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名人轮回:陆秀夫和南宋末代小皇帝的前世今生

2015年10月01日 14:35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石方行

诗云:

其一

由来边寇最难降,王气将钟在土邦。

可喜忠良长倚辅,君臣相守到沧江。

(引自:《宋太祖三下南唐》清 好古山人著“第51回 询国运太祖求判 泄天机陈抟预征”)

其二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湖山一梦事全非

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

长天碧水叹弥弥

(引自:北宋邵雍《梅花诗》第二节)

这两首诗最后一句都是写宋元崖山之战时的最悲壮的一幕: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南宋小皇帝赴海而死,据史料记载:当时投海而死的南宋军士有十万之众!有的后人感叹其悲壮,甚至说出:“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话。可见其悲壮程度。

陆秀夫生长在一个“天亡大宋”的时代,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巨变中,是忠君保国还是变节苟活,这就成了当时南宋朝臣们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如果人为了荣华富贵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变节投敌,那对方虽然能用你一时,但也不会真诚相待。所以后来的乾隆皇帝才下令编撰《贰臣录》,把一些投敌的明朝官僚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贪生怕死,卖国求荣”和“弃暗投明”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摆正的呢?

那咱就先看看陆秀夫的性格特点和其人生的主要经历: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 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 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

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资料来源:《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是选择纲常道义还是明哲保身,这是区分是“卖国求荣”还是“弃暗投明”的关键。

作为一名大臣,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君主把再造江山的重责托付给一位或几位大臣,作为大臣理应“义不屈节”,尽己所能。这是对于一个正常的朝代更替时而言。那么对于纣王那种因亵渎女娲娘娘而招致妲己祸乱朝政,荒淫无道的昏君而言,再维护他,其实就是置万千黎民福祉于不顾,就是不对的了。伯夷、叔齐就是例子。他们只看重于纲常而不顾天命和百姓,那就十分的不应该。虽然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那么作为陆秀夫和文天祥包括南宋初期的岳飞他们不是不知道宋朝灭亡是天命所归。但他们为什么要如此的“逆天意而为之”呢?正如《说岳全传》中说的因为他们要成就几个字:“忠、孝、节、义”。用一种鲜活而生动的例子成就了这些。

陆秀夫前生是一位在洛阳白马寺修行的人,当他看到国家江河日下和中原百姓所受颠沛之苦,心生慨叹。因此执着而未修成。临圆寂的时候,他师父对他说:“既然你的心想着是国家和百姓,那下一生你就尽己所能的做吧。”此时他看到了茫茫大海,就说:“如果真是天命归北(就是来自北方的君主称王一统中华),那我入海尽忠,以慰告中土父老!”他师父见其坚决,于是安排了另外一位神仙身边的童女转生成那时的小皇帝。因为这位也想来人间转生,而且想当皇帝,但又不想当的过长,于是就促成了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位小皇帝蹈海赴国难的慷慨悲歌

也是因为时局按照先前定的剧本,两个人演的很默契,在一起魂归上苍(因为前生他们一个是修行的人,另外一位是神仙身边的女童,终了之后,不归地下的低神管辖,但他们的层次远不仅于此。)的时候,有一位更高境界的见其在南宋时期的经历,于是笑着说:将来你们在人间安稳的一起走过一生吧。只不过这次让他苦一点,女童条件好一点,然后彼此遇到,相守一生,共勉一世。

今生这位陆秀夫转生在一个山里的农村之家,自小父亲就去世,哥几个和母亲相依为命。认识女孩的时候,几位哥哥们日子过得也非常的苦,根本无法顾及到他,此时他做买卖还赔了,他把这一切都告诉对方,并想分手的时候,女孩哭了,说:“你要饭我也和你要饭去,你租房我也和你租房住,你看怎样?!”这下子原本能说会道的他一下子没词儿了。当时他就想:凭此一句话,今生我就要好好对她!

后来他们结婚之后一起努力,房子也有了,家境也逐渐的好起来了。

其实他们那种“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忠贞,不就是来自于从前一同“崖山赴海”之缘嘛!

2015/9/30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