,按北方话说,就是“骂人不带吐脏字”,体现《环球时报》近年偷偷转变的文风:绕着圈子说话,竭尽忽悠之能事。其背后,则是的指令:坚持党管媒体,手法与时俱进,研究网络语言,占领舆论阵地,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社评开篇引用《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已被党抢夺)的“致读者”文,该文将南周新年献辞改稿事件与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完全切割;并假意为那篇低级错误百出的官方献辞“致歉”。《环球时报》据此得出结论:事件得到澄清。并称:“另据环球时报通过自己的独立管道了解,所谓‘改稿’确实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所写。”“整个事件看来在最初阶段就被扩散者造了假。”

果真如此,《环球时报》何不向社会公开它“自己的独立管道”、及其具体证据?或者,建议民间也展开独立调查,将结果两相对照?看看到底是谁“造了假”?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环球时报》嘲讽《南方周末》的支持者:“还有一些微博活跃人士。他们在现实中很分散,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最新支持者是远在的陈光诚。”

13 亿人,哪个群体不分散?通过互联网的联系,汇聚成无形力量,才正是《环球时报》及其背后势力所害怕的;至于南周支持者,岂止陈光诚,更有广大海内外华人,以及关注中国命运的国际社会。《环球时报》酸酸的调子,无意间,泄了底气。

《环球时报》指控:“这些人提出的要求很激烈,表面上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实际上谁都看得出,他们的矛头指向了与媒体有关的整个体制。”无须说《环球时报》扣帽子,它不慎点到了问题的要害:正是那个一党体制,扼杀,频频制造舆论丑闻。

《环球时报》接着说:“不管这些人愿不愿意,有一个常识是:在中国今天的社会政治现实下,不可能存在这些人心中向往的那种‘’。中国所有媒体的发展只能是同中国大现实相对应的,媒体改革必须是中国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媒体决不会成为中国的‘政治特区’。 ”

《环球时报》道出了一个事实:当局悍然扼杀新闻自由;出于自身利益计,宁要经济特区,不要政治特区。但,此类行径,恰恰悖离人类文明的基本常识,那便是:中华民族同其他人类一样,都向往言论和,只是,他们的天赋权利,遭到极权者的横蛮剥夺。拿谬论充常识,把鬼扯当逻辑,正是《环球时报》这类党媒的品味。

《环球时报》宣称:“像《南方周末》这样出了风波时,它的大走向最终一定不会是一个‘意外’。它的结果一定会展示之后中国政治的确定性,而非不确定性。”言下之意:由政治老人定下的十八大基调,确定不变。其实,《环球时报》是在向政治老人和特殊利益集团肉麻地表忠心,并对新领导人习近平发出严正警告:不得偏离十八大路线,你只是一个既得利益的看门人。

《环球时报》继续忽悠:“即使在西方,主流媒体也不会选择同政府公开对抗。在中国这样做,一定更是输家。一直以来有一些外围人士试图推动中国个别媒体搞对抗,他们是在坑这些媒体。”

在这里,《环球时报》故意不提批评,只提对抗,把批评等同于对抗。不仅偷换概念,而且鱼目混珠。对抗,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然而,批评,却是媒体的基本职能,批评与监督政府,在西方,正是主流媒体的主要担当。《环球时报》的说法,进一步欺哄中国老百姓,以为他们都毫无国际常识,以为只有《环球时报》及其背后的特殊利益集团,才有出国捞世界的资历。

至于“坑媒体”,究竟谁应该是这里的主语?是篡改南周新年献辞的庹震,还是捍卫报社自主权的南周人?是打压新闻自由的当权者,还是声援《南方周末》的普通民众?谁在先、谁在后?孰为因、孰为果?《环球时报》的东拉西扯,不过是正话反说,自我现形。

《环球时报》断言:让媒体批评和监督政府,只能是虚幻的“政治遐想”,因为,“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支持这样做的社会基础,全社会的真正注意力是搞经济,发展民生,社会不希望国家前途有变数,毁了平静生活。”

基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演变与走向、尤其互联网所展示的真实民意,《环球时报》这段话,应该改成:“今天的中国完全具备支持这样做的社会基础,全社会的真正注意力是、贫富悬殊,社会希望国家改变,毁了污吏们的平静生活。”《环球时报》,左则左矣,何苦与现实过不去?

《环球时报》声言:“中国是‘打包的’,中国新闻决做不了同时期政治不能承受的单独突进。”“ 否则我们就是瞎闯,事倍功半,甚至损害中国前进的大局。”人类历史经验提示,某一方面的单独突进,比如新闻自由,更可能带动社会或国家的整体变化。《环球时报》的这句话,实际反映了编导者内在的胆颤心惊。

至于“损害中国前进的大局”,不过是“损害中国停滞(或倒退)的大局”,又是正话反说。

接下来的一句叫喊,既是《环球时报》对公众的恐吓,也是对它自己的恐吓:“别逼一份中国报纸扮演它无论如何也承担不了的对抗角色。”事实是,除非官方逼它,再没有别人能逼它那么做。逼上梁山,《环球时报》的笔杆子们,实在需要从头学习或温习这个经典成语。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