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天下奇才诸葛亮】第2集 幼年诸葛

2017年03月18日 15:42 PDF版 分享转发

记者/主持人:静汝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欢迎收听「千古英雄人物」,我是东方。现在播出是中国历史上形象最好、被大家公认具有「智慧」与「忠义」特质的代表人物–「天下奇才」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今天这一集的节目中,要跟听众朋友介绍诸葛亮的家庭背景与成长。

上一集跟听众朋友提过,西元181年,东汉末年,诸葛亮诞生在「琅琊郡的阳都县」,也就是现在中国省的沂南县。诸葛亮是一位山东人。

据说诸葛亮的祖先原来只姓「葛」,只有一个「葛」字,怎么到后来会变成「诸葛」两个字的复姓了呢?

这个故事必须从秦朝末年的时候说起,当时有一位「葛婴」,带领一群揭竿起义。葛婴在战场上的表现非常勇猛又有谋略,屡建战功,在当时是位颇有名气的将领。

到了的时候,为了追忆奖赏葛婴反抗秦朝的功劳,便将葛婴的孙子封为诸县侯;「诸县」这个地方,就在今天山东省诸城的西南。葛婴的后代子孙也因此就搬迁到诸县居住。同时,为了纪念汉文帝的封赐,就顺其自然的把地名与姓氏结合在一起。从那个时候开始,葛婴的后代就以「诸葛」为姓了。

诸葛家族在西汉的汉元帝年间,曾经出过一位司隶校尉诸葛丰。汉朝的司隶校尉是中央单位的监察官,拥有弹劾朝廷百官与皇亲贵族的权力,地位相当高。诸葛丰当时就以「执法严明、刚直尽忠、不畏强权」闻名于世,被认为是汉朝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当时颇有声望。

到了西汉末年,因诸县成为战争地区,诸葛家族就从诸县搬迁到阳都县,在阳都住了大约130年左右,才传到了诸葛亮的–诸葛圭这一代。

诸葛圭在兖州的泰山郡担任「郡丞」,「郡丞」是地方官太守的幕僚长,负责整个泰山郡的行政工作;所以诸葛圭平时就住在泰山郡政府的所在地–奉高县。奉高县地处泰山山麓地区,由于天子和诸侯每年都会派人到泰山奉献供物、祭拜天地四方。 所以,来自五湖四海参拜泰山的人潮,都会汇集在奉高县,当时是非常繁荣的。

诸葛亮小时候大都生活在琅琊郡的阳都县,母亲章氏偶尔会带着诸葛亮和他的大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位姐姐到距离160公里外的泰山郡奉高县探望父亲诸葛圭。幼年生活无忧无虑,家庭和乐融融。不过,好景不长,诸葛亮6岁的时候,母亲章氏因病过世;两年后,父亲诸葛圭也一病不起、离开人世。面对双亲在两年内的骤然辞世,年仅8岁的诸葛亮的幼小心灵接连受到不小冲击;不过,也让少年诸葛亮瞬间长大了不少。

诸葛亮有一位叔叔,叫诸葛玄,曾经在京城洛阳当官,因为看不惯宦官的专权跋扈,也不想卷入政治斗争,就辞官回家乡阳都,帮诸葛圭照顾家族,指导诸葛亮这些孩子们的学习。

诸葛家族是书香世家,对与法家两家的思想相当熟悉。所以,诸葛亮从小就被教导阅读许多儒家经典,像是「诗经」、「尚书」、「左传」等等;当然,法家的「管子」、「商君书」、「韩非子」、以及在西汉广为流传的「六韬」(韬略的韬)自然也不会错过。「六韬」是姜太公与周武王透过问答探讨军事与政治议题的一本古书。家学渊源,诸葛亮少年时代就熟读许多儒家与法家经典书籍。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因为曾在京城洛阳当过官,常会跟诸葛亮这些孩子们谈论许多受到宦官太监迫害的感人事蹟。例如:当朝廷下令逮捕批评「太监干政」的知识份子时,有一个人,名叫做范滂,当他听到县令正在为是否逮捕他左右为难时,范滂便立即到县衙门去投案。当时的县令叫做郭揖,郭揖对范滂表示,宁可不当县长,也要将范滂放走。范滂却说:「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我死了,灾祸就可停止。怎么可以因为我的罪连累您呢?范滂说后就跟他的老母亲诀别,从容不迫、慷慨赴死。

这些忧国忧民、舍生殉道、敢作敢当、对「忠义」的实践重于对生命维护的事蹟,对少年诸葛亮的人格特质与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震撼与影响。

诸葛亮8岁时,青州和徐州一群绑着黄色头巾的农民开始了一场更大规模反抗朝廷的活动。幸好徐州的军队训练有素,把黄巾农民的动乱排除在徐州之外,维持住徐州的安定。让诸葛亮在父亲过世后,8到12岁的这4年时间,能在大哥诸葛瑾和叔叔诸葛玄的教导下,让诸葛亮有一段稳定的学习与成长,为诸葛亮的博学铺垫下了基础。

不过,也因为徐州相对稳定,使得躲避战乱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向徐州,也因而引入了战祸;在诸葛亮12岁时,徐州也开始动荡不安了。

面对徐州的不安宁,诸葛家族会怎么面对呢?少年诸葛又是如何蜕变成青年诸葛呢?敬请期待下一集青年诸葛的精彩际遇。

今天的千古英雄人物诸葛亮在此告一段落,谢谢收听。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