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锺乐伟书评】《少年来了》

2018年06月18日 9:54 PDF版 分享转发

数过去一年最具话题与社会影响力的电影,2017年暑假在韩国上映的电影《逆权司机》,想必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套。众所周知《逆权司机》的故事内容,其实是采自于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历史剧本。话说当年1980年5月18日,韩国全罗南道市爆发了大规模反对时任军方将领全斗焕,以不合法的政变方式,夺取国家政权的民主抗争运动。然而,由于当时全斗焕下令国家内所有媒体,都不准就光州起义一事,作任何正面报导,结果外界对当时当刻光州内部发生的抗争情况,不但所知甚少,更多只是极偏颇的抹黑报导。

为了寻求真相,以正视听,当年身在日本东京的德国记者辛兹彼得(Jürgen Hinzpeter),便只身飞到韩国,透过韩国朋友的引路下,上了一架从首尔驶往光州的计程车,前往当地,希望把他第一身在现场看到的真实片段,向全世界公布。途中,虽然记者与的士司机二人曾经被已进占,并封闭著光州与外界联系的阻挠,但结果他们仍能最终成功入城,拍下了大量当年光州民众抗争,还有军队以枪炮残忍地屠杀人民的实况内容,并在冒著生命危险下,最后透过的士司机奋不顾身的保护,记者能够把片段带出光州,并且在外国媒体上把所有罪证公诸于世,以呼唤起国际社会更猛烈的抨击。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38年前的光州,正当军人选择向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开下了第一枪后,韩国近代历史从此便被改写,人民内部的矛盾也成了这个民族永不磨灭的伤痕。就是这份难以抚平的创伤,便成了艺术家、电影导演与文学作家用以表达韩国人最难以忘怀与煽情的一个题材。除了《逆权司机》以外,刚刚发表了中文版本的韩国小说,由获得2016年布克国际奖得主的韩国作家「韩江」撰写的著作《少年来了》,更是能挑动我们对1980年发生在光州「5.18」事件敏感神经的作品。

说《少年来了》是一本小说,但其实从它所呈现出的故事内容上,读起来更像是一本尝试以一种以多角度及人文关怀视野,来补充了我们对光州这场韩国历史上最惨不忍睹的大屠杀惨剧背后,每一位目击者、牺牲者与经历「5.18」创伤的,他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六位书中的人物,有的是在镇压初期死在军人的子弹下、有的是负责处理被杀民众的尸体、有的是在良心的驱使下与友伴在抗争大楼内留守到最后一刻,直至军人冲进来把他们杀死、有的则虽有幸只是与死神擦身而过,但往后馀生的日子却摆脱不了当年被军人凌辱的阴影,最后选择轻生或终日避开别人的目光下生活。总言之,不论是死者或是幸存者,他们的灵魂,全都是埋葬在光州「5.18」这场被强权镇压的起义中,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韩江笔下的六位青年,每一位在她细腻描绘下,立体呈现出他们在面对「5.18」事件中,特别是在死亡面前的心境,究竟是什么一回事。在外界眼中,我们都满以认为那班留守在光州道厅的抗争最后一座大本营内,抵抗戒严军至最后一刻的青年人,当面对著军人的子弹时,全都是视死如归,毫无惧色。当然,正如书中写到︰「我们知道军人有压倒性的力量,只不过奇怪的是,我发现有另一股力量足以与他们的力量抗衡,并且强烈地主导著我︰良心…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它…」在正义感的推动下,当时的抗争者确真是勇敢无比。

只是,另一方面,韩江也描写到那些青年,不但每一位连枪也不懂开,甚至连作牺牲的准备也欠奉,他们本以希望留守到最后一刻,直至天光后当民众再次出来时,运动便能反败为胜,可惜军人却对他们下达格杀勿论的命令,最终全都死在军人的子弹之下,不明不白地牺牲了。

忿恨是「5.18」屠城发生以后,那些遗孀家族最难以平服的内心情绪。一来他们不明白为何在死者身上裹著代表著杀死他们军人的韩国太极旗,甚至在为他们唱国歌悼念。而且,他们不明白,为何当时的军人,何以能冷酷无情地以媲美对付当年入侵至韩国的朝鲜敌人一样,对每一位只是卑微对民主拥有梦想诉求的青年人,残暴地把他们一一杀死。这些问题,在韩江的眼中,其实是归咎于人的本质,就是残忍的。

但无论如何,正如韩江在书中所说︰「在尊严与暴力共存的世界,每个角落、每个世代,都很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光州……」若然韩国社会不能从光州屠城一事汲取教训,并且为历史责任讨回应有公道,特别是要切实地起诉至今仍未有悔意的前总统全斗焕,竟然以扭曲光州起义一事的偏颇内容撰写回忆录,否则的话韩国社会永远不能从光州历史中寻求出路。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