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有個鎚子鋼盔!1979年解放軍步兵全部光著腦袋上

2017年03月21日 5:48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博客 作者: 薩沙

上次聽一群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吹牛,其中一人酒後高興,扒開頭髮,露出一個小指頭長的傷疤。這個老兵同薩沙說,這是被一塊手榴彈彈片划傷的。軍醫說,彈片再低1厘米,就沒命了。薩沙很驚奇,問:不會吧,你們不是有鋼盔嗎?連這都擋不住?老兵突然變得激憤,罵道:有個鎚子鋼盔!!1979年只有炮兵有幾頂鋼盔,步兵全部光著腦袋上。

這是老兵胡說?完全不是!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鋼盔是一次大戰時候發明的,主要用於防備炮彈的破片。根據戰時統計,死於火炮的士兵約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死於頭部和胸腹部被彈片擊中。當年沒有防彈衣,胸腹部沒有辦法防禦,頭部則可以使用鋼盔。一戰中裝備的鋼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鋼盔已經成為各國制式裝備。就連貧窮落後的中國,也在爆發前忍痛動用外匯,從德國購買了32萬頂嶄新的德式鋼盔。

而各派系軍閥也同樣重視鋼盔,諸如雲南軍閥龍雲的滇軍大量裝備法式鋼盔,宋哲元的西北軍大量裝備英式鋼盔,廣西軍閥李宗仁的桂軍裝備部分日式鋼盔。

這些鋼盔是相當重要的。著名的孫立人將軍在淞滬會戰中,被一發重迫擊炮彈殺傷全身十幾處。萬幸的是,他帶著嶄新的鋼盔,頭部沒有受傷,最終搶救過來,保住了命。

鋼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傷以外,也可以對抗遠距離射來的流彈。很多老兵回憶,被流彈射中雖頭頸受嚴重震傷,但畢竟保住了性命。

抗戰後期,隨著援助軍事物資的進入,又裝備了大量的美式鋼盔。

實戰證明,無論哪個國家的鋼盔,都可以有效減低國軍官兵的傷亡率。所以,只要是國軍比較正規的部隊,都盡量裝備鋼盔。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戰時,美國聯絡組發現就要衝鋒的遠征軍官兵,居然帶著軍帽,沒有鋼盔。這些軍銜很高的美國佬,立即脫下自己頭上的十幾頂鋼盔,交給了中國小夥子們。

國軍有重視鋼盔的傳統,大家都看過的電影《大決戰》裏面,所有國軍主力行軍都可以看到整齊的鋼盔。

不知道什麼原因,卻有不重視鋼盔的傳統。

朝鮮戰爭中,開始是倉促進入朝鮮,連大衣都沒配齊,沒有裝備鋼盔可以理解。但之後幾次戰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陣地戰時,志願軍戰士仍然帶著棉帽布帽子作戰,這就說不過去了。

誰都知道,美軍的炮火極其猛烈,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了幾米。這恰恰是志願軍急需要鋼盔的時候,為什麼不裝備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鋼產量低,工業水平低,生產不出來。但這不是理由。

即便日本投降的時候,在中國就留下了至少70萬頂以上日式鋼盔(投降的日軍就有120萬),加上國軍敗退台灣之前幾乎丟光了鋼盔,還有蘇聯援助的小批數量,保守估計志願軍可以使用的鋼盔至少有150萬以上。

壓根不是沒有鋼盔,說到底,還是不重視。

在文革時期,這種輕視鋼盔的風氣更是愈演愈烈。極左年代,突出政治,強調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鋼盔是所謂怕死鬼帶的東西,誰敢提誰就是落後派、保守派,被批鬥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軍方有識之士也提到過鋼盔重要性,卻被一句: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鋼盔,還不都勝利了!堵得沒有話說。

在1979年之前,解放軍壓根就沒有研發過制式鋼盔。僅僅在1959年前,為了應付所謂的國慶十年大閱兵,仿日式鋼盔造了一小批用於檢閱。

這僅僅是檢閱,並不是有些軍人作家所說的重視鋼盔。

到了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解放軍僅僅研發了所謂的79式鋼盔。該鋼盔還在試驗期間,只有極少數量投入部隊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戰爭打響以後,輕視鋼盔的解放軍吃了大虧。當時除了炮兵以外,步兵沒有鋼盔,僅僅帶著布帽。炮兵之所以有鋼盔,只是因為他們被炮擊的可能性很大,才額外配備。

即便這樣,炮兵的鋼盔也不是人手一頂。老兵回憶,當時每個排幾頂,主要給炮手的,其他人還是沒有。

戰爭開始前三天,我軍付出了超過6000人傷亡的代價。野戰醫院一時間人滿為患!醫生護士通宵工作,大小便都跑著去,仍然有大量傷員得不到救治。

越軍經過三十年戰爭,正規軍兵員素質比我們強,武器裝備比我們強,作戰意志比我們強。老兵們回憶:我們1個連吃不掉他1個排。打他們1個營,我們要1個團。1個連滿員出發到越南,回國時候沒負傷的老兵就剩二十幾個。

當時越軍正規軍,每個班都裝備繳獲美軍的40毫米榴彈發射器。這種小玩意威力卻大,是解放軍所沒有的,給我們造成很大殺傷。

越軍的迫擊炮精度很高,彈藥非常充足(多為我國援助)。越軍以防禦為主,居高臨下投擲大量蘇制手雷。這些手雷威力比我們老式木杆手雷強一倍。對於越軍大量的手榴彈炮彈破片,我軍傷亡很大。甚至一個炮彈炸飛的石頭,崩在頭上都是重傷。

這些爆炸物造成的傷亡,相當一部分是因為頭部頸部受傷。

根據戰後統計,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中越戰爭,解放軍因顱腦傷犧牲的高達百分之三十一,還有面部頸部傷百分之三,一共為百分之三十四。而我軍公布的犧牲數字為6900人。且不談水分,即便這樣也有2400人犧牲于鋼盔可以保護的傷勢。

這個數字夠驚人了!

到了這個地步,才知道鋼盔的重要性。於是,一方面不顧一切將79式鋼盔於1980年投產,推出了性能平平的GK80式鋼盔。GK80式鋼盔和50年前的日式90鋼盔(90鋼盔是一種很垃圾的鋼盔,可以被1公裡外射來的步槍子彈貫穿,戰爭後期被98鋼盔淘汰),根本就沒什麼區別。解放軍老兵回憶,在戰場上,被炸爛擊穿的GK80式鋼盔隨處可見。甚至有些老兵認為,這種鋼盔最大作用是作為野戰鍋,來煮煮食物。

在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時候,終於想到倉庫裏面還有大量的庫存鋼盔。於是,打開所有倉庫,把各種鋼盔運到前線。前線官兵,瞬間戴上了從日式鋼盔到蘇式鋼盔在內五花八門的各種鋼盔。甚至支前的民兵,有的還帶著抗戰期間國軍的德式鋼盔,上面還有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章。

目睹這個場景,讓所有人哭笑不得。

事後為了面子,又稱什麼越南山地戰不適合戴鋼盔,1公斤多會加重士兵負擔。但1981年以後,為啥很快人手一頂鋼盔,上廁所都帶著呢?

資料中寫道:穿褲頭顯然有些特殊化,配合他打冷槍的弟兄們全都一絲不掛。他看出來,排長們最聯繫群眾,去連部開會,鋼盔往頭頂一扣,叼上顆煙就齊了。光腚去,光腚回,好象上了趟茅房。

又說什麼進攻期間,胸腹部受傷多,頭部受傷少,鋼盔不是太要緊。那後來81年的法卡山,84年的者陰山、老山戰場不是進攻作戰?

鋼盔問題和其他問題不一樣。諸如開戰使用56式半自動步槍,主要還是對叢林戰不了解;野戰醫院數量太少,主要是對現代戰爭傷亡預計不夠;沒有裝備通用機槍、狙擊步槍、步兵高射機槍,主要是技術水平不夠。

不裝備鋼盔,完全是對一線作戰官兵生命的不重視。我們並不是沒有鋼盔,而是有了卻不用。

想到這裏,薩沙不覺得很憤慨。引用張自忠將軍的一句名言:當官的命是命,當兵的命就是土疙瘩嗎?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