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简介

2019年07月24日 11:28 PDF版 分享转发

科学箴言报》是面向全国的颇有影响的四开日报。1908年11月由科学基督教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夫人(Mrs.Mary Baker Eddy)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创刊,由基督教科学出版社出版,报名便由此而来。它虽与宗教团体有关,而且报名上有“基督教”字样,但并不是纯宗教性的报纸,而是一份面向“世俗”的一般性报纸,自称是“国际性的报纸”(international newspaper)。它虽然是一张略带宗教性质的报纸,却很少直接宣讲教义,而是企图通过对各种事件的“正面”报道来启示和感化人们。它一般不刊登暴力与色情等诲淫诲盗之类的报道,有时即使发表一些犯罪和灾祸性新闻,也回避细节描写,着重分析事件产生的前因后果。它以善于强调报道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并对其进行见解独到的述评和分析而著称于报界,受到知识界的推崇。现分国内版和国际版两种,每天24至28版。国内版每周出版五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在波士顿等城市出版;国际版以同名周报的形式在英国伦敦出版,以刊载国际新闻评论为主。然而这样一份比较严肃正派的报纸,发行量却一直在20万份上下波动。

该报刊登的新闻、评论和社论短小精悍,所报道的内容及题材也很广,辟有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教育、生活等方面的特稿专栏,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尤负盛名。它还是解释性报道手法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对一些国际问题(包括中国问题)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公正,为此这份报纸不仅受到美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的欢迎,而且还为美国国会、政府部门以及海外研究国际问题的人士所广泛重视。

与其他美国报纸明显不同的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刊登广告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它登广告比例大大低于其他各个大报,每天刊登的篇幅仅占整个版面的 25%,而一般报纸的广告约占70%的版面;二是对广告的内容限制颇严,一般不接受烟、酒、专利药品、咖啡等广告,有时甚至连像旅馆、疗养所、旅游、墓地等广告也在拒登之列;三是拥有较多的国外广告,这主要是由于该报在国外读者中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因而一些外国客商乐于在该报刊登广告,旨在扩大产品的国际销路。

走访著名媒体: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 来源:日照 发表时间:2004-6-23 8:36:44]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在美国为数不多的有影响力的报纸中,《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很独特的一份报纸。它每天都只有20版,而且几乎都是政治、经济方面的严肃新闻,就连报纸也只有1/4开,比各大报小一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看上去薄薄的报纸,却是美国白宫、国会领导人和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学者的必读之物。

“不伤害任何人,并帮助所有的人”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总部位于波士顿市中心,在一座古老的基督教教堂旁边教会图书馆的大楼里。

在该报公关秘书艾伦·塔图尔小姐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报社的编辑部。与《纽约时报》相比,该报编辑部不大,才120多人,整个报社加上经营部门总共250人。但其环境、设备比《纽约时报》强多了。办公室干净漂亮,色彩柔和,花草点缀其间,非常舒适。

该报主编保罗·斯拉姆布劳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介绍了该报的历史、办报方针及特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创立,本身就是一个与各大报不同的传奇性故事。该报创立于1908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创办人是一位新英格兰地区的妇女,名叫玛丽·贝克·艾迪,她当时已经80多岁了。由于曾受到媒体的伤害,她决心自己办一份公正的报纸,这就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有意思的是,她为报纸设立的办报方针是“不伤害任何人,并帮助所有的人”。这个原则后来成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格言,每天刊登在报头的左上角,就像《纽约时报》上“刊载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的格言一样。

突出自己的声音和独到观点

斯拉姆布劳克说,《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虽是教会主办的,但却不是一份宗教报纸。该报也不进行宗教宣传,而是向信徒和公众提供服务,让他们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在编采方面,该报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它基本上使用自己记者和撰稿人写的报道和文章,特别是重要新闻,很少用其他媒体和通讯社的稿件。每天只有一个综合短消息版,是采用美联社和其他媒体的消息来源,用以补漏填缺,这样就能反映出其鲜明的观点和特色。报社记者不多,只有几十人,除了本部之外,在全国有9个分社,在国外有7个分社。但有一批高水平的自由撰稿人,长期为该报写稿,这样就能保证有自己的报道和分析。其次,该报特别重视深度报道、分析文章和言论,在版面中,上述内容要占一半以上,这是该报权威性之所在。许多人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是想看看它

是如何分析评论时局发展的。斯拉姆布劳克先生说,我们是一份追求高格调的报纸,我们不炒作新闻,不拼命追逐新闻。我们不仅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更要告诉读者为什么会发生。不仅从当地的角度看发生的事情,更要从世界的角度看这件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常常能指出他人还没有想到的问题。比如,在 “9·11”之后不到一个星期,该报就深入采访了各伊斯兰国家许多人士,报道了他们对“9·11”的反应,提出了“他们为什么恨我们”的问题。在当时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反恐压倒一切的情况下,该报的报道和文章讲出了许多美国人不愿听到,但又很有反思价值的观点,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关注中国、报道中国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每周一到周五出版的日报,而在每天的国际版上几乎都能看到至少一篇对中国的报道。《中国重筑绿色长城》、《中美走“新中间道路”》、《中国外交使出“软力量”》、《中国沿海成为世界工厂》……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无所不及,既有对中国国力提高的称赞,也有对中国社会现存问题善意的提醒和建议。今年1月,该报驻北京记者罗伯特还去了趟中国东北的吉林市,在那儿他采访了一位下岗职工的家庭。罗伯特说:“我经常会被中国一些普通老百姓勤奋工作、建设家庭的故事所感动。”

就像产品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一样,新闻报道的质量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国际部纽坎姆女士强调了“信任”二字。她说:“在我们报社,编辑对记者的能力很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捕捉到很好的选题,并且用公正而且生动的形式报道出来。”不过,信任不等于大撒把,该报编辑与前方记者紧密合作,以保证报道的质量。如在北京的罗伯特,每当他发现一个新闻线索,就会和波士顿总部的编辑讨论从哪方面着手去做这个报道。一旦确定了选题,他们会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进一步商量报道的细节。这样,记者现场的直接感受加上集体的智慧,才能努力做到客观和公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共获得过7次普利策新闻奖,也许将来关于中国的报道能使它再次加冕。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