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2019夏 香港:与催泪弹对峙的温柔坚定 ◎陈怡静

2019年09月08日 14:38 PDF版 分享转发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8月11日尖沙咀清场时,一名女子遭港警的布袋弹击中右眼,引发更大规模抗议,民众戴上写着「别对我们人开枪」的头盔,以及染血护目镜,以表不满。 (法新社)

前言:这一生,你会有很多夏天,2019年的这个夏天,注定要成为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烙印。香走出冷气房,面对酷暑,用生命与眼珠,在汗水和泪水中,用青春争搏尊严与人权;避难台湾的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不到24小时就达到让书店在台湾重生的280万募资目标,历史正在敲门,不沉默,台湾人不旁观……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烟火曾是日常,如今让香港烟雾弥漫的却换成了,弯腰捡起催泪弹扔回给港警,也成为香港人新练成的生存技能。 (欧新社)

◎陈怡静

6月12日下午3时45分,我在距离香港立法会约400公尺的添马公园海滨区,远方传来低沉的声响,「砰!」像是炸开的鼓声,像是炮声,也像是枪声。风来了,烟雾跟着过来了,我的双眼开始刺痛,眼泪不听使唤地一直掉,鼻水也止不住。这才恍然大悟,是催泪弹。那是香港反送中抗争的第一颗催泪弹。

有人用广东话催我:「走啊!走!」草地野餐的年轻人抓起布包,学生自组的医疗站匆忙盖住物资,黑衣人群蚂蚁雄兵似地往後退。第一颗催泪弹後,他们停下脚步,转身後又是向前。接着是第二颗催泪弹,他们再往後跑,烟雾暂歇,他们再次折返向前。那情景很超现实,数千人像是与催泪弹跳舞,退两步、进一步,退两步、再进一步,直到退无可退……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难忘旧港风情 见证新港质变

我第一次自助旅行,目的地就是香港,当时年轻,口袋里没什麽钱,香港便是够远的远方。我们住在尖沙咀,房间小到连行李箱都打不开,每天走上很远很远的路上街,连地铁都不太舍得搭。还是慕名去了镛记烧鹅,年长的服务生送上茶水,我们小声问这要茶资吗?服务生点点头。後来,我们只点了4分之1只烧鹅,听见服务生鼻孔一喷气,嘴里啧了一声。

但我还是喜欢香港,那些年,香港没有那麽多普通话,吵嚷的广东话像出听不懂的广播剧,餐馆总是拥挤,侧身通过都难,回收桶就在身旁,服务生唰一下就能把餐具扫进去。但我还是喜欢香港,喜欢走几步路便能遇见凉茶摊,求一杯清心沁脾消火气。我也喜欢旺角层层叠叠长到路中央的招牌,还有北角的春秧街,叮叮车响着铃开进市场,路人自动闪车继续逛街,贴着车轨边的摊商如常做着生意。

香港是一种刚刚好的距离,一个手提袋、三天两夜,不到2小时的飞行距离,轻薄,却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的小小自在。後来,我们不逛街了,却愈跑愈远,最远去过上水,看中国人怎麽搬货回中国,一个又一个行李箱塞满奶粉与生活用品,还为此设计了路障,阻却大型行李箱的出入。

这几年再到香港,看的是抗争。2012年反洗脑国教,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为我们系上黑丝带,挤在人群里听他们用广东话大喊「撤回」。2017年,香港主权移交20周年的七一大游行,那天热极了,我们从维多利亚公园出发,才刚到铜锣湾就放弃,拐进小巷吃烧腊。再有一次,是雨伞运动後的耶诞节,我们在金钟听何韵诗与黄耀明说话,又在香港中文大学听大学生撑黄伞唱歌。

但没有一年的香港夏天,比今年更让我难以道别。

那一天,香港警察发射第一枚催泪弹後,接着开始清场。那一天,香港警察共施放150颗催泪弹、20枚布袋弹与数发橡胶子弹。夜深後,我挂着记者证回到清场後的金钟,看到的竟是末日般的景象,该是车来车往的快速路引道杳无人烟,路面上有来不及收拾的背包、灭了声的音响系统、扯坏的安全帽与口罩……你似乎又看见了示威者的奔逃身影。

地铁站备零钱、新衣 闪躲监控天网

慌乱中仍有温柔时刻。现场的添美道栏杆上挂满了长长一排的伞,同事告诉我,那是示威者排好的,方便让民众拿来阻挡催泪弹与辣椒水。7月1日民众冲破立法会的当晚,群众聚集在立法会四周,一个一个以双手接力将物资传接到物资站。我们原本什麽都没有,走了一圈,却什麽都有了,有年轻人给我头盔,有人递上口罩,有人硬塞矿泉水给我,然後补上一句:「当心安全。」

然後,催泪弹又来了,大批黑衣人往地铁站退,进站口挤满人,售票机上满是自行取用的零钱,方便大家买单程车票,你不需使用可能被辨识身分的八达通卡。然後,一件一件未剪标的全新成衣,在地铁站的墙边、栏杆上……同样让人自行取用,你出站前可以换上,丢掉在示威现场的衣着,避免遭警方用画面比对冠上罪名。

都说香港反送中行动像水,be water,水没有形状,也适应各种容器,快速集结也快速散去,最後蔓开到了全香港。没有领导者的行动靠网路软体Telegram串联,难以计数的讯息每天在网络流通,更像是水路。

先是年轻人,後来是爸爸妈妈,再後来是老师,接着医护、律师、银发族、金融界、设计界……一个个都站出来。随着愈来愈多示威者被捕,大家的面容愈来愈模糊,年轻孩子戴上头盔、防毒面具,手脚包裹着预防辣椒水的保鲜膜,手上拿着的是厚纸板夹宝特瓶綑卷成的阳春盾牌。这群没有脸孔的战士,却成了这场运动中最鲜明的形象。

水路也是回家的路,每一次冲突行动过後,Telegram里的物资框便会频频亮起#backhome的标签,港人称之为「接放学」,民众自发接送示威者回家,就怕港铁不开,搭巴士被警察拦查。在#backhome的标签发文里,车上还有多少空位?有水喝吗?有衫可换?都写得清清楚楚。9月1日机场示威行动後快线停驶,示威者被困孤岛,5000辆私家车主动奔往机场「接放学」,塞爆周边道路,形成10公里长的车河,媒体用香港的敦克尔克行动向港人致敬。

60公里人链串心 港人轻唱《岛屿天光》

开学了。学生没有回到学校去,他们穿着制服站上街头,手牵手,或是手牵笔再牵手,站成人链,以行动告诉政府,他们也是有声音的人。人链,也是香港反送中行动中最温柔的时刻。8月23日晚上,超过21万名香港人手牵手,串起长达60公里的人链,那是他们的「香港之路」,亮着灯的人链,横跨香港岛到九龙半岛,甚至远达狮子山顶都亮起灯光。

过去,维多利亚港的烟火是香港人的日常;短短90天,催泪弹成为了香港人的日常。过去,我们总认为香港人现实冷漠。短短90天,他们却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团结与温柔。有人悲伤地说这是香港的终局之战,但我总记得何韵诗告诉我的:「We shall not let our city go down without fight.(我们不会毫不抵抗,任凭我们的城市陷落。)」

离港那天,我刷完Telegram讯息後关机,班机後推开始滑行,看着窗外的香港灯火,我哭了,无法止息地哭着:我来了,又要走了,而他们还在这里。想起一位受访者对我说:「跟你们说话,让我想到那首歌,《岛屿天光》……我很喜欢的。」然後,他用略带粤语腔调的台语,轻轻地哼起歌词:「亲爱的妈妈/请你毋通烦恼我/原谅我行袂开跤……」

回程路上,他哼唱的声音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着。岛屿总会天光的,会吗?会吧。

这个香港人的夏天,也是我的夏天。经过这个夏天,我们好像都多懂了一些。 (新闻工作者)

——自由时报

发文者:吴一舟 发布时间:9/07/2019 10:49:00 下午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