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Qthemusic | 我们是不是再也看不到外国乐队的演出了?

2019年02月01日 3:45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 武撄 来源: Qthemusic

20世纪曾经在全世界面前风头无两的摇滚乐,在21世纪陷入了衰退。

能和滚石、蝎子、枪花一样在梅奔、红磡等大型场馆开演唱会的寥寥无几,票价最多只有300、400的live house在2019年依旧是大多数国外乐队来演出的唯一选择。

跨国演出成本非常高昂——他们要承担一行人的国际航班机票、相关演出报批手续、场地租金、设备租赁和落地执行员工薪水等多种必要费用,这是非常大的经济成本开支。

摆在外国来华乐队面前的严峻形势,不言而喻。一直以来,外国乐队来华演出几乎都是在为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做慈善、做公益,能不赔钱,就已经相当幸运。

他们真的真的真的是凭借对中国乐迷的情怀而来。

2019年的1月,他们又迎来了一个开年噩耗:以后每场外国来华乐队,不管成本多高、不管收益多低,都必须把至少20%以上的票房收益(大约4万元——6万元)上缴。

/

这20%究竟意味着什么?

昨天,微博博主@Django算了一笔详细的账:

live house一般演出报批人数限定在600—800人;

100—300块是live house常见票价。我们假定主办方的某一次演出全部实现了理想化:800张全部售罄,300元/张,共计24万元收入;

这其中场地租金和落地执行成本(含员工薪水、设备租赁、文化报批),我们按照10万元计算。

还剩下14万元,这14万元中需要包含一个乐队(常见团队是6—7人)的往返国际机票、酒店、餐饮、交通、签证费用。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再扣掉2019年的24万×20%,也就是最低48000元的税。

你没看错,是48000元。

不出意外,未来外国乐队来华在live house办专场演出的实际收益将是全部负数,少则赔几千、多则赔几万。

想要赚钱?没有任何可能。

2019年,凛冬将至。

//

去年传闻碟片制品将被统一限制流入的时候,有个段子叫“遗憾自己没经历过打口带时代的,不要惆怅,你们还有希望回去。”

打口带时代会不会回来我不知道。

看不到国外乐队来演出的时代,也许近近在眼前了。

我们做最好的设想:即便这笔巨大的开支,对乐队或者主办方不成问题;或者即便他们愿意抱着赔钱做慈善的心理来中国,等待他们的,还有不可避免地恶劣天气可能损失;

承担“报批不通过”、“演出之前被举报”等等人为“使坏”风险损失;

甚至还不可避免地要担心“是否有观众会逃票”导致的票房损失——不要对我们的人均素质抱有太大的希望。

以上海育音堂曾经的“手腕纸环”演出票为例,让手腕细的女性观众把纸环摘下来由一个同行的人带出去,套到另一个没买票的人手上实现“逃票”,是在某摇滚乐队乐迷群里曾经被疯狂get的“秘籍”。

///

有不少乐迷在看到这则消息以后把希望寄托到了上。

但事实是过去的音乐节市场看似喧哗,在2019年却非常可能遭遇滑铁卢。

2018年一年,大多数的音乐节主办方都在赔钱,沈黎晖的“赚钱的音乐节还不到15%”已经是乐观估计,仅邀请了崔健、郑钧、陈冠希、罗大佑等知名音乐人的大爱音乐节,仅一场就赔了四千万。

就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音乐节赔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城市理想音乐节在万事俱备的前提下突然遭遇了不可控的政策风险——审批和报备没做好导致本来能容纳5万人的演出只被限制在了3000观众以内,还先后三次被叫停。

让本来就自身难保的音乐节不惜破费钱财邀请大量外国乐队或音乐人来华演出,基本指望不上了。

能够邀来的一个两个,还大多数要趁人家在搞临近国家巡演。

不管什么形式的音乐现场,都似乎变得举步维艰。

过去十年最不好的2018年,很有可能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

凡是去过欧美澳等国家留学或者生活过的读者都肯定知道,对于音乐爱好者,这些国家就是天堂。

只要你的钱包里还剩下几美元,你就可以在你所在的城市看来自世界各国的不同乐队和音乐人的演出。

每日如此,纷纭不绝。

这往往也是留学党回国之前最依依不舍的福利。

不知道为什么,一旦来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站在舞台前面亲自感受音乐仿佛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自己喜欢的乐队来家门口儿,我们却常常都会因为种种原因常常去不成;

单看票价也不算多贵,但如果想把自己喜欢的每场演出都看完相比起三四千元或者是需要负担房贷的月薪,依旧是个不小的负担;

加班、加课更是常态,一直都只是一个徒有其名的概念,你想请假去看演出?不如先交个辞职信。

如果说这些问题,还是我们自己有希望能够克服的,那“我们喜欢的乐队”因为经济、文化差异甚至是一些不被××欢迎的“黑历史”而不能来/不想来呢?

我们想什么办法都没有用。

我们常常嘲笑“耳机党”,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面对一些喜欢的演出和乐队,也不得不“耳机”。

我们不是想“白嫖”,我们是真的看不到他们:内地有几个喜欢枪花的人真正有资本去香港?估计不足1%。

当恶性循环形成了之后,live house乃至是整条产业链都将越来越艰难。

“凡是来了一次就再也没来了的,100%是赔钱了,而且肯定赔了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

这么多年,我们的音乐爱好和音乐梦想,根本不值一提。

也从来都没被人尊重过。

/////

税是由主办方承担的,面对这样的局势,唯二的解决办法只有缩减成本或者进一步提升票价。

但是,海外独立音乐人票价的提升空间和成本的减少空间都非常少,一纸政策颁布之后,主办方近乎走入一个死穴:想在国内做国外乐队的演出已经完全没有路径了。

这同时还会导致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前主要依靠把国外乐队引进国内演出的一批小厂牌,将不得不谋求转型或者是干脆倒闭。但是不管未来如何,都要谢谢他们和所有来华乐队曾经的付出。

2019年,我们需要面对的变化还有很多;2019年,我们总觉得希望渺茫。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