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新闻评论》中正纪念堂转型 走向共生或撕裂地狱?

2019年01月01日 17:18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民进党执政后,大推,但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光是选择性限定国民党执政的1945年到1992年检讨,就已让整个转型正义计画公信力尽失。30日宣布已将转型建议案签报行政院,据了解主要朝概念性主题的展览空间规画,不会像促转条例那样锁定特定时期与事件,希望有更开放多元的人权议题讨论与功能,倘若中正堂转型真能超越政治清算、给历史空间更宽广的新意,也不失是一种前进。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中正纪念堂当年成立,是为纪念前总统过世。早年台湾台面上对蒋一面倒赞扬,解严后各种声音并陈,认为蒋中正在白色恐怖及二二八等事件得负一定责任,蒋中正在台湾历史的定位,不再只是光辉灿烂,即使是国民党内部,也认为蒋功过皆有。以此检视,中正纪念堂犹如将蒋高放神坛崇拜的方式,确有讨论空间;唯此,也才能直面批评蒋之过的声浪,弭平相关受害者的怨怒。


然而,民进党政府之前处理蒋相关事件,一如促转条例及促转会的转型正义做法,都只出自斗争清算心态,并非要带领社会一起走下去。促转会犹在考虑模仿进东欧前共产国家的“除垢法”,一一追究二二八或白色恐怖加害者责任;民进党政府碰到蒋,则一律描述为万恶不赦的大魔头,相关符号都恨不得尽去。如此仇蒋程度,一如早年威权社会对蒋的神化,都是政治力介入下的极端做法,既不客观,更严重的后果是加大不同族群裂痕。

台湾历史充满不同族群与观点的矛盾冲突,这是为何中正纪念堂一路以来,有人对蒋献花痛哭,有人泼漆怒骂。文化部也因意识到此冲突,特从去年底起举办12场愿景工作坊,邀请不同立场公民讨论中正堂转型。如今文化部称收拢各方意见的方案,似乎走出批斗特定人士的老路,但是否真能同等接受仇蒋、赞蒋声音,乃至以全面眼光,平等审视台湾史上不同族群冲撞时发生的不公义,将是绿营政府摆脱遭指过度针对性、展现智慧的时机。

促转会主导的转型正义大戏,已因主事者的狭隘心态玩残;台面上由文化部主管的中正纪念堂转型,有否可能走出新路,表现引导不同族群共生而非继续对立的格局?若中正纪念堂转型案最后也堕入政治泥沼,恐证明文化部大张旗鼓办的公民审议、愿景工作坊终只是虚幻口号;如此引领台湾社会走入更深的转型正义,恐也只会在史上留下不堪纪录。(摘自联合新闻网“重磅快评”)

来源:世界新闻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