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纽时看金庸逝世 聚焦与北京当局恩怨

2018年11月04日 14:24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武侠文学泰斗日前病逝,享耆寿94岁。纽约时报聚焦金庸与恩怨,提及因邓小平是书迷而解禁,但“六四”天安门事件后,金庸对中国政治改革不再乐观。

本名查良镛的金庸10月30日逝世,报导,金庸是20世纪最畅销的华文作家之一,启发无数影视作品与电玩游戏。金庸笔下的虚构世界兼具广度与深度,催生研究金庸小说的“金学”,也有人拿来和英国作家托尔金(J.R.R. Tolkien)奇幻巨作“魔戒”(The Lordof the Rings)比较。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从1955到1972年,金庸共创作15部小说,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灵感源自民间传说,描述清乾隆皇帝本为汉人,出生后被调包。“书剑恩仇录”当时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一推出便引起轰动。

金庸开始写作前,中共将武侠文学视为“封建遗毒”,下令封杀。报导表示,这项禁令反映武侠数百年来在文学传统中一直是边缘题材的观点,而在香港与其他华语地区,金庸小说于1950至1960年代掀起一波武侠文学风潮。

纽时指出,金庸融合诗词、历史和奇幻,创造数百位穿梭虚构世界的鲜明角色,将原本公式化的题材提升到新境界。无论爱情、武侠、友情或关于孝道的故事,金庸笔下角色都带有缺陷,有着复杂的情感史,更加引人入胜。

金庸2012年接受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专访时说,写黑白分明的英雄人物很简单,他年轻时“有点迷迷糊糊”,很崇拜英雄,年纪大了之后才发现英雄背后“其实有他卑鄙的一面,有他见不得人的一面”。

报导说,金庸以武侠故事为载体,讨论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并大量使用古典用语,创造别具一格的文风。金庸故事常设定在朝代兴衰等中国历史关键时期,参考儒家、佛教和道教思想,并将武术视为中国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中医、针灸和书法平起平坐。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韩倚松(John Christopher Hamm)表示,金庸把原本被边缘化的通俗文学形式,化为严肃的文学表达载体,深受全世界华文读者喜爱。

金庸以小说成名后,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出版小说之余,金庸也针对时任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统治下的中国惨况撰写社评。纽时表示,这是和金庸切身相关的题材,因为金庸父亲查枢卿正是被贴上“阶级敌人”标签,遭中共处决而死。

随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金庸1981年前往会见时任中共领导人邓小平,邓小平自称是金庸的忠实书迷。金庸小说不久之后在中国解禁,当年许多中国青年渴望摆脱毛泽东时代充斥的社会主义宣传,接触其他风格作品。


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刘剑梅表示:“阅读他(金庸)的小说让我们眼界大开。他的思考方式和当时中国大陆灌输的截然不同,他帮助我们思考跳脱对错和善恶。”

1985年,金庸获委任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曾因支持行政长官非普选产生的保守提案而遭批评。

金庸原本对中国政治开放怀抱憧憬,但1989年北京当局在天安门广场血腥镇压民运,使金庸从期待转为失望,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以示抗议。金庸当年在访谈中落泪表示,在电视上看到屠杀情况令他伤心,“对学生的和平请愿,绝对不应该用军队武力来镇压”。

综合报道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