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评论、关注点赞

  • Facebook Icon脸书专页
  • telegram Icon翻墙交流电报群
  • telegram Icon电报频道
  • RSS订阅禁闻RSS/FEED订阅

宇秀:在枫叶国喝小资情调的茶 比新天地便宜

2017年05月22日 9:18 PDF版 分享转发

作者:宇秀

作者自制的

‌‌‌‌“新天地‌‌‌‌”的茶比五星级酒店的还贵得多。不过去那里喝茶和的人还是很多的。上海的朋友跟我聊起在‌‌‌‌“新天地‌‌‌‌”弄个门面做个跟文化有点关系的精品店,就马上有朋友警告说,新天地不是卖东西的地方,人家去那里不是为了购物,是为了享受一种感觉,在那里喝茶跟在一般的地方不一样,就是喝一种感觉。

Ad:美好不容错过,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时光,现在就订票

十年前回上海那次,新天地俨然已成时尚人士的新去处。一位沪上文化界头面人物约我在那里喝茶相聚,我们坐着喝茶的店的斜对面正是逸飞时装店,斯人已去,当年在上海与他交道的情形倒是清晰如昨。上海就像是欧洲的一些名城,时时处处都会让你联想到一些人一些故事,这也就是所谓的城市文化底蕴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人在喝茶的时候可以想到茶以外的内容。那一刻的茶也就是陪衬了。所以茶本身怎样也不那么重要了。说实在那天四周闹哄哄的,并没有我以为的那种喝茶的情调,就是觉得贵得离谱。一壶袋泡茶壹佰块(),还不能两人SHARE。在温哥华住久了,就比较在乎是否物有所值。

相比较同时期在温哥华市中心的著名的费蒙特酒店集团旗下的HOTEL VANCOUVE,享受一个有三四层点心和咖啡、钢琴伴奏配套的HIGHT TEA(正式的英国下午茶),那一整套华彩乐章下来,也才二十一块五毛加元,若和朋友一起分享,也就再加四、五块钱添一份咖啡或红茶。两个人享受一个优雅华丽的午后,连税和小费加起来,折合人民币也不超过两百块人民币。可惜去年圣诞去那里,已吃不到三层塔的英式High Tea了。但重新装修改造后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一家三口各自点了自己喜欢的茶、咖啡和饮料,配上送的坚果小食,在那有底蕴的雅致环境里泡了两个钟头,一结账才二十多元。

梳妆打扮好了去那里,就不仅仅是为了喝茶了

奇怪的是,并没有多少我们的同胞去享用,大多数还是喜欢到KINSWAY和RICHMOND那些华人集中的地方,一是对那里的价格有底(其实有的很贵呢),二是满耳乡音,闹哄哄的也是一种慰藉。而一些喜欢情调优雅之类的华裔‌‌‌‌“前小资‌‌‌‌”们,也是喜欢聚到港台人开的咖啡店里喝那中不中西不西的下午茶,其实价格比我说的五星级酒店贵多了。不过有一家星级酒店除外,叫作香格里拉,那些拎着名牌包包的华裔女人都坐那里扎堆喝下午茶。常常可以碰到熟悉的面孔,未必彼此认识,但华人聚在一块儿,彼此都会在乎对方的眼光,那眼光可以让你自卑,也可以让你感觉优越。去那里扎堆的多是女人,而女人梳妆打扮好了去那里,就不仅仅是为了喝茶了,去那里是要有人看的,有种被人多看一眼的满足,如同上海女人走在淮海路上获得回头率的满足一样。

而在那个多是洋人面孔的地方喝下午茶,就像演员没有观众一样是寂寞的。尽管洋人的服务比港台店里的华人面孔生动、幽默、温暖,客人之间不相识也会哈罗哈罗,或者聊上一阵。但没人会因为你是来这种地方喝下午茶,就觉得你跟一般的劳动人民有所不同,就让你获得被高看一眼的心理满足。我这样说,一定惹恼不少人。可我还是要坚持我的观察分析。

你在任何公共的场所都会从那眼光里读出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所处的位置

若干年前在上海的买东西,一出宜家的门,等候在门口的好几辆出租车司机就上来热情招呼:小姐,上车!手脚快的就抢着把东西搬进了后备箱里。坐上了车子,司机就说,小姐,侬蛮有钞票的嘛!我一愣,何以见得?司机就很笃定地说,到格里厢(宜家)买东西的都是有钞票人。像阿拉格种老百姓就勿会的去格。

事实上宜家()并不是什么高级的家居用品店,在北美属于一般工薪族消费水平,在国内比较受年轻白领青睐。记得当时听出租司机那么说,一方面是好笑,一方面自己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的。至少从那里出来人家出租车司机也高看你一些了,以后再去对那里的感觉就更好一点了。以后,来了加拿大,去IKEA就全然没有在上海那么好的感觉了。想来我还是在乎了社会的眼光,那出租司机便是代表了一种社会的眼光。

当然,现今的上海人已不会把IKEA当回事了,小资也不再优越了,现在的眼光看的是‌‌‌‌“豪‌‌‌‌”是‌‌‌‌“贵‌‌‌‌”。去喝下午茶,要到半岛酒店了,说是正宗喝下午茶的要到那里才是像样子的,到那里喝茶的别说一般工薪平民,‌‌‌‌“小资‌‌‌‌”也靠边去了,那得是土豪新贵。当然你去那里喝茶,也不仅仅满足于那茶有多好喝了。

中国的社会眼光总是把人不自觉的划分成三六九等,使你在任何公共的场所都会从那眼光里读出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尽管这眼光所给予你的定位未必与你真实的相符,但是你一出门就逃不脱那眼光的审阅和定位。因而,有时自己难免做一点伪装,以便被那眼光放到某一种自己希望的位置上。而这个希望的位置肯定是要脱离劳动人民的。

在充满了那种眼光的社会里,人是很难超脱的。所以中国人总是说:活得累。而加拿大人就轻松多了,因为这里没有那样的社会眼光,即使有,也不是普遍的。然而,国内出来的新移民似乎是这样一种矛盾:愤恨那眼光,又离不开那眼光。离开了,还要去找回来。比如‌‌‌‌“小资‌‌‌‌”,加拿大很容易的就给了你‌‌‌‌“小资‌‌‌‌”的物质和环境,却把你以往追求那生活所要得到的感觉拿走了。因为,在温哥华,随便一个劳动人民家里的后院摆张桌子撑把伞,就马上有了我们以为的那种小资的情调了。那树木,那花草,那天空,那大海,都是小资的背景啊。

来源:上观新闻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Follow Us 责任编辑:林玲