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代表中国品德的经典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灵,给人们启迪和感悟,同时唤醒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2018年06月08日 11:06 PDF版 分享转发

颐和园长廊彩绘,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图片:wikimedia commons)
颐和园长廊彩绘,「一饭千金」的故事。(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记者/主持人:李文涵

重视品德是对的,因为它是做人的根本, 应该从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代表中国品德的经典故事,每一个都能触动现代人的心灵,给人们启迪和感悟!同时唤醒对传统文化【小编推荐:探寻复兴中华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的记忆。认为家庭对一个国家的繁荣有很重要的地位。各个时代传下来的许多典故告诉我们,古代人对家庭的重要性及家庭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摆得很正,也很注重对下一代人的言传身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故事:

相敬如宾指夫妻像对待贵宾一样彼此尊重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郤缺不因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此情此景,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相敬如宾
相敬如宾(图片:chi lan/youtube视频截图)

媳妇的好心救了全家人的命

这个故事是在清朝发生的。顺治甲午年三月,在晋陵这个地方住着一个人叫做顾成。他的儿媳妇叫做钱 氏。

一次就在钱氏返回邻村娘家的时候,顾成所在的村里却发生了瘟疫,到处都有传染的情形,甚至连亲戚都不敢路过、不敢探访。不幸顾成夫妇也得了这种瘟疫,不久 ,几个儿子和媳妇等八人,也都陆续染病,整日卧病在床,奄奄一息。

钱氏得知公婆等患时疫的消息后,急忙要赶回夫家照顾他们,可是钱氏的双亲为了她的安全,极力的劝阻,希望她不要回去。钱氏说:“丈夫当时娶我进门,不就是为了能孝养年老的公婆吗?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岂能置公婆于死而不顾呢?如果我明知他们病危而竟忍心不回去,那我跟禽兽又有何差异呢?我一定要回去照顾他们,就算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于是她便赶回去了。

刚到家,就听到有鬼的说话声,说:“众神都护着这个孝妇钱氏来了,我们速速回避吧!”没多久,顾成一家人果然都痊愈了。

仗义的兄弟俩跟匪徒的冲撞

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亲兄弟之间伟大的爱和牺牲。故事发生于汉朝。有一个名叫赵宵的男子,他的弟弟叫赵理。兄弟俩都是好人,彼此也非常相亲相爱。

有一年,他们的家乡闹大饥荒。一帮土匪绑架了赵理,带回他们的巢穴并想吃他的肉。赵宵追到后,跟他们说:「我弟弟身体不比我好,也很瘦。他吃得不多。我比他壮,也比他肥,你们放开他,吃我吧!」但是赵理不同意哥哥,说:「我才是被绑到这儿的人,这是宿命,你没有什么替我死的理由。」说完后,兄弟俩拥抱在一起哭了。看到兄弟俩高贵的人格,土匪们很感动,就把他们俩都放了。后来,皇帝知道赵宵和赵理的故事,让他们在朝廷中在做处理案件的大臣。

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说大禹和涂山娇在新婚后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去治理洪水。大禹这一去就是十三年,期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新婚后,便告别新婚妻子涂山娇,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去治理洪水。妻子送他出门,大禹对妻子说:“我这次出门,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回家,难以照料你。日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启’。启,就是启行的意思,以此纪念我们这次的离别吧!”大禹和助手们跋山涉水、沐风栉雨,经历了无数艰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为的是察看地势,查明河道。

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路过家门,这时,妻子涂山娇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涂山娇边哄孩子边骂大禹不顾家。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可一想,治水责任重大,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了。

 大禹 (图片:公有领域)
大禹(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妻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涂山娇疼惜地说:“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不行,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当奶奶告诉他爸爸就在家门口时,小夏启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告诉妈妈,因为治水工作非常繁忙,他一时还回不了家。不过他们凿山开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基本上引进了大江大河,只等开挖渠道把洪水归入大海了。最后,大禹告诉夏启说:“我很快就会回来和你们团聚的。”说完就又匆忙离开了,还是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十三年,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仍被传为美谈,广为传颂。大禹一生为民谋福,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顾念百姓、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仰。

孔子的学生曾参的三个小故事(曾参:世称“曾子”)

1、曾子杀猪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去买东西,他们的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我买菜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便不再哭闹了。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妻子回来后,见曾子已经把猪绑好,并且正在磨刀。妻子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曾子当真要把家里的猪杀掉,她赶忙阻拦说:“你怎么当真啦!我是哄孩子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妻子觉得曾子说的十分在理,便帮助曾子把猪杀了,给孩子炖了一锅肉。

曾子言传身教,言必信,行必果,得到了后世传颂。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诚实守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直被世人推崇备至。

2、曾子孝敬的故事

曾参奉养父母非常孝顺,在吃饭时都会为父母准备丰富好吃的菜肴,而家中事务的处理或是赠送亲朋好友等事宜,都一定会问过的意见以表示尊重。曾子的父亲平常喜欢吃羊枣子,后来父亲过逝了,曾参就一辈子也吃羊枣子,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曾参和母亲的感情非常好,母亲常常要倚靠曾子来帮忙家中的事情,

有一次曾参到山里面砍柴,没想到家里突然有客人来了,曾参的母亲很着急,因为曾参不在家,她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来招待客人,所以就急得猛咬自己的手指头,一不小心,竟然把手指都咬出血来了,这时候可能是因为「母子连心」吧,就在这时候,在山里面砍柴的曾参突然觉得心里好像有小鹿乱撞一样,又急又心痛,他觉得可能是家里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于是他赶紧背着砍下来的木柴就匆匆忙忙地回家了,而母亲看到曾参回家来,也就放下心来了。

曾子与其母的雕像(图片:公有领域/Dingar)
曾子与其母的雕像。二十四孝第五:啮指心痛(图片:公有领域/Dingar)

3、曾参的爸爸打曾参

曾参的爸爸叫作曾点,曾是孔子最早收的一批学生之一,而他的儿子曾参也成了孔子的学生,所以父子两人成了同师同门的同学。

有一天,父亲曾点和曾参在瓜田里用锄头锄草,曾参因为心里想着孔子上课说的话,一没注意竟然把瓜叶下的根给铲断了,曾点非常心爱这片瓜田,连忙就叫曾参要小心,没想到,爸爸的话还没说完呢,曾参又铲断了一棵瓜叶下的根,这下子曾点可是火了,大骂着说:「你眼睛瞎啦?看你干的什么好事!」曾参小声而恭敬地说:「爸爸,对不起,我刚刚正在想夫子说的话呢。」可是曾点听了不但不同情,反而是变成火上浇油了:「你这是在教室还是在田里啊?你怎么这么傻啊?我看你这书是愈读愈笨啦!」父亲愈说愈生气,一手拿着木棍就对着曾参打下去,而曾参既不闪躲也不求饶,一直就被打到昏了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

而且更夸张的是,当满身是伤的曾参一醒过来,竟然勉强站了起来,笑着对父亲曾点说:「爸爸,您刚才这么费力地教导我,一定累坏了吧?」同时还强忍着痛去弹琴唱歌,想让父亲放心。

可是后来孔子却告诉曾参:「曾参啊,你孝顺父母很好,但是不可以太愚蠢;你还记得舜在面对家人要杀掉他的时候,都会想办法逃掉然后躱起来,以免家人犯下大错;而你被父亲这样用力地痛打,却不懂得要躲开,如果你被打死了该怎么办?那你不是害你父亲犯下杀死儿子的重罪吗?」孔子的一番话让曾参对孝道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了。

韩信知恩图报

韩信的母亲去世后,韩信的生活更加艰难,常常无饭可吃。因为贫困,他饱受别人的白眼和欺辱,也受到过他人的施舍。

南昌亭亭长看韩信非等闲之辈,眼下虽然贫困,日后必出人头地,所以对他很是照顾,经常让韩信去他家吃饭,时间一长,亭长妻子心生嫌恶,想出了晨炊蓐食的办法把韩信赶走。她提前让家人吃完早饭,锅碗瓢盆也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韩信像往常一样来到亭长家时,等待他的是空空如也的饭桌,连残羹剩饭也没留下。韩信一看就明白了,扭头就走,从此再没有去过亭长家。

韩信 (图片:维基百科)
韩信 (图片:wikimedia commons)

韩信读书之余,有时到河边垂钓。有位洗衣服的老妪,后人称为漂母,很同情他,时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韩信心里非常感激,发誓将来要报答她的恩情。

后来韩信在五年之内结束了秦朝末年天下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中原大地再次统一。汉得天下,皆他之功。他成就了一段神话,战必胜、攻必克,千古无二的霸王项羽亦是其手下败将。

他不忘旧恩,衣锦还乡,果然赠给漂母千金以酬谢她当年的帮助。

“一饭千金”的成语由此而来,意思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孝顺的子路与闵子骞

子路

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周朝,有一位贤人,他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子门下很优秀的一个学生。在子路还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困,每天都是吃一些很普通的野菜。子路非常孝顺父母,因为住的地方附近都没有在卖白米的,他为了要让父母吃到,子路必须要翻山越岭,走一段很远很远的路程,才能够买得到白米,可是买得到,还得自己背回来才行哦,所以子路又要一个人背着一大包白米,再走这段很远很远的路程回到家中,煮白米饭给父母吃。

当子路的父母渐渐衰老而相继过世以后,子路伤心难过地离开家,开始到南方去游历。当他到了楚国的时候,楚王因为仰慕子路的学问和人品,就聘请他来坐上重要的官位。因为子路作了大官,所以当他一外出,光是跟随他的车马就有一百多辆,而在他家里存积的白米根本是多到吃也吃不完,每当到了吃饭时,饭桌上常常是摆满了各式的美食佳肴。

 子路 (图片:维基百科)
子路(图片:wikimedia commons)

但是,子路的心中却总是非常地难过,经常深深地感慨:「为什么?为什么?当我开始有能力让父母享福的时候,可是父母却已经不在人世了,唉~虽然现在我可以享受富贵,但是我却还想要回到以前吃野菜,为父母到很远的地方去背白米的日子,因为那时候父母还在我身边,他们可以吃到我为他们背回来的白米饭,但是现在,就算我想要去背白米给父母吃,父母也是吃不到了,想到这儿,真叫我怎么能够不伤心呢?」

原来,当子路已经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他心中还是一直想念着父母,他宁可放弃所有的富裕生活,只希望父母仍然能够在他身边,让他可以尽到子女的孝道啊!当老师孔子知道了子路的事情,就赞美子路说:「子路孝顺父母,可以说是尽了全力了,不仅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努力照顾奉养他们,而且当父母离开人世以后,他还是对父母怀抱着无尽的追思想念啊!」

的确,子路比较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勇敢豪爽的一面,而这个故事则又展现了子路对父母极为孝顺的另外一面。

闵子骞

闵子骞也是孔子非常优秀的一位学生,他的品德和品行是相当令孔子赞赏的。闵子骞的家庭本来不是很幸福,他的亲生妈妈在他年幼的时候就过逝了。后来,他爸爸又娶了新妈妈来照顾他,可是这位新妈妈并不太喜欢闵子骞,尤其是新妈妈又和爸爸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对于亲生儿子就更偏心了。虽然,新妈妈对闵子骞不好,总是让他两个弟弟吃得好,穿得暖,而闵子骞则常常是吃不饱也穿不暖,但是闵子骞总是逆来顺受,从不抱怨。相反,闵子骞还是非常地孝顺父母,对弟弟也很友善。

闵子骞的爸爸是个商人,常常要到外地做生意,偶尔才会回家一趟。而当他父亲回来的时候,新妈妈就会虚情假意的表演一番,好像对闵子骞或是亲生的两个儿子都没什么不同。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气非常寒冷,爸爸要闵子骞帮他驾马车,闵子骞身上虽然穿着棉袄,可是仍然忍不住一直发抖,一不小心没有抓稳驾马的皮带,还把身上的棉袄勾破了一个大洞。他爸爸看了很不高兴,但是仔细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闵子骞棉袄里塞的根本是不保暖的芦苇花啊!

闵子骞
闵子骞(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爸爸回家以后,用小刀割开两个小儿子的棉袄一看,里面都是能够保暖的棉花,这一下子才知道新妈妈会偏心,爸爸很生气地告诉新妈妈:「你真是狠心啊,我不能容忍你这样偏心,你给我走!」新妈妈听完以后,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闵子骞突然在爸爸面前跪了下来,请求爸爸不要生气,并且对爸爸说:「请爸爸千万不要赶妈妈走,妈妈如果在,最多只有我一个人会孤单受罪,但是如果妈妈走了,那弟弟和我三个人都要受寒受冻了!」爸爸听他这么一说,非常感动,就让新妈妈留了下来,而新妈妈也知道自己真的是做错了,非常感谢闵子骞。从此以后,对待闵子骞就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了。

(本栏目文章选自各大新闻媒体与中文网站,内容不代表希望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蓝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