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高校学生抗议浪潮之下 是已在断头台的独立学院

2021年06月17日 15:24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投稿:冯一围

6月初,多所独立学院宣布将与职业学校合并,转设成为“职业技术大学”,引发成千上万名大学生抗议,甚至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随后,多省门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当地的合并转设工作。但从现实来看,中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下的合并转设,已是大势所趋。


独立学院是时代特殊产物

今年六四刚过没几天,浙江、江苏等地数所的上万名学生发起抗议,因其属于本科层次的独立院校将于专科层次的职业学校合并,转设成“职业技术大学”。所涉及几所独立院校学生认为这种合并属于给学校降格,他们表示当初高考分数在本科分数线以上,交了数十万人民币的学费,现在学校却要降格为职业学校,改制为职业本科是“诈骗”。

高校学生抗议浪潮之下 是已在断头台的独立学院抗议中,学生们打出“拒绝职本,还我普本”的口号,有媒体报道称学生甚至与当地警方发生激烈冲突,执法人员动用辣椒水和警棍驱赶学生,多人在事件中受伤。

在学生们的抗议浪潮下,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教育部门相继宣布暂停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

事件中的独立学院,是在“穷国办大教育,而且办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

1998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与妻子左小蕾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用大学教育来刺激经济。次年6月,中国高校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扩招,匆忙准备后,当年的大学成功扩招了47%。

扩招随之给高校带来的问题就是:缺钱。学生太多没有地方住,扩建需要钱,招聘老师也需要钱,许多高校都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办学条件十分紧张。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官员提出改革思路:动用社会力量办学。

1998年,苏州大学申办、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投资成立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标志着中国独立学院的产生。

独立学院这一办学模式首先能为母体学校的发展筹措到资金,也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获得高教资源,同时完成扩招任务;投资方可以将资本渗入教育事业,获得收益;而母体高校则相当于利用品牌,轻松赚取额外的办学收入,每位学生普遍上万元的学费,每年为母校提供了可观的费用。

这样的“好事”,大家纷纷开始效仿学习。从2005年起,独立学院的招生人数超过100万人,并且在总招生人数中的占比最高曾超过20%。到2008年,独立学院达到322所。


独立学院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有人形容独立学院是“高教改革怪胎”。

独立学院从诞生之初,其身份就具有争议,它不完全是公办学校,也不完全是民办学校,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对独立学院进行管理。

许多独立学院在设立初期就已经埋下苦果。有的学校在创设之时可以实现独立招生,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获得审批、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也直接进行招生。

由公办母体校举办独立学院,背靠母体校招生、办学,甚至一度存在以二本、三本分数进独立学院,按民办缴学费,毕业获得母体校文凭这样的情况,引发诸如“这是母体校‘贩卖文凭’,对母体校学生不公平”以及“制造独立学院与民办学校的不平等竞争”等社会质疑。

所以2003年4月,中国教育部印发了名为《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8号文件。对于独立学院,教育部积极支持,但同时必须规范发展:所有独立学院必须一律采用民办机制,对于“校中校”的现象要坚决制止。

独立学院开始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

但这份文件并没有解决独立学院良莠不齐的问题。大多独立学院都因为数量膨胀过快,师资、教学完全无法独立,而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且学费高昂。“校中校”的现象更是难以监管,屡禁不止。


转设成为出路但道路坎坷

2008年中国教育部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即26号令。给作为阶段性产物的独立学院给出了三条出路: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撤销或合并。

同时,对独立学院的建校规模、整体状况进行了规定,包括: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总资产不少于3亿元,净资产不少于1.2亿元等等。

教育部还给了一个过渡的期限——五年。要求独立学院“5年内,基本符合本办法要求的······考察验收合格的,核发办学许可证。”期满后,全国所有独立学院都将接受检验。

然而据媒体报道,5年后的2013年,全国近300所独立学院中,符合条件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的,仅有35所。

2013年的验收期过后,教育部根据现实状况,将验收期又推迟三年。

然而又一个五年过去了,2018年中国范围内还是有265所独立学院,在校生有260万。


独立学院走上断头台

中国教育部于2020年再次发布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给独立学院留了三条路——“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同时,教育部要求,年底前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

但独立学院的转设之路依旧不好走。

独立学院没有了母体学校“金字招牌”的支撑,仅凭学院的名号还是否能够吸引到考生是个问号,并且有的是母体校不愿意放弃独立学院这块“蛋糕”,要收很高的“分手费”,有的则是独立学院还想依靠母体校办学。

对于学校关停或是转设,地方政府也大都难以承受。转为民办,部分学校国有资本和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其中,将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转为公办,学费少了,地方政府既要给老师编制,还要给钱;招生指标全部压到一二批次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去,省级财政根本不愿意这样做。

学校关停,更是在校生与毕业生不可承受之重——学校停办,毕业证书还能不能得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认可?对于合并转设成为“职业本科”,学生们拒绝接受职业本科的学历,拒绝让自己大学变成“职业技术大学”,更是喊出“要么普本,要么停办”的口号

高校学生抗议浪潮之下 是已在断头台的独立学院但车轮滚滚向前,独立学院的未来已经很清楚。

中国教育部早在2015年11月就提出引导一批独立学院发展成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重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而在各地学生抗议浪潮还未消散时,《职业教育法》迎来25年来的首次大修,新法第三条就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其意义,不言自明。

对于学生们的担心,中国教育部也给出了回答: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转设前入学的老生,会按照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授课,进行学位授予,文凭并不会变成职业本科的文凭。而更名为职业本科后,所获的文凭也不会对升学有任何影响,并强调合并转设后的学校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本科层次教育。

独立学院作为特殊体制下的时代特殊产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按照中国自己的教育规划,它应该退出舞台了,但是在这过程中,依法——是必不可少的。

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转设后,从普通本科变成职业本科,学生的要求、教师的吁求、家长的希望、社会用人单位的期待等等,将面临一次强烈的冲击,急需官方对这种“偏见”予以必要的引导。如何平稳的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考验当权者的智慧。 来源:博讯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