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李克强三年都没搞好这一问题 频频发火

2018年06月10日 12:50 PDF版 分享转发

李克强(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记者/主持人:岳文骁

中国大陆各类形形色色的“奇葩”证明繁多,李克强日前在议上披露,有居民甚至“下跪”求开证明。他并要求必须下决心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不过李克强在三年就已经就此有过强烈发声,每年开会都反复强调,至今情况却依然严重。

官媒6月9日报导,6月6日,召开常务会议,李克强说,一名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反映,各个部门要求居委会开具的证明多达上百种;一些事项根本无法证明但不开证明又不行,因为不开居民办不了事,有的居民甚至会“下跪”求开证明。

李克强指这些怪像背后就是一些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互相踢皮球逃避责任,结果就是折腾老百姓到处跑来跑去开证明。“必须下决心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不能再让老百姓为个证明东奔西跑了。”

翻查公开报导,李克强已连续三年频繁对这一事项提要求。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李克强在2015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爆料过一个奇葩证明。他说,他看到一条消息,说的是一个中国公民要出国旅游,在“紧急联系人”一栏里填写了自己母亲的名字,但中共有关部门要求提供“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

还有一位女士想把户口从昆明迁到成都,却被告知需要一张“未婚证明”。结果她往返奔波4次、耗时8个月,没有一个地方和部门愿意开具这份证明。

“每个部门都像‘击鼓传花’一样,结果让老百姓跑断了腿,也滋生了‘跑关系’、‘托门子’的腐败空间。”李克强说。

李克强上任后搞,但现实是政府“该放的权没有放”,“手伸的还是太长”,而部分已出台的简政放权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对此,《京华时报》时评评论员陈广江认为,当务之急要打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但打破信息壁垒首先要破除部门“利益壁垒”,难度可想而知。“这些大大小小的证明,都是权力的象征,每一次办证都彰显了权力的存在,想让部门简政放权无异于割肉。”

事实上,“政令不通”、官员用审批权力以权谋私,历来是中共体制痼疾之一。官媒曾报导,总理李克强在上一任期内为所谓“放管服”问题,专门召开了50多次国务院常务会,并多次发怒。

据《中国网》今年2月11日报导,本届国务院5年来,召开了近200次常务会议,超过50次审议与“放管服”相关的议题。

据官方解释,所谓放,就是各级政府该放的权一定要放;管,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服,让民众少跑腿、不添堵。

报导说,李克强在2015年4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批评,“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

同年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再次狠批政策被“卡”现象:国务院领导“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门、地方的文件却经常在那里原地‘转圈’。”

李克强发怒道:“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

官媒此前曾披露李克强多次因中共官员“为官不为,尸位素餐”,“政令不通”等等问题发怒,甚至为此多次“拍桌子”。

《新京报》微信公号“政事儿”2016年2月17日曾刊文盘点了李克强6次因官员怠政和“政令不出中南海”,开会时当场发怒。

其中,在2016年3月28日的中共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猛烈批评官员怠政等问题,指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不可低估。

《齐鲁晚报》2016年6月19日也有报导称,近两年,让李克强都感到震惊的事有不少,比如奇异证明、评估乱象等,国务院下大力气进行清理,但是“有些政策出了中南海落实却打了折扣”。

去年底,中共纪检官媒报导称,河北省700余官员因“懒政”“不适宜担任现职”而调职。报导批评官员奉行“宁肯不办事,只要不出事”的官场哲学,既不愿担当,也不肯负责。

时评人士胡少江分析,中共官场现在流行新“三不”:“不吃饭、不收礼、不办事”。前“两不”是当局的反腐要求;而后“一不”则是官员们对当局反腐的最典型的对抗。

时评人士石实则认为,在中共专制制度下,是人治、不是法治,各级官员都是特权思想,就是想利用权力敛财,如果在民主的体制下,官员都是民选,你不好了就得下台。所以根本上来说,还是体制问题,不废除专制体制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乔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