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论“情商”(刘荻)

2017年04月27日 4:12 PDF版 分享转发

最近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深藏不漏的大反派高育良对主角侯亮平说,岳飞死于“莫须有”的原因是太低,不会揣摩上意。这大概可以说是“情商”这个词被黑得最惨的一次。从今往后,每个人在评论别人情商低的时候,都会感到高育良书记正在自己身后微笑;而每一个被认为情商低的geek和nerd,都会以为自己身上也有几分岳飞的大义凛然。

中国人对“情商”一词的理解,不外乎是“会揣摩上意”、“擅于揣测别人的心思”、“会说话”、“让别人舒服”。不过,这些东东和情商到底有多大关系?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情商”这个词是模仿“”一词创造出来的。而“智商”中的“商”字,意思本来是指用的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到的商值(比如小明的心理年龄为6岁,实际年龄是5岁,就用6除以5等于1.2,再用1.2乘以100,得出小明的智商为120)。可是情商实际上并无标准化量表,那么“情商”一词中的“商”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笔者也不知道。

有关情商的研究,最著名的就是“延迟满足实验”了:“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一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情商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而不是揣摩别人的心思,让别人高兴。换句话说,如果某人的行为让你生气了,并不说明他的情商低,只能说明你自己情商低。很多人以为,自己的情绪完全是外界的事件导致的。比如我生气,是因为有人骂了我。而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源于外界事件本身,而是源于人对外界事件的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生气并不是因为别人骂了我,而是因为我认为他不应该骂我。一个情商高的人,应该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情绪被他人所左右。

当然,心理学界对于延迟满足实验也有不少批评。最主要的批评理由是,这个实验其实只是相关研究(实验中的儿童是否具有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被试变量,并不是实验者能够操控的自变量),并不能得出延迟满足能力与成功之间有因果关系的结论来。可能有些因素,既能让儿童更容易抵抗糖果的诱惑,又能提高儿童长大之后的成功率。比如儿童的家庭条件:富裕家庭出身的儿童更有可能在面对糖果时不动心(他们家里有的是糖,而且比实验者给的糖好多了),而且富裕家庭出身的儿童长大后肯定也更容易成功。有批评指出,试验中那些拿到糖马上吃掉的儿童往往是家庭比较贫穷的儿童,他们的父母也经常不遵守对孩子的承诺。因此对这些孩子来说,拿到糖马上吃掉才是理性的做法。这一点也提示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就要信守对孩子的承诺。

总之,情商的概念和人们对情商的理解之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混乱。使用情商一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文章仅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RFA,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