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 ——教孩子读经典

2015年11月18日 14:06 PDF版 分享转发




孩子们读经典(网络图片)

有人曾说读经典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就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在台湾,我介绍第一本书读《论语》,第二本读《》,第三本书读《》。《唐诗》不是非常重要,但是给他好玩,所以附带读《唐诗》。 怎么教?我们只要会讲一句话,就可以当读经的老师了,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这句话只有六个字,就是:“小朋友,跟我念”。因为儿童就是这样学习的,就是跟着学的。尤其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乃至于二、三岁的小孩子,你要教他认字,用这种方法最快。那些小孩子什么字也不认识,拼音也不认识。但是最好他有书,他书拿颠倒了没关系。因为我们人类认字,不是用意义来认字,乃是用图案来认字。这种图案的认识,可以增進他脑力的发展。这是日本人说的。日本有个教授用汉字来训练儿童的聪明,因为汉字就是每一个方块,每一个方块不同的变化。你看这有多少的变化。所以让小朋友常看这类图案他就会认字,会背书以后更会认字,所以,不需要教认字,只要教他背书。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我有四个孩子,我大女儿比较聪明。我在她五六年级才教她,她就有许多自己的想法,“我们学校又不教,我们老师又不考试,我们同学又不读,我干吗要读?”啊!没办法,所以她只学了一点点,但是学这一点点到了初中、高中啊,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必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那么几句哦。

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就是在学校里一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反正到了六岁还不大会讲话,到了七八岁还流口水这种人。到了他三年级的时候,他姐姐是五年级,我教他姐姐的时候也教他,我怎么教他呢?我就拿一本书给他说:“孩子啊,你这么大了,你应该读读这本书了。”拿去给他翻,第一页读给我听。他就翻开了,第一页,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把第一章五十几个字都读了,都没有读错。我翻第二页,第二页就读了:“第二章,天下皆知……”又是六十几个字,总共一百十几个字,统统没有读错。一个三年级,成绩这么差,而且是小子,读《老子》这本书,而居然没有读错,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有注音,所以他没有读错啦,所以太简单了嘛!我就这样教他。好了,我说:“你会读了嘛!现在你去读,你们三年级小朋友下午没有上课,你去读,把它多读几遍”。他读了一个小时才来找我,还是结结巴巴的,我说:“不行”,待会晚上还来背。所以,晚上我就要他读,而他就很流利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背完了。于是,我说了一句这辈子最重要的话,我说:“孩子呀!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

《老子》八十一章,多少天背完?四十天。我从来没有指导过一次,只说了那一句话。背完了就算了吗?不是。咱们学教育的知道有遗忘率,越早复习越好,所以赶快复习,一天复习十章,十章大概五六百字,他以前都会背,现在把十章连起来背,轻松自在,所以每天都背十章,八天复习一次,总共四十八天。还要再复习,复习第二次,二十章连起来背,大概一千个字连起来背。你要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在头脑里面存放一千个字,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的整个生命力就开拓出来了,一辈子的聪明就奠定了,一千个字就好了。一天到晚连起来背,四天背完总共五十二天。第三次复习,四十章连起来背两千五百字,连起来背,两天背完,五十四天。最后一天,从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老子》五千言一口气背完。

从那一天开始,《老子》跟着他一辈子。三年级读《老子》,然后四年级读《论语》,然后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叫作脱胎换骨。但是他是秉赋很差的孩子啊,只读了不过半年,他就整个变了,里面变,气质变,他的头脑变。老师都非常惊讶,说:“这个孩子怎么现在变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去跳级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来读两年要去考大学,我们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掉了,考上台大,读了三年大学,考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考两个第一名。我有什么力量啊?没有,我又没有给他讲《老子》。但是他不了解《老子》吗?从初中开始,这个智慧渐渐产生。高中的时候能够引用,到大学的时候,他就能够用《老子》的思想去比对世界上的哲学家。凭什么?三年级的时候,九岁的时候,五十五天的教育。有没有让他在家专门读《老子》?没有,课余时间,就这么简单。

我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个人,在我刚推广读经典的时候就听我演讲。这个人学牙医,只读西洋的东西。但他听了之后,他觉得,哦,小孩子要读我也要读,大人也可以读经。大人怎么读经?把你的心理年龄降低到跟儿童一样,就是当你要读这些书的时候,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你就这样念,千万不要想要了解,一想要了解,你心烦气燥,就读不下去了,所以你就一遍一遍地读,再一遍一遍地读。所以他从那时就开始读《论语》。后来他结婚了,他们夫妻两个每天早晨起来先读半个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他的太太怀孕了照常这样读,这个胎儿就在肚子里面听十个月的《论语》,出生以后相貌不凡!而且非常好带,几乎不费父母的任何的烦恼,晚上从来不会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聪明到不需要哭。出生以后父母亲照常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等到这个孩子一周岁会讲话的时候,他就会背《论语》了。一岁半就认得很多字,二岁就开始读书,读自己的课外书,读那些幼儿园的书。小孩子五岁半了,这个牙医又见到我了,他说:“我的小孩子现在,我很烦恼,因为他读书,太喜欢读书了,读太多了。”读什么呢?读世界名著!五岁半。世界名著字太小,父亲不让他读,他就偷偷读书,所以这个孩子读书的时候很紧张,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就把书藏在床下,“我在这里玩”,他爸爸说: “玩,好,你赶快玩,好,不要读书。”

之的例子。胡适之四岁就开始读古诗,六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九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说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九岁!十一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已经有能力自己读了。老师教给他第一本书叫作《资治通鉴》,十一岁就读完了。到十三岁就把《左传》读完了。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的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很快,所以十九岁考公费留学,二十岁出国去,到了二十七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了,名家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而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十三岁前就读完了。二十八岁回来当北大教授。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你能吗?不到三十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十三岁之前受的教育基础。他去演讲引经据典不要带书的;从来不会错误。因为他至少会背一千首诗词,至少。其他的书不用说了。

你教他作文做什么?有学问就会作文,没有学问,教他什么看、听、感、想,做起、承、转,没有意义的,但是,一定要在十三岁之前打定基础,打基础的方法就是:不管懂不懂,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的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懂不懂?不懂!但是不懂就没有用吗?你看看胡适之就好啦!长大就有用,一个人是会长大的,学的这些不懂的东西,他有七十年去懂,你怕什么!

 

孙凯丽

改编自王财贵教授2001年7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讲座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