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皇帝御赐的“黄马褂”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穿它呢?

2019年01月30日 6:27 PDF版 分享转发

皇帝御赐的“黄马褂”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图片: 网络)
御赐的“黄马褂”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图片: 网络)

希望之声记者慧明综合报导)在清朝各类宫廷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要赏赐某位功勋卓著的大臣的时候,经常会说“赐双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赏穿黄马褂”。那么赏穿黄马褂这是怎么回事呢?又是什么人才能享誉这个荣耀呢?

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清朝的服饰说起。根据《清会典》记载,清朝的制服总共有四类:礼服、常服、行服、雨服。礼服、常服、雨服,我们都好理解,那什么是行服呢?所谓行服,顾名思义就是在行动时穿的衣服,主要指在打仗、旅行、骑马时穿。行服再细分为“行袍”和“行褂”,“行袍”和长袍一样,而“行褂”则和我们今天的外套接近,衣短主要是为了骑马方便,袖短是为了射箭方便,所以它又有一个名字,即我们所熟知的“马褂”。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皇帝亲赐的黄马褂就代表是皇帝的人(图片: 网络)
皇帝亲赐的黄马褂就代表是皇帝的人(图片: 网络)

黄马褂是满清的一种官方服饰。马褂是满清官员制服的一种。马褂的颜色和用料皆与穿著者的官阶有关,其中黄色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而皇帝亲赐的黄马褂就代表是皇帝的人,见到黄马褂就如见到皇帝一样。能获得赐穿黄马褂代表着得到皇帝的宠信,是一种个人的荣耀。当然黄马褂也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行职褂子:

“内大臣”和“侍卫”穿黄马褂,是因为他们任职的关系,因为是皇家卫队,代表了天子威仪,故才有这个特权。不过他们虽然穿黄马褂,但这黄马褂并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只有他们在任职内才可以穿,一旦离职,黄马褂就不能穿了。所以这种黄马褂还不是“赏穿黄马褂”,而是“职任褂子”,用满语来说,就是“秃山”褂子。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当时的工作服,从衣服就能看出你的工作。

第二类行围褂子:

是皇帝狩猎时赏赐的黄马褂。大家看《》里就知道,皇上特别喜欢去围场狩猎,当时也没啥娱乐活动,就只能打个猎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皇帝面前表现的好,打到很多猎物,皇帝一高兴,赐一个黄马褂,也是很荣耀的事。不过这种黄马褂也不能随便穿,根据《养吉斋丛录》记载,这种行猎时所赏赐的黄马褂只能在狩猎时才能穿,平时是禁止穿的。但你如果想炫耀一下,大摇大摆的穿出去显摆,这是违法的,要治罪的。

“木兰围猎”(图片: 网络)
“木兰围猎”(图片: 网络)

第三类武功褂子:

是因军事功勋,或其他特别贡献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着;意义上才属于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如等人。据考据,这种赏赐方式在清初并不盛行,一路至嘉庆年间都未见于史书;相信是在道光或咸丰以后才开始频繁出现。而获得赏赐者不单是有军功的将军,有时为皇家办事得其欢心亦可能获赏。清末时便曾赏赐为其开火车的司机黄马褂一件。光绪皇帝曾颁给武训“乐善好施”的匾额,清廷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

第四类出国特使:

这类黄马褂是皇帝派大臣担负重要外交任务时御赐的。被特赐黄马褂的大臣须骑马绕一周,已示庄严威武和不负皇恩。整个清朝最出名的一件黄马褂要属李鸿章的那件。1895年,李鸿章被派往日本交涉甲午战争的赔偿事宜。但就在李鸿章返回驿馆途中,却遭到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的行刺。李鸿章左脸中,血染黄马褂,幸而未危及生命。李鸿章在迷糊中看着被鲜血染红的黄马褂,长叹一声道:“此血可以报国矣”。

所以说,黄马褂也是分类的,第一类第二类你穿出去就是找死,只有第三第四类才是代表了高贵的身份。

(本篇文章和图片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原文链接:皇帝御赐的“黄马褂”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穿它呢?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