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万迷之谜》第一章 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研究 二.气功的起源和历史

2014年08月29日 10:54 PDF版 分享转发

气功是现代人起出的一个让现代中国人可以接受的一个名词,所以,就气功这一名词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在人类历史上没有源头的东西就很难有强的说服力使人们信服。在本来就寥寥无几的「气功」研究者的研究中也必然要沿用研究的套路去谈「气功的起源和历史」,其实人们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才生产出来的名词在历史上早就存在。既然气功是在中国特定环境下而产生的关于修炼内容的东西在人世间流传的代名词,那么,对于「气功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也就落入到对在人世间流传的有关修炼和宗教修炼问题的研究。

也就是说,要研究气功的起源和历史就必然要追溯到修炼、信仰、宗教以至于人类的起源。关于人类的起源,并不是本书研究的内容,但不同的认识将决定着不同的人类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换句话说,这种不同的认识将极大地影响或决定着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走向。比如说,信仰「神是人的创造者」的人们将是相信神的;而信仰「进化是人类的创造者」的人将是相信自然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奇迹。由于信仰的不同,人们的行为准则,生存观念和生活态度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社会状况,人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不同。

然而从气功的角度对在人世间流传的有关修炼和宗教修炼问题的研究,与学术界对于宗教和修炼的研究又有着根本和先天的不同。由于气功奇迹般的治病效果,加上其起治病作用时与已被列入中医的「针灸」、「点穴」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系,中国的学者们自然而然的把气功与中医挂勾。中国中医研究院气功研究室主任张洪林教授就从中医的角度发表了一些具有权威性的文章,他在《气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医学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4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将气功疗法用于健身治病。《老子》中则较早提到『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吶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春秋战国初期的出土文物『行气玉佩铭』(约西元前380年)上有吐纳行气方法的铭文。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吶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模仿一些动物运动的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真实写照。」

张洪林教授认为,气功一直伴随中国的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数千年来,气功一直在民间流传,并且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这类锻炼方法或因其强调姿势、呼吸、意念的不同,或因其来源于医、儒、道、佛、武之差异,有很多称呼。例如导引、吐吶、行气、服气、坐忘、守神、炼丹、坐禅等等。发展到40年代末期,河北省的刘贵珍先生在传播他所学练的一种养生锻炼方法的过程中,受到了河北省卫生厅的重视和支持,他们在一起商定,将刘贵珍的锻炼方法和前述多种称呼的锻炼方法统一叫做气功。后来,他们委派刘贵珍前往北京,向国家卫生部汇报了气功。1955年12月19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的大会上,国家卫生部对刘贵珍总结传播气功的事迹给予表彰,同时给他颁发了奖状和奖金。多家新闻机构对此事进行了报导,气功和刘贵珍的名字一下子传遍全国,致使刘贵珍成为气功领域最权威的人物,同时掀起全国性的第一次学练气功的高潮。」[44]

被誉为云南中医界泰斗的云南中医学院教授吕光荣的论文《气功的起源与发展》详细论述了他认为的气功发展的历史。他认为:「气功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未见直接的文献资料,目前是根据几个间接文献的互相佐证推测的。据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在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曾洪水泛滥成灾。《吕氏春秋.古乐篇》就用有「宣导」作用的「舞」来治疗「筋骨瑟缩不达」之疾的记载。《黄帝内经》也有用导引、按跷来治疗骨关节病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发展成为『导引按跷』」[45]。这里他只是涉及到某些动作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1975年在青海乐都地区柳湾三坪台出土的马家窑时期的文物——浮雕彩陶罐上,是一个练气功站桩的人形,说明中华气功至今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46]

吕光荣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他是当代研究气功起源的权威学者。在寥寥无几的气功研究学者中,吕光荣有着颇深的学术研究。他在一篇记者对他的采访中谈到:「为了研究气功学术,我通阅了7000多册《道藏》和9000多册《大藏》,书籍可以堆满两个房间。在这些古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我先后编着了《气功学基础》、《中国气功辞典》、《气功大辞典》等全国首创的文献书籍。」[47]他对气功的历史和发展做了权威性论述,在此简要概括如下:

殷周时期的气功萌芽

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创时历,应用干支纪日法,制造石器、骨器,进而是青铜器。农业生产较前发展,生活和文化较前进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渐增进。虽然天体运动与神话相伴,周天之说已见端倪,对身体各部分结构已有观察,对疾病的危害也已有所认识,并具有了一定的医药知识。这都为气功养生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先秦诸子与气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道家、儒家、仙家、兵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相继出现,形成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生长壮老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保健方法,导引、食气(服气)、吐纳、行气之术逐渐为人们所采用,为气功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时期的气功学

西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虽然秦朝持续时间不长,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做了许多统一的工作,为汉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准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秦汉在医学方面有较大发展,气功学也因此受到良好的影响。尤其是汉初,统治阶级曾一度提倡「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之风盛行一时。政府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客观上对气功的发展是一个促进。即使以后董仲舒提出「尊崇儒术,罢黜百家」,但气功并未因儒家经学的兴盛受到影响,反而在理论认识上有显著提高。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家的一些修持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摄生养性的手段。至此,中国气功明显形成了儒、道、释三家。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功

晋初(又谓汉末)女气功学家魏华存的气功学专著《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问世。就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而论,主要应用人天观、脏象学说研究气功养生法,说明脑神经及心、肝、脾、肺、肾等五脏。提高了气功对人体结构及脏腑间连系的认识,对后世广有影响。

隋唐时期气功的应用

隋朝时期的气功继承了两晋南北朝的气功成就,气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诸病源候论》所载导引法260余式,用于健身,治内、外、妇科等疾病。在《周易参同契》的基础上,继承许逊之说,当时,多称气功养生法为「内丹术」,习练气功叫「修丹」或「炼丹」。隋以后至唐,内丹之术曾兴盛一时。也有外丹与内丹混用的情况,致使服食外丹而毙命(外丹多为铅汞等有毒成分做成)者亦不少见。

宋元时期气功的发展

宋元时期气功的发展,儒道释医各家都有一定贡献。理论上集三家(道、儒、释)之长融为一体。实践方面用以治疗各种神形失调性疾病,尤以健身、防治老年病见长。

基本理论方面,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应用太极、八卦知识,说明整体与局部、动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气功认识动静之间的变化是一大促进。以后,朱熹继承其说,兴理学的研究,有「主静」、「德性」、「存心」诸说,客观上促进了气功基本理论的发展,并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明清时期气功的发展

明清时期,气功健身强体应用较盛,儒、释、道各家都有专论。著述有兰茂所著的《性天风月通玄记》,提倡人与自然相应。李时珍着《奇经八脉考》,说明经络是习练气功时气血运行的通道。其他医家的论著里,多有阐发气功养生的专篇。如徐春圃在《古今医统》里说:「摄生之要,莫大乎存想。」他还介绍了多种动功功法,防治疾病。龚廷贤也在《寿世保元》中介绍了气功养生的具体做法:「每子午卯酉时,于静室中,厚褥铺于榻上,盘脚趺坐,瞑目不视,以棉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一往一来,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急勿徐,任其自然。坐一柱香,觉得口鼻之气不粗,渐渐和柔。又一柱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然后缓缓伸足开目,去耳塞,下榻数步,偃卧榻上,少睡片刻起来,啜粥半碗,不可作劳恼怒,以损静功」。《普济方》沿《圣济总录》之道,也引录气功养生法作为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方法。李士材着《删补颐生微论》并附修摄法25条,可以说是25个气功功法。《医门法律》有「和畅性情」之论,实际是应用气功调节精神。李梴提宣导引健身,有开关法、起髀法、开郁法,用以调理血脉,疏通关节,强壮身体,祛邪治病。更为突出的是龚居中应用气功,治疗「咳嗽齁喘,肺病劳瘵」。清陈士铎有先春养阳法,先夏养阴法,先秋养阴法,先冬养阳法,与自然一一相应,调节身体各部之阴阳。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录有「运功规法」,并在内科杂病证治(药)之后附气功疗法。还有医家用以治五官疾病,用之广泛,不胜枚举。[48]

近现代气功的发展

气功在近代的200年,「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潜心气功研究的人、专论气功的书均较前减少。」

「医家兼官吏潘霨辑刻的《韡(音wei)园医学六种》流传较广。他以徐文弼的《寿世传真》为底本,加以增删,于1858年编成气功专著《卫生要术》一书,认为对疾病要「防」重于「治」,而预防的方法即气功锻炼,若气功「能日行一二次,无不身轻体健,百病皆除」。《卫生要术》又经王祖源在1881年重摹,改称《内功图说》,此书重视动功锻炼,内容有《十二段锦》、《易筋经》、《却病延年法》、《分行外功诀》等,并配插图。此书经郁慕侠在1935年重印时曾改称《康健之路》。这一时期内的一些着名医家气功的发展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如以外治见长的吴尚先、中西医汇通派张锡纯等。

从民国初年开始,在知识份子阶层中,静坐法较为风行。中西汇通派代表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力主「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此间一些养生家的专著,如蒋维乔《因是子静坐法》、丁福保《静坐法精义》、王宾贤《意气功详解》、陈干明《静的修养法》、董浩《肺痨病特殊疗养法》、方公溥《气功治验录》等,也纷纷出版。上海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是当时静坐法的代表作。之后,他又专心学佛,改习止观法,写成《因是子静坐法续编》。1957年蒋维乔被聘为上海市气功疗养所顾问及上海中医文献馆特约馆员。这一时期的内丹术,主要是述前人之说,出现了一些如《性命要旨》、《丹经指南》、《大成捷要》等著作。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内气周流回圈示意图,如「内经图」、「丹成九转图」、「修真图」、「炼性修真全图」等。这些图示比较形象地表明内丹术的气行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9]

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云南中医学院教授吕光荣主要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进行有关气功起源和发展的论述。其实,气功治病,包括中医、针灸治病的根本原理也就是把人体与自然界的「不和谐、不合一」的状态调整到「和谐、合一」的正常状态。

禁书网注:您想了解气功的玄妙奥秘吗,其实是最好的气功,李洪志大师的《转法轮》一书揭示了气功的根本来源,揭示了气功本身以及气功界的众多秘而不传的玄妙天机,实在是气功爱好者必读的奇书啊。推荐免费下载阅读《转法轮》

连载自:凌晓辉《万迷之谜-法轮功发展之研究》

注释:

[44] 张洪林:《气功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医学的地位》《家庭中医药》2003 年第01 期

[45] 吕光荣:《气功的起源与发展》,http://www.huaxiaculture.com/html/jianshenqigong

[46] 吕光荣:《气功的起源与发展》http://www.huaxiaculture.com/html/jianshenqigong

[47] 李海求:《揭秘吕光荣「数理医学论」》《云南日报》,2007 年12 月28 日http://www.sina.com.cn

[48] 吕光荣:《气功的起源与发展》医学教育网http://med66.com/web/zy_bj_qg/

[49] 吕光荣:《气功的起源与发展》http://www.huaxiaculture.com/html/jianshenqigong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