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德是万福之源

2016年12月25日 21:31 PDF版 分享转发

来源:正见网

追求幸福平安是世间人的心愿,可是人间总有许多难以言明的天灾人祸伴随,而且不幸的事十有八九。按照党文化的解释:这是偶然的的事,不必放在心上,只要努力奋斗,面包总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可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发现这样的说法、做法给人一点也带不来幸福感,只有困惑与不幸。

实际上,按照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的要求去做,遇到问题向内找自己的不足,相信善恶有报的天理,相信“三尺头上有神灵”,为人处世按照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去做,反而身心宁静、平安,甚至福寿齐全。

中共的与中华五千年的党文化为什么差异这么大?这是因为党文化强调的是“假、恶、斗”,败坏了人的善念,蛊惑人做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损德事,而传统文化充实的是人的善念,教育人按照天理而为,行大善积大德,不仅自身受益,而且后世儿孙也会福报无穷。

一言而蔽之:德才是万福之源,人只有行善积德,才有幸福平安的未来。有两则传统文化故事能很好地诠释“德”对人的深远影响。

故事一

北宋年间,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这个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过,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十分不便。每当河床涨水时更是无法通行。但年复一年,谁也没想改变它。只有这个孩子天天捡石头, 堆在河边。人们看到了,就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捡石头堆在河边。孩子回答说,要修一座石桥,为乡邻行走方便。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在说疯话,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可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石头堆成了小山。乡邻开始改变认识,并为这个孩子的精神所感动,投入到了捡石、采石、修桥的行动中。

乡邻请来了工匠,开始建造石桥。这个残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桥尚未建成,这孩子却在一次凿石头中崩瞎了双眼。人们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说哎呀,这么可伶的一个孩子,一心为大家,却招来这样的报应。可是这个孩子本人却毫无怨言,每天摸索着在修桥的现场上干着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齐心合力下桥终于修成了。众人欢呼喜庆之余,无不将怜惜、赞叹的目光聚向那个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条腿残疾,现在又瞎了双眼的孩子身上。孩子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脸上露出了平生以来最欢乐的笑容。

很快,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为这座石桥洗去浮尘,壮壮行色。可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过后,众人发现孩子已被巨雷击中,倒地身亡了。

众人惊呆了,随后压抑不住的情感喷泻而出,叹息孩子命苦,指责苍天不公……

就在这个时候,恰巧民间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包相爷公干至此。

百姓纷纷拦住官轿为孩子鸣不平讨公道。质问相爷:好人为何不得好报?今后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间烟火的包相爷被村民情绪所带动,挥毫疾书,写下了“宁行恶勿行善”六个字后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将公干之事连同路上见闻奏明皇上,却隐去了自己题字一事。因为尽管心中为那孩子行善事得恶报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后还是为题那样六个字觉得不妥。没想到皇上退朝后非要拉他到后宫说些私房话。原来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龙子。小皇子十分招人喜爱,可就是整天啼哭。于是皇上特意让老包去看看。老包见那孩子肌肤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写的那六个字“宁行恶勿行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赶忙伸手向字擦去。老包伸手这一擦不要紧,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迹瞬间变得踪迹全无!

说来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个字在包拯眼里是字,在别人眼里却只不过是块胎记。皇上见皇子手上的胎记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饶的斥责包拯。包拯连忙跪下,口称“罪臣该死”,然后将自己在气头上题字一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皇上甚觉蹊跷,命老包用阴阳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阴阳枕到地府一游,真相尽显。原来那孩子上世做恶多端,罪业甚大。偿还那一世罪恶需三世恶报才能还清。阎王原来安排,第一世以残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双眼瞎了却残生;第三世遭雷击暴尸荒野。那孩子第一世转生穷困残疾,但痛改前非,只想为别人做好事。于是阎王就让他一世还二世的业。让他崩瞎了双眼。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为别人做好事。阎王就把他第三世的业力也拿过来一世还,所以雷击毙命。阎王爷问包拯,三世恶业一世还,你说是好还是不好?一世还了三世业,因为他专行善事,心里只是想到别人,毫不考虑自己,某些方面已达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积德甚多,故而死后立即转生为当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故事二

一位御厨告老还乡后,富贵在身,名望在上。终日闲来无事,闲情难耐,于是雇了一伙机灵能干的人,开了个酒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酒馆渐渐成了大家消遣叙旧的地方。有事无事到酒馆坐坐,请客会友,热闹非常。后来小镇隶属的县府一带,闹了很大的瘟疫,距京城也只有百里之遥。

朝廷特派医组专员下来医治,但很长时间也找不出病源,用了很多药都不对症。疫情越闹越大,眼看百姓一个个接连死去,人人都心惊胆战,恐慌不已。即使再富裕的人,有钱也买不到药,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药可以治。

这下可难坏了宫廷上下各级官员,吓坏了宫廷内外达官显贵。世间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霎时一文不值,能保命才是关键。可人们看着刚才还好好的人,一回头就已倒地身亡,惊恐麻木间,皆叹人生无常,如幻如梦。老御厨看到这情景,早早关了酒馆,断绝与外界联系,整日躲进豪宅。尽管宅子被他死死地封着,但病魔还是隔着铜墙铁壁伸向了御厨,他开始体力不支,时常抽搐,头晕目眩,便血呕吐。

御厨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登上自家高楼,看着城区内外,远近民舍。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面,早已冷冷清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又身负沉疴,没走几步便断绝了性命,横倒七歪的躯体陈列在大街上。御厨看着,陡然悲情丛生,怜悯万分。垂泪叹息着:唉,功名何在呀?想我一代御厨,名满天下,却也难抵疫情。福祸旦夕,谁人可保?御厨想了想,反正自己也是快要死的人了,守些金银和满仓衣物食粮又有何用?还不如舍给那些孤苦贫家,让他们吃饱饱的,好好的穿上遮体的衣服,也不枉人世一场。让不幸染病的他们可以体面的去见祖先。还是都舍了吧。人能动真念时,真是太珍贵了。这样想着,御厨对疫情的恐惧和胆怯消失了。一股浩然正气充满内心,感觉身体也有了气力。随即他做了决定:敞开酒馆大门,吩咐那些胆大的人,每天熬粥煮汤施舍穷人,又吩咐佣人,把储备的衣物取出,送给那些衣不遮体的人。对于那些寒湿露骨的躯体,也派人整理好给予安葬。

很多富甲人家,看御厨这样一做,也纷纷效仿。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死的有价值,有意义一些。大家对疫情的怕逐渐消失了。冷清的街面,也逐渐变得有生气了。

后来,大街小巷充满了人情味儿,满是关注,满是安抚,满城尽是温文细语,打斗的没有了,闹霸的绝迹了,连娼妓都自重了。一个月后,御厨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体渐渐康复了,气色恢复了先前的红润。

一天,御厨在睡梦中,看到有道人骑着仙鹤向他飞来,飞到他身边时,唱偈道: “大德善化千金方,济世岂用草药汤?天外玄功金丹做,观汝德至救疟殃。快接仙丹吧!”梦中,御厨双手一接,便猛然醒来。豁然看到,手中真有一盒仙丹,御厨不禁欢喜万分,对着道人飞来的方向,一拜再拜。第二天,御厨按照丹盒内的帖方,把部分丹药在几口大锅中化开,一一送给方圆内外的病人,效果真是神奇,病人瞬间便都康复了。

御厨又亲自把丹药送到京城皇宫,肆虐了几个月的疫情,在御厨的德行善化中彻底解决了。皇上闻之仙丹的来历后,沐浴更衣,独处静室,忏悔思过,随后聚精会神,带着虔诚和敬意写下了几个大字:“千金良方——德”,永远的留在历史中。

德,肉眼看不见,凡手摸不着,但它却在另外空间真实的存在着。西方国家曾利用科技手段发现在人体周围存在着白色物质,这个白色物质被佛家称之为“德”;同时存在的其实还有黑色物质,佛家称之为“业力”,西方的科技手段没有发现。“德”是我们在人中吃了苦,行善积德得来的;“业力”是我们做了坏事得来的。这两种物质随着人生命走。人在世间的福分与灾难与德的物质多少有关:德多,业力就少,这个人一生福气就大,当大官,发大财;德少,业力多,人的一生灾难多,痛苦多。所以,过去老人讲的“积德积德”太有哲理了,现在的年轻人听不进去,觉得老年人不现实,不会享受。这个德才是最重要的,一点的没有,业力满身,这是最坏的生命,结局就是销毁,形神全灭,很可怕的事。

人在世上,善良的活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讲的非常对,注重修身养性,顺应天理而为,多积德,少作恶,甚至不作恶,生命才有好未来。

今天这个历史时期是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新旧宇宙更替的关键时期,大善与大恶并存的时期,人能积大德,同时还能做下迫害修炼人极大坏事造大业。

真相中已经讲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明白真相,广传真相者,行大善,积大德;拒绝真相,追随中共邪党迫害法轮功的,已经为自己造下了无边的恶业,那可是要销毁生命的业力。

德是万福之源。善良的中国人,要珍惜这次生命难得的得救之缘,了解真相,善待大法弟子,相信“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广传真相,多救人,有了大福德的生命一定有美好的未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