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许峰铭:反送中革命如何避免重蹈雨伞革命衰败覆辙?

2019年09月11日 14:57 PDF版 分享转发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集会人群逼爆遮打花园(立场新闻图片)

集会人群逼爆遮打花园(立场新闻图片

我对目前运动的问题意识,相信与很多经历过大抗争丶小抗争的朋友一样,无论是在心入面,抑或相互讨论中都会扯到这个问题:革命如何避免像後期般慢慢衰败?

会有这样的担忧,一来是因为恐惧,害怕一输就会输掉整个,上次一败,隔了五年才能好好振作,今次如果一败,我们还有五年吗?二来是,不少迹象都显示出集体行动的战术(tactics)及剧码(repertoires) 快要走到尽头:当联署、唱圣诗丶唱歌丶集会、游行丶登报、默站、静坐丶悼念丶围堵、占领、快闪丶人链丶火魔法、攻击、冲击丶连浓墙丶挤提丶涂鸦、破坏、跳闸丶观星笔,不合作运动都用过,比雨革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政府依然故我,下一招应该是什麽呢?究竟做什麽才能让一个独裁政府全面让步?

McAdam的政治过程理论

美国《自由之夏》作者、美国Stanford大学社会学教授Doug McAdam 曾经提出过政治过程理论(Political Process Theory),应用於社会运动,解释有哪些因素导致该社会运动兴衰(图一)。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在政治过程理论中,Doug McAdam认为社会运动得以持续的关键有二:政治局势能否让政治机会结构有诱因而继续转变、政治局势有否令组织力量有诱因而更强盛。因为政治机会结构转变将会直接影响能否建立运动中的集体认同;组织动员力量是否强盛又会直接影响政权的镇压会否成功。

他引述黑人民权运动的例子,冷战下的政治局势(Broad socioeconomic processes),创造了对美国很大的国际压力,再加上美国民主党需要急速巩固当时黑人选票的成长,是黑人民权运动在1961-1965年极盛的政治机会结构(Political opportunities)有利因素。再加上,当时候的黑人教会、黑人大学、民权组织在组织动员(Organisational strength)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有了这两者,才会发展出及後如此强大的黑人身分认同(Collective attributions) 、及政权无法完全镇压(Level of social control)。你总不能因他们称自己为黑人及读大学、上教会而镇压他们,对吧?

相反,美国在1966年-1970年出现越战等其他议题下的政治局势,政治机会就会减弱,就会令民权运动越渐不利。

McAdam更否定传统资源动员理论下运动必须需要依靠菁英资源才能存活的假设,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创造自有的组织资源(Indigenous organisational resources)。

图一:哪些因素会导致该社会运动兴衰

图一:哪些因素会导致该社会运动兴衰

政治过程理论应用:反送中和雨伞革命

在政治局势上,反送中得益於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已经为中国带来庞大的经济压力,中国经济增长再度放缓丶失业率上升、猪肉价格上涨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台湾总统选举在一月举行,香港局势越紧张,将更有利於蔡英文连任,对中台两岸来说,香港发生的冲突,正正示范一国两制模式是如何沉沦失信,「发不了大财」反倒卖了个便宜,对中国来说不会是件好事。

所以,在政治机会结构上,反送中的先天有利形势是雨伞革命无法得到:在2013年,新官上任执政,到2014雨伞革命,中美双方仍处於观察期,中美以至欧洲仍然对中国抱有寄望,以为习近平会继承胡温时代的经济自由政策,进一步开放中国,实现「现代化」理论下的两个现代化:由经济现代化到民主现代化。

2019年反送中难得的政治机会结构,也得力於美国欧洲认清中国是(Chinazi)的本质,才能有一系列的人权法案措施助攻;「,加油」的香身分认同更在运动发展中根深柢固,就如梁继平所言:想像他人痛苦共同体已在手足之情间萌芽,一个不能少是运动集体的共识,也是香港人的认同象徵:政权开枪射杀,义士的离逝,使同作为香港人的「我们」感伤,手足情感已经烙印在所有香港人的集体记忆中,所有人都很明白,伤的是香港人,死的是香港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尽管素未谋面,但「我们」的情感已在同时性上(simultaneity)相遇连繋,意思是说,在开枪镇压逃亡的恐惧与愤慨、感知友好死亡的瞬间,我们都只有一个身分:我们是香港人,或者说,我们是流着同一血脉的近亲民族。

而回到问题,当政治机会结构在现时的运动比雨革更有利,反送中革命仍会否像雨伞革命後期般慢慢衰败,关键我认为在於McAdam的政治过程理论提到的组织动员力量(Organisational strength)的问题,运动有否成为一种自有的组织资源(Indigenous organisational resources)。

先说明一下,我并非指反送中的去中心化「无大台」就等於无组织。相反,反送中运用的两种主要平台:连登、Telegram,在运动中频繁的动员上,事实证明创造出的动员能力比雨革透过Facebook甚至内部社会网络的动员方式为高。在自有的组织资源上,612基金、Telegram消息频道丶法律支援、学界代表丶罢课关注组丶急救团队丶社工丶记者丶国难五金,再加上市民自发的各种捐赠物资,早已形成一个有小型分工的微型社会(micro-society),即使没有大台,也不见得没有组织动员力量。

然而,在各种假新闻的出现,美国领事馆集会的争议,甚至因爲开学後,运动的组织动员开始看见明显的衰退:一是因为动员疲劳,太多活动同时举行反而分散注意力;二是主力被削弱,被捕再加上受伤人数已经超过二千人,若加上抄牌的数字,更会远超此数。警方故意滥捕,就是要塑造以刑法秋後算帐的白色恐怖社会,企图透过拘留48小时,定期向警方报道及守宵禁令,去监控每位异议者的行动,要突破困局,必须有技巧地避过被捕。

在进入街头巷战的游击时,战场(field)已经是非特定而是流动的,战场可以是地铁站、可以是一条街,也可以同时间出现几个地方的,Telegram 频道和记者即使即时发布信息,信息量之多让各小团体无法即时查看自己所属地方附近的布防,导致资讯不流通而落单,被警方突袭成功。

政权镇压程度源於组织力量是否够强,如果要防止重演失败,运动需要更强化组织能力,在战场要有更明确的分工,必须组成三至四人小组形式,当中必须一位要做比较後援角色,用电话负责接收筛选资讯,或是一位离场的朋友做云端的角色,协助整队小组在各种布防信息中,筛选有用资讯。

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不被捕以外的其他初心:不分化 不笃灰 不割蓆,只有核弹都唔割,才可以继续和勇合一,避免重蹈覆辙。

*       *      *

(文章原题为「政治过程理论:反送中革命如何避免像雨伞革命後期般慢慢衰败?」。)

作者:Jay Hui Fung Ming(许峰铭)

教大言论自由关注组成员丶工学同行成员。前教大学生会副会长丶前教大关注劳工权益阵线召集人。现就读於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与中央研究院合办之中国研究硕士学程研究生。

——立场新闻

发文者:吴一舟 发布时间:9/10/2019 02:14:00 下午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石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