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在Facebook发文如何招惹牢狱之灾?

2017年09月17日 9:34 PDF版 分享转发

你在最新帖文会否令你身陷囹圄?

假如你的帖文破坏刑事审讯,你有可能会入狱。英国政府现时正在搜集证据,调查是否需要通过新法例去阻止相关情况发生。

检察总长正咨询、警方及受害者群体,并收集帖文、聊天记录和推特发文破坏审讯的实例。

上的帖文如何破坏审讯?你又能做甚么事情去保护自己?总括来说,网上言论会否影响,就是决定是否有问题的准则。

避免影响刑事案件的七大方法:

假如你有朋友担任陪审员,千万不要在Facebook传讯息问他们有关案件的问题──他们并不准告诉你相关讯息。

避免接触陪审员。

不要发文说你知道被告人必定作案——这是无罪推定的原则。

不要评论被告、受害人或证人的品格。

假如你担任陪审员,不要追溯案件的历史。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不要在Facebook上传讯息对被告人说,你支持他们。

问问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会否影响案件。记者知道当中的规限及得到专业的法律意见。如果记者们没有在社交媒体发表类似言论,背后都有充足的理由。

陪审员得到警告,要对外的报告视而不见,而法官需要信任陪审员能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听取证据。在我们的法律中,评论可以令人堕入法网——就是罪。

假如一名负责报道谋杀案审讯的记者,突然提及被告人曾杀人,他或她将会陷入极大的麻烦。陪审团并不知道有关被告人的历史——因为他们的结论不可被以前发生的事影响。

假如发生这样的事,法官需要决定陪审团会否被影响至不能评估证据。

记者或许要收拾包袱——他们可能会被判入狱。

类似事件相当罕见。记者会接受训练,避免因此入罪。

不过社交媒体正改变一切。人人都受相同法律规管——不过问题是,除了法律界及传媒界人士外,很少人理解甚么构成藐视法庭罪。

同时,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假如你在社交媒体发表言论,很多人都能够看到。

正是这样的原因,两年前一名法官暂停一宗重大谋杀案的审讯。

两名少女被控谋杀安杰拉·赖特森(Angela Wrightson)。2015年7月,审讯在提塞德区刑事法庭(Teesside Crown Court)开始,本地及国家媒体都依法作出公平及准确的报道。

赖特森案件涉及重要的法律问题

但Facebook用户纷纷发表己见。

第二天审讯结束前,在Facebook的新闻链结上已有500篇与案件相关的帖文。有些向被告人作出威胁;有人对被告人坚称清白不以为然;有人甚至攻击司法程序。

这宗案件引起极大争议。法官并不确认本地的陪审团能否避免受到影响。他们希望找到不被Facebook言论影响的陪审团,导致审讯中止并移交至利兹。

另外,还有六大提示:

假如法庭报告没有提及被告人的名字,背后都有法律原因。假如你知道被告人是谁,不要指明他的身份。

不要指出性犯罪受害人的名字——这是违法的。

不要提及被审讯的儿童。除非是特殊情况,这也是非法的。

假如你在法庭,不要拍照或摄录。

假如你在法院听到与案件相关的私人对话,不要在网上发帖文。

假如你是陪审员的话,不要与亲友讨论案件。

陪审员乔安妮·费若(Joanne Frail)在Facebook接触被告,被判监禁八个月

赖特森案是迄今最戏剧化的例子,但并非首宗被社交媒体影响的刑事审讯。六年前,一名陪审员因在Facebook接触被告人而被判罪名成立,我当时亦曾作出报道。她被判监八个月。

最近,我们也看到社交媒体用户漠视保护受害人身份的法律。

当足球员捷特·伊云斯(Ched Evans)被控强奸时(他在二审时被判无罪),十人在网上公开指控人的名字。

由于性犯罪的疑似受害人身份不能曝光,公开指控人的身份属犯罪。该十人都收到警方警告。

检察总长的审核会研究这些例子,并在十二月前会收集有关资讯。

假如问题严重的话,可能会推出更严谨的法律。但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没有类似法律阻止在审讯期间禁止他人评论,也没有太多问题。

在社交媒体的世代,藐视法庭罪还有用吗?

来源:BBC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