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方思行书评】《莒光作文簿︰我在马祖当兵的故事》

2019年01月18日 21:31 PDF版 分享转发

今次介绍的这本书,题材比较独特,吸引笔者只花了一天时间,便一口气把书读完。这不是说笔者读书有多快,而是内容引人入胜,一页一页的读下去,很快就把它读完了。

《莒光作文簿》是一位刚从研究院毕业的社会学硕士,跑去当兵,把那一年军旅生涯的遭遇记录下来,结集成书。特别的地方是,作者陈廷豪曾参与,是当时的。在那场学运之后,身负两项控罪,却在那个时候,决定完成当兵的义务。

事实上,近20年来,台湾社会一直在讨论兵役制,青年男子义务服役的时间,不断缩短。如果陈廷豪稍为等一下,他便无须在里生活一年;因为由2018年起,台湾全面实施募兵制,男子义务服役,由当兵一年,改为只需要接受4个月的军事训练。

那么,社运青年陈廷豪为甚么要当兵?在军中有甚么遭遇?期间又有甚么反思?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先谈谈作者。在2014年的学运中,陈廷豪以黑色岛国青年阵线身份参与其中。事后,他连同另外21名学生,被台湾当局起诉。结果,法院于2017年完成审理,宣判各人无罪。陈廷豪于入伍时,两宗官司仍未审结。他说,是以参加战斗夏令营的心情接受军训,希望一年很快过去,平安退伍。

因著陈廷豪曾参与社运及修读社会学的背景,在一个讲求绝对服从的军队环境中,他对军中的人和事,对权力、对洗脑方式与去个人化的现实,有很深刻的体会。 

作为新兵,在训练期间,他的观察重点,在于军队里如何使人成为机器,以及国家意志在当中如何运作。

首先,作为军人,陈廷豪说,必须「去个性化」,就是将每个人用以表达自我、彰显与其他人不同之处给彻底抹除。例如,全部人在受训的第一天就必须剪发,大家都要铲光头。陈廷豪认为,把一个人的发型给除去,目的是要使个人不得以用发型来表达自我。又例如,在部队中也不叫个别的姓名,而是用数字号码来彼此称呼;当纯粹用数字号码来称呼时,一个人就俨如一个物件。

军旅生活也追求一致。他举例说,具体的展现方式就在宿舍的安排上,军中要求每一个人无论是摺棉被、摺蚊帐的方式、摆鞋子的顺序、衣柜里挂衣服的位置,还有钢杯中牙刷和牙膏的摆放方向,全部都要相同。又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所有人都必须「腰杆挺直、以碗就口」,板凳只能坐三分之一;又规定要左手拿碗,四指在下托著碗底,拇指在上抓著碗的边缘,右手用筷子。还有,每个人的站著、蹲下的姿势也必须一样;就是连所有人起立、脱帽、戴帽的时间,也都要一致。

陈廷豪认为,这些要求绝对一致的做法,就是要让每个人如同机器,每一个动作都一样;于是,军人就被训练得不应跟别人不一样。

在一般社会中,每个人无论站著或是坐姿,又或者挂衣服的顺序,杯子中牙膏牙刷如何摆放,本来不尽相同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在军中,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不对,会成为被上级责难的原因。军队对「一致」的要求可谓相当极致,人就如同机器一般,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一样 。

军队里还有一些违天性的严格要求,就是禁止彼此交谈;即使有空闲的等待时间,班长宁愿让你发呆,都不准许士兵跟身旁的人交谈,要求全体保持一种安静,不可以发出声音。

这些小事情,听起来很趣味,但实在有点悲哀。「去个性化」、「追求一致」和「禁止交谈」,不仅将个人变成了机器,当团体里所有的个人,行为举止都几乎一致时,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团体即是个人,个人即是团体」。陈廷豪说,就是这样制造出巨大的团体压力,每个人言行举止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动作和事情做好」,而是为了「不要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做甚么,我就做甚么,全面配合团体的作息。

根据陈廷豪的观察,在军中,「权力」不只来自班长的命令,还来自「团体」。团体生活的规则,在不知不觉间,在各个方面以无孔不入的方式,全面渗透,将人变成机器。

陈廷豪形容,在军中的福利就是抽烟、打电话和在售卖机前买饮品及零食;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事情微小得不值一提,却是兵哥们的大事,因为那是他们唯一可以自主选择的美好时光。 

修读社会学的陈廷豪,在获编排在辅导中心工作。他把那一年接触的个案改编,记录军队中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陈廷豪认为,当兵的经历让他反省该如何看待社会。当上辅导兵,可以让他观察并协助那些心中有所不快的人。看见了大结构下的小人物,看见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