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中国影响力第三波即将到来

2017年05月23日 1:38 PDF版 分享转发

25年前,中国的出口量只相当于法国的一半、日本的四分之一。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成品供应国。中国的崛起为在2000年代陷入经济“大缓和”的发达世界做出了贡献:中国提供的廉价商品使这些国家的通胀得到抑制。

随着公路、桥梁、水坝、铁路网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占全球年总需求量的57%,对铜的需求也占到50%。满足中国需求为大宗商品生产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如今,许多地区的福祉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持续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和大宗商品市场转型之际,中国影响力第三波即将到来。未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将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第三波影响力同时带来机会与风险。参与中国的成长性行业(从电子商务到清洁能源等)将变得越来越容易。但中国企业债务与GDP比率正接近西班牙和日本危机时的水平。中国庞大而不透明的影子系统引发担忧,而政策和投资动向仍然难以预测。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第三波

对其规模而言,中国在许多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的配置比例仍显不足。尽管拥有全球第二大股市(市值达7.5万亿)和第三大债市(规模达9.4万亿美元),但中国限制资本流动,而且市场经常出现异常波动。这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目前,中国在MSCI全国家世界指数中所占权重只有2.5%。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的率和贸易盈余下降,而对国本的需求上升。为应对这些变化,政府提高了汇率灵活性,并于今年初公布了20多条措施以放松对外国投资者的管制。

中国 大陆之间开通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使得资金能在国际化的香港与中国的上海或深圳交易所之间自由流动。中国放宽外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限制,促使指数提供商MSCI在本月将再度就是否将中国A股纳入其全球基准指数征询意见。去年有155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这使得花旗和彭博将中国纳入其全球指数。上周,中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联合公告称,外国投资者将可通过“香港与 大陆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债券通)投资于中国境内债市。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与世界其他地区相融合,我认为这会带来三个主要影响:

首先,全球投资者将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的政策转变。中国在致力于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努力保持经济增速不低于6.5%。如果说这还不算艰巨的话,中国还需要防止汇率剧烈波动,同时控制逾150%的企业债务/GDP比率以及高达8.5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资产。要在各方各面都寻求平衡谈何容易,这势必会导致政策出现短期调整,且利率、汇率、大宗商品需求和经济增长难免会出现波动。

尽管中国的资本流动已经企稳,但信贷增长还是令人担忧,政府目前正逐渐收紧政策。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年初迄今已上升50个基点,4月份的社会融资总额减少7000多亿元人民币,大宗商品市场也显现下跌迹象,比如铁矿石价格上个月下跌6.5%。资本流动日趋稳定,让投资者更加相信中国能够有效地调控经济。我们依然加码全球股票,但将继续密切关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

其次,5.1万亿美元的中国国内储蓄额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将与日俱增,因国内投资者不断寻求将资金分散至海外资产。股票方面,股市互联互通机制下的资金流入已占港股成交量的9%。同时,“一带一路”项目不断升温,在本月的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承诺追加1130亿美元(78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发展海外项目。

投资者寻求国际多元化所造成的资本外流可能不利于人民币走势。但是,投资于能够吸引中国储蓄资金的资产将有望获益。

投资者未来几年需要密切注意中国因素所带来的市场波动,因为中国市场对于全球投资者的影响已足以与其对全球劳动力或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相匹敌。最后,第三波影响力应会带来正面的变化和机会。

来源:华尔街见闻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远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