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程晓农:中美贸易战输赢看什么?

2018年10月17日 22:28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升级了。美国对中国商品大规模提升,并非用“子弹”消灭“敌人”,而是用关税在美国进口的货流通路上亮起“红灯”,将导致订单和供应链转移;随着美国的进口货流部分告别中国,本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中国为重心的全球产业链也将部分转移到其它国家。


9月18日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分两阶段对中国实施2,000亿美元关税;中国商业部随即宣布,将同步反制;而白宫则表示,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将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走到这一步,这场贸易战无疑已全面展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不会停止。那么,如何判断双方的输赢呢?目前中国的媒体和一些学者的说法明显跑题了。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真正的输赢不是实际上可能征收多少关税,或者双方的“子弹”谁多谁少,而是关税“红灯”亮起之后货流是否改变方向。在从的货流通路上,美国用关税亮起“红灯”,将使订单和供应链转移;一旦美国的进口货流有一部分告别中国,本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可能告别其鼎盛时代。

:“子弹”还是“红灯”?

自从贸易战开始以来,中国的媒体经常用一种军事用语来形容美国提高关税和中国的反制关税,即“子弹”,于是,中美双方的“子弹”多寡以及“子弹”对准谁,似乎成了判断这场贸易战成败的关键。子弹是一次性使用品,打出去就没有了;子弹的目标是消灭敌人,而中国的媒体似乎把川普视为打击对象。但是,关税战真是彼此开火,谁打得准、打得狠,谁就赢了?其实,这种比喻太离谱了,会极大地误导读者。

关税不是“子弹”,它只是贸易货流通路上的“红灯”;它也不是只有一次性效用,而是长期有效;关税更不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它其实只是改变货流动向的指示灯号。美国关税的作用是警告进口商,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将因关税增加而价格上涨;如果进口商把增加的关税支出如数转嫁给,他自己固然不受损失,然而,进口商品涨价多了,若消费者不愿买,进口商就只能调低价格,自己承担支付关税的开支,因此可能亏本。中国媒体和在美国政府的听证会上作证并反对贸易制裁的都认为,增加关税会让者不得不买涨价产品,于是,川普“打向中国”的“子弹”会反弹到美国消费者身上。这样的说法同样具有误导性,因为进口商不能强迫美国消费者购买涨价了的产品,而中国产品也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来源。

中国企业做的是独门生意?

美国的进口商,比如那些大型零售连锁公司,多年来都从中国采购大量便宜的日用品,比如服装、鞋类、儿童玩具、家用电器、办公用品等。这次新增加的关税主要就针对这些产品。那么,消费者是否会因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大涨价而吃亏,乃至恐慌?其实,这种说法是虚构的。

以美国市场上的服装和床上用品为例,十多年前,百货商店或服装店里到处都是中国产品,顾客们想找一件不是中国制造的衣服或床上用品都很难;但近年来由于中国的服装和床上用品加工企业的各种成本不断上升,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服装或床上用品的利润越来越少,于是它们逐渐把订单转移到在或西亚国家设厂的公司,于是美国市场上的服装和床上用品产地逐渐变成了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孟加拉、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价格因此略有上升,设计样式稍有变化,但美国消费者似乎完全不介意。早在中美贸易战发生之前几年,这个行业的供应链转移就开始了,到贸易战爆发时已大体完成。

这个例子说明,出口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办公用品以及五金工具等产品的中国厂家并不是经营著全球范围内无可替代的独门生意,这些技术和工艺相对简单的其实面临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竞争,同类企业完全可以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建立起来,所需员工也不难培训,毕竟那里的城市青年人所受的教育并不比中国的农民工少。服装和床上用品的供应链从中国向这些国家的成功转移就是明证。

“红灯”面前:全球供应链的动向

刚结束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组织的关于对中国商品增加关税的听证会上,不少美国公司强烈反对,理由是,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品质和价格最理想,如果增加了关税,美国消费者要白白承担涨价的损失;而听证会上政府官员往往都补问一句,能不能转移到别的国家生产,这些美国公司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如此看来,似乎这些美国进口商也认定,中国公司的产品是独门生意,不能替代。

果真如此么?美国的服装和床上用品行业早已完成了供应链转移,为什么其它行业的美国公司就铁定不能做?其实,问题不是供应链不能转移,而是这些进口商不想这样做。其不愿明说的原因是,这些企业长期依赖中国工厂,多年做熟了,路路通,熟悉而省事,因此不想改换门庭、另寻别家。当然,转移供应链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既需要大量投资,也需要几年时间。

可是,美国的进口商谁都做不了独门生意。如果它们当中的任何几家公司率先到其它国家寻找合作厂家、培养货源、稳定供应链,那么,“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开辟非中国供应链的公司将很快以更低的价格抢占美国市场,剩下的那些偷懒的进口商如果不想破产,就只能随后跟进。不仅如此,目前已经有一批中国的公司为了保住美国市场份额而开始把生产链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以逃避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如果有一些美国公司坚持使用中国造产品,那么,它们不仅会遇到本国公司在非中国产地开辟的供应链的竞争,还会遇到中国公司在其它国家建立的产业链的竞争。这样的双重竞争压力将迫使更多的美国进口商转移订单、调整供应链。

不只是中国以外的其它外国企业可以生产供应美国市场的商品,许多日用品、办公用品和五金工具本来在美国就有很多企业生产,只是这样的企业在过去20年当中被低价的中国产品挤垮了。然而,随着中国企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平均成本与美国制造的平均成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据报导,彼此只差个位数了。当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到25%的时候,美国的本土制造业便可以加入竞争,而这将为美国制造业的振兴和就业的上升带来一股动力,而这恰恰是川普发动中美贸易战的目的之一。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战当中美国对中国商品提升关税,并非用“子弹”消灭“敌人”,而是用这样的关税在美国进口货流的通路上亮起“红灯”,于是订单和供应链将“绕道”转移;几年之内,随着美国的进口货流有一部分告别中国,本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为重心的产业链也将部分转移到其它国家。中国的“世界工厂”虽然才立足不久,却可能告别它的鼎盛时期,被即将形成的“世界的亚洲工厂”所取代。与此同时,当中国对美国出口开始下降时,依赖对美贸易结余维持的外汇储备将再度下滑,中国政府可能进一步加强外汇管制。

出处:青涟居网站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