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革命的真相 第18章(2)神化孙中山热潮

2018年05月28日 14:25 PDF版 分享转发

神化孙中山热潮

​孙中山逝世当月,鲍罗廷主持国民党高层作出决定,循苏俄供奉领袖尸体之例,将孙中山遗体送到协和医院做防腐处理,然后供奉于“水晶棺”内供民众瞻仰。1925年3月下旬,苏俄政府运来了“水晶棺”。但此时,孙中山遗体因防腐处理不佳变黑,不便再展示。鲍罗廷主持国民党中央决定改为土葬,另制作中式沉香木棺,后又换苏制铜棺,将孙遗体暂厝西山碧云寺,准备按孙遗愿迁葬南京紫金山,因为十几年前孙中山文武百官拜谒明太祖孝陵时曾嘱随行的胡汉民等人说:待我他日辞世后,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实际表示要位列明太祖之侧,据说还有追随先祖孙权之意。

这时,国民党遇到了权力交接的难题。革命党内的权力交接不可能有公平竞争,领袖更替须通过武力、暗杀或政变方式完成。国民党内有机会接任领袖的汪精卫、蒋介石、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展开了以神化孙中山为方式的竞争。汪、蒋、廖纷纷表示,将来要追随总理随葬左右,没有表示要随葬左右的胡汉民在推动神化孙中山也不遗余力。蒋介石在“东征”前线的黄埔军大会演讲中率先尊孙中山为“国父”,随后在党军中率先推行了“纪念周”,颁布了《总理纪念周条例》。条例规定:“以每周星期一为纪念周永久行之。上午十时向孙大元帅像行三鞠躬礼,如在战地无帅像时向青天白日旗行礼,然后默哀三分钟,随后全体官兵宣读孙大元帅遗嘱,并由官兵长解释其义,最后演说孙大元帅主义及革命历史”,……“对于本条例如有阳奉阴违等行为,一经查觉或举发,除将其应负责之官长撤差外,并另予分别议处”。

1925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将蒋介石在党军中的神化作法推广到全党,开始在政府机关中举行总理纪念周。在众高层神化孙中山的竞赛中,国民党到处以“中山”命名地名,香山县改为了中山县,永丰舰改为了中山舰,在全国各地命名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广场等等。当时有独立报纸刊文批评神化孙中山说:“孙文死后,什么‘中山省’、‘中山县’、‘中山公园’等等名称,闹得头昏脑痛,……索性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山民国’,……‘亚细亚洲’改称‘中山洲’,……‘国民党’改称‘中山党’,最干脆,最切当。”[2]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修改党章,对“总理”一章增加附注说:“总理已于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逝世。十五年一月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接受总理遗嘱,并努力实行之,保存此章以为本党永久之纪念”,决定此后国民党党章虽有总理的规定而其党内再无新总理产生,将“总理”头衔永久留给孙中山专有。决议还在总章中增加了 “纪念周”一节,规定“海内外各级党部及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各军队均应于每星期举行纪念周一次”。会后,国民党中央公布了《纪念周条例》。其中规定:“每周星期一上午9时至12时”举行纪念周仪式,“不得无故连续缺席至三次以上,违者分别处罪”;纪念周程序为:(1)全体肃立;(2)向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3)主席宣读总理遗嘱全体同时循声宣读;(4)向总理遗像俯首默念三分钟;(5)演说或政治报告;(6)礼成。纪念周仪式的核心“恭读总理遗嘱”,要求由主席带领诵读《总理遗嘱》。5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修订了《纪念周条例》,将纪念周确立为了党的制度,规定党员必须参加纪念周。

北伐军逼近北京时,蒋介石精心布署了“告慰总理”活动,派孔祥熙到北京西郊察看孙中山灵柩,指示文胆陈布雷撰写《祭告总理文》,要求“一定要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文。要使人动心。要把中正这几年的苦心表达出来。”北伐军占领北京后,蒋介石效仿当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率文武百官祭告明太祖的作法,率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军政要员到西山碧云寺,在孙中山灵柩前举行了祭奠典礼,祭告北伐成功。仪式中,蒋介石颂读祭文说:“中正昔待总理,亲承担命之殷切,所以期望于中正者,原在造成革命之武力,铲除革命之障碍,以早脱人民于水火。”李宗仁后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司仪宣布祭告典礼开始,‘向总理三鞠躬’时,蒋介石忽然抚棺大哭,戴季陶、吴稚晖也随之大哭。有些人悄悄说:‘这样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蒋越哭越厉害,大家在旁等着,我觉得这种哭法不大对,劝蒋不要再哭了,蒋哭得不停,至大家走了才不不哭了。”

祭告后,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中央通过了将孙中山迁陵南京紫金山的正式决议。这时,国家连年战乱,人民极为困苦。据宋子文1928年9月全国财政预算委员会报告,北伐结束时政府每月的财政收入仅为500万元,而支出为900万元。在领袖崇拜的热潮中,高层中无人敢对民不聊生时修建浩大王陵提出异议。国民党不顾政府巨额亏空,在南京紫金山圈占风景区,花费相当于国民政府两年财政支出的民财为孙中山建陵。这样的决定在民国时是不可能的,因为有议院制约,执政党不可能为所欲为。

与历代王朝一样,国民政府建陵也是各级官僚中饱私囊的盛筵。建陵完工前,国民党成立了总理奉安办事处,再制定了耗费巨大的奉安计划。1929年春,规模空前的现代王陵建成,国民党安排了有史以来最气派豪华的奉安程序:派出以林森为首的迎榇专员携英制铜棺抵北平替换原苏制铜棺,饬令平汉铁路局赶造灵车,向美国订购奉安汽车,训练杠夫百余名,下令七日内全国降半旗,人民佩黑纱,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安排碧云寺起灵仪式,从香山步行抬到前门车站仪式,组织三十万民众护送灵柩,由南京开出专列,出动陆海空军赴北平迎榇,安排沿途各车站地方最高官员车站迎送,蒋介石率众文武到浦口车站迎榇,威胜舰载灵榇过江,三天公祭,蒋介石率中央委员三人一班轮流守灵。6月 1日,蒋介石主持隆重奉安大典,中央大员一律蓝袍、黑褂、白帽、黑履、黑袜,肃立行礼,国民党再组织数十万民众送灵,灵榇抵达紫金山入墓安放,其间礼炮七次大鸣一百零一响。[3] 奉安过程成为国民党高层攀比隆重的竞赛。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国民党内各派军头不甘在神化孙中山方面让蒋介石专美,各展拳脚。冯玉祥在孙中山逝世后即行动,下令所部国民军下半旗致哀,并提出极端主张,建议将北京天安门广场作为国民党的国葬场,安葬孙中山于此,然后再将黄兴、蔡锷均移葬于此,声称以此鼓动革命精神。他还强调“孙中山临死之时,犹言余是其好朋友也”。北伐结束后,冯玉祥在其控制的豫、陕、甘几省地盘也大搞孙中山崇拜,大建孙中山纪念场所,以作为与蒋系中央抗衡。在在其控制的豫、陕、甘几省地盘也大搞孙中山崇拜,大建孙中山纪念场所,桂系的动作也不慢。国民党二大会后,桂系立即在梧州北山举行了中山纪念堂奠基典礼。北伐胜利后,桂系在其控制的新老地盘也大建孙中山纪念场所。一时间,国民党各派系以神化孙中山为争权夺利手段,将全国各地搞得乌烟瘴气。有识之士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不乏谴责。其中章太炎做挽联抨击国民党奉安道:“举国尽苏联,赤化不如陈独秀;满朝皆义子,碧云应继魏忠贤”。然而,在党国体制之下,国民党为所欲为,几年后又为廖仲恺搞了气派豪华的迁葬,耗费巨资将廖迁葬孙陵之侧。革命党口口声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国民党高层们心中理想是求追随专制残暴的明太祖,要求在紫金山麓排列出新一代的汉族王朝,而且要求规模超越历代王陵。

在神化孙中山热潮中,著名報人王芸生披露了孙中山1914年5月11日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信,[4]  将孙中山倚日卖国的部分劣迹曝光。在日本压迫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最后通牒时,黄兴、陈炯明等革命家宣布放弃推翻政府的革命活动以支持政府对日交涉,但蒋    介石等人追随孙中山“倚日”,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奉孙之命到山东、满洲日军占领区从事颠覆政府的活动;在苏俄提出通牒压迫北京政府承认满蒙被占时,追随孙中山的国民党众高层集体投靠了苏俄,充当苏俄颠覆中国政府的工具。国民党众高层清楚,为了党国的利益,大家必须齐心协力维护孙中山的形象。于是,国民党控制舆论,极力掩盖孙中山在日本、苏俄以最后通牒压迫民国政府拆台卖国的事实,隐瞒孙中山倚日、投苏、卖国、暗杀革命同志,先作日本傀儡,再作苏俄傀儡的劣迹,将日、俄操纵的革命活动尽量篡改为是孙中山领导,以革命纪事中大量加上“奉孙中山之命”字眼。

在隐瞒孙中山卖国、祸国劣迹的同时,国民党在全国扩大“总理纪念周”会党仪式的规模,强迫全国、全社会参与神化孙中山的会党仪式——“纪念周”。一时,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民国日报》、《申报》、《大公报》等报刊充斥《委员长蒋主席国府纪念周训词》、《胡汉民先生在中央纪念周的演讲》等关于“纪念周”报导。国民党在《纪念周条例》中将“纪念周”程序和内容规定得复杂烦琐。例如,《纪念周仪规》对会场规定:凡举行纪念周的地方均需悬挂总理遗像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联及“天下为公”横批,并左右配有党旗和国旗;对仪式程序规定:“全体肃立”、“唱党歌”,“向总理遗像和党国旗行三鞠躬礼”、“静默三分钟”、“全体随主席循声朗诵总理遗嘱”,然后是“主席讲话”或请其他人作报告。讲话后,全体宣读党员守则:“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信义为立身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勤俭为廉洁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清洁为强身之本”;对“向总理遗像俯首默念三分钟”仪式规定:第一分钟是让人们“默默地想着总理底遗教,默默地思维着总理给我们的关于国民革命的目的、方法、工具和手段”;第二分钟是“将过去一周的工作检阅一下,究竟有无违背总理遗教的地方;……如果有的,应如何面着总理遗像切实地忏悔,如果过得去,应如何分外的努力以实现总理底主义?”第三分钟则是“严密地计划一下,究竟未来一周的工作,要如何才能不违背总理的遗教,要如何才能算是一个党忠实信徒的工作,……要如何才能发扬总理的主义”。参加的学生们后来承认他们在长达三分钟的静默中忍不住要笑;对着装规定:“参加纪念周人员之服装,除已有规定之制服外”,男性须穿礼服(素蓝色黑褂)或中山装,女性须穿长褂或衫裙,而且“服装材料,一律用国货。其颜色以适合时令、整齐划一为主旨”;对参加人员的站位与次序规定:参加人员“排列次序,依照礼堂之大小,按男左女右,酌量规定”。这样不断重复的烦琐形式引起人们的厌烦。对此,国民党不准精简烦琐,安排“纠仪员”检查到场情况,对无故不到者和失仪者均须报告主席纠正,在学校强制推行“纪念周”,向学生们灌输孙中山神话,否定思想自由。

为营造孙中山传人地位,蒋介石主持国民党中执会作出决议,将孙中山诞辰日、伦敦蒙难日、第一次暴动纪念日、就任临时大总统纪念日、就任非常大总统纪念日、广州蒙难纪念日、逝世纪念日统统规定为法定纪念日,强迫全民在纪念日参加纪念孙中山活动,随后再将“总理纪念周”升级为“国父纪念周”,将孙中山作词的黄埔军校校歌规定为国歌,规定“总理就任非常大总统纪念日、总理诞辰纪念日全国放假一天,悬旗庆祝;总理逝世纪念日全国放假一天,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

“纪念周”表面上是对孙中山的纪念,实际是国民党推行专制、独裁、扼杀自由思想的工具。1948年,在政权行将垮台时,蒋介石同意了机关团体停止举行纪念周,停读《国父遗嘱》。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神化孙中山,而是将神化运动带到台湾,在台湾建造了气势宏大的“国父纪念堂”,安排几十位空军士兵长年为大厅中的孙中山雕像轮换站岗,还规定站岗的两个士兵要纹丝不动,派军官去摆正他们的领带、军服,测量士兵两脚之间的距离。这种情景之荒诞比国民党在大陆推行“纪念周”更甚。蒋介石毕生神化孙中山的用意是神化自己。通过在军队中大力推动“总理纪念周”、神化孙中山的活动,他达到了训导军队效忠于党国、效忠自己的目的。晚年,他在《苏俄在中国》一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产物,乃是苏俄共产帝国的螟蛉”。他没有反省的是,同盟会、国民党也不是中国的产物,而是日、俄扶植的产物。袁世凯临终承认称帝错了,而国民党人没有袁的那份坦荡,不会反省追随孙中山先投日、后投苏给中国带来的祸害。蒋介石去世时,国民党按照蒋介石神化孙中山的套路,在修改《国民党总章》,在“总理”一章之后又加了“总裁” 一章,规定不再产生新总裁,将“总裁”头衔永久留给蒋介石专有,变相承袭了太祖、太宗,然后列祖列宗的帝制传统。清末民初,中国政党林立,没有哪个政党刻意强调领袖独裁,对领袖顶礼膜拜。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是对清末民初进步的反动,革命党隐瞒投靠外国势力,充当外国势力颠覆中国政府工具等等劣迹,大搞党领袖崇拜,这就是所谓革命传统。

图片劳民伤财的奉安大典

图片排场超越帝王

图片

图片学生课本中的纪念周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