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本土研究社:高度自治和科学施政的基石

2019年11月08日 9:14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大唯 讯)2013年成立的本土研究社是一间专门研究香港本地公共政策以及众所关注议题的非政府组织,6年来在领域广泛的政策和议题研究方面,为社会大众揭示了不少焦点社会问题的根源,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土研究社共有7名专职研究员,原任职政府部门,专长政策研究的黄肇鸿向记者介绍说,研究社主要的工作包括培育及凝聚政策范畴的研究能力,建立具备研究专长的知识社群;以民间自养研究计划的方式,支援各种不同的研究计划;通过本土研究实践,带动民间自发研究风气;鼓励发起对各类本土政策议题的研究。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黄肇鸿重点讲述了他在土地供应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政府的土地政策失误在於追求“玫瑰园”式的资源耗费型填海增地,而对大量历史遗留棕地的整顿和开发空间视而不见,怠於细致的规划和与利益集团的周旋,对於土地供应的潜力开发不作为。实际上,香港存有上千公顷的土地可以合并开发,迄今仍未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造成香港房屋建设的滞後,导致楼价飙升,民生困顿。

本土研究社是由一群有志推动民间研究及关注香港发展的朋友成立,希望可以建立一个让关注不同议题的朋友共同参与研究工作的实验平台,积极构想研究与知识如何能有效介入各类城市议题,让民间社会提昇研究论述能力为目标。研究社不单只在土地政策研究上获得社会大众的良好口碑,而且还涉及其它重大公共政策,例如房屋政策、香港前途问题、开放政府、农业政策、丁屋问题、规划、重建、环境等。他们把本土研究视为的基石,在一国两制下,打造符合香港人意识形态的社会自治很公平施政,反对官商勾结,维护公共政策的正义。

图为本土研究社的办公室

据悉,目前香港像本土研究社这样的民间综合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很少,现有大学对广泛的公共政策研究未能充分与当前社会需要对接,政府体制忽视政策研究,且无法反映民间的声音,故在许多政策的制定中有失公允,影响了施政赉素。香港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是因为公共政策未能达到科学性标准,缺乏广泛细致的考察和研判,所以在施政效果上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民怨。

本土研究社填补了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空间,可以说是香港公民社会一种自发、自治、自救的力量。它的财政主要是靠市民的众筹资助。在困难的情况下,本土研究社仍成功筹得资金,维持既定的研究项目。研究社认为,众筹可令研究结果不受大财团、政府体制及既得利益集团操纵,让民间知识发挥其独立声音,利用严谨的研究成果,塑造公众舆论,才能与政府“平起平坐”地进行政策对话。

黄肇鸿说,过去多年来,研究社不断透过议题开拓、研究发布、报告出版、图象制作、公开活动、追踪议题、数据整理、传媒结连、方法创新、凝聚社群、民间众筹等多种方法,成功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研究和活动组织方式,并立足於民间,研究课题拓展至土地、房屋、规划、重建、环境、农业、制度、档案与在地资本等10个领域。

据他介绍,研究社作为一个平台,与社会上不同团体互动交流民间研究经验,壮大整体民间社会在公共议题的论述及研究能力。研究社举办过上百次的集思会、读书组、研讨会及会议,凝聚关注不同议题的民间研究社群。在2014-16年间,研究社曾策划近50个不同主题的课程,约800人次参与。

研究社内的专职研究员不仅局限於课题研究,同时他们还是研究计划的策划者及倡导者,策划过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供公众参与,达至“人人都是研究者”的目标。在研究社内成立了10多个不同主题的研究小组作为协作平台,按组内成员的时间、兴趣自发讨论及参与,不时招募关注者加入。

此外,本土研究社还与一众年青学人策划了一系列的教育课程,特别成立了民间学院。民间学院拒绝学院体制成为知识唯一标准,重视汇聚民间学术社群,由认识世界走向改变世界。他们把理论的批判力量对准一切的虚构与幻象,为实践提供思想的装备。相信只有在地深耕,才能实现有机的知识自主。

民间学院成立以来,汇聚了一群推动民间知识生产的年青学人,通过定期策划各社会范畴的课程,凝聚了本土知识社群,深化民间的知识创造力,介入社会关键争议。

本土研究社是香港民主派力量的一个分支,它为香港的民主民生课题不断地提供研究数据,提出施政思想,推出解决方案,他的作用客观上有利於提高香港的高度自治水平和政府的管治能力。 来源:博讯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