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叶家润 张沚铃: 【专访】 历史系教授何晓清:我是一名播种者

2020年01月15日 4:03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叶家润 张沚铃

1989年6月4日,中国政权碾碎了北京广场的像,在何晓清一代人的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三十年後,迎来一场抗争盛夏,对抗那个仍然屹立不倒的政权。何晓清不再是高中生,而肩负着教育者的责任,在中延续一场记忆与遗忘的抗争。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何晓清

发芽的种子

对我们这代来说是一个象徵,它被镇压粉碎时意味我们被灭声」。

何晓清出生和成长於广东,後来到加拿大留学。1989年,她只是一名17岁的中学生,曾参加省港澳大游行,声援学生的民主运动。因为曾经亲历其中,六四对她的冲击很大。所以长大後,何晓清决定寻回被湮没的声音,在美国从事有关六四的研究。完成研究後,她在美国任教,开设「天安门运动历史与记忆」的课程,希望能透过教学让无权者的声音传承予新生代。

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六年内,何晓清连续三年取得杰出教学奬。但同时间,她受到不少内地学生的指骂,质疑她教授六四是别有用心。初时她感到十分气馁,认为说服他们是「嘥气」,「初头因为如此而几个星期不开心,睡不着觉」。但後来她反思同学的想法,并向他们慢慢解释,最後真的改变了部份人的看法。虽然成功的比例很少,「可能十个只有一个改变,好像播种一样,播了很多颗但只有一颗有收获」,这些微小的改变是她一直坚持的原因。她认为当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撒下种子,将会聚沙成塔,「如果我哋每一个人,不一定是professor,在自己位置上尽力做,我们一起会令世界变得更加好」。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何晓清办公室的书架上放了一个民主女神像

播种

昆德拉说:「人类与政权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对何晓清而言,教学就是她的抗争场所,「本身历史就是一个political weapon」,所以她把历史像播种一样传授下去,让世人铭记。至於以甚麽形式去「播种」,何晓清自有一套教学模式。

「我不是要give you fish,而是要teach you how to catch the fish。」

要教导学生捕鱼,何晓清抛掉死板的课程讲义,把课堂的主导权交予学生。她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我跟你们是一样,我们是平等的」,「上课不是只有我在讲学生在听」,而是希望学生可以自发地思考问题。她把同学分成小组, 让他们讨论课前预先看的影片或文献,讨论後再由组长总结。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导,使学生在课堂也有话语权,令他们更投入参与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课程的评核方式亦让同学自由发挥。除了传统的研究论文,同学可反思个人经验,或以其他媒介创作,例如写剧本、制作影片等等。因为她认为每位同学各有所长,「每一个人性格不同,不可以用同一标准作判断,这样不公平」。

栽种

「历史不只是一些数字、名字、顺序的事,而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

为了呈现真实的故事,何晓清会在课堂上播放,让同学更立体了解历史事件,聆听被边缘化的声音。「这些不是荷里活大片,无周星驰,是好普通的人,跟我们一样,不过他们被灭声了」,她透过课堂把声音重新赋予给被政权灭声的人,诱发同学反思如何从历史中学习。「一群人一起看记录片的那个dynamic、磁场是不同的」,看完後同学都有很多感受互相分享,令讨论气氛更炽热。

何晓清期望同学透过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她更强调作为世界公民,有责任去理解这些抗争,「三四十年之後,我不想其他人说这些有甚麽好看,关我咩事」。就像在2014年,有学生在她的课堂上组织有关雨伞运动的活动,听课的学生坐满了整个讲堂。即使香港议题与外国学生不相干,但他们仍很关注香港的情况,「因为这个是普世价值、人文关怀」。

「当你在黑暗中抗争被边缘化,被人噤声,但仍有很多人会与你分享心中的烛光」

无论是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批斗的知识分子,还是八九民运中争取民主自由的人,何晓清认为「他们每一代人也好像现在的香港年轻人一样,有自己的抗争,期望可以改变社会」。纵使大家抗争的方式不同,但大家面对的政权是一样的,学习历史让同学知道「我们不是孤独的」。

她形容这是一场鸡蛋与石头的抗争,不是要硬碰硬,「我们有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所以她盼望同学可以无分种族、语言和出生地方真诚地交流,「我很希望可以有真正的对话,而不是互相指骂」,「因为我们拥抱共同的价值,有同样的梦想,对追求普世价值、公义和真相的坚持,无需要分对方是大陆人或者是香港人」。

以理而不是以权服众,或者这是温柔的最强武器。

收成

九月首星期的罢课周,何晓清的课竟然座无虚席,她笑说「明明话罢课,但点解会唔够位坐?」。她回想起当天有同学戴着「猪嘴」来上她的课,「看起来像是会罢课的人」。她支持同学罢课的决定,但同时也鼓励同学来上这堂课,因为这课的意义不在於上课,而是「return home」,「这个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给同学一种希望、理解」。

「I understand your frustration because I experienced in 1989」

这堂课是何晓清为同学「度身订造」的,她分享了自己在八九民运的经历。六四镇压翌日,她戴着黑臂纱上学以示悼念,但老师要求她脱下来,否则无人能保护她,最後她无奈脱下。三十年前,北京天安门的学生在何晓清的心中撒了种子,成为她一直坚持寻找六四真相的原因。三十年後,她成为一名教育者,在这使人无力绝望的乱世中,她对学生说「I am always on your side」,把希望的种子撒出去。

有天她收到同学的讯息,说「多谢你在课上点燃了好多学生内心的烛光」。她现在仍不知道那个同学是谁。她相信「这些烛光是互相点燃的」。

—— 原载: 香港中大《大通报》 关键词: 何晓清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赵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