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这个拒成为比尔盖茨的互联网之父-昨拿下图灵

2017年04月07日 4:25 PDF版 分享转发

也许你还依稀记得2012年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个坐在复古的NeXT前,在自己发明的上发推文“This is for everyone”的老人。

他就是Tim Berners-Lee(蒂姆•伯纳斯•李)。

他发明了万维网、第一个网络浏览器、以及允许网络扩展的基本协议和算法。今天,时间4月4日,他被授予了“世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

当然,这也不是Tim第一次拿奖了。

2000年,他和爱因斯坦、图灵等人一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2002年,他被BBC评选为最伟大的100名人之一。

等等等等……

如果没有他的发明,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比尔•,也不会有现在的互联网。

而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拒绝成为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商人,一生只为做一名充满社会关怀的、纯粹的

今天,小探就来讲讲他的故事。

出身于计算机世家

1955年6月8日,Tim出生在伦敦西南部(小探看到Lee还以为他是不是有中国血统呢)。同一年,大西洋对岸的那一国,出生的还有比尔•盖茨,以及苹果的乔帮主(>

1951年2月,世界上第一个商业通用电脑Ferranti Mark1在曼彻斯特大学组装。而Tim的父亲Conway Berners-Lee和母亲Mary Lee Woods都是计算机科学家,他们在工作中相遇、相爱,也就有了后来的Tim。

有意思的是,“图灵奖”正是为了纪念艾伦•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而当年艾伦•图灵正是曼彻斯特大学电脑实验室主任,他写下了Ferranti Mark1的操作手册。

1973年,Tim从伦敦伊曼纽尔公学中学毕业,进入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深造,最后以一级荣誉获得物理学士学位。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年少时的Tim)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Tim加入了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使用CERN提供的加速器,但是Tim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科学家们难以分享信息。

“在那些日子里,不同的计算机上有不同的信息,但你必须登录到不同的电脑才能得到它。有时,还必须在每台计算机上学习不同的程序。”什么时候才比较容易分享?那就是他们喝咖啡的间隙。

于是,Tim希望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1989年,CERN已是全欧最大的网络节点,要是把数百万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多好!

万维网的最初:无人问津

我们早已习惯说“上网”,但其实,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因特网跟万维网的区别。

小探试着简单区分、梳理并学习了一回:Tim所发明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是把因特网上现有的资源连接起来,通过万维网,加入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我们现在所说的上网,其实就是连上万维网,实现互联。

继续说回当年。

Tim发现,可以利用超文本(hypertext)的新技术来实现互联、共享。在1990年10月之前,他写了三种基础技术:一个命名方案(URI),一个通信协议(HTTP)和一个用于创建网页(HTML)的语言,这些技术至今仍然是当今网络的基础。

同年12月,Tim以自己的NeXT电脑为服务器,架设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网站,网站域名为Info.cern.ch,至今还保留着。最初,它在CERN内部使用,进行文档和信息交流。(没错,NeXT电脑就是乔帮主的早期产品之一,下文会继续说说Tim和乔帮主的缘分。)

(乔帮主当年在介绍NeXT)

虽然,现在CERN还保留着最初的那台电脑,但谁能想到,当初Tim的建议,并没有被立刻接受,还被拒绝了两次。

1989年3月,Tim在这份《关于信息管理的一份提案》的论文中阐述了网络的愿景(该年的3月12日也被认为是万维网的诞生日),然而,他当时的老板Mike Sendall在封面上注明了“模糊但令人兴奋的”字样。毕竟,网络从来不是CERN的官方项目。

直到两年后,Tim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把CERN的10,000位人员的电话簿放在了超文本中,领导已经明白,他能够做什么。

1991年8月6日,互联网有史以来第一次上线了 World Wide Web网站,允许CERN以外的人被邀请加入这个新的网络社区,然而网站最初的十几天都无人问津,直到8月23日才迎来了第一个新用户(啊,等得好辛苦!)。

Tim当然坚信自己的发明会被世界认可。但1992年,他的论文还是被“超文本会议”拒绝了。(心疼……似乎当时的Tim,经历了老板不重视、用户不欢迎、学界也不欢迎于一身的每个阶段啊……瞬间脑补了他头上飘着乌云、躲在角落里画圈圈的画面)。

的缘分

(Tim和当年的万维网,以及那台NeXT)

就在他论文被拒的同一年,Tim再接再厉,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app”),也正是这个网页浏览器,让他跟乔帮主“擦肩而过”。也正是这个用开源代码编写的第一个浏览器,使得早期的网页浏览器能推广到学术界以外。

2011年乔布斯逝世时,Tim用一篇文章专门回忆起乔帮主。他说,“乔布斯为世界做的一件大事是,他坚持电脑是使用的,而不是令人讨厌的”。

Tim毫不掩饰对乔帮主的早期产品之一——NeXT的喜爱,狠狠地称赞:“它是辉煌的、灿烂的,当然,它也从来没有降价”(哈哈莫名戳中笑点)。

回忆起当时在NeXT上编写万维网,Tim表示,使用已有的软件模块编写非常简单:他只需要创建现有软件模块的子类,添加互联网代码,使用NeXT Interface Builder添加菜单(今天仍然存在于Mac OS X),该应用程序的代码框架便由系统生成。

他还回忆说,在一次法国举行的NeXT开发者会议上,他跟乔布斯几乎见面了。当时,Tim和 Robert Cailliau(即那篇论文的另一位合作者)在准备WorldWideWeb.app的演示。乔布斯到了,开始绕着桌子与每个项目聊天,但在他还没有绕到自己的面前,就不得不因工作离开,返回美国(瞬间有种损失一个亿的遗憾感>

帮助互联网走向世界

如今我们上网,更多地是通过浏览器访问,而浏览器被人熟知的像早期的有网景、IE,乃至后来的Chrome。

其实对Tim来说,他确实曾考虑过创立公司,研发自己的网页浏览器。连公司名称都想好了,叫“Websoft”。然而,敏锐的他预测到这会加剧市场竞争,市场上互不兼容的浏览器一定会把万维网分裂成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并不是Tim想要的结果。于是,他放弃了这一念头。

说到这,就离不开美国另一个人--当年只有22岁的男孩--Marc Andreessen。

(年轻时的Marc,当年还是有一头秀发的…)

当时,Marc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 NCSA)工作,他觉得在 WorldWideWeb上加上图形会更有趣,刷刷刷地和别人合作,开始了全新浏览器的开发工作。1993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Mosaic闪亮登场,大受欢迎。

后来,Marc离开了NCSA,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门做图形浏览器。为了避免和老东家NCSA的法律纠葛(你们懂的,美国人一言不合就打官司,老贵了),Marc就把公司名改了,叫Netscape。嗯,就是大家熟悉的网景公司。

1995年,网景成功进行了IPO,且公司收入每季上升一倍,网景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网景的成功也使Marc于1996年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至于后来网景、IE的故事,小探就不多说了。简而言之就是,IE在这场残酷的大战中取得了胜利,一甩头,傲娇地称霸世界。后来,就有了比尔•盖茨王国。

曾经有人问Tim: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当时坚持创立做自己的浏览器,你现在就会成为Marc Andreessen?

Tim的回答特别风轻云淡:“可能吧。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可能变成什么。”(hmmm…被帅了一脸)

在帮助万维网走向世界的道路上,Tim选择了商业之外的另一种做法。

1994年10月,Tim在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 LCS)创立了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WWC),2003年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合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CSAIL)。

WWWC是一个松散的、基于兴趣的组织,在欧洲、日本各地等设有办公室。他邀请了微软、网景、苹果、IBM等155家公司和研究机构,共同研究万维网的技术标准化,为万维网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2009年,Tim又创办了一个非盈利组织——万维网基金会(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希望推动让万维网成为公共物品,成为人们使用的基本权利。

同年6月,他还跟英国政府合作,负责推动英国政府的透明度议程,并在全球推广公开的政府数据,他也是英国透明度委员会的成员。

正如万维网基金会的CEO——Steve Bratt所说的:我们并不关注网络技术本身,我们关注的是技术能怎样帮助人们改善当前情况、创造新的机遇和业务、满足家人的健康需求、推动教育甚至促进政府治理的发展。

即使Tim获得了2016年的“图灵奖”,小探发现,他推特并没有任何关于奖项的更新,头条在关注的是免费Wi-Fi在印度不同地区的推广。

纯粹的科学家

显然,无论是网景还是后来的IE,都帮助它们的拥有者获得了大量财富。Marc是硅谷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创始人,成为著名的风险投资人。盖茨就更不用说了,世界首富。

虽然,有钱有地位的人似乎更容易能被世人记住,但小探想说的是,然而如果不是Tim的代码,网络可能仍然是少数技术人员的操作场,正是有了Tim,他创造了大多数人今天所认识的网络空间。

1999年,Tim在麻省理工学院接受福布斯杂志作者的采访,他也只是表示“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人,我只是在正确的地方,在正确的时间做了这件事。”

虽然,Tim也没有像盖茨或Marc一样腰缠万贯,福布斯作者还说他“有点故意晦涩,还有点自卑”,“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但他却被尊称为“互联网之父”。

人们称赞他:与其他所有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他一个人。虽然,万维网从他而来,但到了2014年时,全球每5个人里面,就有2个人在使用。

Tim的成就,也让他在2003年时获得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士,以及2014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勋章,以表彰他为全球互联网事业做出的贡献。所以正确地称呼Tim,其实应该是Tim Berners-Lee爵士噢。

密探相信,这个世界需要盖茨、Marc这样的商人,他们身上的光环会被普罗大众记住。而那些默默地、无偿地为世界做贡献的纯粹的科学家们,那些充满社会关怀、放弃追求个人财富的科学家们,应该被更多的人铭记和感谢。

让我们再次祝贺Tim Berners-Lee爵士获得最新一届图灵奖吧!

:比尔盖茨

来源:硅谷探秘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