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酌古鉴今:母女二人,互救彼命;关吏感动,网开一面(数文)

2014年09月01日 17:50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华翰 来源:正见网

一、为救好人烧己房,后代曾孙受封赏

宋朝时代,刘濠在翰林院做掌管书艺的官(翰林院:宋在内侍省下设翰林院,总管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后来元灭了宋,刘濠有个叫林融的同乡,组织了一支义兵,想恢复宋,但事情败露,元朝派人查清林融的同党,到处追捕那些人,许多人都受到牵连,被打入大牢。

一天,掌管肃清名单的官吏,正好路过刘濠所属的那个县,寄宿在他家。刘濠很想救出那些被牵连的人,便设置酒席,招待那个差人,直到把他灌得酩酊大醉,趴在桌子上大睡不起。刘濠走出屋子,留恋地看了一眼自己住了多年的房子,一狠心,拿起火把,把房子连同那本簿籍全给烧了。差人从火里逃出后,怕朝廷追究责任,就假造了一本簿籍,原本受牵连的人,这才得以幸免。后来刘濠的曾孙,帮助明太祖灭了元朝,并封了爵位,大家都说:这是因为祖上(指刘濠)积了德,他才能功成名就。

刘濠为了救那些被牵连的人,忍痛烧掉自己的房子,可谓用心良苦,也许就是因为他积下这些功德,上天才让他的曾孙,能够光耀门楣,最终灭掉元朝吧。

为救好人烧己房,后代曾孙受封赏!如此善报,正是神的嘉奖。

二、张桓不愿给强盗当大帅,宁死不屈

元朝有个叫张桓的人,家住汝宁。汝宁这个地方,社会风气很不好,经常有强盗出没,世道混乱。

有一天,这班强盗敬仰张桓的仁义美名,就把他抓了来,想请他做大帅。

众强盗把他团团围住,客客气气,声声恳求着。但张桓说什么也不答应。强盗们把他簇拥到头头面前,张桓并不害怕,而是心平气和,走上前,大大方方在榻子上坐下,声音洪亮地给强盗头子,讲起顺逆的大道理来。强盗头子非常生气,手下人见势不妙,抓起张桓就是一顿打,还要他向头头跪拜谢罪。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张桓挣扎着,高声叫骂着,屡次把口水唾到那群强盗面上。强盗们念及他的才华,不忍杀他,就对他说:“只要你给头儿磕个头,就饶你个不死。”张桓呸了一下,鄙视地说:“要我向道不正、义不行的人下拜?休想!”强盗们恼羞成怒,最后还是把他拖出去残忍地杀了。

顺逆的分别,实际上就是义和不义的分别。张桓刚直不阿,就是死也不给强盗作揖磕头,他的一身正气,难怪连十恶不赦的强盗见了,都佩服他的铮铮铁骨。

三、别说仆人不如马牛

明代有个叫阿寄的人,是一户徐姓人家的仆人。徐家兄弟分家,老大分到一匹马,老二分到一头牛,老三已经亡故,他媳妇分到了仆人阿寄。

这时阿寄已五十六岁,是个老人了。老三媳妇一看分家结果,哇的一声就哭了,说:“以骑,牛可以耕田,而我只分到一个年老的仆人,有什么用啊?以后靠什么生活啊?”

阿寄听了有些生气,说:“主人怎么说我不如牛马呢?”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便替主人出谋划策做生意,并辛辛苦苦帮着打理。

二十年过去了,他把女主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积蓄了上万两银子,还替主人请了私塾先生,教主人的孩子读书写字明道理。总之,家里一切事务,他都中规中矩做着,没有过丝毫的失礼。

许止净说:这个阿寄,真是个理财高手啊,但他屈身做一普通家奴,一度还被人看得牛马不如,要不是老三寡妇无奈的哭泣,激起了他的同情心,他的才华岂不就这样被埋没了?确实,古往今来,有多少贤德之士,就这样被埋没在俗世之中啊!

四、一个普通女子,拯救了鲁国!

周朝鲁国的臧氏,是鲁孝公的保姆,此女子以义气救国,名垂千古。

当时鲁国有个臣子,名叫伯御,杀了鲁懿公,自立为君,还派人四处访求鲁公子(就是后来的鲁孝公)的下落,要斩草除根。

臧氏带着公子隐姓埋名,隐藏在乡野过活。她怕逆贼找到公子,就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公子的衣服,睡在公子睡的帐子里。

后来,官兵果然找到了他们,就把臧氏的儿子,当成公子,残忍地杀掉了。臧氏忍着失子之痛,抱着公子到处躲藏。后来,鲁国大夫知道公子还活着,就在周天子的帮助下,杀掉逆贼伯御,立了公子为新君,即后来的鲁孝公。

这件事传开来后,鲁国整个国家的人,都很敬重臧氏的义气,尊称她为“义保”。

传说臧氏,抱着公子在逃难路上,碰巧遇到了公子的舅公。舅公问她:“公子是否还活着?”臧氏如实告诉了舅公。至此,鲁国大夫才知道公子还活着。并说:“鲁国复国有希望!”

对此,吕坤评论说:“鲁国之所以没有被灭国,都是臧氏的功劳。她用自己儿子的性命,换来鲁国的光复。在关键的时刻,是一个普通女子,拯救了国家!鲁国那些士大夫们,确实应该感到惭愧才对。”

五、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周朝时,齐国有个叫王孙贾的人,和齐王同族。后来乱臣淖齿谋反,自立为君。齐湣王出逃,却在出逃路上被人杀死了。齐湣王出逃时王孙贾并没跟着去,对后来发生的事,也一点不知情,因此到处焦急地打听齐湣王的下落,但每次都没有结果,每次都失望回家。

一天,再一次打听无果后,王孙贾垂头丧气回来,刚好在大门口遇到盼他归来的母亲。母亲慈爱而威严地对他说:“你早晨出去寻找君王,我就倚着大门盼你回来;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就倚在里门等着你。孩儿啊,你是君王的臣子,君王出逃,你却不知君王在何处,实在是不应该啊!”王孙贾听了母亲的教诲后,很感惭愧,离开家,集合了许多义士,组织军队,杀掉了乱臣淖齿,又找到王子法章,立他做了齐国的新君。当时的仁人志士知道了这事后,都称赞王孙贾的母亲有礼、有节、有义气,教子有方,深明道理。

对此,吕坤评论说:“大多数人喜爱自己的孩子,就想尽办法让他远离危险;要是知道孩子接受了危险使命,一定会极力制止,这是他们不知道丧失义气,苟且活着,还不如为了仁义死去更舒坦的道理。王孙贾的母亲为了国家,却让儿子在危难中为国挺身而出,实在是深明大义啊。”

六、巴寡妇清,千古留美名

秦朝时代,巴这个地方,有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她的祖上有一座出产丹砂的山头,由他们家专营了好几代,家里因此积蓄了好些财富。

清虽是寡妇,但头脑灵活,很会持家守业,谁也不敢欺负她。后来秦始皇修长城,光巴蜀一郡,就有一万多人,被征去服苦役,百姓怨声载道,但没有一个人敢出来阻止。惟有巴寡妇清,给秦始皇上了一封书,说她愿把全部财产拿出来,资助建筑几百里边城(即靠近家乡的那一段长城),这样一来,官府不用出钱,百姓也不必离开家乡,还可得到丰厚的工钱。秦始皇高兴地采纳了她的建议。当地百姓因为有工钱可拿,也都争着去干活。不到几个月,那个地方的长城,就修好了。秦始皇很高兴,为了嘉奖巴寡妇清的仁义,就为她修建了一座台,叫“怀清台”。

另外,汉代有个叫卜式的人,捐钱资助边疆战事,但他那纯属沽名钓誉之举,为君子所不齿。而巴寡妇清捐资筑城却好处多多,不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受益匪浅,因此深受人们好评。

七、母女二人,互救彼命;关吏感动,网开一面

汉朝时代,珠崖这个地方的县官死了,他的后妻,带着九岁的儿子和前妻的女儿,回到老家去。那女儿名字叫“初”,年纪十三岁。

那时候,不知是何原因,朝廷对珍珠有着非常严厉的禁令。

初的后母,非常喜爱系在手上的那串珍珠,但法令在前,也只能依依不舍地摘下扔了。

小儿子见母亲的喜欢之物被扔,就趁母亲不注意,又捡起来,把那串珍珠放回母亲的奁盒里。

到了关口,检查的官吏,发现了这串珠子,生气地喝令道:“不知道朝廷的法令吗?竟敢私带珍珠出城,实在是胆大包天,为所欲为!你们几个,说!谁该伏法受罪啊?”女儿初,毫不畏惧,非常镇定地走前一步说:“我母亲已把珠子扔掉了,是我捡起来藏着的,受罚的应当是我。”初的后母一听,争辩着说:“错了,因为我喜欢这串珍珠,舍不得扔掉,才保留下来,要判就判我。”母女两人,都争着抵罪、救对方,二人都争得泪流满面,也未能说服另外一个人。

把守关口的官吏,被她们的精神感动了,对她们的义气,也钦佩不已,于是,把珠子砸碎扔掉;网开一面,放她们过去了。

吕坤感慨地说:“母女二人,为了保护对方,宁可自己受罚伏罪,这种感情,实在可以泣鬼神、开金石,是人间挚情!故事中的女儿只有十三岁,十三岁就能做出如此义举了,实在是罕见啊,罕见!而继母的贤惠仁爱,也是世上难得的。”

(均据清代蔡振绅《八德须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