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惨!从人大毕业生“跌落”到赤贫家庭:伍继红的人生黑洞

2017年06月23日 8:57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卫诗婕

求职失利、亲人去世、家庭变故造成的精神刺激,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这一天,伍继红特地穿上了一件玫红色的西装外套。家里没有镜子,早上起床梳洗时,她仔细将头发一缕一缕地用手理齐。吃完午饭,她早早站在家门前,握着新买不久的手机,不停眺望村口。

在她身后,是自家建了30多年的危楼,孤零零地立在田埂间。大约从10年前开始,周边的邻户陆续搬出了十二坊村。

一个月前,来自县里的帮扶干部吴美华跟随同事走访贫困户时,发现了曾毕业于一流高等学府的伍继红。这个曾以高分被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录取的女人,如今家徒四壁,有5个孩子,唯一收入来源是在外打工的丈夫。

吴美华将伍继红的遭遇写成文章上传至网络。‌‌“人大毕业生流落赣北农村,家庭赤贫‌‌”的消息不胫而走,‌‌“伍继红‌‌”甚至一度成为搜索热词,引发了大量有关‌‌“阶层跌落‌‌”的讨论。

得知伍继红近况后,当年的班主任安清福、校方领导及校友代表动身前往江西,称‌‌“要以伍继红‌‌‘娘家人’的身份出现,给她支持‌‌”,并称要将伍继红‌‌“带回队伍‌‌”。

伍继红当即表示‌‌“一定努力‌‌”。在等待校友到来的过程中,她几乎一声不发。众人离去后,她又归于沉默。

深夜,她坐在桌前,将安清福带给孩子们的课外书翻开读了许久。她在之后的采访中告诉我,‌‌“我和他们已是完全不一样的了,但能(重温)往日情谊也很开心。‌‌”

跨越大段的空白,回到1998年的那个夏天。伍继红从人大毕业,几经辗转无法留京,登上了去往广州的列车。用她的话来说,‌‌“我的人生没有选择,每一步都是按着当下的路走‌‌”。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而今回过头看,在等待她的路上,充满了命运的偶然与必然。

‌‌“她家要过上好日子了‌‌”

每天都遛去自家的旧屋看一眼,推土机已经将它铲平,乡里拨下的款项从6万谈到了9万,‌‌“应该差不多了‌‌”。

‌‌“已经很好了。‌‌”他笑着说,如果不是妻子的故事得到曝光,乡里专门制定计划,他家一时半会儿还没钱盖新房。

乡政府将他家7口人安置在乡里一处沿街底商。毛坯房,水泥裸露,大床前拉了一道帘子,外边就是厨房。

伍继红家的旧屋。图/来源网络

乡里给伍继红一家暂时安置的住处。

最小的女儿赤着脚在地上跑,‌‌“她很聪明,见人就笑‌‌”。老二是众多儿女中最像伍继红的,门门功课都是80多分,也最听话,‌‌“很心疼大人‌‌”。老四则是伍继红最忧心的孩子,这个6岁的男孩四肢像脆弱易折的枯枝,面部和母亲一样没有血色。他患有小肠下垂,此次针对邓家的扶贫计划内,就含有为老四治病这一项,下个月,伍继红就能带他去县上的手术了。

孩子们在空旷的房子里闹得厉害,伍继红极少喝斥打骂,她说,‌‌“要用爱心、耐心来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如今,全村人都在议论邓家这个名校毕业的女人,没人说得清为什么一下来了这么多人看望她,但可以确定的是,邓家已经成为修水县‌‌“第一紧要‌‌”的重点扶贫对象,‌‌“她家要过上好日子了‌‌”。

除了新的家具、电器和一部新手机,江西校友会还捐给她一台电脑。他们还承诺,几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全免,未来10年将一直提供资助。

如今,43岁的伍继红面庞消瘦,看起来远比同龄人苍老。这次前往修水县医院检查,医生给出诊断:她患有严重

因为家庭困难,邓高华甚至没钱送伍继红去医院生产——前3胎都是一个叫梁文芳的业余产婆在家里接生的。

到了第4胎,梁文芳说什么也不去了。‌‌“上一胎流好多血,嘴唇都白了。她身体又弱,我怕出什么意外。‌‌”

最终,邓高华的从镇上的医院求来大夫,在家里为伍继红接生。由于没钱支付报酬,到第5胎时,只能又找到梁文芳。

实际上,伍继红已经意识到不停的生育只会将自己捆绑得越来越牢。‌‌“每天睁眼就是带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就像生活在谷底。‌‌”在独自去河边洗衣服时,她还会悄悄感慨:‌‌“日子都是灰蒙蒙的。‌‌”

‌‌“向上的力量‌‌”

伍继红至今收藏着23年前在人大校门前拍的相片。那时她才20岁,青涩,人生才展开一角,眼神里还有期待。

伍继红上学时在校门口的照片。图/红星新闻

和照片放在一处的,是她毕业时找工作的简历,皱皱巴巴,能辨认出一行字:‌‌“能用fox,pascal编程,熟练使用dos,windows,wps,ws,cced及office,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译、听能力。‌‌”

这些年里,伍继红也曾试图跟命运做些抗争,比如她想去十二坊村的村小学教书,但最终还是因‌‌“精神状态不行‌‌”作罢。

被外界知晓后,有人问她,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诗意与美?她指着家里新添置的电冰箱,感叹‌‌“这就很美啊‌‌”。

也不断有人问伍继红:‌‌“考入人大是不是你人生中最成功的事?‌‌”她总是果断地摇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就很幸福。‌‌”

众人眼中她在人大度过的流金岁月,也不是她最怀念的。童年与少年,才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对于往事,伍继红总称自己‌‌“记忆不好‌‌”,但她还是能清晰记起,她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当地一名村干部,家里条件不差。

‌‌“小时候家里曾订阅《参考消息》……父亲爱读书,父女俩喜欢一起学习。‌‌”说起这些时,她第一次抬头正视人的眼睛,不躲闪,露出欢悦的神情。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像中国和非洲那么远。‌‌”采访中,伍继红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力掌控命运的伍继红的确过着一种相对隔绝的生活:没有电话、电视、电脑,甚至没有报纸和书籍。

直到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后,带回来课本,伍继红多年来才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读物。她说,那是她‌‌“嫁来这里后‌‌”,第一次感到生活有了‌‌“向上的力量‌‌”。

来源:每日人物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李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