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柏林墙演讲30周年: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7年06月13日 14:53 PDF版 分享转发

里根总统在勃兰登堡门演讲
总统在勃兰登堡门演讲

记者/主持人:馨恬

馨恬:30年前,1987年6月12号,第40届总统里根在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推倒这堵墙!(Tear Down This Wall!)”

大约一年半之后,1989年11月9日,真的倒塌了。又大约过了一年,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统一。的演讲成为了结束东欧共产主义、结束冷战的标志性演讲。

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句著名的话“推倒这堵墙!”差一点被删掉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就来了解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讲背后的故事。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就是这一演说的撰稿人彼得-罗宾森(Peter Robinson),现在他在胡佛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他曾经担任老布什总统和里根总统的演讲撰稿人(Speech Writer)。

其实每个美国总统后面,都有好几个演讲撰稿人(Speech writer)。他们需要对总统的想法非常了解。但是每个总统对撰稿人提交的演讲初稿做多少改动,是不一样的。里根是历届总统中以演讲而著名,据说他对演讲特别重视,初稿经常被他改的七七八八的。

“推倒这堵墙!”的灵感从何而来?

peter-robinson里根总统的演讲撰稿人彼得-罗宾森(Peter Robinson)罗宾森:1987年,我才30岁,当时是个在白宫里跌跌撞撞走过来的“毛头小子”。当接到撰写里根总统访问柏林所要做的演讲稿的任务时,我根本没有没有料到这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演讲。我所想的就是如何能按时交稿。而在写完初稿后的三个星期里,我所做的就是如何能保住自己所写的演讲稿内容不被删掉。

接到任务时,我所知道的情况只是,里根总统将站在柏林墙附近的勃兰登堡门前,演讲30分钟,谈外交政策,预计现场有1万名观众,而最后其实现场有4万5千人。仅此而已。我的上司、首席演讲撰稿人特意没有跟我讲很多情况,而是让我亲自到柏林考察,了解情况。

我在柏林做了四件事:

1.首先,我来到里根总统将要演讲的地点 – 柏林墙。我站在柏林墙边,看到东西两边完全不同的景象:在身后的西柏林,多彩多姿、繁忙热络;人们穿着讲究、开着奔驰车。墙的另一边,只看到灰色和棕色,马路上人流很少,士兵比老百姓还多,远远的才能看到几辆车在开。当时那种沉重的历史感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2.然后,我去拜访当时美国驻北约副大使孔布朗(John Kornblum)。他给我的建议是,演讲稿里不要批评,不要让里根听起来像反对的牛仔;因为柏林人对东西德的关系有着非常微妙的敏感;他们对那堵柏林墙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也不要提那堵墙。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3.我做的第三件事,是乘坐美军的直升机在空中看柏林墙 。从高空看东柏林更糟糕。我注意到墙附近有一片砂石,很好奇,飞行员告诉他这是政权为了防止看守柏林墙边境的士兵帮助家人朋友逃亡而铺设的。因为假如砂石上有连串脚印的话,士兵就得解释怎么回事。

当时我就想,这帮混蛋,他们把这些全都想到了。我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愤怒。

4.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去柏林郊外的一个德国朋友家吃晚餐,有十几个柏林本地人坐在那里,有医生、教授等。

我问他们:“听说你们对这堵墙都已经习惯了,是真的吗?”屋里一片寂静。我心想,哦偶,我正好犯了驻柏林大使孔布朗提醒的要里根总统避免的错误。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人打破沉默说,“在墙的那一边,我有一个姐姐住在那里,已经有二十年没见到面了,你觉得我对这堵墙是什么感觉?”接着,每个人轮流谈了他们的感受,他们确实是对柏林墙习以为常了。但是他们每天都在憎恨这堵墙。最后,女主人非常气愤地说,“如果这个说的改革开放的话是认真的,他就应该到柏林来拆掉这堵墙,来证明他自己”。

我坐在那里听,想象自己是里根,虽然那时我是个毛头小子,但是我觉得里根会对女主人的这句话感到共鸣。这句话简单、明了,又很有力量。

回到华盛顿,我就开始着手写演讲词,其中就写了“推倒这堵墙”这句话。 有意思的是,演讲初稿在交给总统的幕僚之前,就跟着其它几份演讲稿一起先送到了里根总统手中。一般来说,这是很少发生的事情,不过可能这就是命运安排吧。

里根:“推倒那堵墙”就是我最想对东德人说的话

馨恬:里根总统对初稿的印象如何呢?

彼得-罗宾森:看了我的稿子,总统说,嗯,这份初稿写得很不错。

一般来说,这时候,撰稿人可以向总统提一个问题。我想到,我听说在演讲地,如果天气好的话,在柏林墙的另一侧,就是东德那边的人也可以清楚地听到演讲。于是我就问道:“总统先生,如果你想对墙的另一边、东德共产党那边的人有特别想要讲的话,那是什么呢?”里根总统说,“演讲稿里有一句话说,‘推倒那堵墙’,那就是我想对他们说的话。”

我认为,里根的这句话起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当演讲稿传到总统的幕僚手中时,大家已经知道总统尤其喜欢这句话,最终也因为如此而让这句话能够在经历三个星期的来回争执中生存下来。

但是,这句话在幕僚当中引起相当大的争议,一些高级官员和总统助手提出删去这句子,因为,受苏联支持的东德为防止东德人迁往西方,1961年开始建造柏林墙,成为冷战的重要象征。1980年代,美国在欧洲布置了短程导弹,军力空前强大,使当时东西方关系极度紧张。这些官员担心,“推倒柏林墙”的话会加剧东西方的紧张关系,或者让已经开始显得友好的戈尔巴乔夫不安。

彼得-罗宾森:当时,国家安全顾问、、包括在柏林的美国外交官全都反对这段演讲辞,我被叫去开一个接一个的会议、接听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对方都是要我改掉这段话。白宫幕僚长贝克也不同意,他说演讲稿的内容“太极端”,不是总统应该说的;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同意贝克的意见。而我则不断地抗争,来回拉锯前后整整三个星期。

里根与国务院整整三周拉锯战 :“谁才是总统?”

馨恬:30岁的撰稿人罗宾森是如何赢过华盛顿那些资深的幕僚和外交专家的呢?

彼得-罗宾森:答案是,不是我这个30岁的撰稿人,而是75岁的总统赢来的。

在双方争执几个来回之后,里根的副幕僚长杜宾斯坦(Ken Duberstein)不得不说,这个问题还是得再次请示总统。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这么做的,因为这是属下办事不力的表现,总统在之前已经明确表态要讲这句话,但是他们无法说服国务院。

杜宾斯坦向里根总统汇报了情况后,他看到里根眼光闪烁、神色坚定。他对杜宾斯坦说,“Ken,我是总统,对不对?” 杜宾斯坦回答说,“当然当然,总统先生,这点我们很清楚。”里根:“所以我可以决定保留那段话,对吗?” 杜宾斯坦回答:“是的,由您来做决定。”里根说,“那么,就把那段话保留在演讲稿里。”

我没有跟随里根总统去柏林,这是我从里根的副幕僚长杜宾斯坦那里听到的。在他们旅行过程中,乘坐的空军一号传真机里,还传来国务院的修改稿,大概已经是第七个版本了。

演讲当天:“国务院的小伙们会‘吃’了我,但这么做是对的”

最后6月12号演讲那天,在乘坐着豪华轿车去演讲地点的路上,里根总统下定最后的决心还是要讲那句话,他拍了拍坐在对面的杜宾斯坦的膝盖说:“那些在国务院的小伙子们会‘吃’了我,但是这么做是对的事。”

前美国驻德国大使伯特(Richard Burt)说,就连当时的西柏林市长也反对里根说这句话。怕引发反对者的暴动,让他劝里根不要说这段话。伯特说,不行啊,那是里根总统,不可能让他改主意的。而且好不容易这次安排他过来,你就让他讲他想说的话吧。柏林市长最后只好让步。

1987年6月12号,里根和夫人早上抵达柏林后去到国会大厦,从阳台观看柏林墙。下午2点20分,里根在处于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了30分钟的演说。有四万五千名观众在场观看,包括西德总统、总理和西柏林市长。

里根在演讲到大概11分钟的时候,他说“现在,苏联人自己,或许正在以一种有限的方式,渐渐理解自由的重要性。我们听到来自莫斯科的许多声音,关于改革与开放的新政策。一些政治犯已经被释放。一些境外的广播也不再遭到阻隔和干扰。一些经济企业已经从国家控制下获得了极大的经营自由。”

“这是不是苏联一系列伟大变革的开始?还是他们做给西方看某种虚假姿态,只是为了不进行根本的变革而强化原有的苏联体制?“

“我们欢迎变革和开放; 因为我们相信,自由和安全是并存的,人类自由的进步——人类自由的进步,只会给世界带来和平。在苏联已经出现了我们不可误解的迹象,那就是会带来自由与和平的戏剧性进步的迹象。“

“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先生,如果你寻求和平,如果你要为苏联和东欧的人民寻求繁荣,如果你要寻求人类的自由,请你到这里来,到这道大门来。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道大门吧!“

”戈尔巴乔夫先生……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然后,里根总统承诺,美国将努力帮助人们克服障碍,结束战争和分裂所带来的痛苦。他说,东德和西德本质上最大的差异是那种既博大深远,又持久执著的爱。极权主义国家制造出的是落后,因为它是对人们的精神施暴,它遏制人类创造、欢乐和信仰的冲动。即便从爱与信仰的象征性事物上,极权主义者所看到的也都是对自己的冒犯。

里根说,“在这里,我邀请戈尔巴乔夫先生:让我们一起合作,努力把柏林的东西两部分合为一体,让所有的居民能在世界上这座伟大的城市中共享美好的生活。 ”

里根在演说中的尾声说道:“不久之前,我从国会大厦(Reichstag)上观望,看见柏林围墙上以喷漆写的粗糙的字──也许是一位年轻的柏林人写的,‘这座大墙终将倒塌。信念终将成为现实。’

“对,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另外,在我的话结束之前,我还要再说一点。我来访后遇到一些游行示威者,抗议我的到访,对我提出质疑。对他们,那些抗议者,我只想说一点。我想知道,他们是否能扪心自问,假如拥有那种他们此刻执意追求的政府,是否还有人能做他们此刻正在做的事情?”

(未完待续)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