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记者关震海 | 建构新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记着2019年夏天的硝烟味

2019年09月07日 3:34 PDF版 分享转发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2019年,人这三个字已经不一样。

2019年之后,香港从此不一样。究竟有多不一样?
6月至8月香港发生大大小小的抗争,在场景、阶段演变、群众参与阶层等方面比雨伞运动更复杂,的抗争模式不但「Be water」,还冲破了1989、2003、2014年的框框。 「」和「勇武」已放弃了无谓的争论,二合为一。 「和理非」洗脱暴力「洁癖」,「勇武」再没有「散水」以及《海濶天空》的批评。本土和民主派在这场抗争贯水而流,打破以前的抗争界限。
2019年之后,「香」当中身份当中的杂性要花长时间去探讨,这方面公民记者、主流媒体、网媒和学者都在「兄弟爬山」,好好了解新香港人有何元素。我和《志》团队已经作好准备,好好记录这场2019的夏天。

未嗅过 就不是香港人
8月31日发生太子警方车厢无差别打人事件后,太子站连日发生警民冲突,人群中有抗争常客,当中混杂有没有装备的真街坊。
「我不走,要留下。」一名娇小的女抗争者嚷着不走。
「走啦,就快出催泪弹。」身边人都在劝。
「不走,未嗅过催泪弹,就不是香港人。」冲动的仍未戴防毒面罩,便在人群放了一枚催泪弹。女抗争反而释怀:「好了,我做了香港人,我可以走了。」
近日报道中,我看到一名少女知道在母校门外用手筑起「人链」,成为高登新闻,高兴得在记者面前欢呼:「我真系上咗连登,好开心。」以我所知,海外有旅客故意来香港,一早准备了口罩头盔,试试周末抗争的感受,她说「想做一天香港人」。
人的身份建基于尊严,选择性缩细屈辱的部分,近年通过一地两检,政府肆意DQ立法会议员和中央人大释法,丧权辱港,香港人不会以此作为「香港人」的身份建构。 「香港人」这个身份、概念建基在三个重要的阶段,1989、2003、2014。新一代有了2019年的夏天,「香港人」不再是停留于1989年三次的百万游行,八号风球为人民走出来的悲壮;2019年超越了2003年50万人成功煞停《廿三条》,跨过2014年的灰暗,政治讨论上打破黄蓝政治颜色的黑板的框架,亦超出国际。香港的抗争往往时间太短,热情冷却,人民「缩得快」,目标不清晰,很快陷入低潮,当身份认同没有注入太多内容,令人很快忘记。

香港之路,何去何从?

香港就像一条失忆的金鱼
7月7日,九龙大游行一天,晚上示威者「自由行」由尖沙咀游到旺角,有位大叔走来多口对我说:「其实游行完咗,这样『自由行』没有意思。」在谈话的10分钟,我们正正是站在碧街,1989年6月7日旺角骚动的爆发地点,我问那位大叔:「你知不知有1989年6月7日就在这样有一场旺角骚动,然后取消了『三罢』。」大叔一脸漠然,反问我:「有这些事么?我住在碧街廿多年,无听过。」
上一代就像失忆的金鱼,在没有历史的白纸上建构身份,有时民主有时退缩,口讲的虽是「政见」,其实在讨论上连思想形态都不札实。所谓「政见」大多是情绪主导,等待喂饲讯息的人民很易受「影像」左右思想,这就是中共网络五毛成功影响深蓝的主因。新一代不同,他们的讯息不但从网络而来,他们思考和核实,可惜网络太快,来去匆匆,未来不知如何走下去。 8月之后,除了抗争,香港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疏理和记录这两固月的事,不要再做失忆的金鱼。
2019年的夏天,香港人的印记(至少有200万)建构在6.12围立法会阻恶法、催泪弹、橡胶弹、连登、口罩、头罩,还有不同阶段大大小小的术语— 「记你老母」、「唔好搞我后面」、「香港警察知法犯法」、「咁样唔会令我惊」、「一齐来一齐走」。用词多多,各有典故,口中溜一句,像跟香港人打招呼。 40多场的抗争运动,都有香港人的印记,就算你是蓝丝,今次都被逼要在生活空间谈政治, 政治不再规限在占领区,每个人都被逼在墙角要表态支持与否。

风雨中的2019,正在建构香港人的新身份。

身份跨越国际
千禧后、九十后渴求在运动过程找角色,做香港人如何也要嗅催泪弹味,要试试被防暴警从后追的记忆,享受辱骂警察、挑战警权的快慰。对公义的执着、惊恐混合抗争的亢奋,是一、两代人的集体记忆,而且这场water revolution (《FINANCIAL TIMES》)已流出外国,只要政治、经济上跟中国有关连的国家,都跟香港人连成一线,对中国同仇敌忾。 「香港人」的身份已经跨地域性,海外对「香港人」的透射是勇敢、聪明、追求民主公义的中国人,这跟内地、海外的中国人是完全不同。
80多日的抗争活动,香港三次的过百万游行已印在欧、美、东亚报章的头版,香港人亦努力在海外登报,连香港政府也模仿,这样的传媒互动,只会深化外国对「香港人」的认知。就算日后新一代到海外生活,「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比80年代的「香港人」更国际化,更有轮廓。中国和香港越是在民主路上各走极端,「香港人」的身份只会更突出。
警方疯狂射催泪弹,催使抗争遍地开花,隔岸男女校、隔离村都Connect埋。之后的管治不论是几多个诉求,中央最大的障碍是「香.港.人」这个身份。一句「香港人,加油!」,??后面蕴藏连串的元素:口罩、Be Water 、文宣、众筹登报、无大台、Telegram、连登、涂鸦、和你飞、走出东涌??,还有「揽抄」和「后果自负」。历史和有份量的身份认同才是极权政府最憎恨的东西,这是真的。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