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評論、關注點贊

  • Facebook Icon臉書專頁
  • telegram Icon翻牆交流電報群
  • telegram Icon電報頻道
  • RSS訂閱禁聞RSS/FEED訂閱

在中國當記者多年 本月我在網上爆紅了

2017年03月20日 2:22 PDF版 分享轉發

來源: 博談網 作者: Anthony Kuhn 編譯: 歐陽劍

(博談網記者歐陽劍編譯報道)3月18日,國家公共電台(NPR)駐北京記者Anthony Kuhn在NPR發表了同名評論文章,以下是該文譯文。

在中文里,電影或新聞的背景故事被叫做??「花絮??」。

這就是形容我在新浪微博上的一段視頻的標題。

該視頻是我在3月6日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的提問。在視頻貼出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已經被觀看了500多萬次。

這個(點擊)對一個外國記者來說真不賴,即便是在我的新聞報告里注射上天花,也不能讓它如此流行。

我去新聞發布會上,讓官員們對我正在做的一個關於京津冀項目的報告置評。

發布會主辦方是中國發改委的官員。他們負責大型地區計劃,通常很難採訪到。

那時,我剛剛採訪了作為這個大型城市計劃的一部分而被搬遷到城外的商人,還有一個只離北京3英里卻生活在赤貧中的農民,而該政策意在改善這些人的處境。

我向這些官員們詢問這兩種類型的人,以及他們計劃如何幫助他們。

在我用中文提問后,我拿回了麥克風,決定自己把它翻成英文。這不是因為我不相信坐在官員旁邊的政府翻譯,而是我想用我自己的話來提問。

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讚揚我中文說得好時,屋裡有一些緊張的笑聲。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沒有直接回答我提問中的細節,官員們籠統地回答這個計劃正在被成功地實施過程中,但是項目很複雜,他們正在處理任何出現的問題

快速地瀏覽在微博上這個視頻的3000多條留言,就清楚的知道,該視頻能夠迅速流行,不只是因為它是娛樂性的??「花絮??」。

有很多評論是讚揚我的中文。通常對可以講中文的外國人好奇,有時候他們更注重語言,而不是講話的內容。不過,這一次似乎不是這樣的情況,至少不完全是,對此,我感到欣慰。

也有很多評論觀察到,我的問題似乎表達了對普通人的關心,我的問題或許比國內記者的提問更尖銳,更具批評性。

中國所有媒體都是官方的,當局越來越傾向於記者??「要正確引導輿論??」,來得出當局傾向的結論。

中國的領導人承認,媒體有監督的作用,他們稱之為??「輿論監督。??」但是,自從調查性新聞的鼎盛時期–其中大多數都是大都市的小報做的–當局已經噤聲了很多更獨立的媒體,並迫使很多記者作自我審查或離職。

該視頻也有幾條負面評論。有人覺得我在吹毛求疵,沒有政策是完美的。他們質疑為什麼一個美國人到中國來談論中國的問題,而美國自己也有那麼多問題。

一些中國人和官方宣傳工具通常將??「國??」比做??「家??」。他們將媒體劃分為??「有好的??」和??「不友好的??」陣營。這個意思是,客人和朋友必須表現出禮貌,而不是讓主人尷尬。

儘管,這些負面評論是少數,但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試圖消除這些人的觀念,以便採訪他們。

我告訴他們,了解和討論發生在本國外的事情是正常的,中國,其政府的庫房裡充滿了現金,最近已經派遣了大量官媒記者到海外。

我告訴他們,只要我尊重隱私和職業道德,沒有問題是我不能問或不該問的。

在這裏我的確是客人。但是,??「家??」和??「國??」不是一樣的,這個隱喻往往混淆了公共和私人領域。我在這裏工作,這是一個公共服務。我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和觀眾理解了這一點。

譯文略有刪節。

閱讀原文:For Years,I’ve Been A Correspondent In China. This Month,I Became A Viral Star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Follow Us 責任編輯:周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