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李嘉诚的财富积累:囤地居奇、「垄断」香港、投资欧美

2019年12月08日 2:21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的财富积累:囤地居奇、「垄断」、投资欧美!

人的一生,拥有再多财富,可最终离开世界的时候,还是不会带走一分一毫。但有的人即使去世了,仍会被人铭记。比如霍英杔,他的一生是真正践行商业报国的最好写照,被人誉为「东方雄狮」;又如庄世平先生,自己的千亿资产全无私奉献给了国家,去世时後没有留下任何产业,家人至今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享受到了国葬的厚礼,长眠於北京八宝山,被人永远悼念。

而当世人一旦提到这两位香港的商业巨头的时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香港的另一位大王诚先生。他是继霍英东之後,香港乃至世界的又一名地产大王,香港人将他视为上帝,似乎万物都是他所创造的,因为香港有一半人都是在为李嘉诚打工,可以说一半香港都是李嘉诚的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李半城」的「一生功绩」。

囤地居奇、赚尽最後一个铜板

他的发家史可谓是非常特殊的。香港社会在三个不同时期经历了三代财阀,第一代是英国资本,以太古为代表;第二代是1949年後来港的资本,以船王包玉刚为代表;第三代是李嘉诚,无论是与前辈相比,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做比较,像李家这样纯粹以房地产发家的可谓少之又少。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低价拿地——缓慢开发——坐等升值——出售获利,这几乎成为了李氏集团发家致富的代名词。对於李嘉诚这套发家公式,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评论道:李嘉诚有制造一件影响世界的商品?没有。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电讯公司,全靠垄断结盟。他十分成功,但对香港经济发展并没起到多大作用。庄世平的一生才是真正践行了商业报国的最好写照。

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加速,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资金。而且,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大陆内外交困,外资都在张望,对中国前景举棋不定。这个时候,李嘉诚进京访问,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时的领导人希望他多到内地投资,并表示会大力支持。李嘉诚成为全国炙手可热的爱国富豪,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热情邀请,请他过去投资,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都把李嘉诚当作财神爷,希望他的到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很多地方官员是需要动用关系才能请到他。

但是,後来的事情,却和人们想的不一样。中国经济周刊曾在2013年做过统计,2005年是李嘉诚旗下公司拿地最多的年份,到2013年九年时间里全部29个地产专案就有18个未完工,比起去年国内房企高周转几个月的开发周期,李氏的开发周期真的不是一般的长。

截至2019年,李嘉诚在内地近三十个地产专案,仅1/3完工,开发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少则三五年,长则20年有余。如长实2008年斥资20亿买下重庆南岸一块70万平方米的土地。十年仍未开发,截至去年重庆地价已经涨了十倍,长实以200亿元的价格兜售这块土地。最夸张,1993年长实拿下北京的誉天下别墅,过了25年到了2018年才全部开发完。当年一平方米的房价2千元,如今已翻20倍涨到了4万元。据说,为了低价拿地,80年代李嘉城来大陆请客,一顿饭30w,那是80年代的30w,成功震慑很多大陆官员,他也完成很多权钱交易。

垄断香港楼市,造成广泛社会问题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各国营商环境报告中,香港一直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香港也是发达经济体基尼系数差距与裙带资本主义程度的冠军常客,财富集中度接近80%。彭博商业周刊曾在一篇题为《好的资本主义,还是坏的资本主义,香港要做出正确选择》的文章中,用一幅图简洁了当的说明富可敌国的香港「四大家族」是怎样控制700万市民的生老病死。

「反修例」以来,内地很多文章都在反思香港的「地产霸权」现象,实际上,「地产霸权」的背後是「资本霸权」,香港是自由港,来自国际的资本流动成就了过去的香港,也造就了香港的今天。

地产霸权似乎更加说明了,超级富豪的政治影响力已淩驾於政府。《南华早报》在2010年3月的一篇文章指出,六大地产商的董事,在政府各个法定谘询组织里担任总共54个职位,比1998年时的16个有大幅上升,也就是说,地产商在政府法定机构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而一些丑闻,加剧了公众的猜疑。例如,前地政署署长梁展文曾参与政府和某大地产商补地价的谈判,退休後又加入该地产集团接受高薪厚职,因此数次被立法会传唤解释此事。虽然最终梁展文放弃了这份职务,但坊间的诸多怀疑并未消散。

事涉李嘉诚的一桩丑闻,则让民众对官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充满疑虑。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没有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就把如今称作数码港的一块珍贵地皮批给李泽楷的电讯盈科,当时承诺用这块地皮发展高科技产业,但最终它却变成了一片昂贵的海景豪宅。

2013年4月,李嘉诚旗下的香港码头发生大规模罢工。罢工工人及支持者在长实总部外面搭起帐篷,举行反剥削晚会。他们还举着涂画过了的李嘉诚照片和标语。其中一条标语上写着:「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剥削工人发财。养起李嘉诚,养不了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嘉诚被香港人称为「超人」,香港梦的代表,从超人到奸商,李嘉诚老迈的背影映出东方之珠夕阳的残照。

宗庆後曾说过的,李嘉诚的产业多为垄断。这些年来,李嘉诚除了依靠房地产发家,还将手伸到了很多其他产业,比如电信、零售等。不夸张地说,他的产业涵盖了香港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更可怕的是,他的这些产业,在市场上多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比如地产,香港每有12套商品房,其中就有一套属於李嘉诚;再比如零售,百佳和惠康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了70%。

转移资产,投资欧美

李嘉诚像个中间商在国内赚了把三十年的差价,然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已抛售内地及香港资产套现金额超千亿元人民币,其中抛售的资产涉及地产物业、港口、能源等。而从2000年至今,李家父子布局「购买英国」——他们已经或者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在欧洲大陆上,李嘉诚还分别以13亿欧元和97亿港元的巨额出资,拿下了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及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根据李家旗下主要平台和记黄埔2010年中报,公司息税前利润中来自香港的部分占到了36%,总额高达65.5亿港元;到2013年中报,香港资产贡献的利润却只占其中的17%,总额下降到49.8亿元。

稳定香港,李嘉诚应担起商界领袖的责任

「反修例」暴乱持续3个月来,李城主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先是抛出「黄台之瓜」,两边都不想得罪,现在到了依法止暴制乱的关键时点,又跳出来高举「网开一面」的大旗,要求特区政府「大事化小」,这到底意欲何为?

这些年,李嘉诚对李家在内地、香港和欧洲的产业做了大范围的调整,基本形成大陆<香港<欧洲的结构,有舆论认为,从商业布局考虑,能得罪谁不能得罪谁,李嘉诚心里很清楚。

此外,李嘉诚毕竟已是90岁的年纪,属於「老一辈」的人了,在香港和内地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将向下走,他看待内地与香港的眼光,恐怕多少会有些以年长者自居的心态吧。

有人指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李嘉诚为自己的儿孙布局未来。他的後辈,无论在个人能力、品德、社会形象等各方面都远不如他,但拥有着巨额财富,这样的人在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凸显的香港,容易成为大众情绪的针对目标。

因此,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很可能是李嘉诚这几次「暧昧」表态的目的之一。作为香港当前富豪家族的代表,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李超人明白要保证自己的财富,就必须尽可能在底层民众和政府之间寻求一个「安全和微妙」的位置。模棱两可,可能本来就是其想要的效果。

李嘉诚对於养育他的香港,应该负有巨大责任,当下香港动荡,造成各方困扰,急需定海神针。您虽已入加拿大籍、买下半个英国,已身有所依,但您还应好好想想,魂将归何处? 来源:博讯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