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

2019年10月20日 16:37 PDF版 分享转发

文:文甫 来源:正见网

 为什么会有文化,为什么是这样的文化

世界为什么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的?人类为什么会有文化?这些文化与我们到底是什么样一种关系,对我们什么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的系统化,可以粗略的说是在周代开始的。西周出了三位圣人,文王、武王和周公。西周建立了礼乐文明,典型的有六艺,包括礼、乐、射、驭、书、数。既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具体就不详细介绍了。还有一种说法,六艺即六经,就是《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大概是孔子之后的情况,更关注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孔子说,“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说,周朝借鉴夏商两代经验,创立了比较完善的周制,因此我遵从周。也有人把周文明称为礼乐文明,很关键。经过诸子百家的纷繁多样化发展,又经过焚书的过滤,传于汉,形成了道德水平很高,博大精深的以为主的思想体系,以及出世的道家学说,中华文明【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文化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

问题是,在三千年前的西周,为什么会出现远超人食色本性的礼乐文化?按照现在的观点,那时人类社会很落后,生产力很不发达,生活资料等比较匮乏。在当时情况下,人们主要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吃饱穿暖,如何获取生活资料,而且,作为较为原始的人,社会性应该很低,本能应该是驱动各种活动的主要因素,个体更关注自己的生存和物质占有,哪有闲情逸致搞什么礼乐呢,那最多不过是少有的温饱以后的的暂时取乐而已。在忙于生存和动物本能为主的人群中,产生出远脱离于生产、生活的高度文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用现在的话讲,忙于生活生存压力的人,搞什么礼乐。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但是,这就是呈现在人类社会的现实,中华先祖们在那样的早期,创造了成熟、典雅、高尚的文明,使自己具备了用现在的观点看都是很发达的礼乐文明。周文明的高度,如果以道德要求为核心标准来衡量的话,比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要高,如果以精神文明与所处时代的物质基础之间的距离来衡量的话,也远超越我们现在的文明程度,高出目前世界上的所有文明。

既然这种文明不太可能是从食色本能进化来的,那她来自哪里?是谁刻意教给了我们这些,使祖先具备这些作为纯生物意义的人不应该具备的东西?目的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重复演出这些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从种类、类型、承传形式,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异常丰富,建筑、服饰、习俗、人际交往、官民关系,以及文学、艺术、传说等等方方面面。每个行当、地区都有着五彩缤纷的文化展现。不管形式怎么多样,自汉以后,就其核心而言,中华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可以说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世俗文化和以佛道为代表的出世文化。儒家文化,中庸,仁义礼智信,忠孝,渗透各种文化形式的阴阳五行观念等。佛和道的教义,把儒家名留青史的青史延伸到另外的生命阶段或超出人世的境界,善恶有报及来世思想等对于世人约束行为与思想、自觉符合道德规范,起着积极作用。具体讲,我们都知道真诚、善良、宽容,这是好的,虚伪、狠恶和自私是不好的。同时,不管相信程度的深浅,人都知道有,知道神佛是慈悲的,与人为善的,在宏观上保护着人,等等这一切。

为核心的这种文化,在承传过程中,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朝代都在重复着对这种核心思想的独特表现与深化。中国的朝代不同于其它国家的简单的历史阶段的概念,而是一朝天子一朝民,一朝文化、服饰等等,但都以儒释道为其文化要旨。可以说,每个朝代像一颗珍珠,是儒释道这根线把它们穿起来了,朝代在变,人物不同,表现形式各异,而核心文化精神不变。如,汉朝,从暴秦和楚汉战争中刚走出来时,重点遵从老庄思想,无为而治,经过后来大统一局面下孝武帝与董仲舒的三策对,进而形成独尊儒术的大汉雄风,以及明帝时佛教的引入;魏晋,生活奢靡,崇尚虚无空谈,儒释道更加融合,儒士喜谈释老,如竹林七贤肆意酣畅,逍遥物外;大唐,文功武治都达到了顶峰,社会文化雄浑博大,包容并举,文化璀璨,明星光耀,儒为主,释道并行,并有其它宗教传入。当时儒士名流多涉佛道,如王维诗名天下又笃信佛教,后期更是半官半隐。李白既为诗仙又入道籍,即如所谓作品更关注社会现实的杜甫,于佛道皆有涉猎,在其诗文中多有反映;宋朝,重文轻武,程朱把儒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大儒们如欧阳修、苏东坡对佛道非常亲近,与僧人多有交游亲近;即使元朝,入主中原后立即以儒治国,对佛道也崇敬有加,全真七子得到皇帝的封号,从八思巴喇嘛开始,整个元朝都以喇嘛为帝师,每位帝王即位之前,都必须先跟从帝师受戒;明朝汲取宋的教训,振兴武功,朝廷勤政,甚至天子守国门,儒家思想更为官方所强化,王阳明为儒学一代宗师,有孔孟朱王之说,其学说在日本等地至今不衰。同时,对佛道的信奉,当时在城里几乎人人虔诚、家家设炉。明清以降,小说、戏曲发达,这种文化形式更加大众化,更深入民间,其宣扬的思想依旧是儒家的忠孝节义,仙佛出世和因果报应这些思想。即使到了晚清民国京戏盛行的时候亦是如此,儒家的中庸、仁义礼智信和佛道思想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每个地区。汉赋的张扬,唐诗的大气雄浑与细腻兼具,宋词的柔美等等为其形,都是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不同表现。

每个朝代开始时,都毫不犹豫的把前朝的儒家思想拿过来,辅以释道,使儒释道成为整个朝代主流意识形态。每个朝代,可以说都是儒释道思想在不同条件、不同时期的演绎或展现,儒这个主线不失,佛道或有偏重但一直都在。总体上,官方以儒学取士,以儒治国,佛道交响辉映,籍蔚民心,十里八乡就有寺院或道观,为民间思想精神中心。与西方比,僧道虽有竞争,强弱互变,地位相对起落,但没有因相互间信仰之不同的而发生的宗教战争或大规模冲突。这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就是儒释道本身包容的展现。

回顾中国历史,一朝一代,就是一出一出忠奸善恶、因缘果报、仙佛救人故事重复上演。人物变了,故事情节各异,但故事的中心思想,褒扬良善,鞭挞奸恶,歌颂神佛的主题,一直没有变。这个主题,就像生怕我们忘记了一样,一代一代的重复,用各种场景上演,以至于灌注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文化思想、观念是看待事物、辨别好坏的标准

每当遇到一个事物时,我们是怎样评判它呢?我们为什么觉得它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呢?仔细体察就会发现,决定我们判断事物好坏的是我们的观念,而这个观念是我们经历的文化氛围和思想形成的。一个人诚实,善待别人,我们认为这是好人,这个人可以相处,可以信赖,因为我们传统的观念这样告诉我们的。相反,一个奸诈之徒我们不愿意和他相处,我们的文化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进一步,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就是这个民族的主流观念,多数人就会用这种文化观念看待事物,判断好坏,辨别是非。而这种文化思想、个体观念来自文化传统,来自教育引导,来自成长环境熏陶。

那么,传统、正统的思想观念,文化导向,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就至关重要。葆有、秉持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文化观念,我们才能识别、得到正确的东西,反之,如果我们的观念都反过来了,失去了正统、传统的标准,我们就会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就会黑白颠倒、混淆是非,或者至少不能辨明是非曲直,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且看,至今每当我们拿起史书、看到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仍能被古人的浩然正气、刚强、节义、忠孝感动的流泪,钦佩他们,愿意学习和跟随他们,我们依然和古贤心心相同。说明我们善心尚存,正念未失。有时,我们对暴恶、虚假、狭隘偏执的现象心中不满,对反传统的行为展示不屑,乃是我们来自传统文化的良心的自然体现。

试想,如果我们失去传统文化,转而用别的标准来判断善恶是非,那社会、人会成为什么样子。一个人,失去诚信、善良,就是行尸走肉。一个社会没有正统的好坏标准,那就是一个混乱、善恶不分,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社会,长此以往,就是邪恶的社会,就不是人的社会。我们不是已经看到、触及到了许多假恶斗的东西吗,没有传统思想观念,背离善良的人性,使社会充斥这假赌毒的东西,这些思潮已经毒害和正在侵蚀着整个社会,使社会风俗、政治文化、经济秩序、人际关系发生着无底线的堕落,带来可怕后果。我们正在吞咽失去传统道德标准和文化观念带来的苦果。

传统道德文化、正统思想,对我们是如此重要。那么如果有人毁坏传统,破处正统道德标准,那不是要把我们引向歧途吗?同时,不要被生活的多样和纷杂所迷惑,不要被各种貌似新奇的学说误导,表面的眼花缭乱不一定好过真实善良的淳朴行为。那在文明一开始就给予我们的,并不断强化加深我们印象的传统文化才是正确的,才是我们的根。

我们将向何处去,谁将指导我们前行?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在我们文明的早期,先祖们就为我们创立、留下这么高尚的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正统文化,为什么在漫长的岁月中一再重复上演这些文化精神,使我们不失去这些根本。那么我们将向哪里去,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这些传统文化将怎样伴随我们前行,她是否还有着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关系或使命?

这不能不使我们想起,与我们博大的传统文化同步成长(也是其一部份)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预言文化。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大的朝代都留下了一个主要的。汉朝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汉朝诸葛亮的《马前课》;唐朝袁天罡与李淳风的《推背图》;宋朝邵雍的《梅花诗》;明朝刘基的《烧饼歌》;清朝高静涵《步虚大师预言》等等。同样,在国外也有许多著名的预言作品,如法国诺查丹马斯的《诸世纪》,朝鲜南师古的《格庵遗录》,欧美各地不同时期出现的著名预言家;以及各大宗教的预言,如犹太教和天主教/基督教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佛教关于未来佛及末世的预言。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介绍这些预言的具体内容。这些预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大多预言了从当时到本次文明最后阶段的事情。除了历史上许多就一人一事的预言,这些预言在当时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外,而上面提到的大的预言都以编年的形式讲述了从当时到世界最后的事情。二、已经发生的部份都非常准确。现在看来,很多预言的大部份已经发生,而且都准确无误。三、这些预言都很注重关于人类最后阶段的预示,都谈到在最后阶段将发生巨大的事情或灾难,神佛将在最后来拯救好人。东西方预言,不论宗教的还是世俗的,在这些方面是一致的。

我们还会惊奇的发现,根据传统文化中对人类和神的描述,神是慈悲的,救人的,而人性中善良的东西,也就是传统文化核心的东西,离神性最近,和神性是相通的,也就是神性在人的体现。那么,坚持传统、心地善良的人,就是保留传统文化思想和品德的人,自然愿意相信神,喜欢听信神的教诲,得到神的帮助。另一方面,如果人背离传统,失去善良的本性,人的道德越来越低下,就会变得不相信神,也就是远离神。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失去了正统的道德标准、传统的文化观念,没有了一直在我们血液里流淌的对神佛认识,没有对善恶辨别的传统思想,即使神来到我们面前,即使神有意帮助我们,我们也会认识不到他的好,会不相信他,也就不能得到神的救度,我们可能失去永远的机会。这大概就是神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引导我们建立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致重复上演这些道德内涵的文化,也就是神在看护和救度我们的一直的努力吧,也就是传统文化存在的真意和目的吧。

从古代的传说中我们还知道,神创造了人,这一点东西方文化也一样。那就不难发现,我们是如此的幸运,神佛一直在眷顾、管着我们。我们知道了,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子的,我们为什么拥有这样文明的历史,传统文化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她塑造了我们,在保护着我们,通过不断上演传统文化让我们一直记着神的特征,保持着与神最近的特性,在神来救度我们时,我们能认出神来。我们也知道了,社会上那些反传统,反正统道德观念的东西,都是邪恶的,都是别有用心的,都是要毁灭我们或正在毁灭我们。我们必须看清这些,使自己回到和保持正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上。

起点即是终点,不失我们文化的根,才能不失未来。我们文明的精髓:真诚、善良、宽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求真,佛家的慈悲,是在文明的早期圣者们教给我们的。有理由相信,神佛曾经来过,他还要来,他一直在看护和引导着我们,他唯一期望就是我们不要丢弃对神的信念,不要丢弃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他将在最后救度我们。这也是我们应该和必须做的。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