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书林漫步之记者看书】黄小山评:《见证》再版,34年的断裂和迷失

2017年03月02日 14:53 PDF版 分享转发

自34年前被外文出版社以内部资料首次出版之后,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又名《见证》),去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再版。自此,这本曾影响了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和思想者王小波的著作,在部分知识分子中再度热传。

这两次再版,也几乎是两代人从出生到几乎成年的时长。书中最大的主角已经死去,被指具有还魂危险的普京的俄罗斯,也已经从胎儿变成了青年。在那里,肖斯塔科维奇们梦寐以求的民主正在得而复失,在他曾经南边的邻居,铁幕似乎也正在缓慢降临。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事实上,在20多年来官方的掌控和出版业界的自我审查,当年动辄以内部资料以突破出版封锁的模式,已成为传说。出版业内要么成功学泛滥,要么娱乐致死。党国只要政治正确,读书人常煲心灵鸡汤。在这种背景下,肖斯塔科维奇在死亡之后对苏维埃集权的反手耳光,在大多数时候,依然无法让中国人会心一笑。

一位被称为中国具有标杆意义的记者,正在阅读《见证》。她的理解是,这本书记录了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传奇被苏联制度戕害的过程。即便是他们以褒扬的方式,也是在扼杀一个天才音乐人的心灵。而某一天,即便是他已经去世,也成功地讲述了自己这种窒息的感受。

她说:因为他当时表现出来的,跟他的回忆录,并不是一样的。之前,他在苏联式被属于主流音乐家,是被肯定的,虽然他遭遇了很多批评。但总体来说,还是属于对苏联音乐增光添彩的,只是他的回忆录里面才暴露了他的内心世界。艺术家,最需要的是自由,就相当于他呼吸的空气一样。曾经有一片文章写他是时刻等待著被逮捕的音乐家,直到他生命的终结都是在等待逮捕。家里面备了一个箱子,随时等待克格勃来抓他。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心很绝望。

这种绝望,其实也是34年前王小波们心里的想法。对于如今的写作者和阅读这来说,绝望并没远去。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在讲述一个34年前出现的故事,中国的被采访者也只能匿名。

一名知名作者在面对本台记者时则认为,此书的精彩不仅源于对苏维埃政权刻骨的嘲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天才音乐人和独裁者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心理距离。而相比粗鄙成为常态的文化革命,被指对音乐好奇但实际一窍不通的斯大林,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艺术欣赏人。

他说:就是一个20世纪最敏感的艺术灵魂,能够在时代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吧。他对斯大林时代的那种感受,他不是一个政治学家,他不知道专制这些东西的理论化的描述。但他在对人性的善恶的那种判断,对周遭环境的敏感,是无人能及的。他也是一个内心中非常骄傲的人,因为他的内心世界,也足以跟斯大林的世界对抗,所以呢,斯大林的目的,还是想征服他。因为斯大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欣赏者,他希望肖斯塔科维奇能同样地去赞赏他,这个可能是没有完成。肖斯塔科维奇的世界我认为他也是非常自足的世界,在斯大林的统治下,他那种精神上的不适感反映得非常好。

从首次中文版出版的定价1.2元,到18年前的1998年1月,花城出版社再版,标价23元,再到现在第三次出版的42元售价,肖斯塔科维奇没有意料到,他留下的《见证》,在中国首先以直观的方式,清晰刻画兵见证了这个国家物价飙升的事实。

而在长期动辄管控的业界,新生代读者群还系未知,而初版时的思考者的背影已无处寻。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乔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