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揭秘记者《内参》对广东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

2018年10月01日 10:03 PDF版 分享转发

文章转自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何频与明镜书刊

(明镜书刊/法广 RFI索菲)中国40周年之际,在2018年9月3日的《历史明镜》第155期里,明镜集团总裁何频和前《人民日报》记者、《海南日报》总编辑程凯座谈当年改革开放前沿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当年《内参》在广东政界的地位和作用。今天的“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来明镜编辑贺兰若女士给大家详细介绍这次访谈的具体内容。该节目完整文字整理稿收录在最新第105期《明镜月刊》中。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法广:在改革开放初期主政广东的中共官员中,后来赵紫阳和万里升到了中央,而、项南和任仲夷却没有升上去?这是为什么呢?

贺兰若:程凯先生在接受访谈时认为,和万里之所以能升上去,是因为当时政府需要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赵紫阳先到四川解决了那里人的吃饭问题;而万里在安徽解决了一个农村体制问题。

至于许家屯、项南和任仲夷为何没有升上去,程凯认为,除了年龄因素外,就是来自陈云团伙的阻力。陈云当时一直在对特区进行干扰,明里暗里指责特区就是租界,并且反复派人到特区调查。因此即使当时邓小平想重用这三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地方上也需要许家屯他们这样的人才。

法广:程凯作为原《》记者,在当时是具备写《内参》的资格,也就是说具有将地方情况“上达天听”的权力。那么请问,具有这种权力的记者们和当时的地方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贺兰若:程凯说,那个时候,自己虽然要列席地方常委会议,与地方领导人们经常碰面,但《人民日报》有规定,就是驻地方记者不能与当地领导人走得太近,防止被腐蚀,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

法广:程凯要列席地方常委会议,那肯定对地方当时的事务很了解,那当时他一般会把什么样的事情写进《内参》呢?

贺兰若:一般都是比较急迫的事情。程凯在接受采访时举了个例子,深圳的黄田机场(后称宝安机场),这个机场,时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周鼎他们本来计划是在黄田的,但是后来李颧上任后,就把机场建在了深圳大学旁边,挨着小鸟栖息地。对于这个变动,当时已经下来了的周鼎找到程凯,请他写了个《内参》,之后不久,时任总理李鹏就亲自到深圳来调查这个事情了。

另外,程凯还提到,除了记者发现问题主动写《内参》外;有时还会被要求去调查某事,如调查赵大军倒卖彩电和显像管等。

法广:《内参》写上去之后,一般什么人可以看到呢?

贺兰若:程凯介绍说,《人民日报》当时有两份《内参》,分两个级别,一个是送到政治局的,一个是送到政治局常委的。低于相应级别的人都看不到。另外,新华社有一份级别比较低的《内参》,是送到县团级的。

法广:《内参》中的文章都可信吗?我们都知道,在现在中国新闻界,拿钱写稿子的事情非常普遍。

贺兰若:程凯在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候《人民日报》的记者和现在完全不同,都是洁身自好,继承了范长江和邓拓等人的传统;再加上那个时候的社长也都是非常开明廉洁的。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继伟到了人大之后,全力推动新闻法的修订,希望可以保障新闻自由和记者的权力。但是这个新闻法最后在陈云的阻挠下夭折了。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宋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