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习近平捍卫中国主权 为何被世界视为威胁

2016年07月14日 6:50 PDF版 分享转发

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PCA)宣布在南海9段线内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依据。中方对此表示不承认、不接受,并称仲裁结果是“一张废纸”。时政评论表示,坚持中国延续下来的主权要求,与出卖领土的前几任中共元首毛泽东、邓小平、是不同的。但中共本身是个邪恶政权,不管习近平怎么做,难得国际信任,在国际上看来,他们认为你是邪恶的、是有野心的。这或许对习近平来说是一种启示,怎样做才能使国际社会有新的眼光来看中国

习近平坚持领土主权和出卖领土的前任江泽民不同

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PCA)日前公布仲裁结果,宣布中共在南海9段线内的“历史权利”没有法律依据。中方对此表示不承认、不接受,并称仲裁结果是“一张废纸”。并发布中共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阐述中方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坚实的历史和法律根基”,不受“所谓仲裁庭裁决的影响”。

政治学博士、家李天笑对此表示,只要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国,裁决都对它们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习近平现在坚持是中国延续下来的对主权的要求。与出卖领土的前几任中共元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不同的。

时事评论员邢天行认为,南海问题是属于领土主权问题,捍卫主权也是民心所向。因此我们观察到习近平当局在南海立场的态度一贯都很强硬。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目前,中共在南海人工造岛紧锣密鼓进行,美济、永暑、渚碧及永兴岛跑道建设或扩建相继完工,可供大型军机升降,各岛正加设导弹等防御设施。

据香港《明报》报导,美济礁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退潮时露出水面1.83米。经过吹填后,陆地面积达到约6平方公里,一跃成为南沙最大岛,此前最大的是由台湾控制的太平岛,面积0.51平方公里。根据最新卫星图显示,美济礁3000米跑道已完工,跑道两端正进行绿化工程。渚碧礁及永暑礁的面积,则分别约4.3及2.8平方公里,亦都建有如美济礁一般长的跑道,永暑机场更在今年1月6日正式试用,成为中国最南端的机场。

为何美国增兵南海?

中共在南事部署引起美国不安,美国一方面支持提起南海仲裁案,另一方面又宣布大举增兵东亚。

今年1月派出隶属第3舰队的“斯坦尼斯”号战斗群长驻南海,日前和“雷根”号航母在菲律宾举行双航母演习,展示武力。美国官员声称,海军第3舰队将派遣更多船舰到东亚,与驻日美军第7舰队一起展开活动。

日本共同社6月25日报导,美国海军近日透露,已向南海派出3艘神盾驱逐舰,展开“警戒监视活动”,报道称此举旨在制衡中国。

时政评论家李天笑说,“别忘了中共是个邪恶的政权,不管习近平怎么做,在国际上看来,他们认为你是邪恶的、是有野心的。这或许对习近平来说是一种启示,就是你必须抛弃中共这个体制。这样你对这个主权的维护,国际上就会用一种新的眼光,或者从另一种角度来看。”

今年3月《美国海军学会新闻》公布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帕的一封非机密信件指,依据中国在南海造地和建设规模,预计至今年底或明年初,中国将具备部署现代化战机、地对空导弹及海岸防御巡航导弹等的能力。

确实,中美在南海军事角力升级,令局势变得严峻,双方军舰及军机曾发生多次对峙事件,包括美海军舰驶入中国南海人工岛12海里范围,5月17日中国“歼-11”战机于南海上空拦截美军侦察机等。美国军事专家奥斯本亦透露,因中共在南海部署地对空导弹及其它装配,令美国不得不考虑其它相应的军事布防,包括在南海部署移动火炮系统,用作击落火箭和巡航导弹等地对空防卫武器。

南海有可能开战吗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海权战略与国防政策研究所所长倪乐雄不认为中美在南海会“擦枪走火”,“美国没有登岛,中国也没有鸣枪。在战争问题上大家都会理性处理”。

“老泉”的博文亦认为,不论海牙国际法庭宣判的结果如何,中共在舆论上一定是“坚决抗议”和“不予承认”,但私底下不会有军事行动。这一点中共外交部和当事国菲律宾以及美国的“穿梭外交”早有暗示。

时事评论员邢天行也强调,习近平当局目前最需要全力以赴的,其实是应对国内危机,把精力用于内部治理上,不希望发生外部冲突与战争。更不希望南海问题造成中国被孤立,或与美国对抗。因为那样对中国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北京时政观察人士华颇则认为,中方现在主要的矛盾是在国内,而不是国外。国内目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危机重重。所以对于中方来讲,国际上的问题只是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的手段而已,它不会在国际上产生大的风波。

来源:阿波罗网叶净菡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