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百度百科为习近平修改了“工农兵学员”词条(高新)

2019年01月05日 2:14 PDF版 分享转发

“工农兵学员”习近平(后排右三)在清华大学的一张合影照。(Public Domain)“工农兵学员”(后排右三)在的一张合影照。(Public Domain)

本专栏的上篇文章《当年习近平为代表的工农兵大学生被邓小平斥责为“清华小学”的产物》已经介绍了习近平在清华大学当工农兵学员期间,该校党委负责人在邓小平亲自召集的座谈会上向邓小平诉苦说:现在清华召进的工农兵学员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只有小学水平,进了清华还得补习中学课程。而到梁家河插队落户之前的习近平虽然已经不是小学水平,但他的数理化知识仅是初中一年级的那一点,所以当时没有象王歧山一样被推荐进入某大学文科,而偏偏知难而上,凭着自己的大粪变沼气的理论和实践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肯定也是要被补习中学数理化课程的。“文革”中被耽误的初中两年和高中三年的数理化课程再加上“文革”前清华生需要五年学完的该校本科课程,“文革”前的正经清华毕业生总共要花十年学习的内容,人家习近平就花了四年。1979年夏天他和陈希一起拿到清华化工系的毕业证书后,陈希能够被分配到家乡福州大学化工系任教,再加上他随即通过了清华化工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足以证明他在当工农兵学员期间也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至于习近平,四年清华工农兵学员期间占了相当一部分课时的政治课肯定难不倒他,但专业课好坏他肯定是无所谓,反正毕业后是到领导身边当秘书,有政治课的那点“知识”就足够应付了。

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后,数十万与习近平同龄的知青终于迎来了靠自己的成绩脱离苦海,凭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重新获得了城市户口的平等竞争机会。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感恩邓小平之余,却从来不知道就是因为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领导汇报了习近平这样的清华工农兵学员水平实在太差,深受刺激的邓小平这才当即拍板,立刻废除令习近平等九十四万人先后受益的“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制度,马上恢复大学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日后担任过中共教育部长、当时是清华主要负责人的何东昌的回忆,如果不是他和清华当时在场的另外一位负责人大胆向邓小平痛陈该校的工农兵学员水平和文化素质之低彻底激怒了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的决定就不会来得那么快,至少还会再拖一年时间。

笔者在上篇文章里已经介绍了百科曾经对“工农兵学员”的定义和评价。之所以用了“曾经”二字,是因为在习近平提出两个三十年不能否定的“新思想”之后,百度奉命将此前对工农兵学员“略有贬意”的评价和对“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制度的批判和否定彻底修改。

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引述的如下这段内容全部删除:由于毛泽东坚决反对高考,中国又恢复了唐朝以前的推荐制度。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报名者必须当过三年以上工人、农民或士兵。这就是‘工农兵大学生‘以及工农兵上大学的由来。工农兵大学生在校期间被称之为工农兵学员。当时令人羡慕的身份,如今却略有贬意……。1972到1976年,百分之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或者出卖人格。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两三年。由于在劳动中荒废了学业,以及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不少工农兵大学生的水平还不如’文革’前的中学生。‘工农兵学员’是世界教育史里的一大笑柄。”

因为当今圣上习近平是工农兵学员出身,所以百度百科奉命彻底删改之后的对“工农兵学员”和当时的“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制度的定义和解释变成了:

……这种推荐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尝试。那些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还有在单位表现特别突出的人,一经当地“革命委员会”推荐,政治审查合格后,即可成为“工农兵大学生”。

把“‘工农兵学员’是世界教育史里的一大笑柄”一句直接改成“这种推荐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尝试”,这和习近平把“十年浩劫”改成“十年艰辛探索”如出一辙。

不过呢,百度百科被迫把“工农兵学员”的原词条内容改成如上所引述的这样,但还是在该词条的“发行邮票”一节里斗胆保留了部分实话。这部分实话内容是:1976年9月6日我国发行了《工农兵上大学》邮票一套 。发行背景是:文革伊始,全国高校陷入动乱之中,大学招生工作从1966年至1969年中断了4年。1970年恢复招生,狠批了所谓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废除了高考,实行推荐,名曰“工农兵上大学”,被赞美为教育革命的伟大成果,定性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当时邮票的图稿被送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革命大批判组”征求意见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这套邮票很好,实行开门办学,把教育同三大革命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批判了旧学校的三脱离状况” 。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1976年的故事片《决裂》反映了与旧教育制度的斗争,让工农兵直接上大学,其情其景与邮票第一枚“满怀豪情上大学”异曲同工。第三枚“大课堂”,意思是被推荐来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大多数本来文化基础差,上了大学后一下被派往农村“学农”,一下又安排到部队“学军”,还要像邮票画面所表现的那样深入到厂矿工地“学工” 。

至于当时的习近平所在的清华大学工农兵学员的具体状况,似乎是为了配合习近平党内“称帝”的的召开,中国大陆内地的公开网站上于2017年7月刊登了一篇题目为《特殊年代的清华人:工农兵学员》的详细报道文章。文章中说: 1966 年开始,清华停止正常招生,一直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清华招生才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不过,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清华园中也曾有过一批特别的学生:工农兵学员。

工农兵学员的学制最初为三年半,1975年改为三年。按照《报告》的计划,工农兵学员的招生方式为“废除修正主义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入学文化条件是“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而有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学制根据各个专业具体要求分别为一、二、三年,另有学制为几个月的短训班;学习内容是“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实践,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战备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文、理、工各科都要参加生产劳动”。

由于政治学习、学工、学农、学军占据了学习的主要内容,专业课学习时间和效果实际上都很不足。清华大学在1972年规定,切实保证学员在每学年39周中有81%的业务学习时间,保证教学总学时中75%到80%的时间用于业务学习,但是事实上只能保证50%左右,因为大部分学时还是被入学教育、政治报告、政治讨论、大批判会、排练演出、庆祝活动、野营拉练、挖防空洞、挖坑栽树、挖河清泥、清理仓库、迎接外宾、看内部电影等等所占用。由于教学总学时减少了50%、教学内容减少了40%,一些教师表示不满并提出批评,因而如何看待教学质量成为阶级斗争的反映。“资产阶级还要在这个领域,利用他们某些文化的优势,反对无产阶级的占领”。在“政治第一”甚至“政治就是最大的业务”的支配下,学时得不到保障。

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从“大学生”到“工农兵学员”的改变,使得他们的政治任务也发生了改变。按照工宣队的要求,受教育者要帮助教师改造世界观,同时改造自己的世界观。1970年春,试招的清华大学工人班学员自发地提出一个口号:“我们上大学,还要管大学,像工宣队那样改造大学”,后来改成清华大学直至全国性的工农兵学员要奉行的宗旨:“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一“上、管、改”的口号逐渐演变为文革时期大学的学员政治活动机制,主要用来在学员与教师之间划定一种明确的改造与被改造的界线。学员们在入学之际和入学之后,都一再被告诫不是简单地上大学,而是与具有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教师们争夺教育权,并要占领教育阵地。“工农兵上大学的根本任务是掌握文权、巩固政权”。

无独有偶,就在习近平志得意满地在十九大上宣布为他量身打造的十九大“新党章”获得全票通过,他本人“全票当选”为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同时,中国境内的几家网站都不约而同地转载了几个月前首次发表的一篇文章《当年周总理曾为工农兵学员的无知而大发感慨》。文中介绍当年周总理去世前曾痛心疾首地感慨:大学生理应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有文化、最有知识的一部分人,而现在他们整天忙着造别人的“反”,革别人的“命”,连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也可以说是无知到了极点。再这样下去,我们中国怎么得了!

当时周恩来的这番感慨是对时任中共外交部长姬鹏飞所发,因为此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时政消息“×××到达北京访问,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一句,被每天早上都要先有政治学习时间的工农兵学员念成了:“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去迎接”。

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绍,在文革期间被“培养”出来的历届工农兵学员总共有九十四万人,一毕业就当了干部。如上《特殊年代的清华人:工农兵学员》文章中还回顾说:工农兵学员虽然是贯彻“又红又专”路线的结果,但其实在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权力和交易,并不是红色话语体系下的一片光明。以毕业分配为例,当年亲历者回忆道:我们这些工农兵学员的分配原则是从哪里来毕业后就要回到哪里去。但是有门路的人,特别是干部子弟早早就找好了去处….(这就是为什么当时从家乡被推荐为清华大学工农兵学员的陈希被分配回家乡福建,而从陕西延安地区被推荐进入清华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习近平不但没有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且是离开校门当天就穿上了军装,成为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耿飙的正营级政治秘书。

如上回顾文章的最后一段内容是:“今天,当年的工农兵学员们仍然活跃在中国大地的各处。不可讳言,他们身上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红色风暴中形成,对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普遍缺乏深入了解。不过,有的人不断改造自我,有的人则在回归过去。历史的琴弦一向如此,每一次拨动之后,总会有着深远的回音,可能是十年,可能是百年”。

对中国大陆上的文革浩劫疯狂史知之甚少甚至基本无知的年轻一代读读如上内容,也许就会理解当今圣上习近平为什么对“文革”的情感是那么深厚,为什么要求秘书起草的公开讲话稿内容一定要体现出他习近平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是多么渊博,但他自己照着稿子拉长声调细读慢念还是无法避免念错的根本原因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