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阿忆:英达是谁的孙子?

2020年12月26日 18:12 PDF版 分享转发

这大白胖子究竟是谁的孙子。这可不是一个娱记可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英达属于娱乐,可他的爷爷英骥良属于文化。

英达这大白胖子究竟是谁的孙子。这可不是一个娱记可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英达属于娱乐,可他的爷爷英骥良属于文化。

年轻人可以通过网络检索一下“英骥良”,只能得到几条信息。其实,大家常把“英骥良”叫成“英千里”,百度一下“英千里”,搜索结果立即增多。还是称呼“英骥良”这个名字为好,英达就是英骥良的孙子。

英骥良生在上海,体弱多病,时常抽风翻白眼儿,但就是聪明过人,两岁就认了字,善于长篇大论。12岁,英骥良被送到英国剑桥读书,一读12年,24岁自伦敦大学毕业海归,说得一口极棒的英国英语。当年,蒋中正要找两位最棒的英文翻译官,一位是钱钟书,另一位就是辅仁大学秘书长兼西语系教授英骥良,两位不仅通晓多种洋文,而且同为中西兼承。

蒋中正爱英骥良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忠于中国,死活不向低头。抗战爆发后,英骥良留守辅仁,私底下保护过抗日分子和热血学生,后来暗中加入了国民党,做北京市委书记,两度被日伪政权逮捕,最后判以15年重刑。英达这孙子为啥极其痛恨人,日本人关过他爷爷。幸亏英爷爷只关了1年多就熬到抗战胜利,否则性命难保。

此后,英骥良教授成为抗日英雄,平步青云。在国共内战中,英骥良历任北京教育局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来英骥良(1900-1969)担任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

1949年,蒋中正撤退台湾,没忘记带着英骥良一起逃。英骥良出任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和台湾辅仁大学副校长,1969年不治,客死他乡。为此英氏家族被镇压,9岁的英达流落街头,跟平民的孩子在下水道里生活。有时候,跟大白胖子讨论起俺们的电视节目怎么更能更让老百姓喜欢,大胖子就凭他住过下水道,死活不承认阿忆比他更了解民间。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在英氏家族中,第一位做演员的,是英骥良的妹妹英茵。因为1937年在《十字街头》和1940年在《赛金花》中有出色表现,英茵成了电影明星,但却在1942年春节前吞吃大量鸦片和烈酒自尽,与刚刚被日本人处决的男朋友合葬。

直到1946年,英茵的死才解开疑团,原来她和男朋友都为国民党做事,男朋友就义后,日本人发现有7件大谍报案涉及英茵,其中5件是她乔装舞女妓女,诱惑日伪赴约,由其他人下手处决,一共杀死了9名日本人和汉奸。既然身份暴露了,英茵便做自杀成仁,说来也算是烈士。英茵和男朋友真乃谍海情鸳,生不同衾,死后同穴,实为悲歌一曲。英达这孙子能不对日本人深恶痛绝吗,他这位会演戏的姑奶奶,是被日本人害死的!还有一种说法,说曹禺的话剧《日出》,陈白露就是英茵。

电影剧照,左为英茵,中为白杨

英骥良是大白胖英达子的爷爷,英茵是他的姑奶奶,那谁是他的奶奶呢,是名媛蔡葆真,山东巡抚蔡儒楷的千金。蔡葆真没跟丈夫撤退台湾,而是留做北京儿童图书馆馆长,1989年病逝北京。

说起英骥良和蔡葆真的婚姻,那得先说说英达的太爷爷英华。就像下面这段视频结尾说的,英家本无姓,太穷,英华自幼学武,“不屑于雕虫刻篆,顽石可掇三百斤,弓能十二力,马武之射,十中其九”,后来觉得这些没啥用,逐渐爱上中国文学,乃至泛滥百家。俺曾让老妹采访,英若诚曾告诉俺老妹,说英华有了雄厚文化之后,做了家庭教师,教爱新觉罗·淑仲,教着教着,俩人开始眉来眼去,把书掏空了,中间夹着情书,结果生米煮成了熟饭饭,就结了婚。这便是英达的太爷爷和太奶奶。

这淑仲是什么人?是清朝皇族!也就是说,英华从平民,一跃进入皇族,呵呵,但他老人家不闲着,他热爱皇帝超过一切,所以参加了戊戌变法,要光绪皇帝亲政。哪成想,变法失败,英华被通缉,流亡边陲,多在云南边境活动,中间在上海租界生下英骥良,仗着加盟法国天主教势力,英华渐渐敢去天津法租界生活。

1902年,慈禧下令赦免英华,并赐“英”姓,从此英家有了正经姓氏。但英华还是不买慈禧的账,非要光绪亲政不可,所以创办百年《大公报》,起首就骂慈禧,造就了《大公报》的“敢言”信条,后任诸君一直骂到1949年才终于没了骂人的环境。要知道,英华在《大公报》上用汉族白话文写新闻评论时,胡适还是小儿。

今人谈起英华,亲切地称他“英敛之”,对其撰述多有讹传。比如,说他是革命派,反帝反封建,其实他是百分之百的“保皇党”,任何人,只要想跟他的皇帝对着干,他就跟谁玩儿命。所以,在他眼里,慈禧是王八蛋,她拦着光绪不让亲政,袁世凯是王八蛋,他与革命党南北呼应,埋葬了满清江山,孙文是王八蛋,他用共和取代了君主立宪!实际上,英华是这样一个人,跟其他政治势力不是一伙儿,只跟光绪同心。

在儿子的婚事上,英华的态度可以大书一笔,英华和蔡巡抚同岁,两人不是一个民族,又是政敌,但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栋梁,才学可嘉,是正派人,于是两位异族政敌指腹为婚,包办了英骥良和蔡葆真的婚姻,而且还让他们从小在一起读书,培养共同语言。比起那些在民族融和的今天还念念不忘明末旧仇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英蔡两公具有何等心胸,由此说,英达不是纯种满人,而是满汉全席。

英华(1867-1926)《大公报》首任经理兼总编

英华只活了58岁,却干了3件大事,一是创办《大公报》,二是创办北京辅仁大学,三是创办香山孤儿院。在生命的晚季,英华隐居西山,只参加过一次洪水赈灾。他在西山山顶上题写“水流云在”四个字,大有汉语意境。

话说英骥良,可比英华能生,一下就生了5个孩子!老三英若诚,便是英达的爹地。英家住在方庄的时候,俺去拜访英若诚,他曾说陈垣先生为英家“若”字辈儿起的名儿,说陈老见老三总撒谎,就起名“英若诚”,老四比较傻,起名“英若聪”,老五不大看得懂图形,起名“英若识”(识:音zhì)。

结果,英若诚成了翻译家、导演、演员、官至文化部部长,生了逐渐变胖的英达;英若聪成了建筑家,是惟一敢反对陈希同书记建丑陋大屋顶的人,他生了死活不胖的英壮;英若识成了画家,官至吉林美院院长,生了不胖怕瘦但早已和赵明明离婚的英宁。

英若诚(1929-2004)文化部副部长

英若诚生在北京,抗战胜利后考入清华外文系,翻译过苏联爱森斯坦导演的《电影感》,得到王佐良教授的高赞。英若诚参加了清华实验剧团,成为左派学生,接受共产主义,没跟英骥良去台湾。1950年,英若诚在临毕业之前,与吴世良同学恋爱,毕业后,双双加盟北京人艺,育有一女英小乐和一男英达。

在塑造孩儿的同时,英若诚还塑造过《龙须沟》里的三元茶馆掌柜、《骆驼祥子》里的车厂主刘四、《茶馆》中的老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另外还翻译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和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出演过电影《马可勃罗》和《末代皇帝》,令少年阿忆颇为景仰。

英达的母亲吴世良也厉害,担任过曹禺院长的秘书。英达曾介绍,俺娘死得早,死的时候娘曾说,她这辈子只有两个杰作,一个是翻译出版了包柏漪的长篇小说《春月》,另一个就是儿子英达。呵呵,吴妈为了给英达创造英语环境,一时找不到洋人,竟把他交给德国赤色分子乌韦,所以英达说英语,很有德语味道。这乌韦,后来娶了沈丹萍,俺请他俩上过英达主持的《夫妻剧场》,俺曾是这个节目的总策划。

1985年,俺在北大上大二,有天晚上,俺跑到人艺,去看英若诚翻译并导演的《上帝的宠儿》,从那时到现在,俺再没看过如此震撼和精湛的话剧舞台设计和杰出表演。

那一夜,俺看着莫扎特妻子纯熟奔放的到位表演,不禁查对了一下节目单和演员表,发现这个新演员叫“宋丹丹”。

我爱我家剧照来自网络

《前辈》这视频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王芸生”,《大公报》第3代掌门人,他的前半生骂过许多人许多党,但后半生只能骂蒋中正或骂自己,俺们无法苛责他什么,他的前任们从未遇到过他所遇到的强劲对手,他很容易被肉体消灭。王芸生有一个女婿相当有名,叫“王扶林”,是央视著名导演,导过电视剧《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王导的儿子是王小京,英达在北大心理系的同班同学,《我爱我家》的总摄像。

11年前,俺带队制作系列专题片《中国电视四十年》,为此去采访大白胖子,小京师兄问俺电视剧这节还采访过谁,俺说了一系列,小京说,你还应该采访俺爹地,俺问,师兄爹地是谁,小京说是王扶林。

作者简介:阿忆:北大中文系学士,北大法学院硕士,曾任《夫妻剧场》和《夫妻天下》总策划,聘请英达做主持人,后创办《英达故事汇》,现任北大广电系副主任。

来源:二湘的七维空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